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炼句(2019)
2、(重庆卷)“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
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
3、(福建卷)“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 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 4、(全国新课标)“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 感情有什么作用?
5、(辽宁卷)“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
6、 (全国新课标)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5分) 7、 (江苏卷)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 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22.赏析“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 鸦。”(5分)
①这句诗描绘了茫茫天涯,一抹斜阳,几只 远飞的寒鸦凄凉的情景。 第一步( 解释句意) ② 作者运用寓情于景的写法,这是景语,又是
情语;通过斜阳与寒鸦营造了凄凉的氛围;又 以“一抹”修饰“斜阳”,以“数点”修饰“寒鸦”,更 增添景物冷落、孤寂之感;(从“以景结情” 角度作答亦可)
——高考古诗词鉴赏
炼句
学习目标:
一、把握高考常见的炼句题型
二、掌握诗歌炼句答题的步骤
一、考点解读
高考在诗歌语言鉴赏中,常设有句 子赏析题。
赏析炼句,就是抓住诗歌中关键的
句子进行品味,分析其在全诗的结构、 表情达意、升华主旨等方面的作用。
1、(广东卷)“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
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
提问方式: 1、某句历来为人称道,请作简
要赏析。 2、某句妙在何处? 3、请结合全诗赏析某句。
答题步骤: (结构、内容)
内容: (1)描述诗句描绘的Fra bibliotek象。 (2)具体分析(修辞手法、写作手法、 关键字词)。 (3)该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 了怎样的感情。 结构:关注位置
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诗中 所起的作用
第二步(具体分析) ③ 在这凄凉与冷落之景中,诗人漂泊无依 的情怀,倦客之心、思乡之情溢于笔端。 第三步(明效果)
方法,你记住了 吗?
牛刀小试 2016高考浙江卷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
北来人二首
(宋)刘克庄 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解析: 在读懂大意的基础上,主要应该从意境的创设, 构思的精巧,手法的运用以及情感的表达等角 度进行赏析.
教学反思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的炼句题型,主要从方法和答题 步骤方面进行了点拨和归纳。 第一,阐述句意,描摹图景。 第二,从手法上进行分析。手法在诗文中 是如何体现的。 第三,分析表达技巧的效果。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着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 归。
【注】①东都:指北宋都城汴梁。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21.赏析第一首中的画线句。(3分)。
参考答案 21.寝园里到处是残破的石马,废弃的宫 殿里铜驼在悲伤地哭泣。该诗运用对仗 (对偶)、拟人的手法,借陵园、宫殿的 荒凉残破之景,抒亡国之痛,情景交融。
1、首句作用:点题、点明时令季节、统领 全诗、铺垫、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 2、尾句作用:总结、升华主题、卒章显志、 照应上文、意味深远等;
3、中间句作用:过渡、伏笔、转换话题等。
考查内容
一、浅层面上对句意的理解。
二、较深层次上对句子 艺术技巧和情感的挖掘 和评价。
高考链接: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赏析句子题型答题方法总结
1.解释该句的含义。
2.指出在用词和表达技巧的特点 3.根据该句在全诗的位置,分析其结 构作用。 4.点出其对表达主旨和情感的作用。
学以致用:2016.4.温二模
(二)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21-22题。(7分) 双调 折桂令· 九日① [元]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②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③殷 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 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②强整:勉强 整理。③翠袖:和下文的“玉手”皆指歌女.
[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 轼牵连,累遭贬谪。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 (5分)
评一评 比一比
1
评一评 比一比
2
评一评 比一比
3
评一评 比一比
3
参考答案
这句诗写出了高俊山峰在一片积云中突现。 (第一步解释句意) 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 突出山峰的高俊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 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 感,使山峰和云层形成了跃动和静态相结合的 画面。(第二步具体分析) 表达了作者对嵩山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紧承上句的“雨去”,又以景语做结,有含蓄 隽永之美。 (第三步点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