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5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838环境化学
智从教育独家编辑整理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3.可以使用无字典存储和编程功能的电子计算器。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
1.拮抗作用: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物质同时或数分钟内先后输入集体,其中一种化学物质可干扰另一种化学物质原有的生物学作用使其减弱,或两种化学物质相互干扰使混合物的生物学作用或毒性作用的强度,低于两种化学物质任何一种单独输入机体的强度。
2.生物放大:指同一食物链上的高营养级生物,通过吞食低营养级生物积蓄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随营养级数增大而提高的现象。
3.光化学第一定律:首先,光子的能量大于化学键能时,才能引起光解反应;其次,分子对某特定波长的光要有特征吸收光谱,才能产生光化学反应。
4.酚酞碱度:如果以酚酞为指示剂,用强酸滴定,当溶液由较高的pH值降到8.3时,此时表示OH-被中和,CO32-全部变成HCO3-,作为碳酸盐只中和了一半,得到的结果称为酚酞碱度。
5.矿化作用::是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土壤中有机态化合物转化为无机态化合物过程的总称。
6.Fenton试剂:指在天然或人为添加的亚铁离子时,与过氧化氢发生作用,能够产生高反应活性的羟基自由基的试剂
7.表面活性剂::分子中同时具有亲水性基团和疏水性基团的物质。
8.土壤盐基饱和度:在土壤交换性阳离子中盐基离子所占的百分数称为土壤盐基饱和度。
9.干沉降:指颗粒物在重力作用下沉降,或与其他物体碰撞后发生的沉降。
10.PM2.5: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颗粒物。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洛杉矶烟雾和硫酸烟雾的区别
硫酸烟雾发现较早污染物为颗粒物二氧化硫硫酸雾等由煤燃烧产生在冬季气温较低湿度较高日光较弱臭氧浓度低白天夜间连续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严重时导致死亡
光化学烟雾发现较晚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臭氧PAN醛类,汽油煤气石油的燃烧在夏秋两季气温高湿度低日光强臭氧浓度高在白天出现对眼和呼吸道有强刺激作用,抽样等强氧化剂有强氧化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2.土壤有机质的组成
⑵土壤有机质的组成:①组成有机体的各种有机物,称为非腐殖物质,如蛋白质、糖、树脂、有机酸等;②腐殖质,包括腐殖酸、富里酸和腐黑物等。
3.酸雨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⑴污染源;
⑵有利的气候条件,以便把污染物移送到很远的地方,使其发生反应和变化;
⑶大气中碱性物质浓度较低,对酸性降水的缓冲能力很弱;
⑷容易受到酸雨影响或损坏的接受体。
4.环境修复技术分类
微生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化学氧化技术、电动力学修复、地下水修复的可渗透反应格栅技术、表面活性剂及共溶剂淋洗技术。
5.重金属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⑴土壤的理化性质:PH、土壤质地、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
⑵重金属的种类、浓度及在土壤中的存在状态;
⑶植物的种类、生长发育期;
⑷复合污染;
⑸施肥。
6.影响沉积物中重金属释放的因素
考过参考2013年问答题5题
三、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
1.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主要有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和生物迁移三种方式,物理-化学迁移是最重要的方式,它可通过溶解-沉淀、氧化还原、水解、配位和螯合、吸附-解吸等理化作用实现无机污染物迁移;有机污染物还可通过化学分解、光化学分解和生物分解等作用实现迁移;污染物可通过生物体的吸收、代谢、生长、死亡等实现迁移。
污染物可通过蒸发、渗透、凝聚、吸附等物理过程实现转化;可通过光化学氧化、氧化还原、配位和螯合、水解等化学作用实现转化;也可通过生物的吸收、代谢作用实现转化。
在大气中,污染物通过扩散和被气流搬运而迁移,并通过光化学氧化或催化氧化反应而转化。
在水体中,污染物可通过溶解态随水流动或通过吸附于悬浮物而传输,悬浮物沉积于水底,将污染物带入沉积物中。
同时可通过氧化还原、配位和螯合、水解和生物降解等作用发生转化,包括存在形态和价态的变化。
在土壤中,生物降解对污染物迁移转化起着重要作用,土壤的PH、温度、湿度、离子交换能力、微生物种类和通气状况都会对污染物的迁移转化产生影响。
2.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和NO x在光化学烟雾中的重要作用。
NO x在大气光化学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NO2经光解而产生活泼的氧原子,氧原子与空气中的O2结合生成O3。
O3又可把NO氧化成NO2,因而NO,NO2与O3之间存在着的化学循环是光化学反应的基础。
NO2+hν→NO+O·
O·+O2+M→O3+M
NO+O3→NO2+O2
VOCs参与光化学反应,产生O3,还可生成二次有机气溶胶,引发光化学烟雾,其中碳氢化合物的存在是自由基转化和增殖的根本原因。
RH+O·→R·+HO·
RH+HO·→R·+H2O
H·+O2→HO2·
R·+O2→RO2·
RCO·+O2→RC(O)OO·
3.腐殖质的来源、分类和在水环境中的作用。
来源:它是由生物体物质在土壤、水和沉积物中转化而成。
分类:①腐殖酸,可溶于稀碱液但不溶于酸的部分;②富里酸,可溶于酸又可溶于碱的部分;③腐黑物,不能被酸和碱提取的部分。
作用:腐殖质与环境有机物之间的作用主要涉及吸附效应、溶解效应、对水解反应的催化作用、对微生物过程的影响以及光敏效应和猝灭效应等。
腐殖质与金属离子生成配合物是它们最重要的环境性质之一,重金属在天然水体中主要以腐殖质的配合物形式存在。
腐殖酸与金属配合作用对重金属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有重要影响,特别表现在颗粒物吸附和难溶化合物溶解度方面。
另外,腐殖酸对水体中重金属的配合作用还将影响重金属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它还能键合水体中的有机物如PCBs、DDT和PAN,从而影响它们的分布。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5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环境化学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3.可以使用无字典存储和编程功能的电子计算器。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
1.拮抗作用
2.生物放大
3.光化学第一定律
4.酚酞碱度
5.矿化作用
6.Fenton试剂
7.表面活性剂
8.土壤盐基饱和度
9.干沉降
10.PM2.5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洛杉矶烟雾和硫酸烟雾的区别
2.土壤有机质的组成
3.酸雨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4.环境修复技术分类
5.重金属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6.影响沉积物中重金属释放的因素
三、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
1.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2.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和NO x在光化学烟雾中的重要作用。
3.腐殖质的来源、分类和在水环境中的作用。
关于智从考研:
智从考研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专注于考研专业课研发、考研辅导和咨询服务于一体的创新考研团队。
由中国科学院和名校博士、硕士师兄师姐团队创办,致力于提供领先的考研专业课资料和辅导等服务。
智从考研提供最齐全、最权威和最优质的考研专业课资料、网校视频课和一对一辅导,满足考研个性化需求,为学弟学妹们保驾护航!免费为学弟学妹们提供考研规划和指导!师兄师姐带队,初试复试不累!
智慧从事考研,轻松考取名校!祝愿学弟学妹们考试成功!奔向远大前程,拥抱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