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白内障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的研究
目的:比较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Holladay1、HofferQ、SRK/T、Haigis、Barrett Universal II(以下简称Barrett)应用于儿童白内障的准确性。
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
收集2011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Ⅰ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儿童白内障患者,通过术前生物测量数据(眼轴AL、角膜曲率K、前房深度ACD)求得患儿在植入同一屈光力人工晶状体时应
用各计算公式的预留屈光力,由术后1-3月验光结果求得实际屈光力,预测误差(PE)=实际屈光力-预留屈光力,绝对预测误差(APE)为预测误差的绝对值,分别对Master测量组和A超测量组进行分析,根据眼轴或角膜曲率进行分组,比较不同
组内各公式预测误差与0有无统计学差异;分析不同组内不同计算公式间绝对预测误差有无统计学差异;对各公式预测误差在±0.5D、±1D、±2D范围内的占比进行分析;对不同公式绝对预测误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观察手术年龄、眼轴长度、角膜曲率、测量仪器对各公式计算IOL度数的影响。
结果:A超测量组共45眼,
平均手术年龄为6.30±2.99岁(范围2-14岁),当AL≤22mm时,Barrett公式预
测误差(PE)显著小于0(Mean=-0.24,Median=-0.27,P=0.014),而AL>22mm
时,HofferQ公式预测误差(PE)显著大于0(Mean=0.31,Median=0.33,P=0.039);
对于绝对预测误差的比较,当K≤43.5D时,Barrett公式APE显著较Holladay1、HofferQ、SRK/T公式小,(mean=0.29,median=0.17)。
Master测量组共26眼,平均手术年龄为7.19±2.86岁(范围4-13岁),在各组中,Barrett公式预测误差均显著小于0(P=0.031,P=0.008,P=0.023,P=0.019);当AL≤22mm或AL>22mm或K>43.5D时,Haigis公式预测误差也显著小于
0(P=0.022,P=0.015,P=0.045);对于绝对预测误差的比较,不同AL组或K组,不同公式间APE均无统计学差异。
在A超组内,对不同公式预测误差在±0.5D范围内的占比进行比较,Barrett公式与Holladay1、HofferQ、SRK/T公式有显著差异,其中Barrett公式占比最大为68.2%。
Master组内,各公式预测误差在±0.5D、±1D±2D范围内的占比相互间无统计学差异。
对不同公式绝对预测误差进行多
元回归分析,发现Holladay1公式绝对预测误差受手术年龄、眼轴、角膜曲率及测量仪器的影响(P=0.006,P=0.008,P=0.008,P=0.021),Haigis、HofferQ公式绝对预测误差受眼轴影响(P=0.012,P=0.002),SRK/T公式受眼轴、角膜曲率影响
(P=0.024,P=0.006),Barrett公式绝对预测误差受手术年龄影响(P=0.029)。
结论:应用不同公式计算儿童白内障IOL度数时,HofferQ公式术后屈光状态易偏向远视。
Barrett、Haigis公式术后屈光状态易偏向近视。
儿童白内障患者在应用A超测量时,使用Barrett公式计算IOL度数较准确。
对于儿童白内障患者IOL度数计算,不同公式的影响因素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