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水文水利计算河槽演算 (1)
水文水利计算河槽演算 (1)
10.4.2特征河长的分析和计算
洪水波的特征河长演算法是一种水文学方法,它的基本思想 是选择一定的河段长度,使在该河段上蓄泄关系是单值关系, 或近似单值关系。河流的特征河长就是满足这样条件的河流 的特征长度。
1.特征河长的概念:
特征河长可定义为:使河段蓄量与下断面出流量呈单值 关系的河段长度。
10.1.2河槽洪水波运动微分方程
1.圣维南方程组 可以用一维圣维南方程组描述河槽洪水波运动,其方程形式 如下:
2.河槽洪水波运动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10.2 洪水波的分类和运动特征 10.2.1 洪水波的分类
洪 水 波 分 类
运动波
惯性波
洪水波
扩散波
动力波
10.2.2洪水波的运动特征和波速公式
⑵扩散波的运动特性:
式(10-27)是扩散波方程的特征线方程,表明扩散波总是以 波速 C K 向下游传播。式(10-28)是扩散波的特征方程。由 于 dQ dt 0 ,所以沿着扩散波前进方向,相应流量将会发生 变化。其变化程度取决于 与 2Q L2 两个因子。称 为扩散 系数,它与河槽特性、流量大小均有关系。当 0 时,式 (10-28)变为运动波方程。可见,运动波实际上是扩散波的一 个特例。
若演算河段长为L,利用演算河段上下游的水位流量关 系曲线,按(10-58)式算出特征河长 l ,则 n L l ; 如果全河段的洪水传播时间为T,则洪水在每个特征子河段 的传播时间 K T n 。也可利用演算河段上下游的实测流 速资料推求波速,再利用波速推求K值。方法如下:求出两 断面的流速再平均得 V ,根据两断面形状确定波速系数 间
10.4洪水波的特征河长演算法 10.4.1河槽洪水演算概述
维圣维南方程组求解的算法就称为洪水演算,按演算的方 法和途径,洪水演算可分为两大类:水力学演算方法和水文 学演算方法。 1.水力学演算方法
为了简化方程组的求解,研究者常结合具体工程问题对 维圣维南方程组中的运动方程的各项做出一定取舍。根据对 运动方程中保留的项不同,水力学演算法又可分为运动波演 算、扩散演算、惯性波演算和动力波演算。结合具体问题的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采用不同的数值模型,如,显式差分 模型、隐式差分模型、有限单元法等,形成了内容十分丰富 的水力学洪水演算方法。
⑷动力波的运动特性:
平原河道的洪水波接进于动力波。动力波的运动特性比较复杂,其 讨论可参见有关文献。
2.洪水波的波速公式
波速是洪水波运动的重要物理量,洪水波的运动要素Q 是时间t和流程L的函数,即 Q f ( L, t ) 。对流量全微分可 得
Q Q dQ dt dL t L
10.3
河段槽蓄原理和槽蓄方程
设某时刻河段蓄水量为W (t ) ,从 河段水量平衡方程可知
⑴稳定流时,河段蓄量只取决 于稳定流流量 Q0 ,因此
W (t ) W0 f (Q0 )
(10-45)
是单值函数关系。 ⑵不稳定流时的河段蓄量是上断 面入流量和下断面出流量的函 数,
由于具体河段不同,河段的蓄泄方程可能很复杂,比较简单 的三种情况是 ⑴洪水波经过河段时,出流断面在涨水阶段的任意时刻,对 应的河段蓄量总是大于同水位下落水阶段对应的蓄量,关系 为逆时针绳套曲线, 见图10-7。
3.洪水波的变形
⑴洪水波的坦化(展开)变形:因为洪水波波前水面比降大 于稳定流水面比降,波后水面比降小于稳定流水面比降,故 波前各位相点的波速大于波后各位相点的波速;所以,洪水 波波体将不断被拉长,波长变大,波峰变小,这种现象称为 洪水波的坦化变形。
⑵洪水波的扭曲变形:因为洪水波各位相点的波高不同,自 然水深不同,波速也不同。波峰处水深最大,因此,洪水波 在向下游运动的过程中,波峰将不断前移,波前缩短,附加 比降变大,波前的水量将不断向波后转移,这种现象称为洪 水波的扭曲变形。
K。 l CK
,
用算出洪水波波速。则洪水波相应流量在子河段的传播时
2.特征河长的计算式:
记 l 为特征河段长度,在中断面水位一定的条件下,由 于比降的变化,一般而言下游各断面的流量发生了变化,对 下断面 Q Q(Z , i) 作全微分,得
dQ Q Q dZ di Z i
(10-52)
10.4.3 洪水波的线性特征河长演算
4.演算参数n、K的确定
⑶惯性波的运动特性:
已知惯性波波的运动方程为
1 V V V h 0 (10-29) g t g L L
由(10-29)式可知,惯性波是由惯性力起主要作用的洪水波。对 于水面宽阔及水深很大的水库,通常河底 i 0 和摩阻比降i 都很小,因而 f 入库的洪水波接近于惯性波。惯性波没有阻力项,波峰没有衰减。但其 波形在传播过程中仍可能有变形,这与运动波相似。
2.洪水波的运动特征 ⑴位相:洪水波轮廓线上任一点的位置称为该点的位相。 ⑵波速:洪水波波体上某一位相点沿河道的运动速度称为 该位相的波速,按定义:
C K dL dt
(10-1)
⑶相应流量(或相应水位):洪水波波体上某一位相点 所对应的河槽断面流量(或水位)[或]称为洪水波的相应流 量(或相应水位)。由此可见,洪水波的波速即相应流量 (或相应水位)的传播速度,因此,相应流量(或相应水位) 的传播速度不是指断面平均流速。 ⑷附加比降:洪水波的水面比降与稳定流的水面比降的 差值称为洪水波的附加比降。由水力学知,洪水波水面比降。 在河槽断面沿程变化不大的情况下,稳定流水面比降近似等 于河底比降(天然河道属宽浅型河槽,一般满足此近似条 件)。由于洪水波波前水面比稳定流水面陡,所以,波前附 加比降为正;由于洪水波波后水面比稳定流水面缓,所以, 波后附加比降为负。
2.水文学演算方法
水力学洪水演算方法一般只在需要深入研究问题使用, 研究的河段通常很短。水文学中研究洪水运动,面临的河段 一般很长,同时要求很快获知演算结果。 水文学演算方法又可分为概化模型方法和经验相关方法 两类方法。 概化模型方法的实质是用河段水量平衡方程和蓄泄方程近似 代替圣维南方程组,根据河段水文资料进行计算。对实际河 段的洪水波运动适当概化,可建立河段蓄泄方程,从而可建 立起演算模型。根据建立蓄泄方程的方法不同,概化模型方 法又有特征河长法、马斯京根法、非线性槽蓄曲线法等方法。 经验相关法是根据河段实测入流和出流资料建立经验槽蓄曲 线,与水量平衡方程联立,通过图解进行洪水演进,如水库 调洪半图解法。
1.洪水波的运动特征 ⑴运动波的运动特性:
式(10-24)是运动波的特征线方程,物理意义是运动波总是 向下游传播。
式(10-25)是运动波的特征方程,表明运动波沿特征线方向 运动时,任何一个相应流量都不发生变化,也就是说运动波 是一种没有坦化现象的洪水波。
但这并不意味着运动波不会发生扭曲变形,它是否变形, 取决于波速是否为常数。若为常数,则不发生变形;大多数 情况是随水深和流量变化,故运动波在传播过程中,一般存 在着扭曲变形,即运动波的波前越来越陡,最终可导致破裂。 山区河流由于底坡较大,其洪水波接近于运动波。
第10章 河槽洪水演算
10.1河槽洪水波概念 10.1.1河槽洪水波及其要素
洪水波的形态特征
⑴波体:在原稳定流水面之上附加的水体。
⑵波峰:波体的最高点B叫波峰。 ⑶波高:波峰至稳定流水面的高度称为波高 ⑷波长:波体的底宽,图中的线段的长度即为波长。 ⑸波前:以波峰为界,位于波峰前部的波体称为波前。 ⑹波后:以波峰为界,位于波峰后部的波体称为波后。
洪水波的坦化变形和扭曲变形是洪水波在向下游运动的过程 中由内因造成的现象。 区间水量的加入,河段情况的变化等外部因素都会影响洪水 波的运动规律;比如河段之间有大量水量加入,或下游河段 变窄,或遇到卡口,下游洪峰就有可能大于上游洪峰。 研究洪水波的运动要区分内外因素,对具体河段要搞清是内
因起主导作用还是外因起主导作用。
由上述三种简单情况的分析可知,河段的关系既与研 究的河流河段的比降有关,又与河段的长度有关。对于所 研究的具体河流的具体河段,关系可能出现介于上述三种 情况之间的复杂形态。 例如,某些河段的关系可能呈不同的8字形,具体河 段究竟呈现何种关系与河段的水力特性有关。 应用水文学方法进行河槽洪水演算时,实际上是用蓄 泄方程(或槽蓄方程)代替洪水波运动方程,用水量平衡 方程代替连续方程进行计算。
(10-30)
此即惯性波波速公式,它表明惯性波有两个波速,一个 指向下游,为主要波速,一个指向上游,为次要波速。
⑷对动力波的波速公式:由偏微分方程特征理论可推1 ) V dt Fr
(10-42)
gh 。
Fr 是水流的福汝德(Fronde)数, Fr V 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