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护理查房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护理查房


治疗过程
• 10-17 停血压检测
• 10-19 予停吸氧,停用临时起搏器,拔除 临时临时导管,诉无不适
住院期间生命体征
10-14 T HR BP R 36.4 87 10-15 36.1 83 10-16 36.5 80 10-17 36.7 90 10-18 36.8 90 10-19 36.6 80 10-20 36.6 83
焦虑 与担心疾病的发展治疗预后情况及费用 情况有关
护理措施
胸闷痛 与肥厚心肌耗氧量增加,冠脉供血相对不 足有关 1.评估疼痛原因,胸闷痛发作时卧床休息,安 慰病人,嘱其深呼吸,清除紧张情绪 2.予低流量双鼻导管持续吸氧 3.遵医嘱予曲马多针肌肉注射 4.避免诱因:剧烈活动、突然屏气或站立、持 重、情绪激动等
护理措施
活动无耐力 与供血量不足、气促有关 1.限制活动,适量运动,防跌倒 2.消融术后及拔除临时起搏器导线需制动,避 免关节屈伸,术侧支定时被动按摩一次,预防下肢 静脉血栓 3.指导患者制动结束后尽量以床边活动开始, 根据自身情况逐渐递增运动量
护理措施
有心率失常的危险 与化学消融术后有关
1.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长期监测心电监护及 血压监测并做好记录 2.术后严密监测心肌酶学变化及电解质的变化, 予kcl口服 3.嘱患者饮食清淡,保持大便的通畅,预防便 秘,避免用力排便,遵医嘱使用果导 4.加强巡视,做好临时起搏器术后 的护理
护理措施
有感染的危险 与停留临时起搏器有关
1.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有无发热。 2.监测患者血常规的感染指标 3.保持穿刺口敷料的清洁,积极督促医 生换药 4.预防呼吸道感染 保持病室环境的安 静、空气新鲜
临时起搏器术后的护理
• 监测心电监护、生命体征并记录起搏器各项参 数,加强巡视,做好交接班 • 术后体位要求 • 临时起搏器应固定在输液架以防滑脱而牵拉脱 位,每天检查接头连接处 • 观察穿刺口有无出血、血肿、感染 • 饮食清淡,保持大便通畅 • 注意受压皮肤,保持床单位整洁。 • 备好备用电池,注意临时起搏器低电压报警及 时更换
并发症
• 胸痛 由于PTSMA是人为地造成间隔心肌局限的治疗性心肌梗死, 所以患者术后会有不同程度的短暂胸痛及胸闷症状。告诉患者这 是正常的现象,无需做特殊处理于手术次日症状即可消失,必要 时可给予吗啡3mg皮下注射。术后监查心肌酶谱,至酶峰下降后。 • 房室传导阻滞和室内束支阻滞[2,3] 患者有可能出现暂时性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所以在术中常规安置临时起搏器,术后平 卧,不宜翻动,妥善固定脉冲发生器,防止电极的脱出。并且严 密观察起搏功能和感知信号,观察有无心包填塞,电极脱位等并 发症的发生。一旦发生立即告知医生,并积极配合处理。术后3 天无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即可拔除临时起搏器电极和股静脉内 鞘管,加压压迫6h,患肢制动12h。 • 其他 偶可并发快速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包积液、 股静脉栓塞等。
一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的护理查房
目录
疾病介绍 病例介绍 诊疗过程 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健康宣教
讨论问题
疾病介绍
• 定义 肥厚型心肌病是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心室腔变小 为特征,以左心室血流充盈受阻,舒张期顺应下降为 基本病态的心肌病。
绝大多数患者没有症状,部分患者出现左心室流出 道梗阻,称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临床表现,体征
• 临床主要表现为心悸、胸痛,运动呼吸困难,晕厥,心律 失常及猝死。 • 杂音:胸骨左缘第3—4肋间收缩期喷射样杂音,运动可增 强,下蹲时可减弱。 • 安静时压力阶差≥30mmHg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安静时 压力阶差≤30mmHg,负荷运动时压力阶差≥30mmHg为隐匿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安静时压力阶差≤30mmHg为非梗阻 性肥厚型心肌病。 • 心脏彩超:左心室明显肥厚,室间隔为主(大于15mm), 左室流出道狭窄,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移靠近室间隔,可 有主动脉瓣收缩中期部分性关闭。
108/65
20
134/80
21
109/70
20
102/62
20
118/71
20
120/70
20
131/72
20
护理诊断
胸闷痛 与肥厚心肌耗氧量增加,冠脉供血相对 不足有关 活动无耐力 与供血量不足 气促有关 有心率失常的危险 与化学消融术后有关 有感染的危险 与停留临时起搏器有关
讨论问题: 该患者为人为心梗,该如何指导其 活动?
1.24小时内床上运动,床上运动预防 血栓 2.24小时后便可以进行床边活动,在 心功酶已达到峰值之后
病例介绍
• 患者胡XX, 男,47岁, 33床 • 主诉:半年前,如快步行走或步行登上4楼 时即可出现气促,伴胸闷、心悸,休息约 10分钟后可自行缓解。 • 现病史: 无诱因出现体力劳动后气促,当地医 院及我院门诊行心脏彩超均提示肥厚型梗 阻性心肌病,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院。
入院体检
• 生命体征T:36.4℃,P:88次/分,R:20次/分, Bp:108/65mmHg 呼吸平稳 • 听诊: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喷射性杂音。 • • • •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左室流出道狭 166 226 267 313 363 72-82U/L 窄(梗阻)二尖瓣返流(重度) CKMB 10.6 59.0 64.1 64.8 46.0 16-25 U/L 心功能不全 II 级 LDH 205 273 305 337 406 211-423U/L
HBDH
既往史:无 家族史:无 教育程度:初中 个人史:患者无工作,有三个在校子女,负担 比较重
技诊检查
10-20 10-15
实验室检查
10-14 BNP K ATS CK 2463 3.37 20 诊断: 74 3.36 67 429 77 485 85 494 3.66 75 364 10-15 10-16 10-16 10-16 正常值 2~4pg/ml 3.5~5.3mmol/l 0-40U/L 25-200U/L
治疗过程
• 10-14 入院 生命体征检测,完成血常规、 生 化、 电解质、心肌酶、心肌坏死标志物、胸 片、心电图等检查 • 10-15 行室间隔化学消融术,留置右侧股静脉 临时起搏器电极,临时起搏频率60次/分、输出电 流为5mA、感知灵敏度为2mV,予心电、血压检测, 夜间诉胸闷、头痛,予吸氧。诉排尿困难,协助后 排出小便。心电示有短暂室速,予10%kcl口服。 • 10-16 心电监护见偶有室性早搏。未见起搏心 率。诉胸痛,予床边心电图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予 曲马多针肌肉注射
治米
• 手术治疗:间隔心肌切除术
• 介入治疗:化学消融术
化学消融术(经皮腔内间隔心肌消 融术)
• 其原理是通过导管注入无水酒精,闭塞冠 状动脉的间隔支,使其支配的肥厚室间隔 心肌缺血、坏死、变薄、收缩力下降,使 心室流出道梗阻消失或减轻,从而改善临 床症状 • 解剖:室间隔多数由第一间隔支供血,少 数可由第一或第二间隔支供血。由于靠近 房室结,可引起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护理措施
焦虑 与担心疾病的发展治疗预后情况
1.进行每一项操作时注意解释其重要性, 取得积极的配合。 2.嘱其留陪人,照顾病人。给予同情、 安慰、鼓励战胜疾病的信心。 3.与其讲解手术过程和治疗过程,对患 者的疑问耐心解答。
健康宣教
• 保持良好的心态,情绪稳定,保持生活节 奏,避免情绪激动。 • 注意劳逸结合,充分休息,进行有氧运动 • 低盐低脂饮食,丰富营养 • 按时复查,按时用药 • 维持出入量基本平衡
自然转归及预后
• 猝死 死亡常见原因,约占50%,可为首发表现, 也可发生在疾病平稳期。常见原因是心律失常, 和机械性梗阻所致低心排血量,大部分发生于 青少年。 • 心力衰竭 死亡第二原因,占36%,原因多为房颤 和广泛的心肌坏死。
• 中风 占13%,多见于老年女性及合并慢性或阵 发性房颤的病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