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部编版《树之歌》优秀教案1

人教部编版《树之歌》优秀教案1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识字2 树之歌人教(部编版)识字2 树之歌文本分析:本课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等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

课文每句话的观察角度各不相同。

第一句观察树木的形状,描写了杨树的高大、榕树的茁壮及梧桐树叶像手掌的特征。

第二句观察树叶的颜色,描写了枫叶的火红和松树、柏树的翠绿。

第三句观察树木的习性,写出了木棉喜暖和桦树耐寒的不同习性。

最后一句介绍了两种被誉为“活化石”的树以及香溢满园的桂花树。

这首儿歌篇幅短小,读来朗朗上口,常识性较强,却洋溢着浓浓的情趣,语言平实,修辞恰当,所选树木具有代表性,贴近儿童生活。

文中插图与儿歌中的树木对应,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是白桦、木棉、梧桐、榕树、水杉、银杏、金桂、柏树、枫树、松树、杨树,直观展示了各种树木的特点,符合儿童图文学习的心理特征。

教师在授课之前可以提前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树木,看看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以便课上交流。

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很多带有木字旁的生字,并了解了汉字“偏旁表意”的特点及规律,所以学生学习本课生字有一定的基础。

尤其是本课中出现了很多不同种类的树,有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也有生活中不太常见的,它们身上的自然常识极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因此,教学中可以结合不同树的相关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掌握偏旁归类识字方法。

教学目标:1.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字,会写“杨树、树叶”等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

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

教学重难点:朗诵、背诵儿歌,利用形声字特点掌握带有木字旁的8个生字,初步了解树木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字,会写“杨树、树叶”等8个词语。

2.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要点把握1.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学习本课生字。

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的规律自主识字。

3.能正确书写带有木字旁的生字,重点指导书写左右结构的生字。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出示收集的树叶,让学生猜猜是什么树的叶子。

导语: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河谷,还是山顶,我们总能看到一位老朋友,那就是树。

树朋友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美丽,让我们的空气变得更加清新。

大家看,我这里有许多树朋友托我带给你们的礼物,有细条状的,有巴掌状的,有扇子状的……它们分别是哪位树朋友送的呢?(请学生回答)2.揭示课题,导入本课教学。

过渡:同学们刚才都猜出来我手上的树叶分别是哪位树朋友送的了,可见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都非常善于观察。

树木的种类非常多,同学们能说出多少?(指生说说他们知道的树木名称)看来,我们一时半会儿都说不完树木的名称啊!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11种树木,它们一起给我们唱了一首树之歌,快来听一听吧!(板书:树之歌)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找到课文中出现的树朋友,用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2.学生自己读课文,把觉得难读的、容易读错的字圈一圈。

3.教师指导学生展开小组活动,认读11种树的名称,检测课前预习情况。

(1)每小组指认一名小组长。

小组长给每个同学发一张带有11种树名称的字条,学生逐一认读字条上的11个词语,圈出读不准的生字或词语。

(2)小组成员相互当老师,针对同学们圈出的字进行范读和领读。

(3)小组长确保每位同学都能正确地读出这11个词语。

4.汇报学习成果,集体检测。

(1)合作交流,游戏识字。

(游戏:捉迷藏)①教师再次出示带树名的词语卡片,提问:这些词语中隐藏着一些生字宝宝,你能找到他们吗?②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生字:梧、桐、枫、松、柏、桦、杉、桂(2)认识带有木字旁的生字,发现汉字特点。

过渡:请大家看看我刚才在黑板上写的这9个字,你们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学生交流:都有木字旁。

过渡:你们发现了字形里的秘密,那么再把这些字读一读,还能有什么发现呢?学生交流:“梧、桐、枫”这3个字的读音就是木字旁旁边的字。

小结:对,这3个字左边的木字旁表示它们都是树木,是形旁;右边的字提示了它们的读音,是声旁。

其实“柏、桦、桂”右边的字也提示了它们的读音,但是在音调或音节上稍稍有所不同。

“柏”读三声,不要错读成“白”,“桦”读四声,不要读成“华”的二声。

(3)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认识更多的树木。

过渡:我们可以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认识更多的生字,现在请同学们看看这些生字,你们能根据我们刚才总结的规律读出它们的名称吗?棕树橡树楠树樟树石榴树(4)学习其他有用的识字方法。

①字理识字。

(课件出示“杉”的字理图)“杉”字右边的“彡”表示像毛一样的花纹,而杉树的叶子就像针一样细,形状有点像毛。

(课件出示“疆”的字理图)“疆”字的左边是一个“弓”字和一个“土”字,表示以弓记步来丈量土地,右边的三横两田表示田之间的疆域界限。

②儿歌识字:用手把它挂,女孩玩娃娃。

人好成佳话,木到开桂花。

③看图识字。

(课件出示一位老公公靠在树上的图片)老公公靠在木头上,就是“松”。

(课件出示一棵木桩旁边堆着两堆土的图片)木桩旁边两堆土,就是“桂”。

小结:识字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形声字识字、字理识字、猜谜识字、看图识字等,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一定能找到适合的识字方法,从而认识更多的字。

5.口头组词,领读词语。

(1)课件出示7个生字:掌、疆、壮、装、银、守、耐。

预设:这7个生字基本是儿歌中的韵脚,也可结合儿歌朗读进行正音。

要注意:“掌、装、疆”是后鼻音,“银”是前鼻音,“守、掌、装”是翘舌音,“耐”是鼻音。

(2)学生组词辨析,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掌:手掌、脚掌、巴掌、鼓掌疆:疆域、边疆、疆土、疆界壮:强壮、壮大、壮丽、壮观装:假装、服装、装扮、军装银:金银、银色、银白、银子守:守卫、守护、守时、保守耐:耐心、忍耐、耐受、耐力三、巩固识字,指导书写1.图文对照,引导学生再次认读生字。

出示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桂花树的图片,指名选取相对应的词语卡片,其他学生跟读三遍。

2.指导书写带有木字旁的字。

过渡:木字旁的字我们已经会认了,但还要会写呢!(出示生字:杨、桐、枫、松、棉、杉、桂)大家仔细看一看,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书写时要注意什么?明确:这些生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合体字,且都是木字旁,字义均与树木有关。

“木”字做偏旁时捺要变成点,木字旁要写得稍长、稍窄,左右部件相互协调。

其中“杨、桐、松、枫、柏”都是左高右低,只有“棉”和“杉”左右相近,右边略微长一点儿。

大部分的字在结构布局上都是左窄右宽。

3.集中指导学生书写。

(1)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木字旁,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在本子上练写几个木字旁。

(2)学生自由观察7个带木字旁的字,看清每一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一边观察一边练习书写。

(3)质疑交流:练写7个带木字旁的字时,哪个字比较难写?(4)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一边讲解一边范写。

例如:“杉”右部分的三撇起笔在同一竖线上,第三撇略长。

“枫”右半部分“风”第二笔是横斜钩,不要写成横折弯钩。

(5)指导书写“壮”与“化”。

(6)学生再次观察例字,然后在写字表中临写例字并独立写两个字。

(7)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书写作品,师生共同评议:哪些字的笔画写得好?哪些字的写法需要改进?(8)根据老师和同学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书写。

预设:二年级的汉字书写指导重点是字的章回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本课生字练习的重点就是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指导,写好左窄右宽的字。

教师可以一边指导,一边示范,写字贵在精而不在多,严格要求切实保证写字质量,使每个学生不但能把字写正确,而且尽量把字写得美观。

四、课堂回顾,作业设计1.教师回顾并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小结:今天的课堂可真是“绿意盎然”哪!虽然我们教室内没有树,但学了这么多与树相关的词语,大家是不是也感觉我们周围仿佛站立着一棵棵大树呢?今天的这节课呀,我们学习了许多木字旁的字,它们就是我们这节课的识字重点——形声字。

通过学习,大家是不是发现课本上的生字看上去很难,其实掌握起来并不难呢?汉字虽然构件比较复杂,但识字可是有诀窍的。

大家看,我们今天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认起字来就容易多了!所以再遇到不认识的字,大家可要用上我们今天学到的好方法哦!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习。

(1)完成课后习题第二题,读一读,记一记8个与植物相关的词语,要读准每个字音。

(2)查找与这8个词语相关的植物的资料,看一看它们分别是什么植物或者是植物的哪一部分。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读文、看图,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

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

要点把握了解课文中提到的11种树的特点,激发热爱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指导学生进行复习巩固。

导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不少树木,大家还记得它们的名称吗?我想请几名同学上台来写一写,有哪些小勇士愿意挑战一下自己呢?其他的同学请拿出纸笔,跟着一起写。

(1)教师报听写,同学们写一写。

(2)听写完成后,针对错误的地方再次强化学习。

2.做游戏:猜一猜。

学生根据老师的描述,猜一猜是哪一种树。

预设:树叶像手掌,秋天变红色。

(枫树)四季常青,每到八月满院飘香。

(金桂)树干又直又高,风一吹,树叶哗啦啦直响。

(杨树)过渡:刚才老师说了这些树的特点,同学们一下子就猜出是哪种树了。

那么除了老师刚才说的这些,它们还有哪些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去文中看一看。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1)指导:儿歌每一行结构相似,都是树木名称加上树木特点,“像手掌、叶儿红、披绿装、守北疆、满院香”等词语要适当重读,突出树木特点的同时,感受儿歌的节奏和韵律。

(2)方法:同桌合作读、小组比赛读、拍手打节奏读。

2.分节学儿歌,了解树木的特点。

学习第一句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1)请一名学生读一读,其他同学思考:这句话写了几种树木?(3种:杨树、榕树、梧桐树)(2)课件出示杨树、榕树和梧桐树的图片,请学生说出每幅图介绍的是哪一种树,并给出理由。

预设:长得高的是杨树。

(学生回答后,师板书:杨树高)长得很粗壮的是榕树。

(学生回答后,师板书:榕树壮)树叶像手掌的是梧桐树。

(学生回答后,师板书:梧桐叶如掌)(3)在这3种树中,榕树在有些地方不太常见,教师可重点讲解榕树的特点。

(课件出示)榕树原产于热带亚洲,以树形奇特、枝叶繁茂、树冠巨大而著称。

枝条上生长的气生根向下伸入土壤形成新的树干,称之为“支柱根”,榕树因之可以向四面无限伸展,形成稠密的丛林,因此被称为“独木成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