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化学反应速率1、下列关于反应速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反应速率用于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B.决定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有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C.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正、逆反应的速率都不为0D.增大反应物浓度、提高反应温度都能增大反应速率2、对于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HCl和CaCl2表示的反应速率数据不同,但所表示的意义相同B.不能用CaCO3的浓度变化来表示反应速率,但可用水来表示反应速率C.用H2O和CO2的浓度的变化量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相同D.可用CaCl2浓度的减小量表示其反应速率3、在A(g)+B(g)=C(g)+2D(g)反应中,下列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A)=0.1 mol· L-1· min-1B.v(B)=0.2 mol·L-1· min-1C.v(C)=0.3 mol·L-1· min-1D.v(D)=0.4 mol·L-1· min-14、在一定温度下,向一个2L的真空密闭容器中(预先装入催化剂)通入1mol N2和3mol H2,发生反应:N 2+3H22NH3。
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容器内压强是起始的0.9倍,在此时间内,H2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min),则所经过的时间为( )A.2min B.3min C.4min D.5min5、一定条件下反应m A(g)+n B(g)p C(g)+q D(g)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测得平均反应速率v(C)=2v(B)。
若该反应过程中气体的物质的量一直保持不变,则m、n、p、q可能依次是( )A.2、6、3、5B.3、1、2、2C.2、1、2、1D.1、3、2、26、下图是可逆反应X2+ 3Y22Z2在反应过程中的反应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1时,只有正方向反应 B.t2时,反应未到达限度C.t2- t3,反应不再发生 D.t2- t3,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7、反应4A(g )+3B(g)=2C(g)+D(g),经2min,B的浓度减少0.6mol•L-1。
对此反应速率的表示,正确的是( )①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4mol•L-1•min-1②分别用B、C、D表示的反应速率其比值为3:2:1③在2min末的反应速率,用B表示是0.3mol•L-1•min-1④在这2 min内用B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是逐渐减小的,用C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是逐渐增大的A. ①②B. ③C. ①D. ②④8、反应4A(s)+3B(g)=2C(g)+D(g),2min内B的浓度减少0.6mol·L-1,对此反应速率的描述正确的是( )A.v(A)=0.4mol·L-1·min-1B.分别用B、C、D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之比为3:2:1C.在2min末的反应速率,用B表示为0.3mol·L-1·min-1D.在这2min内B和C两物质浓度都是逐渐减小的9、将N2、H2的混合气体分别充入甲、乙、丙三个容器中,进行合成氨反应,经过相同的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速率分别为:甲:v(H2)=3mol·L-1·min-1;乙:v(N2)=2mol·L-1·min-1;丙:v(NH3)=1mol·L-1·min-1。
则三个容器中合成氨的反应速率( )A.v (甲)>v (乙)>v (丙)B.v (乙)>v (丙)>v (甲)C.v (丙)>v (甲)>v (乙)D.v (乙)>v (甲)>v (丙)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决定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B.化学反应速率为0.8mol·L-1·s-1是指1s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8mol·L-1C.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同一时间内、同一反应的速率时,其数值之比等于反应方程式中对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D.如图表示密闭容器中,673K、30MPa下,反应N2(g)+3H2(g)2NH3(g) △H<0的n(NH3)和n(H2)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则t1时刻和t2时刻n(N2)不一样11、下列四个数据都表示合成氨的反应速率,其中代表同一反应的是()①v(N2)=0.3 mol·(L·min) -1②v(NH3)=0.9 mol·(L·min) -1③v(H2)=0.6 mol·(L·min) -1④v(H2)=0.022 5 mol·(L·s) -1A.①② B.①③C.③④D.②④12、已知4NH3(g)+5O2(g)4NO(g)+6H2O(g),若反应速率分别用v(NH3)、v(O2)、v(NO)、v(H2O)表示,则正确的关系是( )A.4v(NH3)=5v(O2)B.5v(O2)=6v(H2O)C.2v(NH3)=3v(H2O)D.4v(O2)=5v(NO)13、某温度时,在2L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由图中数据分析:(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反应开始至2min末,X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
(3)该反应是由__________开始反应的。
(填“正反应”、“逆反应”或“正、逆反应同时)14、用酸性KMnO4溶液与H2C2O4(草酸)溶液反应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一实验小组欲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生成CO2的体积,探究某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设计实验方案如下(KMnO4溶液已酸化),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实验序号A溶液B溶液①20mL 0.1mol·L-1H2C2O4溶液30mL 0.01mol·L-1KMnO4溶液②20mL 0.2mol·L-1H2C2O4溶液30mL 0.01mol·L-1KMnO4溶液(1)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探究的是________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相同时间内针筒中所得CO 2的体积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填实验序号)。
(3)若实验①在2min 末收集了4.48mL CO 2(标准状况下),则在2min 末,c(-4MnO )=______ mol·L -1(假设混合溶液的体积为50mL )。
(4)除通过测定一定时间内CO 2的体积来比较反应速率外,本实验还可通过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化学反应速率。
(5)小组同学发现反应速率变化如图2,其中t 1-t 2时间内速率变快的主要原因可能是:①反应放热,②___________________。
15、某探究小组用KMnO 4酸性溶液与H 2C 2O 4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紫色消失的方法,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实验条件作如下限定:所用KMnO 4酸性溶液的浓度可选择0.01mol ・L -1、0.001mol ・L -1, 催化剂的用量可选择0.5g 、0g ,实验温度可选择298K 、323K 。
每次实验KMnO 4酸性溶液的用量均为4mL 、H 2C 2O 4溶液(0.1mol ・L -1)的用量均为2mL 。
(1)配平化学方程式:______KMnO 4 +____H 2C 2O 4 +_____H 2SO 4 → ____K 2SO 4 +_____MnSO 4 +_____CO 2 +______H 2O(2)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并在实验目的一栏中填出对应的实验编号: 实验编号 T/K催化剂的用量/ g KMnO 4酸性溶液的浓度/mol ・L -1实验目的① 298 0.50.01(Ⅰ)实验①和②探究KMnO 4酸性溶液的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Ⅱ)实验①和③探究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Ⅲ)实验①和④ 探究催化剂对该反应② ③ ④(3)在完成探究催化剂对该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时发现,未加催化剂的情况下,刚开始一段时间,反应速率较慢,溶液褪色不明显,但不久后突然褪色,反应速率明显加快。
针对上述实验现象,同学认为高锰酸钾与草酸溶液的反应放热,导致溶液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看,你猜想还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若用实验证明你的猜想。
除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草酸溶液外,还需要选择的试剂最合理的是_______A.硫酸钾B.硫酸锰C.二氧化锰D.水(4)若不经过计算,直接看表中的褪色时间长短来判断浓度大小与反应速率的关系是否可行?_________。
若不可行(若认为可行则不填),请设计可以通过直接观察褪色时间长短来判断的改进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意义、化学反应速率的决定因素和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的特征等。
化学反应速率就是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程度,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来表示,故A正确;决定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物质本身的性质,故B错误;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等于0,故C正确;增大反应物浓度和升高温度,都会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故D正确。
2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CaCO3是固体,H2O为纯液体,不能用它们表示化学反应速率;CaCl2为生成物,反应中CaCl2的浓度增加,应该用其浓度的增加量来表示反应速率.答案:C解析:4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在一定温度下,向一个2L的真空密闭容器中(预先装入催化剂)通入1molN2和3molH2,设反应中消耗氮气物质的量为x,N2+3H2=2NH3,起始量(mol) 1 3 0变化量(mol) x 3x 2x一段时间(mol) 1−x3−3x 2x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容器内压强与起始时的压强之比为9:10,恒温恒容条件下,气体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1−x+3−3x+2x):(1+3)=9:10,x=0.2mol, 氢气消耗浓度c(H2)=3×0.2mol/2L=0.3mol/L, 则经过时间=0.3mol/L/0.1mol/(L⋅min)=3min, 故选B.5答案及解析:答案:BC解析:v(C)=2v(B),说明反应方程式中物质C的系数是物质B系数的2倍;由”该反应过程中气体的物质的量一直保持不变”可知,m+n=p+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