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集体备课记录
日期:2008年5月
成员:马秋英刘丽琴顾晴
课题:春雨濛濛地下
研讨记录:
刘丽琴:老师们,今天我们集体备课的内容是四年级第八单元《诗情画意》第二课题《雨中有你的身影》之《春雨濛濛地下》一歌进行研讨,下面请马秋英老师对教材作简要分析。
马秋英:《春雨濛濛地下》是电影《绿色钱包》中的插曲。
歌词简洁,却又十分隽美,如“绿了河边的杨柳,红了村前的杏花”等不仅句式对称整齐,而且色彩丰富,使人由衷地赞美春雨,对春天充满了希望。
曲中运用了具有动感的多种切分节奏和弱起节奏,使旋律更加抒情优美,两声部三度音程的运用加强了春雨和声的效果,在短促的“刷刷”象声词的背景衬托下,整个旋律显得生机勃勃。
乐曲寓意深刻,教育学生热爱春天,珍惜春天的大好时光。
本教材中,删减了结尾部分的合唱,降低了学唱的难度,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刘丽琴:请马秋英老师简单介绍一下教学预案吧。
马秋英:
教学目标:
1、在音乐的感染下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学习《春雨濛濛地下》,歌曲借景抒情,运用不同的节拍、节奏表达对春天的赞美。
在学唱过程中学习切分节奏及乐句的重复、变化重复的创作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聆听乐曲,感受相同曲调、不同的手法表现不同的情绪。
2、用自然、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3、学习切分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春天里人们是怎样来形容春雨的?它能给大地带来了什么生机?
二、欣赏歌曲范唱,思考: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刷刷刷刷”是什么声音?你能模仿唱一下吗?
三、老师指导,练习模仿下雨声。
四、师声接唱:教师唱歌曲的歌词部分,学生接唱雨声部分。
五、学唱曲调,学习切分音。
(1)老师范唱曲调
(2)讲解切分节奏及切分音唱法
(3)在教师指导下学唱开始的曲调,学生用2/4拍指挥图式划拍。
(4)学生自学第17小节后的曲调:先弄清节奏,再学唱曲调,老师随即纠错。
(5)用小快板的速度抒情地抒发对春天的赞美,唱好全曲。
六、学唱歌曲:
(1)在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后,填入歌词歌唱
(2)理解歌词的含义
(3)再次有感情地演唱。
七、表演歌曲。
刘丽琴:《春雨濛濛地下》是一首简单的合唱歌曲,乐曲中只有四小节出现了合唱,但三、四度音程也是初学合唱的一大难点,建议在本科教学时,要把这一难点加进去。
顾晴:虽然这是艺术教材,但我们的教学还是要以音乐为主,要突出音乐性,因此,结合本课题的内容,我们重点是通过音乐来引导学生感受春雨,从而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马秋英:合唱教学首先在于学生有一种合唱的意识,我想首先个已通过让学生聆听相关合唱歌曲,感受春雨的轻柔、细绵。
刘丽琴:音乐教学中,我们应把学生的创作激情点燃,我觉得可以在节奏练习中渗透着一活动。
马秋英:把打击乐器加入到节奏练习中来,学生一边创作,一边伴奏,一边合作,这样,正堂课的开头就活起来了。
顾晴:合唱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建议在学唱歌曲前,先进行相关的练习,这样在歌曲学习中,才可以顺利进行。
马秋英:这首歌曲不仅歌颂春天、春雨,其实更歌唱了生命的真谛,我觉得应该把歌曲的创作背景介绍给学生,让他们真正理解歌曲,从而唱好这首歌曲。
刘丽琴:歌曲中出现了很多切分音,这又是本歌学习的一个难点,如何解决这一难点,我们可以在以前学习过的基础上,让学生找一找,并进行对比。
如第一、二两乐句的切分音是相同的,第四、五、六行的切分音是跨小节的,在学习中,要拿出他们进行分析,并通过教师的范唱、范奏兰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难点。
马秋英:另外,歌曲第一、二两乐句的尾音都较难唱,教师要在学生模仿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他们的时值,并及时指导学生换气,这样,才能正确演唱好这首歌曲。
顾晴:本歌虽然较短小,但是很多乐句都是弱起的,因此,在教学时也同样要注意掌握弱起。
形成教案:
教学目标:
⒈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美,指导学生用连贯平稳的气息唱出优美舒展的旋律。
⒉提高学生两声部合唱能力,做到音准和谐、音量均衡及音色统一。
教学重点、难点:
⒈以和谐的二声部与优美抒情的歌声,来抒发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⒉注意掌握歌曲的切分节奏和弱起节奏。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自制的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受
⒈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歌曲,请你仔细聆听,用心感悟。
⒉播放合唱歌曲《春雨沙沙》
⒊你所感受到的春雨是怎样的?学生回答(细、柔……)
(设计意图:童声合唱《春雨沙沙》采用和声模拟雨声“沙沙”的手法,与本歌相同。
通过歌曲欣赏,把学生自然引入春雨的话题、意境中,为下阶段学生的模仿、创造作铺垫。
)
二、模仿春雨
⒈师:你能模仿歌曲中那细细的、柔柔的声音春雨声吗?
学生模仿×× 0︱×× 0:‖
沙沙沙沙
①个别模仿(指导学生用轻柔的声音表现)
②集体模仿(学生看教师指挥:第一遍:教师先指挥高声部模仿,然后指挥低声部模仿进入。
第二遍:教师指挥高声部模仿第一拍后,随即指挥低声部进入,进行卡农式练习)(设计意图:本环节一是为了培养学生合唱时高度的注意力与良好的看指挥的习惯,二是自然引出沙沙声的不同节奏。
)
⒉出示节奏,指导学生用自制的打击乐器模仿(重点:控制乐器发出声音的强弱,第②条节奏每小节的第一个节拍重音。
)
①×× 0︱×× 0:‖
②××××︱××××:‖
⒊节奏创编
师:你还能用自己的乐器,创编并模仿出两小节什么节奏呢?
学生创编(××︱××:‖×××︱×××:‖……教师随即板书,并指导学生练习)
⒋合唱乐句学习
①分声部学唱雨声
A:出示低声部旋律谱
44 44︱0 0︱22 22︱0 0︱33 33︱0 0︱22 27.︱0 0‖
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
(低声部唱词:引导学生用短促而又轻巧的声音演唱——视谱:发现旋律规律并指导视唱——在刚才创编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节奏在休止处进行进入,进行伴奏)B: 出示高声部旋律谱
66 66︱0 0︱44 44︱0 0︱55 55︱0 0︱54 52︱0 0‖
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
(步骤同上)
(设计意图:合唱练习中,学生往往会对高声部的旋律印象较深,从而影响合唱中和声音准的不到位。
把低声部的学唱放在前面,学生对旋律的第一印象就加深,有助于合唱时音准的把握。
)
②合唱
A:和声音程练习
6 4 5 5
4 2 3 2
(设计意图:以上和声是本歌的教学难点,在该过程中,通过学生进行长音的合唱,来感受三四度音程的合唱效果,体会声部间的相互协调在合唱合作中的重要作用。
)B: 合唱歌谱、歌词
C: 边合唱边在小间奏中加上打击乐器伴奏,来进一步体会春雨的轻盈与柔美。
(提醒学生伴奏力度要恰当。
)
三、歌曲学习
⒈导入:
师:春天里,绵绵细雨下个不停,绿了河边的杨柳,红了村前的杏花,春雨的滋润,让一切都充满了生机。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歌曲《春雨濛濛地下》。
⒉感受乐曲,熟悉曲调
①播放歌曲范唱
师:听了这首歌曲,你的心情怎样?
学生回答
②出示曲谱
教师范唱(第一遍:高声部,第二遍:低声部)
③再次播放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情绪与和谐的两声部。
(设计意图:反复的聆听能够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
本环节总分总的范唱,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分别熟悉本声部的选律,然后再去感受歌曲和谐的声部。
)
⒊学唱歌曲
①教师弹奏,学生随琴初步练唱第一段歌词一遍。
②分句指导
A: 第一二乐句
出示歌谱——引导学生分析乐曲的节奏特点(节奏基本相似,每一句起拍都在弱拍上,运用了切分音)——指导演唱中突出弱起后第一个完整小节的强拍音与切分音,板书:标上重音记号——分析句尾音的不同,指导学生进行“啊”音的衔接练唱,要求:轻而柔B:后三乐句
出示歌谱——教师范唱,引导学生分析(节奏基本相同)——指导演唱附点音符与跨小节切分
C:结束句
指导学生用声断气连的感觉,体现出春雨的柔美以及对春雨的赞美。
D: 完整演唱合唱后的乐句
③指导学生填唱第二段歌词
④分声部完整歌曲演唱
⑤合唱歌曲
四、拓展延伸
⒈电影《绿色钱包》故事介绍
(设计意图:歌曲是电影《绿色钱包》的插曲,在学生初步掌握歌曲后,对歌曲的创作背景做一个简短介绍,更有利于学生对歌曲的感悟与理解。
)
⒉小结:
春雨沙沙,这是杨柳在歌唱,这是杏花在开放;春雨沙沙,这是种子在发芽,这是我们少年儿童在茁壮成长;春雨沙沙,这是一首生命的歌谣。
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来演唱这首歌曲,并在合唱处加上伴奏。
⒊学生边唱边伴奏
(设计意图:一、将在第二部分进行的雨声模仿与完整的歌曲演唱相配合,使教学前后呼应;二、进一步提高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配合与协调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