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年高一历史甲午中日战争

2019-2020年高一历史甲午中日战争

【学习目标】一、识记和理解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甲午战争的过程:战争的爆发,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威海战役;战争的性质和结果;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三国干涉还辽;台湾人民反割台的斗争二、能力和方法通过分析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和中日马关条约给中国造成的严重危害,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比较《马关条约》、《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的内容和危害,培养综合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教材中有关历史材料,培养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关信息,并据此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军队战败原因分析,认识:社会制度的腐败,军事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关键所在。

通过爱国官兵英勇顽强抵抗外敌入侵的学习,树立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

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危害难点:《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线索结构】(一)背景1、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逐步强盛,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2、西方列强对日侵华采取不干涉政策3、朝鲜东学党起义(二)经过时间:1894年——1895年战役:丰岛、牙山之战;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威海卫之战结果:1895年,清政府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三)影响1、日本控制朝鲜、割占台湾,成为东方强国2、《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侵略要求3、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四)台湾人民反割台的斗争【学教思路】一、战争爆发的背景1、日本: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政府推行扩张政策和长期以来蓄谋侵略的结果思考:为什么说日本侵略中国是“蓄谋已久”的?(1)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和封建残余及天皇制国家机器相结合表现出来的侵略性;(2)19世纪末,日本成为亚洲强国,为扩大资本、掠夺原料、寻求国外市场,走上了军国主义的道路,对外扩张,制定了“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3)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列强的默许或纵容的态度,成为日本实施侵略计划的有利条件;2、中国:19世纪末在世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加紧侵略中国,中国边疆地区危机进一步加深,而清政府政治更加腐败,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

3、导火线:1894年朝鲜东学党农民起义,中日共同出兵朝鲜,日本借机扩大事端,发动战争。

二、甲午战争的经过爆发:1894年7月25日,日海军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突袭中国运兵船,战争爆发,8月1日,中日双方正式宣战。

主要战役:平壤之战:1894年,日军围攻平壤,清军将领马玉昆英勇杀敌,回族将领左宝贵抗战牺牲,统帅叶志超弃城逃走,平壤失陷。

黄海之战:1894年9月,中日两国海军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双方互有损失,中国北洋舰队主力尚存,李鸿章下令保船,不许巡海迎战,使日军取得了黄海战役的制海权,从而大大便利了日本的进一步侵略。

辽东之战:黄海大战后,日军一路从朝鲜进入中国,聂士成抵抗,日军占九连城;另一路从辽东半岛的花园口登陆,占大连、旅顺,制造了旅顺惨案。

威海卫战役:1895年初,日军进犯北洋舰队基地威海卫。

李鸿章下令不准出海,北洋舰队爱国官兵多次打退敌人进攻,但日军陆军从荣城湾登陆,海陆夹攻,部分清军将领投敌。

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三、甲午战争的结果1、中国战败,1895年4月,清政府代表李鸿章与日本代表伊腾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①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使台湾与祖国隔离数十年,并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②赔偿日军费白银二亿两——使清政府为偿付巨额赔款,加紧搜刮人民,还大量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③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内地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中国内地税——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总之,《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从此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思考:比较《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为什么说“《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2、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马关条约》的签订,损害了俄、德、法三国在华的侵略权益,使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的矛盾和斗争尖锐化。

日本侵占辽东半岛不仅会严重影响到俄国在我国东北的利益,而且也影响到俄国在太平洋地区的霸权。

这使俄国不惜一战,强迫日本退还辽东,俄邀请德法两国联合召会日本,迫于武力压迫日本被迫放弃对辽东半岛的永久占领,但向清政府勒索白银3000万两作为交换条件。

思考:如何认识“三国干涉还辽”四、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1、背景:《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全国人民坚决反对割地求和,斥责清政府卖国,台湾人民誓与台湾共存亡。

2、经过:1895年5月,日军在台湾基隆附近登陆。

台湾巡抚唐景崧逃往厦门。

台湾人民推举丘逢甲、徐骧为义军首领,和刘永福的黑旗军联合,同日军进行苦战。

战场从台北到台中,并进一步到台南,10月台湾全部沦陷。

3、失败原因:(1)敌强我弱;(2)清政府严密封锁沿海地区,不准接济抗日的军民;4、影响:这是近代中国人民维护祖国统一、独立和领土完整的斗争的组成部分,充分表现了台湾居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五、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的原因1、主观:清政府的腐败,造成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1)战前:清政府不作认真备战,战争爆发爆发后极力奉行“避战自保的方针,万余名清军滞留平壤,贻误战机。

(2)平壤战役中,以谎报战功反被提升的叶志超一战即溃,弃城逃走;黄海战役后,李鸿章为保存实力,令北洋舰队躲入威海卫港内,不许巡海迎战;辽东半岛战役中,北洋舰队在威海卫坐视大连、旅顺失守;威海卫战役中坐等挨打,致使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3)慈禧太后在国家危难之秋,大搞万寿庆典,不惜挪用海军军费,置国家危亡于不顾。

2、客观: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实力略强。

六、甲午战争的影响1、宣告洋务运动彻底失败2、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特点,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变成以资本输出为主。

3、引起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中国狂潮。

4、引起中国各阶级的强烈反抗,尤其是人民群众抗击入侵。

5、农民阶级自发形成义和团运动6、地主阶级中一部分人转化为立宪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7、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和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革命派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武装推翻清政府【教案举例】导课:明清时期,日本增经侵略过哪个国家?目的是什么?1874年,日本又侵略我国边疆的什么地方?结果怎么样?(一)战争爆发的背景日本是什么时候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带有什么特点?1868年的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由于日本的资本主义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国内市场狭小,生产发展受到阻碍,导致国内阶级矛盾尖锐。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呢?日本采取什么手段呢?日本借朝鲜农民起义之机,于1894年发动战争,面对日本的战争挑衅,清政府及广大官兵是如何反映的呢?西方列强的默许和纵容,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

1894年7月,日本不宣而战,揭开了战争的序幕。

8月,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史称“甲午中日战争”(二)战争的经过1.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李鸿章采取消极抵抗的方针,清政府的妥协投降导致中国军队的节节败退。

2.平壤战役和黄海战役平壤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但为什么清军却一路败退?战役总指挥叶志超,他不据险设防,而是坐守孤城。

清军回族将领左宝贵坚决抵抗,终报牺牲。

由于叶志超的弃城而逃,朝鲜全境沦陷,成为日本进一步扩大侵华战争的基地。

黄海战役双方实力相当,中国官军临危不惧,英勇杀敌。

致远号,经远号管带邓世昌,林永生和两舰官兵与舰同沉。

在这次战役中,北洋舰队损失五艘,但主力尚存。

但李鸿章为保存实力,不准出战,拱手把制海权让与日本。

3.辽东战役和威海战役旅顺背山面水,地势险要,但清军军心涣散。

日军占领旅顺后,屠城四日。

旅顺失陷后,北洋舰队停泊的威海卫军港便成为日本进攻的主要目标。

广大爱国官兵虽誓死抵抗,但终难挽回败局。

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三)《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影响1895年4月,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进行谈判,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请对比分析,为什么《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四)三国干涉还辽俄法德三国在《马关条约》签字的当天,,纷纷出现在日本海面,此时的日本已无力与三国抗衡,于是被迫同意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向清政府勒索3000万两作为交换条件。

请思考:三国真的是为中国主权而拔刀相助吗?干涉还辽的根本目的究竟是什么?实际上,三国干涉还辽实质是以牺牲中国人民的利益为代价,以实现最大限度满足资本主义列强的各自需求,利益均等。

(五)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1895年5月,日军在台湾基隆附近登陆,进攻台湾,台湾巡抚唐景崧不战而逃,造成台中台南形势危机。

国难当头台湾义士徐骧挺身而出。

丘逢甲与徐骧一道组成抗日义军,并与刘永福的黑旗军联合起来,共同对日作战,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辉一页,请思考,台湾军民反割台的斗争后来为什么失败了呢?原因有两点:其一,卖国的清政府对台湾的封锁断绝一切救济,使台湾台湾军民孤立无援。

其二:日本势力强大,装备精良,而台湾军民的大刀长枪,双方实力过于悬殊。

日本侵略者虽然占领了台湾,但它统治的50年间,台湾人民没有停止过争取过回归祖国的斗争。

2019-2020年高一历史甲午中日战争教案人教版[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洋务运动,下面我们就先回忆一下洋务运动的有关情况,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到90年代结束,经历了30多年,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就是想中国能走上富强的道路,当然也希望能更好维护清政府的统治,那么洋务运动的最终结果又是怎样的呢,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呢?(学生回答)洋务运动最终还是以失败划上了不圆满的句号,那么又是什么事件最终标志着洋务运动的最终破产呢?(学生回答)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的学习洋务运动,来了解甲午战争为什么会爆发,战争具体过程怎样,对中国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授新课:师:下面就给同学们几分钟时间把课本p47和p48第一段快速浏览一遍,看一下书本是如何介绍战争背景的。

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个重点。

(学生阅读)[板书]一、战争爆发的背景师:刚才同学们把书本看了一遍,对战争爆发的背景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下面我们先看一下战争的挑起者日本为什么要发动这场战争,它的目的又是什么。

[板书]1、日本实力的增强和“大陆政策”师:哪位同学能够告诉我日本这时候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学生回答)师:那么日本又是怎样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呢?(明治维新)(学生回答)师:作为战争的发起者,日本敢于发动这场战争,首先它自己要有实力,有实力才能实现对外扩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