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分析及教案一、我的教学设计分析《阿长与山海经》的讲课,我主要结合教材,结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具体要求、学生学情来设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合作探究、问题探讨、适时点拨的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文章中情感脉络发展,学会分析人物描写手法,体会长妈妈对“我”的爱,以及“我”对长妈妈的怀念与深切的祝福,也以此逐步解决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生生、师生的良性互动,用PPT课件生动辅助教学,结合情境模拟对话方式提起课堂氛围,加深学生理解。
教材:单元要求以“爱”为主题,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让人从课文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再就是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
课时安排:分为两课时根据课标达到: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法,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文章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内容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初体验,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多角度观察社会和周围人和事,写作要有真实情感,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
以上为教学设计的依据与要求,本篇课文的讲述我主要抓住重难点来进行解读,创新运用文本分析法,回归文本,回归生活,让学生发现身边的“爱”,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进行适时调动,整个课堂过渡自然,注重教与学的结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体验知识与美好品德双丰收的课堂,这就是我的教学理念。
二、《阿长与山海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及文章创作背景。
2、阅读文章,把握文章叙事脉络和叙事线索,通过合作探讨给文章分段。
3、分析人物形象及描写手法,进一步理解文章脉络及人物塑造手法。
4、总结文章主旨,体会作者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之情。
5、结合自身体验,体会生活中的“爱”,懂得对于身边的人,对于很多普通人的关注与关怀,对这个世界要用爱的眼光来审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把握文章叙事脉络与线索;分析人物形象及描写手法;总结归纳主旨,体会作者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形象塑造手法,体会作者对长妈妈深切的怀念之情。
三、【课程类型】:新授课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方法】:阅读探究,合作交流,问题讨论,适时点拨,讲解归纳。
六、【辅助教具】:多媒体(具体内容由多媒体展示)七、【资料补充】:有多媒体展示讲解、点拨、归纳过程中使用的相关资料,课件中展示。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把握文章叙事脉络,找出叙事线索。
2.分析并准确把握长妈妈这一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中“长妈妈”给小鲁迅讲了美女蛇的故事,这是我们首次见到长妈妈的形象,体会到鲁迅对儿时时光的无限眷恋和怀念,以犀利笔触描绘社会见长的鲁迅,心中也有柔情的一面,那是一种人基本的“爱”,对身边的人,对普通的人的关注与关怀,接下来,让我们走近鲁迅心中柔情的世界,一起来学习《阿长与〈山海经〉》。
二、预习检测(学生齐声念注音部分,找注释部分勾出)注音:骇掳悚惶急疮疤诘问渴慕疏懒霹雳惧惮灸孤孀注释:切切察察絮说顺顺流流元旦辟头长毛洪秀全震悚执干戚图赞三、作家作品(学生展示)及创作背景(均展示于课件)1.作家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2.创作背景《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初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2卷。
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文集以记事为主,饱含着浓烈的抒情气息,往往又夹以议论,做到了抒情、叙事和议论融为一体,优美和谐,朴实感人。
作品富有诗情画意,又不时穿插着幽默和讽喻;形象生动,格调明朗,有强烈的感染力。
作者对长妈妈怀有深厚的情感,长妈妈这一形象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出现,其中,《阿长与〈山海经〉》是专门怀念长妈妈的。
四、感知阅读课文,结合以下问题进行思考(重点:梳理文章脉络,找出文章叙事线索)1.课文围绕阿长写了哪几件事?(学生找,提示在文中查找)明确:(1)阿长称呼的由来和她外形的特点;(2)喜欢“切切察察”的毛病,睡觉爱摆“大”字等;(3)她懂得许多“我听不耐烦”的规矩,教给我很多道理;(4)讲述“长毛”的故事;(5)谋害了我的隐鼠;(6)阿长为我买《山海经》的事;——详写(7)我对阿长的怀念和祝福。
2.作者对阿长的情感变化如何?(此处讲需要板书)(小组讨论,并将文章分段,小组展示,师生互动)明确:1——2称呼由来3——5我实在不大佩服她6——12我不耐烦13——17空前的敬意18——28憎恶与新的敬意29——31怀念与祝福3.由此可见,整片文章的叙事是以什么为线索的?(学生思考,说不出准确答案,可提示引导以上所知道的两个问题,都是我对阿长的态度,那么这样的态度,就是一种情感的体现,想一想与自己朝夕相处的人,自己对他的情感一定是有的,那么文中的情感变化就是一条主线,作者先贬后褒,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
)明确:作者的情感变化,并且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
4.那么,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小组讨论和展示)(答案不固定,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引导和分析)明确: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是鲁迅先生用心去怀念和祝福的人。
【板书设计】阿长与《山海经》鲁迅一、预习知识检测二、作家作品、创作背景三、文章脉络→称呼由来→我实在不大佩服她→不耐烦→空前敬意作者感情变化为线索(先抑后扬)→敬意消失→新的敬意(为我买《山海经》)→怀念与祝福(直接抒情)四、长妈妈人物形象【课后作业】认真读课文,找出人物描写手法,体会作者情感,上课展示。
【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分析文章中人物描写的手法和抒情方式。
2、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重点分析阿长给我买《山海经》这一部分。
3、总结归纳全文主旨。
【教学过程】一、回顾上节课内容(在学生齐声回答中,老师跟随说,适时点拨)文章写了哪几件事?作者情感变化如何?长妈妈是一位怎样的人?二、结合问题,探讨自己找出的人物描写手法并展示。
(学生找出相关语句,教师点拨分析)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直接描写)三、再次阅读文章18段到28段,分析长妈妈给我买《山海经》这一部分。
1、买《山海经》一事的起因是什么?(提示学生到文中找,找到后进行引导,分析情感,内心活动)明确:我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来的。
2、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找到文段后,学生可以想到长妈妈的反应和我的反应,引导)明确:我认为和她说了没什么用处,但既然来问,又不好不说,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这说明我从她那里得到《山海经》没抱任何希望,只是说说而已。
3、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表现出怎样的心情?明确: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
说明我听到以后很震惊,很感动,进而推想着别人不肯做或做不到的事,这样一个普通的人居然做到了,我也由此而对她发生新的敬意了。
“三哼经”说明没文化,买书很困难,侧面反映了长妈妈对我的关怀和爱。
4、如何理解“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与前一句有何区别?学生会有多种答案,不偏题即为正确)明确:平时对她根本不抱希望,却居然给我弄来了最想要而又最难弄的《山海经》,在孩童眼中,长妈妈似乎有“伟大的神力”。
5、“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为什么这么说?(学生可能会答:因为好看,非常想得到等。
)明确: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让我产生过感激和新的敬意。
(新的敬意详细解说)6、总结这部分内容(教师总结)明确:这部分是作者写长妈妈的事中详细写的一事,也是我印象最深刻,震撼最大的一件事,长妈妈对我爱,我对长妈妈深切的感怀,通过此事更为鲜明。
四、总结主旨(齐声朗读文章最后部分,读完后,教师紧接以下)【1926年秋,45岁的鲁迅先生久病初愈,离开北京,到厦门任教,非常孤独和寂寞。
这时我不愿意想到目前,于是回忆在心里出土了,写了十篇《朝花夕拾》】(可放在课前说)《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怀旧散文,让鲁迅感受到了一种来自童年的、社会底层的力量和慰藉,也让我们看到了底层人民的可贵精神和品格。
本文通过写我与长妈妈生活的几件事,以我的情感变化为线索,突出了长妈妈这一善良典型的妇女形象和我对长妈妈深切的怀念与祝福。
再读“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说到这句话,老师给大家说一篇随感文,“静静的夜,静静地,当我再读鲁迅的《朝花夕拾》时,内心的情感翻涌而来,那些絮絮叨叨,那些种种的不耐烦似乎也成为一种愧怍,随着长大,自己反而在家人面前絮絮叨叨了,唯有珍惜,现在的珍贵的时光,难得的情感,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事莫过于此了,唯愿你们,我爱的孩子们,以及现世的人,将这份爱与关怀传递下去,也让鲁迅先生的魂灵得以永安!”好了,听了这段话,你有怎样的感触?下去以“发现身边的爱”为主题写一篇三百字左右的小短文,好,同学们,下课!【板书设计】阿长与《山海经》一、回顾二、人物描写手法三、分析18到28段(阿长为“我”买《山海经》的部分)四、总结主旨【课后作业】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像阿长这样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你怎样看待他们?以“发现身边的爱”为主题,写一篇小短文,用三百字左右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