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不是挂名企业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但现实中却看到不少企业领导信息化意识十分淡漠,认为企业信息化是一项纯粹的技术工程,对于信息化过程中的办公自动化一环,靠信息中心、技术部抓一下就行了;,“企业信息化”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的时髦词汇,事实上,早在三年前甚至更久,上汽集团便在办公自动化等方面作了科学合理的规划并逐一落实实施。
在我们这里,“企业信息化”也不仅仅是“一把手工程”,如果仅靠几位领导的重视与参与,很可能连一个简单的项目也得不到具体的落实。
在集团信息化过程中,提倡各层级的管理者、全体员工的参与。
最初的办公自动化虽只是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使用,但它解决了人们办公的许多大问题,效果明显,而涉及、改动的东西少,容易被员工接受,除了资金的问题,谈不上需要领导特别的重视。
而实施CASE OA系统,涉及面大,必须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
此外,如果办公自动化没有真正全面实施的话,就不会见到进一步的效果。
因此,能否成功实施,就与领导的决心、重视程度以及全体人员的协作有极大关系。
现在我们集团下属几十家合资公司内部基本上都实施了这一项目,这与集团领导、各级别的管理者、全体员工的整体参与是分不开的。
可以这么说,作为企业信息化的一个基础环节,上海汽车集团办公自动化项目实施过程不仅适应了现实需要、提高核心竞争力、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需要,也极大提高了全体员工的素质。
在展示科技力量的同时,焕发出浓郁的人文魅力。
这是上汽集团核心竞争力另一个集中体现,也暗合上汽集团一直提倡的“人本管理”的理念。
引言而各产业供应链间通过运输、仓储、配送、包装、流通加工、装卸搬运、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形成复杂的供应链网络,各节点企业在有效性与响应性间寻求平衡点,实现其竞争战略与供应链战略的匹配。
21世纪,企业间的竞争将转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进入二十一世纪,经济的全球化使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在封闭的单一个体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市场的竞争不再是企业和企业间的竞争,而是联盟即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供应链是侯里瀚在1985年首次提出来的,一直以来都是运用于企业采购、生产、供应、运输、存储、销售等所有环节。
对企业来说,供应链就是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到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客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它是在多个存在关联交易的企业基础上形成的范围更广的虚拟企业结构模式。
它有层次性、复杂性、动态性和交叉性等基本特征。
供应链管理是指从最终用户一直到初始供应商的向顾客提供增值的产品、服务和信息的业务流程一体化过程,通常又称为“供应链一体化”。
这里的业务流程包含了两个相向的流程组合:一是市场需求信息从最终用户到初始供应商的逆流而上的传导过程;另外是从初始供应商向最终用户的顺流而下、并且不断增值的产品和服务的传递过程。
供应链一体化就是对这两个核心业务流程实施一体化运作。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则是指供应链中各环节内部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活动,以及各环节相互之间的协作,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组织流的管理等。
供应链管理是当前最引人瞩目的全新企业管理思想。
它的本质是强调在当今科技迅速发展,全球竞争空前激烈的情况下,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在封闭的单一个体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市场的竞争不再是企业和企业间的竞争,而是联盟即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掌握如何与其它企业进行合作和交流的策略;另外,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取胜而加入某一供应链时,与供应链中的其它企业相比还需要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这就需要企业能及时地得到充分的信息并对之作出分析、筛选,最终利用正确的信息为自己的战术战略决策服务。
在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中,一般把供应链看成是物流、资金流(价值流)和信息流三者的一个有机结合系统。
而信息流是商务活动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传播的过程,商品信息在供应链各节点企业间进行交流,由于供应链参与企业众多、节点信息化程度参差不齐、需求不同,并且这些信息还是在不断变化之中,很难达到信息的及时性、有效性、准确性要求,对企业的决策、计划、采购、生产、销售等经营活动就不能提供很好的支撑。
也就是说供应链节点企业在信息流方面没有形成一个“信息流”的无鏠隙链接,还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也就是“信息孤岛”。
所谓“信息孤岛”(Information Isolated Island),指的是相对独立的不同类型的资源信息系统,由于各系统间相互封闭、无法进行顺畅的信息交流,犹如一个个分散、独立的岛屿。
[1] 本文从“信息孤岛”的现象进行分析,提出优化供应链管理中信息流的对策和方法,提升整个供应链管理的效益。
参考文献:[1]李希明,土丽艳,金科.从信息孤岛的形成谈数字资源整合的作用[J].图书馆论坛,2003.23(6):121-122.许多观点认为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是并行的三个过程。
物流是供应链的中心,由此产生资金流,而信息流则是整个供应链的控制手段,三者都是一种链式的体系。
但在经济全球化和Internet被广泛应用的今天,传统的并行链式理论已不能有效地反映和支持现代供应链的运作,链式结构的一些固有缺陷使得它已不再适合当今开放、灵活和一体化的经济环境,而应该考虑建立新的流式结构理论。
鉴于此,本文将在供应链的信息流构建理论方面做一探讨。
供应链管理强调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及顾客之间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集成,通过节点企业间资源共享、风险共担,最终实现供应链的总体利益最优。
没有及时的信息流,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极大的改变了企业之间的交往形式,使他们之间的信息交流极为便捷,于是,信息共享也成为企业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
如何有效地管理这些“流”其实是一个相当大的工程,特别是对于跨国电子制造企业。
它们一般由世界各地的众多企业组成,而且其中每一个企业都涉及到国际物流、资金流和大量的信息流,并且这些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这些“流”交互关系相当多,形成“物流网络”、“资金流网络”和“信息流网络”。
“信息流网络”的复杂性必然加大成员之间沟通的困难,主要是准确传递的困难,造成在供应链中的各个结点上可能误传信息。
这种信息失真会导致存货过多、能力闲置、制造与运输成本上升,以及顾客满意度的降低。
所以,在复杂的全球供应链中,需要成员之间紧密地“一体化” 才能有效地管理越来越多的顾客需求、产品和服务。
供应链管理的标准化定义很多,Lambert和Cooper(2000)[1]将其定义为:供应链管理是从原始供应商到最终消费者的,提供不断增值的产品、服务和信息的关键业务流程的整合。
许多学者对供应链上的信息共享、信息集成和整合进行了研究。
Kalakota(1999)等[2]认为,供应链上业务流程和信息流的整合可以显著地改善其管理水平。
Kendall(1997)、Greis等(1997)、Mason-Jones等(1998)、Ca-chon等(2000)的研究均表明,供应链中有效信息的获取和共享能够加速企业的信息流动、降低库存水平、减少运输和生产费用、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在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持下,当前的供应链信息共享不再局限于链式的相邻成员之间,任何成员都可以和其他节点交换信息,这时便出现了信息流网络。
当信息流在某些节点汇聚集成后,供所有节点共享,就形成了具有信息中心的信息集成模式。
供应链上的信息集成能够使得零星的信息得到整合,并引导节点的信息共享,产生更大的效益。
这种模式存在很多优势[3-4]:多而及时的信息交流通道有利于消除牛鞭效应、信息流的流畅性和供应链柔性增强、便于实现协同规划、预测和补给(CPFR)、供应商管理库存(VMI)、联合库存管理(JMI),并减少协调管理成本。
Narasimhan(2001)[3]提出,信息集成包括供应链中成员允许访问系统中共享的信息以及链中成员传送共享的信息到其他成员。
根据霍国庆等(2001)[4]的定义,信息资源集成的实质是确立企业内部及企业与环境之间各种信息流的汇聚点,使企业信息流在此点汇聚并实现集成,然后再分流导向信息流的目的地。
供应链上的信息集成是信息共享的更高层次,不仅包括节点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更重要的是信息流在汇聚中心的整合和集成。
这种集成包括对链上信息要素的内容、结构实施重组,优化配置和整体功能优化等,形成最合理的结构形式后结合在一起,优势互补。
已有的许多有关供应链信息共享和集成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如下几个方面共享和集成价值的文献有:Bourland(1996)、Lee(1997)、Lee等(2000)、Cachon 等(2000);激励机制的文献有:Cachon(2001)、张玉林和陈剑(2004)、Wai(2006);实现技术的文献有:Martin(1996)、Lyons(2005)、赵刚(2003);共享模式的文献有:Yu(2002)、梁静(2004)、马士华(2005)等。
但研究供应链信息集成测度的文献不是很多,与本文相关的研究基础有:王冬冬和达庆利(2006)[5]用图论中的标号图构建了供应链信息流管理结构的数学模型,给出信息集成图、信息流集成块和信息集成度的概念,提出了供应链信息集成的一种新模式,但对信息中心如何选取、信息集成模式的改进、信息集成范围等问题没有探讨。
Mehmet(2002)[6]和杨浩雄(2005)[7]分别用供应链集(DSCC)和物流信息耦合度(DLIC)方法对供应链信息的量级和有效性进行了度量,提供了度量供应链中一个企业与其成员间物流信息集成程度的通用方法,该方法用延展度、广度和强度三个指标对企业在供应链上共享和使用的信息进行了度量,但文献主要是衡量单个企业在供应链中与其他企业信息集成程度的,并没有度量整个供应链的信息集成度。
傅羽中(2002)[8]分析了简单的网络式信息流模型的构造,阐述了信息流网络的特征与优势,并利用以信息共享成本为权数的图进行供应链信息共享网络的架构。
二、供应链中信息孤岛的表现形式三、供应链中孤岛的成因分析主要从供应链的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1、生产中的信息孤岛差异性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经常使用的方法,2、牛鞭效应所引起的信息孤岛3、独立的信息系统形成的信息孤岛现象4、信息技术的不同所形成的信息孤岛5、保密所引起的信息孤岛6、行业标准及系统解决方案所引发的信息孤岛现象7、信息的时效性所起的信息孤岛8、信息的多样性、复杂性所引起的信息孤岛四、供应链中孤岛的解决方法二、信息流的基本特征供应链中的信息流除具有信息的基本特征外,它还依存于商品流通,从而产生了系统性、多样性、多向性、时效性的基本特征。
1、系统性。
信息流的系统性取决于流通体系的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