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中医护理原则
第4章-中医护理原则
重点: 施护求本,标本缓急,扶正祛邪,辨证施护
难点: 辨证施护
教学目标: 了解预防为主,施护求本,标本缓急,扶正祛邪 掌握三因制宜
中医护理原则是以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的基本理论为指导,以四诊所收集的客观资料为依据,对疾 病进行全面地、综合地分析,从而制定出的治疗和护理原则。
第一节 预防为主 预防,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二)缓则治本 指在标证不急时或标证经处理后已缓解第的三情节况下标针本对缓疾急病本质从而解除疾病症候的治疗原则。 如:滋阴润肺治疗肺阴虚所致的咳嗽,用补气法治疗气虚自汗等。
(三)标本兼治 指在标本俱急或标本俱缓的情况下,采用标本同治的原则,包括治本为主,兼以祛邪,或以祛邪治标 为主,兼以扶正两种方法。 如:气虚感冒,气虚为本,感冒为标,单纯益气治本,则邪气留滞,表证不解;单纯解表,则汗出又 伤气,使气虚愈甚,故用益气解表,标本同治。
第一节 预防为主
1、顺应自然规律 2、重视情志调护 3、注意饮食起居 4、加强身体锻炼 5、药物预防。
1、顺应自然规律 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是相适应的。由于对自然界适应能力不同,故可导致
疾病的发生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夏季季是是万万物物生繁发茂的的季季节节,,阳阳气旺升之发时,,利人于体人最体易化发生泄精,气因血而津要液注,意养养生(活保动全应)注阳意(保气养)阳。气起,居以上促宜进晚 人卧体早的起新;陈中代午谢暑。热起最居盛上之宜时晚适睡时早午起睡;,初避春炎咋热暖、还消寒疲时劳注;意饮保食暖上;宜饮清食淡上爽宜口选,用易辛消甘化微,温勿之贪品凉。饮冷太过, 保养阳气。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秋冬季季万万物物成收熟藏,,阳阴气寒开盛始极收,敛阳,气阴闭气藏开,始因逐而渐要增注长意。敛秋阴冬护之阳时,燥养邪藏为为患本,。易起伤居阴上养宜生早活卧动晚 应起注;意饮收食敛上精宜气热,食保,津燥养热阴辛。辣起之居品上不宜宜早过卧食早,起以;免饮化食热上伤宜阴服。用滋阴之品,防燥护阴。
力。如板蓝根、大青叶等预防流感、腮腺炎,茵陈、栀子预防肝 炎,青蒿预防疟疾。
(二)避免邪气入侵,防患于未然 即防御病邪侵害,减少疾病发生。平时讲究卫生,注意四时气候变化,注意各种意外发生,
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传染,减少疾病发生。 第一节 预防为主
二、既病防变 (一)早期诊治 病邪往往由表入里,有浅入深。因此早期要抓住时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二)防止传变 疾病的发展传变有一点的规律,一般外感热病多以六经或卫气营血及三焦传变,内伤 杂病多以脏腑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或经络传变。
致的病症。
(一)热因热用: 用热性药物治疗及用热护法护理具有假热征象的病症的方法。
如:阴寒内盛引起的下利清谷,由于阴寒壅盛于内,逼迫阳气浮越于外,出现不恶寒,面赤如妆等假热之 象。此时应用温热之法治疗。
生化有源,正气旺盛,抗病能力增强。起居方面顺 应四节气候变化安排作息时间,劳逸集合,以保持精力充沛,身体健康。
“过酸伤脾,过咸伤心,过甘伤肾,过苦伤肺,过辛伤 肝。”
4、加强身体锻炼 “生命在于运动”,锻炼可使气血流畅,经络通达,肌肉健壮,关节灵活,脏腑功能旺盛。
五禽戏、太极拳、气功、武术等。
5、药物预防 预防接种、药物调补、药物免疫等,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及抗病能力。中药对某些疾病有很好的预防能
如:胃热口臭可用寒凉的连翘、菊花等治疗。 (三)虚则补之:
虚性病症表现虚侯,用补益药治疗及补益护理法的治护方法。 如:气虚证可用温补的人参、黄芪等方药治疗。
(四)实则泻之: 第二节 施护求本
实性疾病表现实象,用攻逐泄实药治疗及攻下护理法的治护方法。
如:胃肠积热引起的便秘可用寒凉苦泻的大黄治疗。
三、反治与反护法 采用与病变假象一致的药物来治疗和护理疾病的方法。适用于疾病的现象与本质不完全一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9
2、重视情志调护 情志变化,是人体对自然界的客观反映,与人体的生理病理有密切的关系。突然、强烈或持久的精神
刺激,可伤及脏腑,引起气机紊乱,气血阴阳失调 而发病,也可损伤正气,使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减退。
如:薄名利、禁声色、 廉货财、损滋味、去妒忌等。
10
3、注意饮食起居 饮食有节,主要包括不可暴饮暴食,不吃不洁食物,克服偏食,只有这样,才可避免损伤脾胃,使气血
《黄帝内经》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 想。
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
最好的医生,是让人在没有病的情况下防止得病。
一、未病先防 未病先防,就是在疾病发生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
第一节 预防为主
Ø 邪气侵入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 Ø 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源
(一)养生固护正气,增强抗病能力 又称摄生 ,即增强正气,使津气血旺盛,阴阳和调,脏腑功能健全,从而预防疾病,延年益寿。
Ø本是本质,是事物的主要矛盾; Ø标是现象,是事物的次要矛盾。
标本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换。
Ø本——正气、病机、缓证、先病、原发病 Ø标——邪气、症状、急证、后病、继发病
第三节 标本缓急
标本缓急的原则: 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兼治。
(一)急则治标 指待在病标情证稳甚定急后,再可处能理危本及证生的命原时则,。护理第人三员节应先标紧本急缓配急合抢救,迅速采取措施以解除危急症状, 如:大出血,先止血,再治其本。
未病先防是预防疾病最理想的积极措施。既病防变,是指疾病已经发生后, 要早期诊治,防止传变。
第二节 施护求本 施护必求其本,是中医护理学的主导思想, 故必须抓住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和护理。
根据药物的性味与疾病现象和本质的逆从关系,可分为正治、正护法和反治、反护法。
一、标本缓急 标本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常用来说明事物的本质与现象、因果关系,以及病变过程中矛盾的主 次关系等。
第Hale Waihona Puke 节 标本缓急二、正治与正护法 是采用与病变本质相反的药物或措施来治疗和护理疾病的方法。适用于疾病的本质和现象一致的病症。
(一)寒者热之: 寒邪致病出现寒象,用温热药治疗或取温热护理法的治护方法
如:风寒感冒用辛温解表的姜汤治疗。
(二)热者寒之: 热邪所致热象,用寒凉药治疗或取寒凉护理法的治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