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中国的河流和湖泊专题训练一、单项选择题青海湖形成初期,通过倒淌河与黄河水系相通,后逐渐演变为咸水湖;现平均深度18米。
青海湖流域夏季风力最小,表层水温平均为16℃,底层水温平均为9.5℃;秋季风力开始逐渐增大,水温分层现象逐渐消失。
下图示意青海湖地理位置。
据此完成1—3题。
1.青海湖由淡水湖演变成咸水湖的根本原因是A.入湖径流减少 B.湖水蒸发加剧 C.入湖盐类物质增多 D.外泄河道被阻断2.青海湖表层与底层水温差异在秋季变小的主要原因是A.湖底释放热量增多 B.阳光透射深度增大C.湖水上下扰动加剧 D.表层水体蒸发散热减慢3.冬季,青海湖水体的特点是A.盐度表层高于底层 B.水温底层高于表层C.湖面中部比湖岸结冰早 D.湖水含氧量增高某流域洪涝多发,为治理灾害,当地在该河一条支流的河口修建了水闸。
下图示意某年6月26日至9月24日该水闸上下游水位(水面海拔)变化。
据此完成4—6题。
4.在该河支流河口修建水闸的主要目的是A.阻止支流洪水汇入干流 B.防止干流洪水进入支流C.减轻干流河床泥沙淤积 D.减轻支流河床泥沙淤积5.为有效防御洪涝,在支流河口附近地区可以A.建蓄洪区 B.裁弯河道 C.植树造林 D.河道清淤6.根据资料推测,该河流可能是A.辽河 B.黄河 C.淮河 D.珠江下图示意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年径流总量与流域面积比较,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b、d两河年径流总量差异大,是因为b河A.流域面积大于d河 B.流域降水少于d河C.含沙量大于d河 D.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8.四河流域中开发措施合理的是A.a河开发水运,增加通航里程和时间 B.b河上游河源地区大力植树造林,保持水土C.c河流经经济发达地区河段建水电站 D.d河上游建设梯级电站并发展旅游业读我国南方某河流流域示意图,回答9—10题。
9.对图示河流水文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A.河流年径流量较大 B.河流的汛期较长,主要集中于夏季C.冬季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小 D.河水以雨水补给为主10.近年来,该河流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日渐突出,下列现象与此无关的是A.人口增加,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需水量大增B.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浪费严重C.水体污染严重,许多水体水质下降D.气候变得干旱,降水减少某流域洪涝多发,为治理灾害,当地在该河一条支流的河口修建了水闸。
下图示意某年6月26日至9月24日该水闸上下游水位(水面海拔)变化。
据此完成11—13题。
11.在该河支流河口修建水闸的主要目的是A.阻止支流洪水汇入干流 B.防止干流洪水进入支流C.减轻干流河床泥沙淤积 D.减轻支流河床泥沙淤积12.为有效防御洪涝,在支流河口附近地区可以A.建蓄洪区 B.裁弯河道 C.植树造林 D.河道清淤13.根据资料推测,该河流可能是A.辽河 B.黄河 C.淮河 D.珠江二、综合题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河床的冲淤与河流含沙量有密切关系,当河流的含沙量小于其输沙能力时,河床就会被冲刷;当河流的含沙量大于其输沙能力时,河床就会淤积。
三峡大坝蓄水后对其下游河段的径流量和含沙量产生了明显影响,也影响到下游河床的冲淤过程。
宜昌站和螺山站是荆江河段的上游和下游的两个水文监测站,下图为两站在三峡大坝蓄水前后的含沙量变化过程图。
(1)描述螺山站与三峡大坝蓄水前相比,蓄水后含沙量的变化特征。
(2)判断三峡大坝蓄水前后荆江河段冲淤状况,并说明判断依据。
(3)推测三峡大坝蓄水后对荆江河段的影响。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艾比湖位于准噶尔盆地,多条河流分别从西、南、东三个方向注入艾比湖,成为湖水的主要来源。
专家研究认为7000多年前艾比湖面积为3000多平方千米,且为淡水湖。
新中国成立初期艾比湖面积为1200平方千米,如今湖面已经萎缩至500平方千米左右,是新疆最大的咸水湖。
湖滨地区荒漠化程度加剧,成为新疆盐尘暴主要策源地之一。
艾比湖萎缩已成为继罗布泊干涸之后困扰新疆的第二大生态问題。
下图为艾比湖湖区面积演变图和艾比湖及其周边区域地形图。
(1)描述艾比湖湖床地形特点并说明理由。
(2)推测7000多年前艾比湖曾为淡水湖的原因。
(3)分析当前艾比湖成为盐尘暴策源地的原因。
(4)简述艾比湖面积变化给图示区域生态环境及人类活动带来的主要影响。
【答案】1.D 2.C 3.B【解析】1.读图,结合材料分析可知,青海湖原来通过河流与黄河水系相通,青海湖水有进有出,水体能够与外界交换,因此,此时的青海湖为淡水湖;后由于地壳的变动,日月山隆起,河流折头向西注入青海湖,成为一条倒淌河,此时青海湖与黄河水系不再相通,青海湖外泄的通道阻断,湖水不再与外界水体进行交换,湖水排泄的方式主要靠蒸发,常年积累,导致湖水的盐度升高,成为咸水湖。
由此可以判断青海湖由淡水湖演变成咸水湖的根本原因是外泄河道被阻断。
故选D。
2.秋季开始,温度开始逐渐降低,受外界大气温度的影响,表层湖水降温快,深层海水降温慢,从而导致表层水体和深层水体之间进行交换,进而促进了表层水体和深层水体之间热量的交换,因此表层与底层水温差异变小。
故选C。
3.冬季,受外部气温的影响,表层水温降温快,气温低,底部湖水,降温慢,温度较高,B 正确;冬季,青海湖的表层气温低先结冰,导致底层未结冰的湖水盐度升高,因此底部湖水的盐度高于表层,A错误;冬季,陆地气温较低,湖岸地区受陆地影响明显,降温快,气温低,更易结冰,C错误;湖水表层结冰后,湖水与外界隔绝,水体的含氧量是逐渐较少的,D错误。
故选B。
【答案】4.B 5.A 6.C【解析】4.读图可知,水闸洪水期闸下水位高于闸上水位,因此在该河支流河口修建水闸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干流洪水进入支流。
故选B。
5.为有效防御洪涝,通过工程措施,进行分蓄洪工程与水库的建设等拦蓄洪水,以减轻洪水灾害。
在支流河口附近地区可以建蓄洪区,以减轻洪水灾害。
故选A。
6.读图文材料可知,该河水位高于警戒水位(洪水期)出现在6、7月份,8月份低于警戒水位,出现水位低的极值,说明6月份多雨,8月份少雨,该河位于江淮流域,可能是淮河。
故选C。
【答案】7.B 8.D【解析】7. 读图,流域面积,径流总量最大的C是长江。
流域面积居第二位B的是黄河,年径流量居第二位D的是珠江,A是松花江。
黄河位于北方,流经半干旱、干旱区、半湿润区,流域内降水少。
珠江位于湿润区,流域内降水量大,B对。
B流域面积大于D河,流量应当大于D河,A错。
B河的含沙量最大,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选项CD错。
故选B。
8.四河流域中,a河(松花江)位于东北地区,开发水运,可以增加通航里程,但无法增加通航时间,A错;b河(黄河)上游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不适宜大力植树造林,B错;c河(长江)流经经济发达地区的河段位于平原地区,落差小,不宜建水电站,C错;d河(珠江)上游是山地高原区,地势落差大,可以建设梯级电站并发展旅游业,D对。
故选D。
【答案】9.C 10.D【解析】9.从图中信息可知,图示为珠江流域,位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冬季无结冰期。
故选C。
10.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人口城市密集地区,经济发达,生产生活需水量大,加上我国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水资源利用率低,污染、浪费比较严重,因此珠江三角洲水资源短缺问题日渐突出。
所以目前珠江三角洲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主要是人为原因,而不是自然原因。
故选D。
【答案】11.B 12.A13.C【解析】11.读图可知,水闸洪水期闸下水位高于闸上水位,因此在该河支流河口修建水闸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干流洪水进入支流。
故选B。
12.为有效防御洪涝,通过工程措施,进行分蓄洪工程与水库的建设等拦蓄洪水,以减轻洪水灾害。
在支流河口附近地区可以建蓄洪区,以减轻洪水灾害。
故选A。
13.读图文材料可知,该河水位高于警戒水位(洪水期)出现在6、7月份,8月份低于警戒水位,出现水位低的极值,说明6月份多雨,8月份少雨,该河位于江淮流域,可能是淮河。
故选C。
14.【答案】(1)蓄水后,螺山站河水含沙量减少;含沙量的季节差异减少;丰水期(夏季)含沙量减少幅度大;枯水期含沙量减少幅度小。
(2)蓄水前荆江河段丰水期以淤积为主,枯水期以冲刷为主;蓄水后荆江河段以冲刷为主。
依据:蓄水前,丰水期上游站(宜昌站)比下游站(螺山站)含沙量大,枯水期上游站(宜昌站)比下游站螺山站)含沙量小;蓄水后,全年上游站(宜昌站)比下游站(螺山站)含沙量小。
(3)三峡大坝可以调节荆江河段的水位,使其水位季节差异减少;河床冲刷作用增强,使河道加深加宽泄洪能力增强(降低洪水位);河道变深使航道条件改善;河床的冲刷可能会威胁到堤岸安全;由于河床冲刷,水位下降导致下游取水口和港口设施功能失效。
学科%网【解析】(1)螺山站是荆江河段的下游的水位站,宜昌站位于荆江河段的上游,根据两站在三峡大坝蓄水前后的含沙量变化过程图可以直接读出蓄水后,螺山站河水含沙量减小;含沙量的季节差异较蓄水前减小;丰水期(夏季)含沙量减少明显,枯水期(冬春)含沙量减小幅度小于丰水期。
(2)蓄水前宜昌站在夏秋季节丰水期河流含沙量明显大于螺山站,冬春季节枯水期含沙量很长时间都接近0,枯水期宜昌站比下游螺山站含沙量小;蓄水前,荆江河段丰水期不管是宜昌站还是螺山站含沙量都远大于枯水期,可以结合材料分析推断出丰水期泥沙主要从长江上游河段搬运过来的,在荆江河段应该以淤积为主;而枯水期河流含沙量小,河段应该以冲刷为主。
蓄水后,荆江河段两处水文站河流丰水期还是枯水期含沙量都明显降低,且差异不大,说明荆江河段此时以冲刷为主;不管是丰水期还是枯水期,此时(上游)宜昌站比(下游)螺山站含沙量要小。
(3)结合材料可知荆江河段河流含沙量且季节变化减小。
推测三峡大坝蓄水后,调节荆江河段的水位季节变小,河道淤积作用减小,河床冲刷作用增强,河道加深加宽,泄洪能力增强,洪水位降低,但是河道两侧遭受侧蚀增强可能威胁到堤岸安全;河道变深河流航运条件改善;下游河段水位下降后导致下游取水或港口等设施功能失效。
15.【答案】(1)地形特点:湖床北部、西北部坡度较大,西南部和东部坡度较小。
理由:从由7000年前至今的湖岸线(类似等高线)变化可知,北部、西北部湖岸线密集,西南部和东部湖岸线较稀疏。
(2)气温较低,蒸发量小,湖泊水量大,面积大,湖水调节作用强;受人类活动影响小,河流汇入水量大,对盐分稀释作用强。
(3)艾比湖位于北疆沙漠西部边缘,气候干旱,引水灌溉使入湖水量减少;湖面萎缩,湖底裸露面积大,大量盐粒在湖床上结晶:艾比湖地处阿拉山口的下风向,盐尘易被气流吹动。
(4)自然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盐碱化加剧;湖滨地区荒漠化程度加剧,沙尘天气增多;影响该地区农牧业生产、生活活动。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艾比湖及其周边区域不同时期地理环境发生变化的原因及影响等,意在考查考生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