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过程的核算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基础会计》第六章第二节供应过程的核算。
我打算分五个部分来阐述我对这一内容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第六章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是对借贷记账法、会计凭证等知识的具体运用,又为后面章节财产清查、会计报表的编制乃至企业财务会计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本章内容是基础会计的核心内容。
而供应过程既是对筹资过程的延续,又为生产过程提供了物资储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材处理
根据职高一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喜欢动手实践的特点,结合本堂课的教学需要,我对教材内容作了如下处理:
①我将教材中的经济业务例题改成用实际的原始凭证来表述,并据此编制记账凭证,拉近学生与会计工作岗位的距离。
②根据知识的够用原则,我对“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这一账户进行了简化处理,本节课只学习其中的进项税额,至于销项税额则放到销售过程中予以讨论。
③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供应过程三种经济业务类型产生的原因及账务处理方法,我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物流”和“资金流”这两个流程图。
3、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特点,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在熟练掌握供应过程的账务处理中理解供应过程应设置的账户结构,增强会计操作技能。
通过编制记账凭证、归纳账户结构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在审核和填制记账凭证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诚实的会计职业道德,并在探究讨论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告诉学生编制记账凭证时书写一定要规范、端正,给人以舒适、美感,从而达到本堂课的美育目标。
4、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供应过程的账务处理方法,它是供应过程核算的核心内容。
而要掌握这一重点关键在于如何真正理解“购入材料,材料已入库,货款已支付”的账务处理方法,因为只要理解了这一账务处理方法,那么供应过程其他两类经济业务也就迎刃而解了。
本节课的难点是供应过程三类经济业务产生的原因,我打算引入企业支付货款的资金流和物资运输的物流分属于不同部门,从而引起资金结算时间和物资到达时间不一致,归纳出供应过程三种经济业务类型,从而突破难点。
二、说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手脑并用,学做合一”教学模式,将教材中供应过程核算的两块内容:供应过程账户设置和经济业务举例进行整合,然后梳理出这样的教学主线:先分析购料业务的原始凭证,思考购料业务所涉及的账户,然后指导学生编制记账凭证,并归纳出供应过程有关的账户结构。
基于这样的教学构思,我在教法上主要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和实践指导法。
在课前,我给每位学生准备了购料业务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展示原始凭证,层层设疑、层层启发,指导学生动眼审核原始凭证,动脑思考涉及的账户,动手编制记账凭证,动口讨论账户结构。
三、说学法
职高财会专业女生较多,她们对抽象的会计理论知识理解能力较弱,因此在学法指导上我是这样设计的:以设疑为主轴,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线,让学生在疑问中思考,在探究中发现。
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和归纳总结作了重点指导。
教师重点分析第一类经济业务,并指导学生填制记账凭证。
第二类经济业务由教师启发,放手一部分让学生探究讨论,教师从旁指点。
第三类经济业务大胆放手给学生自主探究。
四、说教学程序
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特点,结合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我将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激趣
每年的11月,中国塑料博览会在浙江余姚隆重召开,塑料产业是余姚的经济支柱之一,学生就业范围广,因此我将会计教学与当地经济相结合,在简单介绍塑博会概况之后,设问:塑料企业通过塑博会招商引资后,应如何合理运用呢?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引入新课。
该过程大概需要2分钟。
(二)探究
通过分析材料的运输过程画出物流图,通过分析资金的结算过程画出资金流图,让学生观察,总结两个图的区别。
并设问:物资的运输和资金的结算是否同步?为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果物资的运输和资金的结算不同步,可能有哪几种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供应过程核算的三种业务类型,点出本节课的中心内容。
教师通过幻灯展示增值税发票、转账支票存根、收料单三张原始凭证,让学生观察,引发学生思考,企业收到这三张原始凭证,表明什么样的经济业务?通过对物流和资金流的分析,发现物资已送达,资金已结算,从而引入购料业务的第一种情况:企业购料,材料已入库,货税款已支付。
那么会计拿到这些原始凭证后应如何做账呢?引导学生思考所涉及的账户,并据此编制记账凭证,教师边通过动画演示记账凭证的编制过程,边教育学生填制记账凭证时书写要端正规范。
然后师生共同归纳出“原材料”账户与“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的账户结构。
特别强调原材料账户中采购费用的构成。
该环节以教师启发、设疑,师生共同分析为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编制记账凭证。
该过程大概需要12分钟。
通过变题,教师先展示增值税发票和转账支票存根,然后展示5天后收到的收料单,引导学生比较与前一笔业务的区别,通过对物流和资金流的分析,发现资金结算在前,物资到达在后,从而引入购料业务的第二种情况,引出“在途物资”账户。
并提出问题:
①该业务应如何进行账务处理?
②“在途物资”的账户结构如何?
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然后将学生所做的记账凭证在投影仪上展示,肯定学生的成绩,师生共同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归纳出在途物资的账户结构,同时通过“T”字型账户分析原材料与在途物资账户的关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个账户。
该过程以教师设问启发,学生思考讨论为主。
大概需要7分钟。
物资的运输和资金的结算还可能出现哪种情况呢?从而引入购料业务的第三种情况。
教师展示增值税发票和入库单,及6天后开出的转账支票,并提出问题:
①该业务涉及哪些账户?如何进行账务处理?
②“应付账款”的账户结构如何?
这个过程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巡视点拨,然后教师随机抽查学生作品,并由学生判断正误。
该过程大概需要8分钟。
然后由浅入深,在原有的原始凭证基础上增加“运费发票”一张,并设问:材料采购过程中若有运杂费发生,应如何进行处理?在师生互动中得出结论。
该过程大概需要3分钟。
(三)PK
为了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在课堂上我设计了知识竞技场,学生分组抢答题目,并由另一组学生点评。
在此我设置三类难度递进的题目,每类题目难度又有递进。
第一类为基本的购料业务账务处理,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第二类题目中引入银行承兑汇票和差旅费这两个知识点,使学生的知识得到拓展和延伸,第三类题目让学生根据记账凭证概括经济业务内容,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达到知识的活学活用。
该过程大概需要8分钟。
(四)总结
课前,我将本节课三类经济业务的五个主要会计分录分别打印在五张白纸上。
课堂上,引导学生归纳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并请学生上台将五个会计分录与三类经济业务类型对号入座。
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并把实践知识内化为理论知识以更好的指导实践。
该过程大概需要4分钟。
同时这也是我的板书。
(五)巩固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课后习题采用基础题和拓展题两种形式,拓展题中引入“运费分摊”及“应付票据抵付应付账款”的问题,为学习材料采购成本的计算埋下伏笔。
该过程大概需要1分钟。
五、教学反思
通过课堂实践,教学反思如下:
(1)原始凭证表述,直观形象,拉近学生与会计工作岗位的距离。
(2)手脑并用,学做合一,既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体现了知识的延伸、任务的递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