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1]目前,在欧美一些国家,人们崇尚绿色消费,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绿色消费是一种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具有仿效性和盲目性B.绿色消费是一种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不利于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C.绿色消费是一种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符合实际,有利于提高个人生活的质量,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值得推广和提倡D.人们对绿色消费的崇尚具有从众性,不可能是基于对科学认识的统一性而引发的答案:C[例2]有位准备买汽车的消费者说“新车一上牌就成了二手车,开始贬值。
对我来说,汽车只是一种为我服务的工具,什么品牌无所谓,关键是质量要好,价格要实在。
”从消费心理角度看,这是一种()A.攀比心理B.求实心理C.适度消费D.盲目从众答案:B[例3]近几年来,青少年中肥胖者日益增多。
这主要表明()A. 生活消费必须与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提倡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B. 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要协调发展C. 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方式、观念,提高消费合理性D.要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反对大吃大喝答案:C[例4]近几年来,在许多大城市居民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念夜大、电大,给自己充电蔚然成风,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支出大幅增长。
城市居民的这种消费趋势()A、是量入为出的适度消费B、看到了知识就是力量,是发财致富的根本途径C、是从众心理的体现,具有盲目性D、懂得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要协调发展答案: D★课余作业1、深入社会实际,写调查报告:中学生消费心理调查2、撰写小论文:艰苦奋斗是不是已经过时、适度消费之我见等★教学体会本节内容是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内容,在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过生动的感性材料去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切忌让学生死记硬背。
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与讨论中,在社会实践中,自主探索、领会有关经济生活中包含的经济学道理,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树立正确二、导入新课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前面讲的都是影响消费的客观因素,从消费者自身看,有没有影响消费的主观因素呢?如:消费者心理、消费者观念。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影响消费的心理有哪些?我们应该树立怎样正确的消费观?调查:1、身边有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某商品有新的款式上市,不用很长时间,便会“你有我有全都有”。
A、有B、没有2、你挑选服装的要求是(只能选一个)A、新奇、前卫、突出个性B、质量好、大方3、如果让你选一款车,你会更注重A、外形、款式B、质量、性能、售后服务等4、同学请你吃一顿饭花了200元,如果有机会请他吃饭,你准备用多少钱A、150元B、200元C、300元分析得出一、引发消费的心理1、从众心理2、求异心理3、攀比心理4、求实心理讨论: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些消费心理?分析得出: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是比较理智的消费。
从众心理,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盲目从众。
攀比心理,是不健康的消费心理。
求异心理,可以展示个性,推动新工艺、新产品的出现,不能过分标新立异。
二、理智消费的原则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分析案例:我准备在碧桂园买一套房子,需要35万元,但我只有25万,你们帮我想个办法。
学生:分期付款,贷款。
我也想到了这样的办法,但我妈妈不同意,说我是超前消费。
我爸爸也不同意,说还是现在这样好,租房,有多少用多少,是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你们帮我分析一下我妈妈说我是超前消费,我爸爸说有多少用多少是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到底对不对?我想贷款消费到底是不是适度消费?学生分析略。
教师:量入为出的“入”指的是过去、现在、将来的收入。
适度消费的“度”指的是在自己经济承受能力之内的消费。
所以我在自己经济承受能力之内的贷款消费是适度消费。
而且贷款消费对消费者来说,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对国家来讲,现在处于买方市场,通货紧缩的情况下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扩大内需的三大马车:扩大消费、扩大投资、扩大出口。
反之过高的估计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还不起贷则就是超前消费。
假使我想贷款买300万的房子则是超前消费。
据统计,现在贷款买房、买车还不起贷的人比例越来越高,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过高估计了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
当然,我们也不能象语文书上所学的葛朗台一样过度节俭,这样不利于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材料:零点调查公司最近在一份题为“都市青年女性消费面面观系列研究”的报告中指出,中国都市女性在各领域的消费行为中存在严重的盲目倾向。
零点调查公司在京、沪、穗三地针对十八至三十五岁的青年女性进行了一次定性、定量的抽查,结果发现:一个月收入不过一千元的年轻女孩可能用的是上百元的化妆品;一个本打算上街买鞋的女性可能搬回家的是一套精美的装饰品。
漫画:“小儿麻痹症”中国消费四大怪:重腹轻脑;重幼轻老;重节轻闲;重娱轻健调查:你每月的零花钱主要用于(零食、衣服、首饰、充值卡、书、文具、电脑游戏与软件、体育用品、模型杂志与模型)分析得出:既要重视物质消费又要重视精神消费漫画:“现代棺材”什么是白色污染?请为解决“白色污染”和“资源浪费”出谋划策。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得出:节约资源,减少污染(Reduce)绿色生活、环保选购(Reevaluate)重复使用、多次利用(Reuse)分类回收、循环再生(Recycle)保护自然、万物共存(Rescue)调查你上街买菜会不会自己带篮子。
A、会B、不会分析得出: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符合和标准的消费行为的总称主旨核心:漫画:“名牌”“刘姥姥”大学顺口溜:“一月五百贫困户,千儿八百刚够住,两三千元是扮酷,四千五千真大户!”分析得出: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谚语: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劳动是幸福的左手,节俭是幸福的右手。
小结练习略课前展示问卷调查结果(也可用在课后)1、身边有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某商品有新的款式上市,不用很长时间,便会“你有我有全都有”。
A、有B、没有2、你挑选服装的要求是(只能选一个)A、新奇、前卫、突出个性B、质量好、大方3、如果让你选一款车,你会更注重A、外形、款式B、质量、性能、售后服务等4、同学请你吃一顿饭花了200元,如果有机会请他吃饭,你准备用多少钱A、150元B、200元C、300元5、你去饭堂(校外)打饭会不会自己带饭盆?A、会B、不会6、你会怎样处理矿泉水瓶?A、随手扔进垃圾桶B、聚集起来卖掉7、你每月的零花钱主要用于A、零食、衣服、饰物、充值卡B、书、文具、电脑游戏与软件、体育用品、上网看来大部分同学的消费观念是比较正确的,但还有一小部分同学消费观念不那么科学,是什么消费心理作怪呢?我们看了下面就会知道了。
讲授新课:(一)消费心理面面观首先,什么是消费心理?一般地说,消费者在进行消费活动时要考虑一些问题,如消费什么、消费多少、以什么方式消费、消费后自我感觉如何,等等,这些总是伴随着消费者有目的、有意识的复杂的心理思维活动,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叫消费心理。
我们的消费行为都受到消费心理的影响教师总结:跟风随大流是人们的一种心理,这种心理往往能够引发人们对某类商品,某种风格商品的追求,并形成流行趋势。
这种消费心理是从众心理,简单地说,就是大家这样我也这样。
板书: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教师总结:同学们分析得很好。
对消费是否应该从众要具体分析,要看消费行为产生的意义。
我们不主张盲目的从众。
下面我们来聊第二个话题。
同学们先互相看一看身上的着装。
有的穿校服、有的穿牛仔裤且上面还有几个窟窿等等。
(让同学们讨论穿校服的感受)教师讲解:展示个性,引起别人关注,这也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而个性的展示,有时要借助消费活动来体现。
如一些企业为顾客定制有个性的产品等。
同学们怎么看这些人的消费心理?这些人的消费心理叫“求异心理”,也就是在消费时追求展示个性、与众不同的效果,这种消费心理引发的消费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推动了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
板书: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提出问题:有的同学买名牌运动服、名牌手机。
为什么不买普通的产品而要买名牌?有时自己也犹豫,但还是看到其他同学拥有,自己也狠心买。
(让同学发言)教师讲解:这个“狠心”里面,潜藏着的是一个人的“虚荣心”。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这种“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别人穿名牌,自己也要穿,别人开小车,自己也要开,至于有没有这个经济实力就不管了。
这就是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板书: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过渡: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考虑,去决定取舍。
这种理智的消费行为时由“求实心理”引发的,也是讲究实惠。
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考虑,去决定取舍。
板书:4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过渡:消费心理是多样的,比如有的商品造型特别美,有的人出于美的心理引发消费;又比如有的人偏好某种颜色而引发消费,这是一种好癖心理。
除此之外,还有安全心理、便宜心理,等等,而且人在消费时有时会受多种心理的影响。
正因为消费心理对消费有重要影响,因此,在消费时更要注重培养健康的消费心理,使我们的消费向合理、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板书:二、做理智的消费者过渡:经济在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在提高,消费观念也不同,要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必须遵循一定的消费原则。
课件:有关“月光族”。
(同学们分析)教师总结:从大家分析来看,都主张消费悠着点儿,也就是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板书: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提出问题:我们一方面主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而另一方面银行又在到处宣传贷款消费。
这二者不是自相矛盾吗?引导:这不矛盾。
我们主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即消费支出应该与自己的收入相适应,这既包括当前的收入水平,也包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因此就有了贷款消费。
当然,贷款要考虑偿还能力。
所以,在自己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还是应该积极、合理地消费。
过渡:同学们有没有过这样的消费行为:一时兴起,一时冲动消费了,时后一冷静又觉得这种消费没有意义。
有过这种情况吗?(同学们讨论)问题:这种消费科学吗?学生回答:不科学,这是盲从的消费行为。
板书: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教师讲解:别人都买的东西,不一定适合自己的需要,随大流购买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是不理智的。
同时消费要协调,不能只注重物质消费而忽视精神消费。
如现在有些年轻人买房装修得非常豪华,就是没有书柜,这样的消费虽然不算盲从,但也是不理性的。
其实,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除了适度消费、理性消费之外,现代的人们还越来越关注环保,提倡“绿色消费“。
这是我们要学习的一个问题。
先请同学们回答,什么是绿色消费?板书: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时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保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课件:展示课本22页的图片。
问题:大家说说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行为违背了绿色消费的原则?同学们回答:废旧电池乱扔,不回收;为了图方便,使用无法降解的一次性饭盒和方便袋;投放垃圾时不分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