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甲午中日战争一、选择题1.报载:2013年4月17日,正值《马关条约》签署纪念日之际,中国海军南海舰队远海训练编队赴中国钓鱼岛附近海域巡航。
下列有关《马关条约》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签订的时间为1895年B.签订的地点在日本的马关C.有割地、赔款、增开通商口岸等内容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某校八年级3班同学在模拟时事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活动中有如下表述。
其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A.林菊:战争爆发于1895年,结果签订《辛丑条约》B.华敏:黄海大战中牺牲的邓世昌是当之无愧的英雄C.王海: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D.李兵:战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台湾人民遭受日本50年的殖民奴役3.在山东刘公岛有一座甲午战争纪念馆,如果你是一名解说员,你将向参观的人们介绍哪些内容()①林则徐率军抵抗英军②邓世昌为国捐躯③北洋舰队全军覆没④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日本侵华的重要组成部分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4.甲午中日战争纪念馆讲解员会向游人介绍的历史情形有()①甲午战争是日本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侵华战争②左宗棠率领湘军奋勇抗战③邓世昌率领“致远舰”冲向敌舰,为国捐躯④北洋舰队全军覆没⑤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5.中英《南京条约》和中日《马关条约》的相似点是:①都规定了割地②都有赔款③都规定了帝国主义在华设厂④ 都规定了开放通商口岸()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6.“擂响禁烟战鼓,率军收复新疆,黄海激战千层浪,看我中华儿郎……”这首《国魂颂》中称赞的人物有()①郑成功②林则徐③左宗棠④邓世昌⑤谭嗣同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D.②③④7.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的讨论,其中,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A.小华:邓世昌在威海卫战役中壮烈牺牲B.小李:《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台湾人民饱受了日本的殖民奴役C.小林:《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D.小王:《马关条约》签订使中国民族危机加剧8.《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A.开始进入到半殖民地社会B.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C.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D.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社会的深渊9.帝国主义列强进入资本输出和全面瓜分中国的侵略新阶段是在()A.戊戌变法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新文化运动时期D.甲午中日战争时期10.严重冲击中国民族工业,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1.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2.下列关于《马关条约》影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B.列强对华商品输出的开始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13.1895—1913年,英、日、德、俄等国在华投资1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113家,资金合计1.3亿元,行业涉及矿业、水电、纺织、食品等。
这说明《马关条约》的内容中,对中国社会发展危害最大的是()A.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B.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C.割台湾给日本D.增辟通商口岸14.与中英《南京条约》比较,中日《马关条约》新增的内容是()A.割地B.赔款C.开通商口岸D.外国人可在华开设工厂15.“日本轮船得驶入下开各口,附搭行客,装运货物:一、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从上海驶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
”以上文字出自()A.《南京条约》B.《虎门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6.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回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台湾爱国诗人丘逢甲的诗句:“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诗中的“往事”和“割台湾”是与哪一次侵略战争有关()A.中日甲午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鸦片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7.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
诗句“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下列哪一事件相关()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抗日战争18.在签订某一条约前,李鸿章表示:“台湾已是日本口中之物,何必着急?”伊藤博文贪婪而傲慢地答道:“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这一条约是()A.《南京条约》B.《瑷珲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9.中日《马关条约》内容中,对中国民族经济危害最大的是()A.割让领土B.赔款白银2亿两C.开放通商口岸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建立工厂20.“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这是闻一多《七子之歌》。
台湾是在哪一次不平等条约中被割占的()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二、非选择题21.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图一的人物是在哪次海战中,率哪艘舰艇冲锋在前,壮烈殉国的民族英雄?(2)图二是哪一战争后留下的残迹?看到这一残迹,你有何感想?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中国人民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
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全球通史》材料二: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清政府忙于庆祝活动。
1894年—1895年,外敌入侵,清军在战争中惨败。
针对此事,有人在北京城门上写了一副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1)材料一所说的“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2)据材料一,请列举出一例中国人民“反入侵”的斗争的例子。
(3)材料二中“割地求和”指的是清政府签订的什么不平等条约?该条约对中国有什么影响?(4)根据以上材料,19世纪的中国遭受深重灾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针对中国19世纪这种“入侵和反入侵”的斗争,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23.(致敬致远舰)2015年10月5日下午,辽宁边防总队丹东支队孤山大队的9名官兵,和参与“致远舰”水下考古的考古队员们一起,为“致远舰”牺牲的北洋水师官兵们举行了一场简单而庄重的海祭仪式。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
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郑观应《闻大东沟战事感作》材料二随从递给他救生圈,他坚决不接,决心与战舰共存亡。
材料三《马关条约》签订后,部分日本人持这样的观点:《马关条约》只是中国签订的众多条约中比较普通的一个,它远不及《南京条约》签订的早,所以不必大惊小怪。
(1)郑观应的诗描述的是哪个战役?(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我们应学习他怎样的民族精神?(3)材料三的观点是否正确?《马关条约》的签订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案解析1.【答案】D【解析】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895年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中国割让台湾岛、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人在中国开设工厂。
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2.【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于1894年,1895年中日双方签订了《马关条约》,而不是《辛丑条约》。
3.【答案】C【解析】给出材料提示信息:甲午战争纪念馆,要求答出解说员将向参观的人们介绍哪些内容,此题可用排除法,根据所学知识:①为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点,②③④是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内容,选项中C符合题意,故选C。
4.【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左宗棠率领湘军奋勇抗战这个可以排除,因为这个描述的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内容。
不是日本发动的战争。
所以答案选B。
5.【答案】D【解析】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有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协定关税等。
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有割地、赔款、允许日本在中国开办工厂、増辟通商口岸等。
所以选D。
6.【答案】D【解析】“擂响禁烟战鼓”是指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率军收复新疆”的是左宗棠,“黄海激战千层浪”歌颂的是黄海海战中的英雄邓世昌。
没有涉及郑成功和谭嗣同,所以答案选D。
7.【答案】A【解析】解题时注意题干中“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表述与史实不符”等关键信息,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使台湾人民饱受了日本的殖民奴役,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使中国的民族危机加剧,B、C、D的表述均符合史实,而A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牺牲,故选A。
8.【答案】C【解析】《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故选C。
9.【答案】D【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895年4月,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帝国主义列强进入资本输出和全面瓜分中国的侵略新阶段,故选D。
10.【答案】C【解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故选C。
11.【答案】C【解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的内容涉及割地、赔款、开埠通商和允许日本开设工厂等,它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故选C。
12.【答案】D【解析】1895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故选D。
13.【答案】B【解析】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也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割台湾给日本,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开放通商口岸,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允许在华投资办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反映出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的过程。
从中国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B项内容的危害最大。
14.【答案】D【解析】《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都有割地、赔款、开通商口岸,《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故选D。
15.【答案】C【解析】从题目中可以看出涉及到了重庆、苏州、杭州,根据所学知识,《马关条约》中割辽东半岛、台湾岛、澎湖列岛给日本,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中国的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化,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本题选C。
16.【答案】A【解析】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后,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