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册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二年级传统文化计划一、指导思想《传统文化》是经山东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地方课程,学习传统文化,在研读中华经典的同时,注重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思想的结合,并融入学生创新能力拓展和研究性学习等内容。
通过这些经典内容的学习,能使学生明白生在中国,长在中国,当然要做一个真正的、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要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不是想做就能做到的,需要好好的学习这一道理。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两个单元《经典驿站》和《艺术乐园》,共有十八课。
当你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你会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世界。
在“经典驿站”里,你会感悟到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你还会学到读书的方法和道理,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风景人物,每篇文章都是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精华之作;在“艺术乐园”里,你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当你知道了这一切,你一定会情不自禁的发出一声感叹:做一个中国人,真好!三、教学目标1、能够熟读、背诵这些经典名句。
2、能够理解这些名篇名段的意思。
3、学习了这些经典文章之后,能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能聆听到古代圣贤语重心长的教诲,并能在实际中学以致用。
四、教学重难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传统文化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五、教学措施1、教学形式多样化。
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
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
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六、教学进度(二年级每周一课时)周次课题第一周《声律启蒙》(节选一)第二周《声律启蒙》(节选二)第三周《续小儿语》(节选)第四周《增广贤文》(节选一)第五周《增广贤文》(节选二)第六周《弟子规》(节选一)第七周《弟子规》(节选二)第八周《幼学杂字》(节选)第九周《中华改良杂字》(节选)第十周《千家诗》(一)第十一周《千家诗》(二)第十二周《千家诗》(三)第十三周《千家诗》(四)第十四周《神童诗?卷首诗》(一)第十五周《神童诗?卷首诗》(二)第十六周《随园诗话》(读书)第十七周《世说新语》(王戎识李)第十八周《格言警句》经典驿站经典驿站总第1课时授课时间 9月9号第1课:《声律启蒙》(节选一)教材分析:本课讲了两组反义词,1. 体会在一个句子里恰当运用反义词的效果。
2. 能主动地积累《声律启蒙》中的对偶句,感受汉语言文字的音韵格律美。
3. 能积极参与集体讨论,围绕主题大胆发表意见。
4. 用心感受身边的凡人小事,体会蕴涵的真情,写一篇记叙文。
学情分析:引导学生结合工具书理解词句,引导学生体会词句意思,进行背诵。
教学目标: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背诵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华民族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要点分析:课外阅读、了解《声律启蒙》。
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1. 课外阅读、了解《声律启蒙》。
2. 留心观察身边的凡人小事,感受身边的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温故知新1. 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你发现了什么?2. 交流自己的发现。
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读句子,深入体会句子中反义词的表达效果。
3. 再读句子,进一步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
二、语海拾贝1. 自由读一读这两组对偶句。
2. 在字数等方面感受对偶的规律,感受句子的节奏、声律美,鼓励学生积累。
3. 教师介绍《声律启蒙》,展示这本书中的其他对偶句,激励学生课外阅读。
三、互动平台1. 默读互动平台中的对话,也可以分角色朗读。
2. 集体讨论:从三位同学和老师的对话中,你了解了什么?3. 勾画并再读老师的话:“很多小事都可以成为我们习作的材料,只要我们多留意、细思考,就不会为习作时找不到材料而犯愁了。
”结合平时的写作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总第2课时授课时间 9月16号第二课时一、口语交际:应该录取谁1. 活动目标。
(1)能围绕中心议题作出自己的判断,并有条理地讲述理由。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用语文明。
(3)能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有不同的意见能与人交流商讨。
2. 教学准备。
(1)课前了解职场应聘的一些故事,为这次的口语交际做好准备。
(2)课前让学生准备口语交际中招聘故事的情境表演。
3. 情境表演,引出课题。
(1)指名学生上台表演口语交际中的应聘故事。
4. 合作学习,辩论交流。
(1)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
(2)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见解,寻找观点相同的同学,丰富自己的认识。
5. 集体学习,开展辩论。
(1)以“召开董事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辩论兴趣。
(2)观点相同的同学组成一方,双方辩论。
要求:大胆发言,声音响亮,有自己的观点,辩驳有理有据,用语文明。
(3)看看谁的支持者比较多。
学生推举出的“董事长”进行总结,老师根据学情以“人力资源部顾问”的身份进行总结,总结时以幽默的语言肯定学生在辩论中的突出表现,指出不足之处。
要将学生的注意点引向辩论的态度、语言的组织等方面。
对辩论双方都要有客观的评价。
6. 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
二、习作百花园与单元学习阅读教学重点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将自己的阅读体验转变成习作实践。
1. 读习作提示,明确要求。
2. 小组交流,介绍自己身边最感人的真实故事。
3. 由小组推荐学生全班集体交流。
4. 独立思考,自由表达。
5. 完成作文草稿,自己修改或相互修改。
三、自主阅读园地1. 自读短文,勾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2. 同桌或小组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解决疑难的问题。
3. 再读短文,体会文章情感。
4. 能将这篇短文讲给别人听。
总第3课时授课时间 9月23号第2 课:《声律启蒙》(节选二)教学目标:诵读《声律启蒙》(节选二),达到熟读成诵。
同时让学生受到传统道德教育,感受为民着想,为民谋利的高尚品德。
教学准备:收集历史故事,配乐《高山流水》教学模式:故事导入、情境激趣——配乐诵读、品读解意——联系实际、感悟升华。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流程:一、故事导入、情境激趣:1、这节课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公仪休拔葵去织》。
2、你觉得公仪休做的对吗?为什么?二、配乐诵读、品读解意1、师配乐范读、领读出示《声律启蒙》(节选二)原文:云对雨,雪对风。
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
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
千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
山岌岌,水淙淙,故国对他邦。
2、多种形式朗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指名读、小组读比赛)3、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出前句,对后句,练习背诵。
4、品读解意,边读边试解释内容,教师相机点拨:【注释】①泽:水聚集的地方。
②岌岌:形容山又高又陡。
③淙淙:流水的声音。
5、在出前句,对后句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全篇,进行背诵比赛。
三、联系实际、感悟升华1、你还知道哪些居官不与民争利,为民着想,为民谋利的人?2、一边拍手,一边对对子。
3、学习了今天《声律启蒙“四支”》的内容,你有什么体会?总第4课时授课时间 9月30号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针对上一节课所学及体会,拓展学生理解与背诵能力。
2、理解词语对仗。
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背诵,小组比赛,同学间比赛。
教学流程:1、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并初步理解了《声律启蒙》(节选二)的内容,这一节课,我们来一次背诵比赛好不好?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背诵上来。
2、过程:教师领读,引导诵读。
学生之间以竞赛形式背诵,比一比,看谁能先背诵上来。
以小组形式比赛,小组优胜者参与班级比赛。
小组代表比赛,争获班级优胜者。
以小组为单位,让同学之间进行词语对仗比赛。
如多对少、易对难、横对竖、好对坏等词语游戏,让学生加深词语对仗的理解与运用。
3、小结:这一节课,同学表现十分优秀,每个同学都可以以评价记录上画一张笑脸。
总第5课时授课时间 10月14号第 3课:《续小儿语》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第三课《读小儿语》(节选)第9页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明白课文的意思,让学生从中学到许多做人的道理教学重难点:重点是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且明白其中的道理,难点是从中学到许多做人的道理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师;小朋友们,大家好,谁来说一说自己在家里应该怎么做?在学校应该怎么做?生:在家里听爸爸妈妈的话,认真完成作业,帮家长做家务,在学校听老师的话,守纪律……师:小朋友说的很好,这样做了就学会了做人,这样的人大家都喜欢。
今天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第三课就是教给我们小朋友怎么做人的。
板书3续小儿语(节选)二、朗读课文,感悟文中意思1教师简介《读小儿语》师:《读小儿语》是明朝吕坤编写的,它是一本书,里面内容都是交给我们小朋友怎样做人的道理,今天这篇课文是从这本书节选的一节2朗读课文,理解文意采用自由度,老师范读,分组读,学生领读等形式师:你能试着说说这段话的意思吗?(学生回答可能不尽人意,不完整,教师给与点拨提示)师:其实呢,书上早已把意思写出来了,请同学翻开第10页,你们赶快读一读吧!师:这里共有几个自然段?生:四个师:你知道第一自然段是前面课文中哪一句话的意思吗?谁来读一读?教师接着按第二三四自然段依次提问下去。
3分组分自然段把意思读一读三、小组合作,探究其中道理师:课文告诉我们哪些做人的道理呢?请大家分合作,一起讨论。
(每组选一人代表发言,评评哪组最棒)生1:学习了一天,晚上要认真想一想,自己有什么不好地方。
有什么好地方………生2:别人夸自己时要虚心,自己学习骄傲,学习就会落后。
生3:对人有礼貌,吃穿要节约,不要乱花钱。
师:小朋友们说的好极了。
这些都是一些做人的道理。
因此我们在生活,学习中就要这样去做,从小有良好的品德,长大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你们说好吗?生(齐):好。
4、教师小结:我们知道了一些做人的道理,关键在于要去做,看表现。
老师希望小朋友在今后学习,生活中处处学会做人。
总第6课时授课时间 10月21号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课本11—12页,《读小儿语》“活动广角”和“成长袋”。
教学目标:1、背诵课文内容,并且简单说出一些做人的道理。
2、教育学生当别人提出好建议或批评时要虚心接受,你看到别人不足和缺点时,要细心劝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