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梗死病人护理查房ppt课件

脑梗死病人护理查房ppt课件

脑卒中是急性脑循环障碍迅速导致局限性或 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临床事件。
社会和 家庭带 来沉重 负担
常见病亡 原因之一
二、脑血管疾病的分类情况
根据起病情况:将脑血管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根据神经功能缺失症状的持续时间分为: TIA(小于24小时)和脑
脑梗死病人护理查房ppt课件
教学目标
【掌握】 各型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主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熟悉】 脑血管疾病的分类; 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 各型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 【了解】 各型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要点。
一、脑血管疾病的定义
脑血管疾病(CVD)是各种由各种病因引起 的脑部血管疾病的总称 。
2.根据梗塞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不同: 颈内动脉血栓形成 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 大脑前动脉血栓形成 大脑后动脉闭塞 两侧椎动脉的粗细差别 基底动脉主干闭塞
3.临床类型-据起病形式
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和体征持续超过24小时, 1~3周内完全恢复,不留后遗症。
完全型:因大动脉或广泛梗塞所致,为完全性偏瘫,病情严重, 有意识障碍。
好发血管:颈内A、大脑中A、颈总A、基底A下段
(二)病理改变
早期,脑组织改变不明显,肉眼可见的变化要在数小时后才能 辨认。
缺血中心区发生肿胀,软化,灰白质分界不清。大面积脑梗死 时,脑组织高度肿胀,可向对侧移位,导致脑疝形成。
在发病后的4~5天脑水肿达到高峰,7~14天脑梗死区液化成 蜂窝状囊腔,3~4周后,小的梗死社可被肉芽组织所取代, 形成胶质斑痕;大的梗死社中央液化成囊腔,周围由增生的胶 质纤维包裹,变成中风囊。
低温或高温均可导致体内平衡的波动,血管舒张功能障 碍,血压骤变或血流缓慢,冬季干燥和夏季出汗多可引起 血液浓缩,血粘度增高,特别对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 人,寒冷的刺激使血压增高,易诱发脑血管病。
脑卒中预防
一级预防适和人群
二级预防适合人群
三级预防适合人群
有卒中倾向、尚无卒 中病史的个体预防脑 卒中的发生
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根据血管闭塞的部位和范围而定,神经系 统体征有助于区分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梗死。 常见的症状有失语、偏瘫、感觉障碍等
如大脑中动脉闭塞引起三偏征
交叉(一侧颅神经麻痹伴对侧运动或感觉缺失)或双侧神经系统 体征提示梗死位于脑干。
特殊类型的神经功能缺失,如,纯感觉卒中、构音障碍伴手 笨拙,提示小血管病变所致的皮层下或腔隙性梗死。
(三)临床表现
1.一般特点
以中老年多见 (50-60岁)伴有高血压、冠心病或糖尿病 常在安静或休息状态下发病 部分病人病前有前驱症状如肢体无力及麻木、眩晕等 发病后1~3天达高峰,出现相应脑动脉供血区神经系统局灶性症 状 无明显头痛、呕吐及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 大部分病人意识清楚或仅有轻度意识障碍,但脑干梗塞和大面积 梗塞除外。
必要时颈动脉给药
其他治疗(1)
1. 适当活动 可起到改善脑循环作用,神志不清应卧床休息,加强 护理。
2. 改善脑部血循环、增加脑血流量,促进侧支循环建立,缩小梗 塞面积:低分子右旋糖酐、706代血浆、维脑路通、复方丹参 注射液、川芎嗪等药,每日1~2次,静滴液量250~500毫升, 连用7~10天。
卒中(超过24小时) 根据病理性质可分为:缺血性卒中(又叫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
和脑栓塞)和出血性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心脏病
高血压
其他
糖尿病
脑卒中
高同型半 胱氨酸血症
TIA和 脑卒中史
高血脂症
吸烟 酗酒
气候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
有研究表明,脑血管病平均月死亡率都是冬季最高,12月 份上升,1—2月份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到7月份又出 现一小高潮。
病因预防,提倡 合理膳食、适量 运动、戒烟限酒、
心理平衡
已发生卒中或有TIA病 史的个体预防脑卒中 复发
提高脑卒中病人的生 活质量
早发现、 早诊断、 早治疗、
临床预防, 发生后积极治疗
康复治疗
脑梗死
cerebral infarction ,CI
脑血栓形成(CT):即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是脑梗死中最常见的类型,在脑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引 起的血管病变的基础上,管腔狭窄,闭塞或有血栓形 成,造成局部脑组织因血流供应中断而发生缺血,缺氧 性坏死,引起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六)治疗要点
原则 急性期:尽早改善脑缺血区的血液循环。
改善脑循环,防治脑水肿,治疗合并症。
恢复期:康复治疗,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1.急性期治疗
--溶栓治疗
超早期溶栓治疗:必须在发病6小时内给予,愈早 愈好(痊愈率达70-80%)
可选用尿激酶、链激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它们均是以不同的方式激活纤溶酶原,溶解 血栓,使血管再通。
3. 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有头痛、恶心、呕吐或意识障碍者, 地塞米松、20%甘露醇脱水治疗,每日2次,每次250毫升。
(一)病因和病机
最常见的是AS,其次为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等。 较少见的病因有脑动脉炎等引起的感染性血管炎; 还见于药物滥用及偏头痛、先天畸形等。
在颅内血管壁病变的基础上,如存在血流缓慢、 血液粘滞度升高、血管痉挛等因素,容易引起血 栓的形成,造成管腔的狭窄,最终引起管腔的完 全闭塞
进展型:局灶性脑缺血症状逐渐加重。 缓慢进展型: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在2周后仍逐渐进展。
(四)实验室检查
常规检查:血、尿常规、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检查; CT检查:24h后梗死区低密度灶 MRI DSA 脑脊液检查:少数颅内压增高,脑脊液蛋白含量轻度升高
(五)诊断
一、病史及症状: 有长期脑动脉硬化症状或TIA发作史,部分有头晕、 肢体麻木、乏力等前驱症状,多在安静入睡时发 病,意识多清醒,常无头痛、恶心、呕吐,发病 时血压多正常或偏高。 二、体检发现: 常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同向偏盲、失语、精 神症状、排尿障碍及昏迷;或皮质盲、丘脑性感 觉障碍、共济失调、构音障碍、眼肌麻痹、吞咽 困难、交叉性瘫或四肢瘫痪。 三、辅助检查:CT或MRI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