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大学软件工程复试

北京大学软件工程复试

第一章软件工程概论一、解释以下术语软件工程软件工程二、简述以下问题(1)软件工程目标(2)软件工程原则(3)软件与程序之间的关系(4)软件工程目标、原则和活动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概要叙述软件工程各活动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四、简要叙述软件工程学科研究的内容。

其他:1.软件工程的目的2.软件危机:3.软件及组成:4.软件工程定义:5.软件工程框架及其内容:6.软件工程研究的内容:7.软件开发方法学定义:第二章软件开发模型一、简述瀑布模型、演化模型、螺旋模型、喷泉模型和增量模型的要点。

二、分析1、瀑布模型、演化模型、螺旋模型之间的关系;2、演化模型、增量模型之间的区别其他:1.软件开发模型定义:2.瀑布模型内容及特点:3.演化模型内容及特点:4.螺旋模型内容及特点:5.喷泉模型内容及特点:6.增量模型内容:7.瀑布模型、演化模型、螺旋模型之间的联系:8.演化模型和增量模型之间的区别第三章结构化需求分析一、解释以下术语1、需求分析2、用况3、数据流图二、举例说明用况之间的关系。

三、简单回答以下问题1、用况如何显露其功能?2、以结构化分析方法建立的系统模型由哪些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基本作用是什么?3、结构化分析方法为了表达系统模型,给出了几个基本概念?它们是如何表示的?4、为什么说只引入操作符“+”,“I”,“{}”,在表达数据结构上是完备的?5、在画出每一个加工时应注意那些问题?四、举例说明结构化方法给出的控制复杂性机制。

五、简述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的基本结构。

六、试分析结构化方法在建造系统模型中存在的问题。

七、针对自己给出的问题陈述,建立该问题的用况模型。

其他:1.需求分析阶段的目标、承担人,以及划分阶段:2.需求获取通常面临三大挑战:3.用户需求的分类及内容:4.需求获取的基本原则及内容:5.用况(use-case)及其内容,用况之间的关系:6.作为一个好的需求获取技术的显著特征:7.需求规约的目的:8.结构化方法及其手段:9.结构化分析模型的组成及详细内容:(本章重点,涉及综合应用)(1)结构化分析模型及内容:(2)结构化分析方法的基本内容:数据流图加工数据流(3)数据字典和小说明:(4)建立系统模型的步骤:(5)建立系统模型的模型平衡规则:(6)建立系统模型控制复杂性的一些规则:(7)结构化分析的基本步骤:10.需求验证及其内容:11.需求分析规格说明书及其作用:12.用符号“+”、“|”、“{}”表达的完备的数据结构:13.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的基本结构:第四章结构化设计一、解释以下术语变换型数据流图事务型数据流图模块模块耦合模块内聚模块的控制域模块的作用域二、简答以下问题1、结构化方法总体设计的任务及目标;2、结构化方法详细设计的任务及目标;3、变换设计与事务设计之间的区别;4、提出启发式规则的基本原理;5、为什么说结构化分析与结构化设计之间存在一条“鸿沟”;6、依据一个系统的DFD,将其转换为MSD的基本思路。

三、举例说明变换设计的步骤。

四、举例说明事务设计的步骤。

五、把下面的DFD图转换为MSD图(P74)六、把下面的程序流程图转换为PAD,N-S图和伪码。

七、综合实践题:(P76)其他:1.软件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方法、阶段:2.总体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及其内容:3.总体设计的表示形式及其内容(层次图、HIPO图、结构图):层次图HIPO图结构图4.模块及其组成:5.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综合应用):6.评价软件设计质量的主要准则(模块化、抽象、耦合、内聚)及详细内容:模块化抽象耦合内聚7.结构化设计的启发式规则:8.结构化分析与结构化设计的区别:9.详细设计阶段的目标、表现、内容:10.结构化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结构化设计的目标:11.详细设计的任务,详细设计的工具及其内容特点:程序流程图PAD类程序设计语言(伪码)PDL第五章面向对象方法一、解释以下术语对象属性操作关联状态事件类链泛化聚合接口消息依赖并举例说明二、简要回答对象的构成与表示对象的基本特性类图的构成状态图的构成描述关系所使用的概念在统一软件开发过程中,各个阶段所要完成的主要工作;统一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核心工作流;统一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核心思想;面向对象方法为什么要从多个侧面建立系统模型。

三、分析1、对象操作与对象状态之间的关系;2、引入“操作”以及其同义词“方法”的目的及必要性;3、在描述客观事物方面,面向对象方法与结构化方法提取信息的不同角度,以及对建造的系统模型所产生的影响;4、面向对象方法与结构化方法在控制信息组织复杂性方面引入的机制。

四、实践题(P153)其他:1.基本概念:对象类属性服务消息继承操作关联链依赖状态事件2.对象的特点:3.面向对象方法同结构化方法的比较:4.Coad-Yourdon方法:5.面向对象方法分析阶段的五个主要活动及其内容:6.面向对象设计(OOD):7.三种面向对象的设计模型(OSA模型):8.面向对象中特殊的关系集合:9.对象关系模型图(ORM),对象行为模型,对象交互模型:10.统一软件开发过程(USDP)及其阶段:第六章软件测试一、解释以下术语软件测试测试用例测试覆盖率二、简述测试过程模型,并分析这一模型在软件测试技术研究以及实践中的作用。

三、简要回答以下问题1、软件测试与调试之间的区别。

2、程序控制流程图的作用以及构成。

3、语句覆盖、分之覆盖、条件组合覆盖、路径覆盖之间的关系。

4、单元测试、集成测试、有效性测试之间的区别。

5、路径测试技术、事务流测试技术的主要依据。

6、针对程序控制流程图中出现的各种不同循环,如何选取测试路径。

7、程序控制流程图与事务流程图之间的主要区别,并分析出现这些区别的原因。

8、测试执行的基本条件。

四、五、六、七(P182 183)其他:1.两种常用的测试技术:白盒测试技术黑盒测试技术2.软件测试及其目标:3.软件测试和软件调试的区别:4.测试用例:5.测试过程模型:6.软件错误类别:7.控制流程图及组成:8.路径测试的基本策略:9.路径选取的一般规则:10.路径测试的目标:11.事务处理流程图与控制流程图的区别与联系:12.事务处理流程测试的步骤:13.事务处理流程测试要解决的问题:14.合理的测试序列:15.单元测试及其内容:16.集成测试及其内容:17.有效性测试及其手段:第七章软件过程与改善一、解释以下术语软件过程质量体系软件过程能力软件过程成熟度关键过程域软件能力成熟度等级二、简单回答以下问题1、基本过程类和组织过程类包含哪些过程?2、开发过程主要包含哪些活动。

3、基本过程、支持活动、组织过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4、软件过程性能与软件过程能力之间的区别。

5、如何理解“软件过程成熟度框架的基础是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

三、简述1、CMM的五级和每级的关键过程域。

2、简述CMM等级的内部结构。

3、简述CMM 1级和2级的特征。

四、分析ISO9000系列标准的组成及各标准之间的关系,以及引入ISO9000-3的原因。

其他:1.软件过程及其划分:2.软件基本过程及其划分:3.软件支持过程及其划分:4.软件组织过程及其划分:5.软件过程的主要性质:6.软件过程建模技术内容:7.软件过程能力:8.软件过程性能:9.软件过程成熟度:10.软件过程成熟度等级:11.关键过程域:12.关键实践:13.软件过程成熟度框架的基础是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14.质量体系:第八章软件开发工具与环境一、解释以下术语软件工具软件开发环境二、简要回答1、Fuggetta对CASE工具的分类。

2、软件开发环境的组成与各成分的作用。

3、工作台实现软件工具集成的方式。

4、Wasserman关于集成化环境所提出的五级模型。

5、PCTE研究与开发的目的与历史。

6、SEE基准模型。

7、SEE基准模型与PCTE之间的关系。

三、叙述分析与设计工作台、测试工作台的构成。

四、分析APSE模型的基本思想以及在软件开发环境研究中的影响。

五、综合思考题:将程序设计工作台与VB,VC进行比较。

其他:1.CASE及其分类:2.软件工具及其发展特点:3.CASE工具分类标准:4.CASE系统的分类:5.Wasserman提出的软件工程环境五级模型:6.CASE工作台分类:7.测试工作台的组成:8.软件开发环境(SDE):9.软件工程环境(SEE),SEE与CASE的区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