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因素及重要环境因素管理方案.doc

环境因素及重要环境因素管理方案.doc

环境因素及重要环境因素管理方案目录一、环境因素调查表...............................................................................................- 3 -二、环境因素清单...................................................................................................- 5 -三、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7 -四、环境管理方案...................................................................................................- 8 -1噪声管理方案........................................................................................................- 8 -2、粉尘排放管理方案.............................................................................................- 9 -3、污水排放管理方案.......................................................................................... - 10 -4、机械设备废弃物管理方案............................................................................... - 11 -5、火灾、爆炸发生后大气污染管理方案 ......................................................... - 12 -6、水、电、纸张管理方案.................................................................................. - 14 -7、物资使用管理方案.......................................................................................... - 15 -一、环境因素调查表环境因素调查表环境因素调查表二、环境因素清单环境因素清单环境因素清单三、重要环境因素清单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四、环境管理方案1噪声管理方案1.1机械噪声控制指标尽可能地降低机械作业过程中产生的机械噪声,并结合项目施工的实际情况,保证施工现场白天的机械噪声最高不超过85分贝(其中装载机、平板车不超过75分贝;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吊车、砼罐车、电锯等不超过70分贝),夜里的机械噪声最高不超过55分贝。

责任部门:材料科责任人:陈迪义启动时间:2010年3月完成时间:2012年1月1.2机械噪声控制现状1.2.1施工机械安排上首先选用产生噪音比较小的机械,并尽量选择集中在白天进行作业。

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机器部件的撞击、摩擦和振动,以减少对周围居民的噪声污染。

1.2.2对进场的机械设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其进行机械噪声的检测,检测结果机械噪音小于85分贝的方可进场。

对于机械噪声超过85分贝的机械杜绝其进场,经过整改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场。

1.2.3教育机架人员自觉树立环保意识,平时注意机械设备的保养工作,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以保持机械设备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从而减少机械噪声。

1.2.4在施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首先选用无声或低声设备来代替发生噪声的设备。

1.3机械噪声管理措施在以前的基础上不断完善项目部的有关机械噪声控制方法,从声源、传播途径和接受者三个方面对机械噪声进行控制,尽量减少机械噪声给附近居民以及现场施工人员带来的危害。

1.3.1尽量控制和消除噪声声源。

在施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首先选用无声或低声设备来代替发生噪声的设备。

例如用液压来代替高噪声的锻压、以焊接代替铆接等。

a另外在机械设备的选用上减少高噪声机械设备的使用,能用机械噪声较小设备完成的施工作业尽量选用机械噪声较小的设备。

严禁施工机械超负荷运转。

b现场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机械噪声的产生。

减少挂篮、模板的加工与拼装过程中的材料相互间的撞击、摩擦和振动。

模板、脚手架支设、拆除、搬运时,必须轻拿轻放,不得抛扔。

4.1.3.2现场工作人员的保护加强个人防护,施工中遇到暂时不能控制的噪声,施工人员可以配戴耳塞等防护用品。

合理安排有噪声作业工人的休息时间,并对工人进行定期健康检查特别是听力检查。

2、粉尘排放管理方案2.1控制指标环境污染的经济效益损失控制在0.08%以下。

管理部门:材料科责任人:陈迪义启动时间:2010年3月完成时间:2012年1月2.2管理现状项目部设有搅拌楼两座,其中:散装水泥罐2个,堆放砂石料的场地周围修筑围垱墙,实行分级别堆放,散装水泥由水泥供应商负责运输,沙、石料用汽车运卸载到料场,卸载前实行淋水处理。

对场地视干湿程度进行喷水。

散装罐设防尘盖。

2.3搅拌楼粉尘污染控制措施为了预防与减少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为工地附近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特制定以下措施控制拌合站的粉尘污染。

2.3.1从外地运来的砂、石,在经由汽车倒运卸载之前要视其干燥程度对车上的砂石料进行淋水,从根源上控制了砂石料在运输时的污染源。

2.3.2堆放砂石料的场地周围修筑1.5米高的围墙,有效的阻挡起风时卷起的粉尘微粒,把污染控制在料场之内。

2.3.3每天清扫由车辆轮胎在运输过程中携带散落于路面上的沙粒,防止起风时形成大面积的扬尘。

2.3.4定期对堆放砂石料的场地进行喷水,保持混凝土搅拌工作场地的湿润,使散落于场地上的沙粒形不成粉尘。

2.3.5散装水泥入罐的时候要采取必要防尘措施;已经入罐的水泥要做好密封工作,防止泄漏。

2.3.6袋装水泥的搬运要作到轻拿轻放,防止大量扬尘的产生。

2.3.7搅拌楼在工作的各个过程都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污染,污染不可避免时要尽量把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小。

3、污水排放管理方案3.1控制指标污水经沉淀后排放,村民投诉率和环境责任事故率为0。

责任部门:安全综治科责任人:傅桂银启动时间:2010年3月完成时间:2012年1月3.2管理现状项目部分为生活区和施工生产区,其中厕所、浴室、食堂、员工洗涤衣物、冲洗小车的用水构成污水排放源。

污水经过主纵沟分别流入沉淀池,沿排水管道汇入市政污水系统。

由于厕所采用化粪池结构,以及生活区用水经拦网过滤经沉淀池,使污染程度得到消减。

搅拌楼的污水,经沉淀后汇入市政排污水系统。

项目还从管理入手,制定了《生活区管理制度》,并开展文明施工检查,把环境保护提到项目工作的议事日程。

3.3管理措施3.3.1厕所采用封闭式化粪池构造,安装自动式冲便器或手动式闸阀冲便,使粪便在化粪池内充分腐烂分解后排放,直通沉淀池。

冲便器要保证功能正常,如化粪池阻塞要联系环卫部门疏通。

3.3.2从生活区、生产区流入的污水要经过拦网过滤后再流入沉淀池,以防止杂物污染水体。

3.3.3生活区、生产区食堂废水经沉淀分解和浴池的废水一并流入市政排水系统。

3.3.4生活区、生产区沟端安放第一层拦网,使杂物尽量不流入沉淀池或主干渠,及时派人打捞沟中漂浮杂物。

3.3.5不准向沟内倾倒垃圾或液化气残液。

修理的废油不得倾倒在沟内或随地泼倒,废油绵手套不得乱扔。

3.3.6派专人清扫水沟,保持水沟的卫生。

3.3.7食堂的剩菜、洗盆油水应倒入泔水桶内,员工不得向沟内倒剩饭菜。

与村民联系定点放置泔水桶,回收利用养殖。

3.3.8每周定期组织检查与随时巡查结合,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对违规的要批评教育。

严重违规的要予以通报,并处以罚款。

增强员工环保的自觉性。

4、机械设备废弃物管理方案4.1机械设备废弃物控制指标尽可能地减少机械设备保养、维修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

对已产生的废弃物严格做到统一回收率100%,分类率100%。

责任部门:修理班责任人:许宝根启动时间:2010年3月完成时间:2012年1月4.2机械设备废弃物管理现状严格遵守国家及浙江省相关法律法规,坚持实行废弃物回收制度。

对于机械维修与保养过程中产生的废机油、废手套、废棉纱、废电瓶等废弃物指定专人负责回收,并设立了收集相应废弃物的专门容器,真正做到废弃物的全部回收。

由于某些工作人员的环保观念比较薄弱,对于废弃物回收的意义认识不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废弃物回收制度的执行。

4.3措施内容4.3.1机械设备在定期维修与保养过程中,或临时维修过程中,视情况而定由项目部修理班更换发动机油。

更换下来的废机油应进行回收,不得随意倾倒。

4.3.2回收的废机油应首先进行沉淀,待沉淀稳定后,将容器上层清的部分回收利用。

将容器下层粘稠的部分暂时存放在修理班以便以后集中处理。

修理班设专门存放废机油粘稠部分的容器并标识"待处理废机油"字样。

4.3.3修理班维修人员在保养与维修设备时用到的手套、擦拭机械零件等用到的棉纱以及维修过程中换下的废电瓶不得随意丢弃。

应将其收集暂时存放于修理班,设置专门存放容器,并明显标识"待处理废弃物"字样。

4.3.4对在机械设备使用、保修过程中有关人员随意丢弃各种废弃物的行为,视情节不同给予罚款。

4.3.5对在机械设备废弃物回收工作实行不定期检查,对表现良好的给予奖励。

5、火灾、爆炸发生后大气污染管理方案5.1控制指标降低火灾、爆炸发生后的大气污染程度,环境污染责任事故为0。

责任部门:安全综治科责任人:傅桂银启动时间:2010年3月完成时间:2012年1月5.2管理现状控制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5.3对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后的大气污染物,我们将采取有毒气体的吸收净化法和有毒气体的吸附净化法,来减少大气污染。

5.3.1有毒气体的吸收净化法a有毒气体的吸收净化,是用适当的液体(水、水溶液或溶剂)来吸收空气中有毒气体或蒸汽的方法。

空气中的有毒气体溶解在液体吸收剂中,从而使空气得到净化。

有毒气体吸收净化,吸收剂必须能够溶解有毒气体,否则起不到净化作用。

b吸收过程有物理吸收与化学吸收两种。

物理吸收,是指易溶气体在吸收剂中,而无化学变化。

例如,用水吸收净化含氟、二氧化硫、氯化氢、氨气等气体,用乙醇胺吸收硫化氢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