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民币均衡汇率: 简约一般均衡下的单方程模型研究

人民币均衡汇率: 简约一般均衡下的单方程模型研究

人民币均衡汇率:简约一般均衡下的单方程模型研究张 斌3 内容提要 本文回顾了均衡汇率模型的各种计算方法和相关的人民币均衡汇率研究,建立了均衡汇率的理论模型并估计了相应的单方程模型。

本文的特色在于:(1)基于中国经济现实建立了理论模型,为选取模型中决定实际均衡汇率的基本面因素奠定了理论基础;(2)紧扣均衡汇率的中长期概念,模型中全部采用真实变量;(3)利用季度数据估计方程,估计参数更加贴近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基本面因素和均衡汇率的关系。

分析显示,90年代以来中国实际均衡汇率面临升值趋势,1994-2001年期间平均每年升值2.6%,推动均衡汇率升值的主要原因是中国贸易品部门相对较快的生产率进步和国外直接投资的持续流入。

关键词 均衡汇率 单方程模型 人民币升值 3张斌: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100732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电子信箱:nonflesh @ 。

①均衡汇率又可分为短期均衡汇率和中长期均衡汇率,正如M ontiel (1999)所指出的,短期均衡汇率的形成包含了诸多泡沫因素和短期因素的影响。

利率差异、短期国内外有效需求的影响,甚至是官员讲话都可能会影响到短期均衡汇率水平,准确估计短期均衡汇率不现实也没有太多政策含义。

我们这里所关注的是中长期均衡汇率水平,它主要受经济基本面因素的影响,反映了一个国家中长期内的均衡汇率运动趋势。

一 简要说明将名义汇率调整到与均衡汇率运动趋势相一致的水平,是开放型经济体宏观经济决策的一项核心任务。

它不仅仅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外部收支可持续性,也是国内宏观经济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必要保障(M on tiel and H ink le ,1999),同时也是获取市场信心、防御货币危机和金融危机最根本的保障。

如何找到开放型经济体的均衡汇率水平是汇率宏观问题研究的一项核心任务。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这方面的研究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

本文中,我们利用简约一般均衡下的单方程分析框架测算人民币的均衡汇率水平①。

这套分析框架是均衡汇率研究的最新进展,为国际组织和经济学家们广泛使用。

为了能够更合理地利用这套研究框架,我们结合中国国情对单方程分析框架的理论模型做了修改,并在方程中使用90年代以来的相关季度数据。

模型测算结果显示,人民币实际均衡汇率指数在90年代保持了持续的升值趋势。

促成人民币在中长期升值的原因主要来自供给方面,相对生产率快速增长和FD I 的持续流入是促成人民币均衡汇率指数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

当然,如果归结到制度层面,中国成功的市场制度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最终促成了人民币的均衡汇率升值。

本文以下共分为四部分:第二部分比较各种・3・ 期11第年3002 3济经界世 均衡汇率模型,并回顾相关的人民币均衡汇率研究;第三部分确立人民币均衡汇率模型的理论基础;第四部分测算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第五部分总结并讨论这个模型对当前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政策含义。

二 文献回顾目前均衡汇率研究的方法主要有四类:基于购买力平价的均衡汇率模型,局部均衡框架下的均衡汇率模型,一般均衡框架下的均衡汇率模型和简约一般均衡框架下的单方程协整模型。

基于购买力平价的均衡汇率模型是最早使用的均衡汇率模型,它的基本思路是:如果实际汇率为平稳时间序列,长期均衡汇率可以通过相对购买力平价的方法计算。

计算中,首先需要确定基期水平,基期水平上的实际汇率被认为保持在均衡汇率水平上;然后,通过相对价格变化对基期实际汇率的调整,可以得到以后的实际汇率,将以后各期的实际汇率和基期实际汇率相比较,可以判断实际汇率是否还维持在均衡汇率水平上①。

利用相对购买力平价测算均衡汇率的主要缺陷在于它假定均衡汇率固定不变,如果均衡汇率不是平稳时间序列,或者说基本面因素会带来均衡汇率持久性的变化②,用这种方法估算出的实际汇率和基期实际汇率的偏离就不足以作为判断汇率失调的依据。

但是,基于购买力平价的均衡汇率模型计算简单,对数据的要求也非常有限,因而可以作为分析研究的初步判断。

易纲(1997)曾估计过人民币购买力平价,但是没有涉及到均衡汇率问题研究。

香港中文大学的Chou 和Sh ih (1997)利用购买力平价计算过人民币均衡汇率,他们使用的是年度数据,并且是1997年以前的数据。

由于基于购买力平价的计算方法存在诸多缺陷,因而这种方法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局部均衡框架下的均衡汇率模型主要是指那些基于进出口贸易方程的均衡汇率估算方法。

它是早期计算均衡汇率的主要方法之一,至今仍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经济研究所等诸多国际组织广泛应用。

局部均衡框架下的均衡汇率模型的基本思路是:首先计算经常账户潜在趋势;然后估计贸易方程;随后再计算需要多少实际汇率变化才足以满足经常项目余额保持在潜在水平上。

由于经济结构的差异,在确定贸易余额和实际汇率数量关系的时候有两种不同的计算框架:针对发达国家的往往采取需求导向的蒙代尔2弗莱明模型,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往往采取供给导向的三产品模型③。

表面上看,局部均衡框架下的实际均衡汇率水平取决于目标经常项目余额和贸易方程,它主要关注实际均衡汇率当中的外部均衡。

但是,局部均衡的实际均衡汇率计算框架并不是没有考虑内部均衡的因素,它所计算的中长期潜在产出水平其实也反映了内部中长期均衡的理念。

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W illiam son (1994)利用六个多国模型④计算的基本面均衡汇率水平(FEER 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 ayoum i 等(1994)利用M u lti m od 模型计算的意愿均衡汇率(D EER )都属于这类模型。

这些均衡汇率模型主要针对发达国家,它们也是继购买力平价计算方法之后在国际经济学界占据主导地位的实际均衡汇率模型。

局部均衡框架下的均衡汇率模型的主要缺陷在于准确估计贸易余额和实际汇率的数量关系、确定合理的目标(或均衡)贸易余额、找到适合的贸易余额基期水平都非常困难。

但是,局部均衡框架下的均衡汇率模型的优点也显而易见,它不再・4・ 期11第年3002 3济经界世 人民币均衡汇率:简约一般均衡下的单方程模型研究①②③④⑤FEER 有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两种计算框架,其中,局部均衡计算框架占据主导地位。

关于FEER 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两种计算方法的比较参见W ren 2L ew is 和R ebecca (1998)的文章。

这六个多国模型分别是EGA (克莱茵)、GE M (国家经济社会研究所)、Interlink (经合组织)、Intermo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M i m soa (法国,M i m soa 集团)、M SG (麦克基宾斯2萨克斯)。

A h lers 和H ink le (1999)对具体的测算方法做了专门论述。

W illiam son (1994)曾指出,除了相对价格对均衡汇率的影响外,至少还有巴拉萨2萨缪尔森效应(反映相对技术变化)、净国外债权(债务)余额变化和霍撒克2麦基效应(反映进出口需求收入弹性差异)会影响到中长期均衡汇率的变动。

这类模型更详细的测算方法参见A h lers 和H ink le(1999)的论文。

保持购买力平价计算方法中均衡汇率保持不变的假定,同时还可以从模型中得到贸易余额和实际汇率的数量关系。

由于以上提到的诸多困难,目前还没有看到有关局部均衡框架下的人民币均衡汇率模型研究文献。

一般均衡框架下的均衡汇率模型也被国际组织普遍采用。

其步骤是首先建立一般均衡的分析框架,定义均衡汇率水平的决定因素和决定机制,然后从一般均衡的框架中计算相应的均衡汇率。

目前比较流行的一般均衡框架下的均衡汇率模型主要有两大类:一种是DL R模型,一种是基于结构性的大型经济计量模型。

DL R模型相对简单,由8个方程组成,关键在于计算两个弹性:需求替代弹性和供给转移弹性①。

B u和T yers(2001)曾利用DL R模型做过人民币均衡汇率研究。

H aque 和M on tiel(1999)针对发展中国家设计了发展中国家的结构性一般均衡模型(HLM模型)。

目前还没有利用大型结构模型测算的人民币均衡汇率研究。

利用大型结构模型测算均衡汇率的主要缺陷在于模型往往涉及太多方程,而这些方程的设定和准确估计都有相当难度,模型对数据的要求也相对较高。

另外,在结构性模型中把动态过程剔除非常困难,但是如果不能剔除短期动态过程,会和均衡汇率中长期的理念有所背离。

基于非常大的宏观模型计算得到的实际均衡汇率往往不够明确。

如果方程很少,会很容易判别实际均衡汇率变动的原因,但是大部分宏观经济模型的方程很多,因此,计算得到的实际均衡汇率也就不够明确,模糊的实际均衡汇率背后的解释因素最终也会降低对实际均衡汇率的信心。

简约一般均衡框架下的单方程模型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均衡汇率模型的最新成果,它得益于经济计量学中协整技术的推广,自诞生以来得到了理论界的广泛支持和采用,并经过不断的修改和完善。

利用单方程模型测算均衡汇率的早期研究有Edw ards(1994)和E lbadaw i(1994)。

B affes等(1999)则对简约一般均衡单方程协整模型做了类似教科书式的操作指南。

简约一般均衡单方程协整模型延续了一般均衡的分析思路,将均衡汇率定义为国内产品市场和外部收支同时达到均衡的汇率水平,但是,它不再将一般均衡以一系列方程组的形式表达。

简约一般均衡的单方程模型的基本思路是中长期内均衡汇率和经济中的一系列基本面因素保持稳定关系。

利用协整方程可以发掘基本面因素和均衡汇率的数量关系,运用协整方程对系数的估计,再加上估算的经济基本面因素的均衡值,可以判断中长期的均衡汇率水平,或者是汇率失调的程度。

利用单方程协整均衡汇率模型估算均衡汇率的主要步骤是:首先,确立适合国情的均衡汇率模型并明确相应的模型;然后,估计相应的模型,包括检验数据平稳性、确定协整阶数,估计协整方程系数等;最后,估计一系列基本面因素的长期均衡值,并根据协整方程中得到的系数计算均衡汇率值。

单方程协整汇率模型不再保持均衡汇率一成不变的假定,认为均衡汇率内生于经济当中,在中长期内被一系列经济基本面因素决定,这是它相对于购买力平价方法计算均衡汇率相对优越的地方。

与局部均衡的均衡汇率模型比较,它在一般均衡框架内讨论均衡汇率决定,同时计算方法相对简单。

与一般均衡框架下的均衡汇率模型比较,它涉及方程较少,这不仅减少了工作量,同时还提高了估计的可靠性。

许多研究表明,利用单方程模型计算得出的均衡汇率往往更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单方程协整汇率模型尽管具有以上优势,但并不意味着它完全超越了其他均衡汇率模型。

由于是单方程估计,研究者往往无法判别汇率失调的原因,其政策含义与结构性的均衡汇率模型相比大大降低。

人民币均衡汇率研究中,张晓朴(1999)利用单方程模型测算了人民币均衡汇率,Zhang (2001)以及林伯强(2002)随后也都利用单方程模型测算了人民币均衡汇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