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组歌》两首
﹡《长征组歌》两首
1.体会歌词中表现毛泽东用兵如神,红军战士过 雪 山、涉草地的艰难及其所表现出的钢铁意志。 2、体会歌词语言的高度概括、用词的准确生动。 3、体会歌词使用的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
了解作者: 西兴国人。1930年参加红军并加
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四军的团 政委、总政治部青年部长、少共 国际师政委。长征中任第一军团 组织部长、第二师政委。1955年
合作学习:
1.红军战士翻雪山,过草地时遇到了哪些困难? 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加以渲染?有什么作用? 2.为什么“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 难”?并体会中心句含义。 3.“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这
两句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1.红军战士翻雪山,过草地时遇到了哪些困难?作者 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加以渲染?有什么作用? “雪皑皑„„炊断粮”描写了红军过雪山草地时遇
·
·
··
··
· ·
2.歌词恰当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你任选一种举出例子,并 谈谈其表达作用。 ⑪“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 用夸张手法突出了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 ⑫“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低头”、“迎”把雪山拟人化,写出红军不畏艰难、豪迈乐
观的气概和征服雪山的喜悦之情。 “毯”、“毡”用比喻,精练生动地展现了过草地时艰难困苦 的情景,突出了红军在恶劣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不 怕难”的钢铁意志。
么“都是钢铁汉”?为什么“千锤百炼不怕难”?因为他们
官兵同甘共苦,充满革命理想,这个中心句点明了红军过雪 山、穿草地无往而不胜的根本原因。
3.“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这两句的顺序能
否颠倒?为什么? 不能。从诗题“过雪山草地”看,“雪山”在前,“草 地”在后;从红军长征的行动看,也是先过雪山,后过草地。 另外,如果颠倒了,也不能押韵。
1.中心句: 《过雪山草地》讲的是乐观团结的精神面貌及超人的 毅力,所以点明中心的句子是“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 理想高于天”。
2. 结构层次。 红军过草地时遇到的 第一部分(第1—___ 4 行),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 极大困难 。 __________ 5 —12行),描写红军战天斗地、以野 第二部分(第__ (红军官兵力量的源泉) 菜充饥的顽强斗志,揭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
品析语言
1.试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⑪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过雪山草地时天气变化无常,红军战士穿着单衣, 粮袋中已粒米皆无,许多战士饥寒交迫牺牲在行军途中, 但是,一个“更”字,一个“越”字,再次突出了红军 “不怕难”的精神。 ⑫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 渲染自然环境之恶劣,红军饥寒交迫、生存危机之 严重。
合作交流:
1.《四渡赤水出奇兵》这首歌词中我们能看出
红军过赤水时遇到了哪些困难?通过哪些画面
突出表现“奇”字的?红军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 2.大家都认为歌词最后一句“毛主席用兵真如 神”十分精妙,你能说说原因吗?
3.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交流体会。
胜利
《 四 渡 赤 水 出 奇 兵 》
横断山 路难行 困难
北京部队战友歌舞团作曲家晨耕、生茂、唐坷、遇 秋择其10首谱成《长征组歌》,由著名指挥家唐江 指挥,在北京首演后,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 党和国家领导人给予了高度评价。
《长征组歌》全曲由十个乐章组成:①告别②突破封 锁线③遵义会议放光辉④四渡赤水出奇兵⑤飞渡大渡河⑥ 过雪山草地⑦到吴起镇⑧祝捷⑨报喜⑩大会师。这部大型 声乐作品,采用领唱、重唱、齐唱、合唱及乐队的表现形 成,融汇长征沿途各地民间音乐和工农红军歌曲而加以发 展,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若干重大历史事件,构成
小结:
官兵一致同甘苦 过 雪山 草地
条件恶劣
革命战士在百困交加的情况下,翻越雪山、
穿过草地的惊世壮举,表现了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
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人们说,改革开放是一次新长征,你对这话怎么理解?当 前应怎样发扬长征精神呢? 提示:
说改革开放是一次新长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
·
⑬乌江天险重飞渡。
一个“飞”字写出红军再渡乌江天险的神速。表现 了红军一往无前的战斗力。
·
小结:
四 渡 赤 水 出 奇 兵
敌方:多行不义必自毙
红军:军民鱼水一家人 出奇兵 渡乌江 逼昆明 袭金沙
重 兵 压 境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弃甲丢烟枪
主旨:描写红军在路途难行、敌军重兵围困下,依靠毛主席的正确指挥,
qì
皑皑
chuī
压黔境
hénɡ
泥毡
chuí
弃甲
炊粮
横断山
千锤百炼
皑 茫
皑: 洁白的样子,多形容霜雪。 茫:
没有边际看不清楚。
比喻多次的斗争和考验。 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 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千锤百炼: 调虎离山:
自读《四渡赤水出奇 兵》,完成:
1.找出歌词的中心句。 2.理清结构层次。
萧华(1916——1985),江
被授予上将军衔。是中共第八、
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著有 《怎样进行战时政治工作》《长 征组歌》《铁流之歌》等。
背景资料:
《长征组歌》完成于1965年。长征时被称为
“红小鬼”的萧华,选取了12个最有代表性的典型
事件,以意境深刻而又通俗简练的语言,写出了由
12段诗融合的长征组诗《红军不怕远征难》。同年,
1.找出歌词的中心句。
《四渡赤水出奇兵》重在讲指挥作战者超人的政治、 军事头脑,故题目用“出奇兵”,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是正
确的指挥保证了四渡赤水的胜利,所以中心句是“毛主席
用兵真如神”。
2. 理清结构层次。
《四渡赤水出奇兵》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四曲。歌词内容可 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6行):写红军行军的______ 艰难 和军民的 __________ 鱼水深情 。 第二部分(7-18行):写红军四渡赤水中的战绩,赞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扬 _________________。(分两层) 第一层( 7-10行 ):描写红军在几十万国民党军围、 追、堵、截下面临的艰难处境。 第二层( 11-18行):展现红军在赤水河流域巧妙调动 敌军最终摆脱其围追堵截而进行的几次重大战斗画面,赞 扬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到的极大困难,渲染自然环境之恶劣,红军饥寒交迫、
生存危机的严重。 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充分表现了 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高尚的革命情操。
2.为什么“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体会中心 句含义。
点明红军是由特殊材料铸成的,他们经过了千锤百炼的
考验,从而突出了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 “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红军战士为什
“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
(比喻,表现沿途人民群众对工农红军的支持和拥戴, 交代了红军四渡赤水、克敌制胜的群众基础。)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突出了四渡赤水河战役中红军巧妙运动、出奇制胜的 特点。)
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⑪战士双脚走天下。 一个“走”字既说明红军徒步长征的艰难,又写出 红军行动的快捷。 ⑫四渡赤水出奇兵。 一个“奇”字突出四渡赤水战役中红军巧妙运动, 出奇制胜。
一部宏伟壮丽的英雄史诗,塑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光辉形
象,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伟大胜利。《四 渡赤水出奇兵》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四曲。《过雪山草地》 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六曲。
听录音,识记重点字词,体会歌词的气势美, 划分首歌词的层次,找出歌词的中心句。
检查成果:
jī ái qián zhān
充饥
演出了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等一幕幕 令人惊奇的活剧,彻底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表现了红军战士在艰难环
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赞扬了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的军事艺术。
过雪山草地
听录音,整体感知:
1.仿照找第一首歌词中心句的方式找出 这首歌词的中心句。
2.说说这首歌词的结构层次.
红军战士的英勇 民众的热情支持
四渡赤水 飞渡乌江 奇 威逼贵阳 赞 佯攻昆明 巧渡金沙江
原因
毛 主 席 用 兵 真 如 神
天如火
水似银 敌重兵 压黔境 乌江天险
水到渠成 画龙点睛
赏析语句:
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交流体会。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 (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写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 到的严酷的自然环境。)
一是处于历史转折时期;二是气势宏伟壮丽;三是任重道远; 四是影响深广。
当前应怎样发扬长征精神,可以从大处着眼,面对强敌
时,必须发扬长征精神,审时度势,正确决策,一往无前。 (可以联系本地经济文化建设来谈,也可以联系本人实际来
谈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