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插管全身麻醉病人苏醒期并发症的发生及护理

插管全身麻醉病人苏醒期并发症的发生及护理

插管全身麻醉病人苏醒期并发症的
发生及护理
姬小蔓,崔海丽
摘要:[目的]探讨插管全身麻醉病人苏醒期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术后出现麻醉后常见并发症的插管全身麻醉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以及采取的对症措施。

[结果]本组138例病人发生苏醒期躁动41例,舌后坠71例,呼吸遗忘10例,喉痉挛4例,喉头水肿2例,呼吸抑制2例,呕吐、反流和误吸1例,心血管并发症7例。

[结论]重视插管全身麻醉病人术后苏醒期并发症的全面评估,可减少全身麻醉苏醒期并发症的出现,是确保病人安全度过麻醉复苏期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插管;全身麻醉;并发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2.030.006 文章编号:1674-4748(2012)10C-2793-02
麻醉复苏室又称为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 anesthesia careunit,PACU),是对麻醉后病人进行严密观察和检测,继续治疗至病人的生命体征恢复稳定的科室[1]。

麻醉和手术对病人均会造成生理机能影响,几乎所有危及病人生命安全的麻醉并发症,都会在麻醉和手术结束后短时间内出现,而提高麻醉复苏室护理质量,预防并发症发生,使病人安返病房,可明显提高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确保术后病人的生命安全。

现将我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138例复苏期间发生常见并发症的观察护理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病人138例,全部采用插管全身麻醉,其中男72例,女66例;年龄最小10岁,最大87岁,平均50.34岁;PACU停留时间30min~90min,平均时间60min;手术种类包括耳鼻喉手术36例,骨科手术31例,腹部外科手术26例,胸外科手术2

例,妇科手术15例,乳腺手术8例。

对病人麻醉后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观察,其中包括: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舌后坠、呼吸遗忘、喉痉挛、喉头水肿、呼吸抑制、呕吐、反流和误吸、心血管并发症等。

本组138例病人全部复苏成功,无死亡病例。

2 结果
根据表1结果显示,插管全身麻醉苏醒期常见并发症中发生比例居第一位的是舌后坠71例(51.5%),其次为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41例(29.8%),呼吸遗忘10例(7.3%),心血管并发症7例(5.0%),喉痉挛4例(2.9%),喉头水肿2例(1.4%),呼吸抑制2例(1.4%),呕吐、反流和误吸1例(0.7%)。

见表1。

表1 插管全身麻醉苏醒期常见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例数构成比%
舌后坠71 51.5
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41 29.8
呼吸遗忘10 7.3
心血管并发症7 5.0
喉痉挛4 2.9
呼吸抑制2 1.4
喉头水肿2 1.4
呕吐、反流和误吸1 0.7
合计138 100.0
3 讨论
根据并发症发生的比例,对发生前四位的并发症进行讨论分析如下。

3.1 原因分析
3.1.1 舌后坠 舌后坠为插管全身麻醉病人复苏时最常见的呼吸道并发症,其发生机制主要跟麻醉药、肌松药残余的作用有关,好发于肥胖、颈粗短的病人。

本组结果显示,全身麻醉复苏期间并发症中舌后坠发生率相对较高,出现71例,达51.5%。

3.1.2 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EA) 为全身麻醉病人全身麻醉苏醒期的一种不恰当行为,主要表现为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并存兴奋、躁动和定向障碍等,是气管内全身麻醉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2]。

其发生原因分别是疼痛、气管导管刺激和尿管刺激。

病人手术后苏醒期虽然意识已经恢复,但部分麻醉药物的残余作用致使大脑皮层与上行网状激活系统(觉醒激活系统)高级中枢的功能仍未全部复原,从而影响病人对感觉的反应和处理,对外界刺激呈高敏状态;苏醒期病人由于气管导管在咽喉气管部,是一个刺激因素,病人会感到异物在喉难受,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等不适症状而引起躁动不安;不同病人对尿管的耐受程度有较大的差别,部分病人有明显的尿道疼痛、强烈的尿意等。

本组出现苏醒期躁动41例,经控制疼痛、减轻各种不良刺激等对症处理,病人烦躁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

3.1.3 呼吸遗忘 是少数麻醉药物的不良反应,其发生与术中使用药物种类有关,本组发生10例,占7.3%。

病人刚清醒时往往会忘记呼吸,但可以完成医护人员发出指令性的呼气、吸气动作。

3.1.4 心血管并发症 对于全身麻醉病人术后出现心血管并发症本组病人出现7例,均为血压升高。

对于术后病人来说,血压升高可能与疼痛、烦躁和呼吸困难等因素有关。

3.2 护理
3.2.1 舌后坠 病人发生舌后坠时应立即给予托下颌开放气道,置入口咽通气道并简易人工呼吸器加压给氧,同时密切监测血氧饱和度,待呼吸趋于平稳或病人意识完全清醒后取出口咽通气道,也可以不取出,带回病房进一步监测呼吸情况。

3.2.2 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 由于疼痛是术后病人躁动的主要原因,重度躁动病人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无痛、无虑和安眠。

因此在处理病人重度躁动问题上,止痛剂的给予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应先疼痛控制,再给予镇静剂,唯有在疼痛缓解后,镇静剂的作用才能完全发挥。

给药途径通过静脉注射,可根据病人反应做出适当的调整,给药时要针对每个病人的病情及所需的治疗时间选用不同药物,并强调个体化原则。

①因为适时的拔除气管导管,可避免有害刺激,从而明显减轻术后躁动的发生。

故应协助麻醉医生适时拔出气管导管,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②因尿管刺激产生躁动的病人多表现为大声呼叫要起来小便,甚至用手拉扯导尿管,主要由于尿管刺激尿道引起,而实际上病人膀胱并不充盈,尿液引流通畅。

故麻醉前护士应向病人解释这种症状存在的可能性及其原因,以取得其术后的配合,从而避免术后应用镇静剂或止痛剂,如果无效,则可以在病情允许情况下考虑拔出导尿管,以减轻刺激症状;对于其他原因,如固定不当引起的躁动,可给予镇静剂,同时应检查及妥善固定静脉留置针,妥善固定各种约束带,防止各种管道滑脱移位。

3.2.3 呼吸遗忘 病人刚清醒时往往会忘记呼吸,但可以完成医护人员发出指令性的呼气、吸气动作。

因此,在麻醉复苏期间要加强巡视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尤其对复苏期间比较安静的病人可能存在的隐患远远大于烦躁病人。

可采用经常呼叫等办法呼唤熟睡尤其发出鼾声的病人,询问其有无不适主诉,用简单的指令性动作如摇头、抬腿、举手等方法判断病人的清醒程度,从而保持病人处于清醒状态,减少呼吸遗忘情况发生。

3.2.4 血压升高 若血压波动较大,可导致术区渗血等严重不良后果,控制血压就显得至关重要,可在血容量充足的情况下实施控制性降压,观察尿量,保持出入量平衡,严密观察血压,充分给氧(血氧饱和度≥95%),以保持血压平稳。

4 小结
作为麻醉复苏室的护理人员,应了解麻醉基本知识,掌握气管插管等临床麻醉中的一些常用操作技能,熟悉常用麻醉药物的用途、用量、不良反应,确保麻醉复苏室的设备完善,及时与手术及麻醉医生沟通并进行详细的交接,全面了解病人术中情况,对异常状况能采取迅速而有效的措施,从而减少全身麻醉苏醒期并发症的出现,确保病人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黎彩玲,钟爱玲,詹翠萍,等.麻醉恢复室规范化护理管理模式的探索[J].护理学报,2009,16(2A):40-42.
[2] 李仁虎.全身麻醉病人苏醒期躁动原因分析及舒芬太尼对其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11:1.
作者简介 姬小蔓、崔海丽单位:830063,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收稿日期:2012-07-08)
(本文编辑郭海瑞)
·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NURSING October 2012Vol.10No.10C。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