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马煤业集团孟津煤矿有限责任公司煤巷掘进专项防突安全技术措施工作面名称:12011轨道顺槽施工单位:永兴公司201队编制单位:防突部编制人:张保法编制日期:2010 年1月16 日目录第一章工作面概况及瓦斯地质第一节工作面概况一、巷道名称掘进的巷道为西翼首采面二2煤12011工作面轨道顺槽。
二、掘进的目的及用途11011工作面,满足回采时的通风、行人、运料、管线敷设的要求,轨道巷位置见附图(见附图一:12011工作面轨道顺槽布置图)。
三、巷道设计长度及支护设计长度:930m(平距),沿二2煤层底板倾向掘进,掘进高度4.630m,宽度5.702m采用29U型棚支护(见附图二:12011工作面轨道顺槽断面图)。
四、开采情况:范围、本煤层和邻近煤层开采情况、压茬关系,井上、下对应标高和相应垂深,工作面工程布置、安排情况、施工情况等。
12011采面为我矿西区布置的第1个工作面,为保护层开采面,位于主、副井西,相邻情况:上部尚未开采,下部煤层尚未开采,西部尚未开采,东部尚未开采。
采用放炮落煤,矿车、皮带运煤。
巷道掘进煤层为二2煤层,平均煤厚为1.2m,掘进断面19.6m2,净断面为18 m2,支护方式29U型棚支护,供风风机安装在消防材料库,吸消防材料库新风流,回风流经12011轨道回风巷进入西总回风巷,形成了独立通风系统。
11011轨道巷开口标高为-312m,对应地面标高为+438m,垂深为750m。
至切眼处标高-250m,对应地面标高为+438m,垂深为688m。
第二节瓦斯地质第三节编制依据一、2009年版《煤矿安全规程》二、2009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颁布《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三、采区设计说明书及批准时间设计说明书名称为《11011工作面说明书》,批准时间为2009年12月20日。
四、地质说明书及批准时间设计说明书名称为《11011工作面地质说明书》,批准时间为2009年12月10日。
第二章区域突出危险预测由于副井在揭煤时发生了大型突出(煤量828t、瓦斯量8.6万m3),突出地点对应标高为-328m,同时根据河南理工大学井底车场测定瓦斯参数:在主井清理撒煤平巷(距井心36米)打一个二2煤层测压孔(采用直接法测定瓦斯压力),测得煤层瓦斯综合压力为 2.4MPa;瓦斯含量分别为12.96m³/t,在副井材料车线(距井心58米)左侧打一个二2煤层测压孔,测得煤层瓦斯综合压力为1.4MPa。
瓦斯含量8.97m³/t。
整个掘进巷道经区域划分后,划分为突出危险区,掘进期间严格执行区域防突措施和局部防突措施。
第三章区域防突措施及效果检验第一节区域防突措施一、巷道开口区域防突措施(从开口向里100m)由于煤层较薄,故采用顺层钻孔预抽煤巷条带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
(见附图三:12011工作面轨道顺槽区域防突钻孔布置图)。
第二节区域效果检验从开口向里每执行一循环(60m)顺层钻孔预抽防突区域措施,布置3个检验测试点,3个检验测试点布置要求为:每个检验测试点应布置于所在部位钻孔密度较小、孔间距较大、预抽时间较短的位置,且间距不小于15m,并尽可能远离测试点周围的各预抽钻孔或尽可能与周围预抽钻孔保持等距离,且避开采掘巷道的排放范围和工作面的预抽超前距。
在地质构造复杂区域再增加1个检验测试点。
效果检验采用残余瓦斯含量法,临界值为8m3/t,每个检验测试点瓦斯含量小于8m3/t,且未发现喷孔、夹钻等突出预兆,预抽区域为无突出危险区,否则,即为突出危险区,预抽防突效果无效,继续采取补充区域防突措施直至有效为止。
第三节 区域验证在煤巷掘进工作面进入该区域时,每推进10~50m ,连续进行至少两次区域验证;在地质构造复杂区域取小值,至少进行两次区域验证;在构造破坏带连续进行区域验证;采用钻屑指标法进行区域验证;工作面向前方煤体至少施工3个直径42mm 、孔深8~10m 的钻孔,测定钻屑瓦斯解吸指标和钻屑量。
钻孔布置图如下:验证孔应布置在措施孔和措施孔之间,距措施孔不得小于0.4m ,具体参数可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整。
钻孔应尽可能布置在软分层中,一个钻孔位于掘进巷道断面中部,并平行于掘进方向,其他钻孔的终孔点应位于巷道断面两侧轮廓线外2~4m处。
钻孔每钻进1m测定该1m段的全部钻屑量S,每钻进2m至少测定一次钻屑瓦斯解吸指标△h2值。
采用钻屑指标法预测掘进工作面突出危险性的指标临界值按下表的临界值确定工作面的突出危险性。
如果实测得到的S 、或△h2的所有测定值均小于临界值,并且未发现喷孔、夹钻等突出预兆等,则该工作面预测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
第四章局部防突措施及效果检验一、局部防突措施在煤巷掘进过程中只要有一次区域验证为有突出危险或超前钻孔等发现了突出预兆,则该区域以后的采掘作业均应当执行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具体实施方案在工作面迎头布置48个浅孔释放钻孔,控制范围为煤巷巷道右、右帮5m,正前15m,钻孔孔底间距不大于3m,钻孔尽量布置在软分层中,提高防突效果。
(见附图四:11011工作面轨道顺槽局部防突钻孔布置图及参数表)。
二、局部防突措施效果检验1、工作面在采取浅孔超前排放防突措施后,方可进行突出危险性效果检验。
工作面向前方煤体至少施工3个直径42mm 、孔深8~10m 的钻孔,测定钻屑瓦斯解吸指标和钻屑量。
钻孔布置图如下:检验孔应布置在措施孔之间,距措施孔不得小于0.4m ,具体参数可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整。
钻孔应尽可能布置在软分层中,一个钻孔位于掘进巷道断面中部,并平行于掘进方向,其他钻孔的终孔点应位于巷道断面两侧轮廓线外2~4m 处。
钻孔每钻进1m 测定该1m 段的全部钻屑量S ,每钻进2m 至少测定一次钻屑瓦斯解吸指标△h 2值。
采用钻屑指标法进行效果检验按下表的临界值确定工作面的突出危险性。
如果实测得到的S 、或△h2的所有测定值均小于临界值,且效检打钻时未发现喷孔和夹钻等其他突出预兆,并且未发现其他异常情况,则该工作面预测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
2、掘进工作面经效果检验无突出危险,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后,保证5 m的措施孔投影超前距(在地质构造破坏严重地带不小于7m)和2 m检验孔超前距后方可掘进作业;检验有突出危险,必须采取补充措施,具体措施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之后重新进行效果检验,措施有效后再进行掘进作业。
第五章通风、安全监控、放炮、撤人、警戒第一节通风一、通风设施巷道施工必须具有独立的、可靠的通风系统,以控制突出时的瓦斯能沿回风道流入回风系统(见附图五:12011工作面轨道顺槽通风系统图)。
即在距12011轨道顺槽回风巷风井底东10m以外建立两道防突风门。
1、风门前后5m范围内巷道支护完好,无片帮、冒顶现象,无杂物、积水、淤泥。
风门墙体用砖、料石或混凝土砌筑,嵌入巷道周边岩石的深度可根据岩石性质确定,但不得小于0.2m,墙体厚度不得小于0.8m。
2、在煤巷构筑防突反向风门时,风门墙体四周必须掏槽,掏槽深度见硬帮硬底后再进入实体煤不小于0.5m。
每组防突反向风门至少构筑两道,风门之间距离不得小于4m。
3、墙体平整(1m范围内凹凸不大于10mm,料石勾缝除外);无裂缝(雷管脚线不能插入)、重缝和空缝,严密不漏风(手触无感觉、耳听无声音)。
4、门框可采用坚实的木质结构,厚度不得小于100mm。
门框要包边沿口,有垫衬,四周与门扇接触严密。
5、风门可采用坚实的木质结构,包制铁皮,保证门扇平整不漏风,背面使用角铁、槽钢或规格为120mm×100mm的横梁加固,门扇厚度不小于50mm,风门能自动关闭。
6、通车风门必须设置底坎,门扇底端距离轨道面高度不得大于20mm,门扇下部设挡风帘,墙体的所有管孔必须用水泥沙浆封堵严实。
7、通过每一道风门墙体的风筒,都必须设防止逆流装置(逆止阀),铁风筒铁板厚度3mm—5mm,逆止阀铁板厚度不小于5mm。
8、跨刮板运输机构建防突反向风门,过刮板运输机的通道必须设置在风门墙体下部,刮板运输机槽上平面不高于巷道地板,距刮板运输机通道上平面不高于0.2m,刮板运输机两帮间隙不大于50mm。
风门墙体刮板运输机通道必须安设防逆风装置,可采用防逆流木挡板或橡胶皮带。
采用挡板隔断,安装方式为下倾斜均力吊挂(一旦发生突出时,气体冲击可以自动关闭),放炮时人为将挡板放下,并用虚煤封堵严实,严防漏风。
采用橡胶皮带时,厚度不小于6mm,周边大于通道100mm以上,通道两侧都要安装。
9、风门墙体的排水沟采用低于巷道地板的反水沟,深度根据风压大小来构筑,不漏风。
二、设施管理该巷道施工设专职瓦检员不得频繁更换,瓦检员要熟知防突知识。
掘进工作面回风侧不得设置调节风量的设施,专职瓦检员要每班检查风门及附属设施情况,如发现反向风门关闭不严、防逆风装置不灵活、返水沟不完好等情况,要立即向调度室、信息站和通风调度汇报,并要求施工单位严禁进行扰动煤体作业,只有通风设施处理好后方能作业。
人员进入工作面时瓦检员和班组长必须把反向风门打开顶牢;工作面放炮或无人时瓦检员和班组长必须把反向风门关闭,该项工作由安检科负责落实。
第二节安全监控一、掘进巷道内安设2台甲烷传感器,T1迎头小于5m,T2汇风点10~15m。
二、断、复电瓦斯浓度及断电范围:(1)断电值:T1≥0.8CH4, T2≥0.8 CH4。
(2)断电范围:T1、T2——本掘进工作面巷道内及回风流中所有非本质安全性电气设备。
(3)复电值:T1<0.8CH4, T2<0.8CH4。
(4)报警值:T1≥0.8CH4, T2≥0.8 CH4。
三、瓦斯动态观察:监测队要密切观察该巷道瓦斯变化情况,并进行连续监测,发现放炮后瓦斯最大浓度(波峰值)和超限时间等瓦斯涌出异常,必须立即向矿调度室、防突部和总工程师汇报;通风区长或技术负责人每天审阅监测曲线,对每天的瓦斯监测资料及时分析,发现瓦斯监测资料异常要及时查明原因,有突出危险必须采取果断措施并向矿总工程师汇报。
掘进工作面可根据其瓦斯涌出预测其突出危险性,基本条件是:掘进工艺不变,坚持正规循环作业,风量、风流稳定,以回风流瓦斯传感器为准,且传感器距回风口位置不变。
发现炮后瓦斯变化较大等情况。
瓦斯浓度异常曲线由监测工每天打印交防突技术人员分析。
进入工作面的跟班干部、班(组)长、放炮员、防爆电工、打钻班长等必须配带便携仪。
第三节放炮、停电、撤人、警戒一、放炮掘进工作面启爆点应设在距迎头大于300m的进风侧正反向风门以外的安全地点。
启爆点(设在消防材料库,安装一组15个压风自救)和岗哨(分别设在风井回风巷入口处、东翼二车场反向风门外和炸药库回风巷入口处,各安装一组压风自救,数量不少于15个)位置必须在现场有明显标记,控制回风系统的岗哨距回风流的距离应不低于50m。
站岗人员必须携带自救器;启爆点人员在携带好自救器后,检查确认压风自救袋完好后,方可进行启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