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中华上下五千年内容.doc

中国中华上下五千年内容.doc

中国中华上下五千年内容历史就是过去出现过、发生过的人和事,具有时间久远、不可重现的特点。

故事是历史传承的主要途径,故事取材于历史,而将历史故事运用于中学教学中又具有其独特的真实性、趣味性、针对性和教育性特点。

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中国中华上下五千年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中国中华上下五千年内容篇一:勾践卧薪尝胆吴王阖闾打败楚国,成了南方霸主。

吴国跟附近的越国(都城在今浙江绍兴)素来不和。

公元前496年,越国国王勾践即位。

吴王趁越国刚刚遭到丧事,就发兵打越国。

吴越两国在槜李(今浙江嘉兴西南,槜音zuì)地方,发生一场大战。

吴王阖闾满以为可以打赢,没想到打了个败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伤,再加上上了年纪,回到吴国,就咽了气。

吴王阖闾死后,儿子夫差即位。

阖闾临死时对夫差说:"不要忘记报越国的仇。

"夫差记住这个嘱咐,叫人经常提醒他。

他经过宫门,手下的人就扯开了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杀你父亲的仇吗?"夫差流着眼泪说:"不,不敢忘。

"他叫伍子胥和另一个大臣伯嚭(音pǐ)操练兵马,准备攻打越国。

过了两年,吴王夫差亲自率领大军去打越国。

越国有两个很能干的大夫,一个叫文种,一个叫范蠡(音lí)。

范蠡对勾践说:"吴国练兵快三年了。

这回决心报仇,来势凶猛。

咱们不如守住城,不要跟他们作战。

"勾践不同意,也发大军去跟吴国人拼个死活。

两国的军队在大湖一带打上了。

越军果然大败。

越王勾践带了五千个残兵败将逃到会稽,被吴军围困起来。

勾践弄得一点办法都没有了。

他跟范蠡说:"懊悔没有听你的话,弄到这步田地。

现在该怎么办?"范蠡说:"咱们赶快去求和吧。

"勾践派文种到吴王营里去求和。

文种在夫差面前把勾践愿意投降的意思说了一遍。

吴王夫差想同意,可是伍子胥坚决反对。

文种回去后,打听到吴国的伯嚭是个贪财好色的小人,就把一批美女和珍宝,私下送给伯嚭,请伯嚭在夫差面前讲好话。

经过伯嚭在夫差面前一番劝说,吴王夫差不顾伍子胥的反对,答应了越国的求和,但是要勾践亲自到吴国去。

文种回去向勾践报告了。

勾践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文种,自己带着夫人和范蠡到吴国去。

勾践到了吴国,夫差让他们夫妇俩住在阖闾的大坟旁边一间石屋里,叫勾践给他喂马。

范蠡跟着做奴仆的工作。

夫差每次坐车出去,勾践就给他拉马,这样过了两年,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他,就放勾践回国。

勾践回到越国后,立志报仇雪耻。

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在吃饭的地方挂上一个苦胆,每逢吃饭的时候,就先尝一尝苦味,还自己问:"你忘了会稽的耻辱吗?"他还把席子撤去,用柴草当作褥子。

这就是后来人传诵的"卧薪尝胆"。

勾践决定要使越国富强起来,他亲自参加耕种,叫他的夫人自己织布,来鼓励生产。

因为越国遭到亡国的灾难,人口大大减少,他订出奖励生育的制度。

他叫文种管理国家大事,叫范蠡训练人马,自己虚心听从别人的意见,救济贫苦的百姓。

全国的老百姓都巴不得多加一把劲,好叫这个受欺压的国家改变成为强国。

中国中华上下五千年内容篇二:钻木取火的传说原始人群到氏族公社初期人类生活是怎样进化的,我国古代也有许多传说。

传说中有一些大人物,这些人往往既是首领,又是一个发明家。

这种传说多半是古人根据远古时代的原始人生活想象出来的。

原始人的工具十分简单,周围又有许多猛兽,随时随地会遭到它们的伤害。

后来,他们看到鸟儿在树上做窝,野兽爬不上去,不能伤害它们。

原始人就学着鸟儿的样,在树上做起窝来,也就是在树上造一座小屋。

这样就安全得多了。

后来的人把这叫做"构木为巢"(巢音cháo,就是鸟窝)。

是谁发明的呢?当然是大家一起摸索出来的。

但是在传说中,却把这件事说成有一个人教大家这样做的,他的名字叫做"有巢氏"。

最早的原始人,还不知道利用火,东西都是生吃的,生吃植物果实还不算,就是打来的野兽,也是生吞活剥,连毛带血的吃了。

后来,才发明了用火(在周口店的北京人遗址上,已发现用火的痕迹,说明那时候已经知道利用火)。

火的现象,自然界早就有了,火山爆发,有火;打雷闪电的时候,树林里也会起火。

可是原始人开始看到火,不会利用,反而怕得要命。

后来偶尔捡到被火烧死的野兽,拿来一尝,味道挺香。

经过多少次的试验,人们渐渐学会用火烧东西吃,并且想法子把火种保存下来,使它常年不灭。

又过了相当长的时期,人们把坚硬而尖锐的木头,在另一块硬木头上使劲地钻,钻出火星来;也有的把燧石(燧音suì)敲敲打打,敲出火来。

这就懂得了工人能够取火(从考古材料发现,山顶洞人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是谁发明的呢?当然是劳动人民,但是传说中又说成是一个人,叫做"燧人氏"。

人工取火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

从那时候起,人们就随时可以吃到烧熟的东西,而且食物的品种也增加了。

据说,燧人氏还教人捕鱼。

原来像鱼、鳖、蚌、蛤一类东西,生的有腥臊味不能吃,有了取火办法,就可以烧熟来吃了。

不知过了多少长的时间,人们开始用绳子结网,用网去打猎,还发明了弓箭,这比光用木棒、石器打猎要强得多。

不但平地上的走兽,就是天空上的飞鸟,水里的游鱼,都可以射杀、捕捉起来。

捕来的鸟兽,多半是活的,一时吃不完,还可以留看、养着,留到下次吃,这样,人们又学会了饲养。

这种结网、打猎、养牲口的活,都是人们在劳动中共同积累起来的经验。

传说中却说发明这些事的人是"伏羲氏",或者叫"庖牺氏"(庖牺音páoxī,疱是厨房,牺是牲口的意思)。

这种渔猎的时期又不知经过了多少年,人类的文明越来越进步。

开始,人们偶尔把一把野谷子撒在地上,到了第二年,发现地面上生出苗来,一到秋天,又长成了更多谷子。

于是,人们就大量栽种起来。

他们用木头制造一种耕地的农具,叫做耒耜(音lěisì,一种带把的木锹)。

他们用耒耜耕地,种植五谷,收获量就更大了。

后来传说中把这些种庄稼的人说成是一个人,名叫"神农氏"。

传说中的神农氏还亲自尝过各种野草野果的味儿,有甜的,也有苦的,甚至碰到有毒的。

他不但发现了许多可以吃的食物,还发现了许多可以治病的药材。

据说,医药事业,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从有巢氏到神农氏,这些传说中的大人物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但是从构木为巢,钻木取火,一直到渔猎、畜牧,发展农业,反映了原始人生产力的发展,倒是有一定道理的。

公元1952年,在陕西西安半坡村发现了一处大约六七千年以前的氏族村落遗址。

从遗址中发掘出来的东西,知道那个时期的人已经学会饲养和农耕了。

中国中华上下五千年内容篇三:神箭手后羿夏启当上国王以后,有一个部落有扈(音hù)氏不服,起兵反抗。

启和有扈氏的部落发生了一场战争,最后启把有扈氏灭了,把俘虏来的人罚做牧奴。

其他部落看到有扈氏的样子,没有人再反抗了。

夏启死后,他的儿子太康即位。

太康是个十分昏庸的君主。

他不管政事,专爱打猎。

有一次,太康带着随从到洛水南岸去打猎。

他越打越起劲,去了一百天还没有回家。

那时候,黄河下游的夷族,有个部落首领名叫后羿(羿音yì),野心勃勃,想夺取夏王的权力。

他看到太康出去打猎,觉得是个机会,就亲自带兵守住洛水北岸。

等到太康带着一大批猎得的野兽,兴高采烈地回来的时候,走到洛水边,对岸全是后羿的军队,拦住他的归路。

太康没法,只好在洛水南面过着流亡生活。

后羿还不敢自立为王,另立太康的兄弟仲康当夏王,把实权抓在自己手里。

后羿是一个着名的弓箭手,他的射箭是百发百中的。

有一个神话,说古时候天空里本来有十个太阳,地面上热得像烤焦似的,给庄稼带来严重的灾害。

大家请后羿想法子,后羿拈弓搭箭,"嗖嗖"地几下,把天空里的九个太阳射了下来,只留下一个太阳。

这样,地面上气候适宜,不再闹干旱了。

又说,古时候大河里有许多怪兽,经常兴风作浪,造成水灾,把禾苗淹没,人畜淹死,也是后羿用箭把这些怪兽都射死了,人们的生活才恢复了正常。

这些神话说明后羿的箭术很高明,是大家公认的。

后羿开始还只是做个仲康的助手。

到了仲康一死,他干脆把仲康的儿子相撵(音niǎn)走,夺了夏朝的王位。

他仗着射箭的本领,也作威作福起来。

他和太康一样,四出打猎,把国家政事交给他的亲信寒浞(音zhuó)。

寒浞瞒着后羿,收买人心。

有一次,后羿打猎回来,寒浞派人把他杀了。

寒浞杀了后羿,夺了王位,怕夏族再跟他争夺,一定要杀死被后羿撵走的相。

相逃到哪儿,寒浞就追到哪儿。

后来,相终于被寒浞杀了。

那时候,相的妻子正怀着孕,被寒浞逼得没法,从墙洞里爬了出去,逃到娘家有仍氏部落,生下个儿子叫少康。

少康长大后,给姥姥家看牲口;后来听到寒浞正在派人追捕他,又逃到舜的后代有虞氏那儿。

少康从小在艰难的环境中长大,练了一身本领。

他在有虞氏那里招收人马,开始有了自己的队伍;后来,又得到忠于夏朝的大臣、部落帮助,反攻寒浞,终于把王位夺了回来。

夏朝从太康到少康,中间经过大约一百年的混战,才恢复过来。

历史上称作"少康中兴"。

少康灭了寒浞,可是夷族和夏朝之间的斗争还没完。

夷族人有很多出名的射手,他们的弓箭很厉害。

后来少康的儿子帝杼(音shù)即位,发明了一种可以避箭的护身衣,叫做"甲",战胜了夷族,夏的势力又向东发展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