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第一次练兵考试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金色花》与《荷叶·母亲》两首诗都借助一种具体形象抒发了对母亲的爱。
B.冰心的代表作是《繁星》《春水》《寄小读者》。
C.《罗摩衍那》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一部叙事诗。
罗摩是诗中的主角。
D.泰戈尔创作了《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等诗集。
2 . 下列词语中字音和字形全对的一项是()A.鉴赏浑为一谈着落(zháo)贮蓄(chǔ)B.化装不求深解一霎(shà )彩棱镜(líng)C.云霄截然不同倜傥(tǎng)憔悴(qiáo)D.决别翻来复去高邈(miǎo)粗犷(kuàng)3 .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才能,有担当,国家才有前途,民族才有希望。
B.共享单车价格低廉,用途便捷,适合各种道路条件,方便了市民与游客的出行。
C.继承和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D.在优秀文学作品的影响下,你会发现自己少了一份庸俗,多了一份雅致。
4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读完科学家霍金的传记,探索宇宙的强烈欲望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潜滋暗长B.4D 电影将震动、吹风、喷水等各种特效引入电影中,把观看者带进了一个个光怪陆离的世界。
C.狭隘和自私类似“孪生姐妹”,一个人心胸窄气量小,往往也会以自我为中心。
D.不付出双倍的努力,一个资质平平的人成为科技精英的梦想何以得逞?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在横断山脉的高山峡谷,在滇、川、藏“大三角”地带的丛林草莽之中,绵延盘旋着一条神秘的古道,这就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明文化传播古道之一的“茶马古道”。
青海地处祖国西北内陆,这里高寒缺氧,本来是一个不产茶的省份,而从青海穿境而过的茶马古道却使饮茶之风在这里盛行,千年不衰,形成了各民族独特的茶文化。
②被誉为“海藏咽喉”“茶马商都”“小北京”之美称的青海湟源丹噶尔古城位于日月山下。
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在这里结合,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在这里相交,唐蕃古道与丝绸南路在这里穿越,众多民族在这里集聚,也成为了茶马古道在青藏线上的重要的茶马交易场所。
③熬茶,是青海人用茯茶来熬制的茶,深红色,有油脂状感觉,暖融融,还有点咸和花椒味。
主料,首先为茶叶,讲究用色泽黄褐,香气纯正,浓醇带涩,茶中闪烁金黄色雪花的紧压茶,也就是热性茶。
有两种颇受河湟人的喜爱:一种是松州茶,是四川松藩地区出产的大叶散茶;另一种是茯砖茶,其中又以湖南益阳所产的茯茶最受欢迎。
其次为盐、鲜奶、大红枣、荆芥、杏仁、核桃仁等。
调料有草果、姜皮、花椒等等。
④此类茶的制作很别致,不像通常的饮茶那样用沸水冲泡,而是先用石臼将茶捣碎,然后将其放入粗陶罐中煮饮,故又称之为“罐罐茶”。
罐是用陶土烧制而成,表面黑粗且疙疙瘩瘩,极为土气。
茶杯小了,不易散味,能保醇香。
明代冯可宾《茶笺》道:茶壶以小为贵,每宾壶一把,任其自酌自饮为得趣。
⑤熬时先将茯砖茶放入罐中,沏入开水,然后放到旺火上熬成褐红色的茶汁。
对于注重茶道和茶艺的人来说,在泡汁而饮的茶中加入食盐或调料,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但这种饮茶方法,却是古色古香的“茶”。
⑥在熬好的茶里适量加一撮盐。
因为茶的味是香的,而盐恰恰起了调味的作用。
在茶里加入荆芥,同时加入草果、姜皮、花椒等调料,使香气更浓,这样煮出的茶,广泛应用于日常饮用和待客之中,因其在茶中没有调入牛奶,故又称之为“清茶”,相反如果在熬茶时调入鲜牛奶,则称之为“奶茶”。
这种茶,甜中带咸,浓而不膩,是促进食物消化的好饮料。
⑦从医学角度来说,茯茶还有去油脂油膩、降血压血脂、生津止渴解酒等作用,有降糖和抗衰老等功效。
在青海,与当地人一起喝茶时,他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
这茶就是久负盛名的茯茶。
5 . 从全文来看,选文的结构形式是____;主要运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6 . 选文第③段划横线的部分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7 . 选文第①段说“这就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明文化传播古道之一的‘茶马古道’”,句中的“之一”能否删去?为什么?8 . 选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熬茶文化的?9 . 结合选文内容,为本文拟写一个标题。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日的春光冰心①去年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量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
今年北平的春天来得特别的晚,而且在还不知春在哪里的时候,抬头忽见黄尘中绿叶成阴,柳絮乱飞,才晓得在厚厚的尘沙黄幕之后,春还未曾露面,已悄悄的远去了。
②天下事都是如此——③去年冬天是特别的冷,也显得特别的长。
每天夜里,灯下孤坐,听着扑窗怒号的朔风,小楼震动,觉得身上心里,都没有一丝暖气。
一冬来,一切的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似乎都冻得蜷伏在每一个细胞的深处。
我无聊地安慰自己说:“等着罢,冬天来了,春天还能很远么?”④然而这狂风、大雪,冬天的行列,排得意外的长,似乎没有完尽的时候。
有一天看见湖上冰软了,我的心顿然欢喜,说:“春天来了!”当天夜里,北风又卷起漫天匝地的黄沙,忿怒的扑着我的窗户,把我心中的春意又吹得四散。
有一天看见柳梢嫩黄了,院里的桃花开了,可天刚刚过午,从东南的天边,顷刻布满了惨淡的黄云,跟着千枝风动,这刚放蕊的春英,又都埋罩在漠漠的黄尘里……⑤九十天看看过尽——我不信了春天!⑥几位朋友说:“到大觉寺看杏花去罢。
”虽然我的心中始终未曾得到春的消息,却也跟着大家去了。
到了管家岭,扑面的风尘里,几百棵杏树枝头,一望已尽是残花败蕊;转到了大工,向阳的山谷之中,还有几株盛开的红杏,然而盛开中气力已尽,不是那满树浓红、花蕊相间的情态了。
⑦我想,“春去了就去了罢!”归途中心里倒也坦然,这坦然中是三分悼惜,七分憎嫌,总之,我不信了春天。
⑧四月三十日的下午,有位朋友约我到挂甲屯吴家花园看海棠,“且喜天气晴明”——现在回想起来,那天是九十春光中惟一的春天——海棠花又是我所深爱的,就欣然地答应了。
⑨东坡恨海棠无香,我却以为若是香得不妙,宁可无香。
我的院里栽了几棵丁香和珍珠梅,夏天还有玉簪,秋天还有菊花,栽后都很后悔。
因为这些花香,都使我头痛,不能折来养在屋里。
所以有香的花中,我只爱兰花、桂花、香豆花和玫瑰,无香的花中,海棠要算我最喜欢的了。
⑩海棠是浅浅的红,红得“乐而不淫”,淡淡的白,白得“哀而不伤”,又有满树的绿叶掩映着,秾纤适中,像一个天真、健美、欢悦的少女,同是造物者最得意的作品。
⑪斜阳里,我正对着那几树繁花坐下。
⑫春在眼前了!⑬这四棵海棠在怀馨堂前,北边的那两棵较大,高出堂檐约五六尺。
花后是响晴蔚蓝的天,淡淡的半圆的月,遥俯树梢。
这四棵树上,有千千万万玲珑娇艳的花朵,乱哄哄地在繁枝上挤着开……⑭看见过幼稚园放学没有?从小小的门里,挤着的跳出涌出使人眼花缭乱的一大群的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这一大群跳着涌着的分散在极大的周围,在生的季候里定格为永远的春天!那在海棠枝上卖力的春,使我当时有同样的感觉。
⑮一春来,对于春的憎嫌,这时都消失了。
喜悦地仰首,眼前是烂漫的春,骄奢的春,光艳的春——似乎春在九十日来无数的徘徊瞻顾,百就千拦,只为的是今日在此树枝头,快意恣情的一放!⑯看得恰到好处,便辞谢了主人回来。
这春天吞咽得口有余香!过了三四天,又有友人来约同去,我却回绝了。
今年到处寻春,总是太晚,我知道那时若去,已是“落红万点愁如海”,春来萧索如斯,大不必去惹那如海的愁绪。
⑰虽然九十天中,只有一日的春光,而对于春天,似乎已得了酬报,不再怨恨憎嫌了。
只是满意之余,还觉得有些遗憾,如同小孩子打架后相寻,大家忍不住回嗔作喜,却又不肯即时言归于好,只背着脸,低着头,撅着嘴说:“早知道你又来哄我找我,当初又何必把我冰在那里呢?”10 . 根据行文思路,将文中描摹的景象和作者的情感补充完整。
景象:黄尘漠漠→①______→海棠怒放情感:盼望、失落→②______→③______11 . 请从修辞及表达效果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
12 . 本文第三小节以及下面的链接材料都写了北方的冬天,请分析两段文字中冬天特点及所要表达的情感上的不同。
材料: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
(《济南的冬天》)三、文言文阅读扬州郭猫儿,善口技。
庚申(清康熙19年)中,余在扬州,一友挟猫儿同至寓。
比晚酒酣,郭起请奏薄技,于席右设围屏,不置灯烛,郭坐屏后,主客静听。
久之,无声。
少之,群鸡乱鸣,其声之种种各别。
俄闻父呼其子曰:“天将明,可以宰猪矣。
”其子起至猪圈中饲猪,则闻群猪争食声,吃食声,其父烧汤声,进火倾水声。
其子遂缚一猪,猪被缚声,磨刀声,杀猪声,猪被杀声,出血声,燖①剥声,历历不爽也。
父又谓子:“天已明,可卖矣。
”闻肉上案声,即闻有买卖数钱声,有买猪首者,有买腹脏者,有买肉者。
正在纷纷争闻不已,砉②然一声,四座俱寂。
(节选自《虞初续志•郭猫儿》)(注)①燖(xún):把已宰杀的猪或鸡等用热水烫后去掉毛。
②砉(huā ):拟声词,哗的一声,常用形容迅速动作的声音。
例如:破裂声、折断声、开启声、高呼声等。
13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善口技(_______)(2)不置灯烛(_______)(3)俄闻父呼其子曰(_______) (4)其子遂缚一猪(______)14 . 选出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于席右设围屏于厅事之东北角(《口技》)B.久之持就火炀之(《活板》)C.则闻群猪争食声至则无可用(《黔之驴》)D.其父烧汤声其真无马邪(《马说》)15 . 翻译下列句子。
(1)少之,群鸡乱鸣,其声之种种各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核舟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 . 结合本文内容,从描写角度上分析本文是如何表现郭猫儿的口技表演的。
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
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财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