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期末考试试卷分析2018年期末考试试卷分析31.(1)试题分析(一)试题评价本题组是31题材料分析题的第(1)问,以初中生小奇一家致富为材料,设问为“结合材料,分析小奇家致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分值为2分。
本题主要考查国家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发展的知识,答案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学生可以从国家政策、个人努力、家乡资源三个角度组织语言回答,学生只要答到两个不同角度即可满分,试题难度适中。
材料里也透露了部分答案的信息,如“国家加大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的投入”,小奇家乡有自然风景优美,人文历史浓厚,学生通过审查材料也能获得答案信息,所以本题的设计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审题能力,分析能力,体现了考试大纲的要求。
(二)得分情况分析本题总分2分,最高得分2分,最低得分0分,平均分1.5分,得分率75%,总体得分较好。
(三)学生答题常见错误1、部分学生试卷留空白,或者书写差,字迹潦草看不清。
2、角度不全面,国家政策、个人努力、家乡资源三个角度只回答其中一个角度。
3、没有结合材料审题、答题,写的答案泛泛而谈,假大空,没有结合材料信息谈小奇家致富的主要原因。
(四)错误成因分析1、考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不高,对材料不重视,只看设问不看背景材料,不会从材料中筛选关键词,利用材料透露的信息组织答案,所写答案没有针对性。
2、部分考生语言组织能力不强,表达不完整,只写几个字,马虎应对;或者表达不简洁,直接抄材料不归纳,答案指向性不明,导致写了很多分数也不高。
(五)教学意见和建议1、提高学生针对材料中的关键词组织答题语言的能力,建议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审题能力和结合材料分析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多角度、多角度、有针对性答题的能力。
2、针对不同设问,规范答题格式,培养学生材料和考点相结合的答题习惯,避免空谈材料或者长篇大论堆积考点,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和答题规范。
31(2)小结一、试题评价本小题设问为:“如果你是小奇,用哪些理由说服父母选择这套方案?”主要考查国情部分的核心知识点:“节能”“生态”“智能”,还有心理、道德、法律部分的“个性”“安全”“娱乐”,材料涉及网络、扶贫、乡村振兴、智能家居,范围涉及广泛,综合性强,要求紧扣材料,运用基础知识,具体化,材料化,知识化。
二、得分情况分析本小题总分4分,最高分4分,最低分0分,平均分2.98,总体得分正常。
三、学生答题常见错误1、观点表达不规范,口语化严重,没能准确扣住材料的节能、生态、智能、安全、个性、娱乐等知识点关键词,表达随意,欠缺观点化、术语化。
2、审题失误,材料问用什么理由说服父母,但答卷脱离题目,脱离材料。
3、答题思路有偏差,有学生只写了科技、生态的重要性,只停留在死记硬背课本知识点上,没有进一步结合材料解释说服父母的原因,针对性不强。
4、书写比较马虎潦草,答题步骤不够规范,卷面欠美观,条理性不够。
5、综合运用能力有欠缺四、学生错误成因分析1、对材料不够重视,还停留在思品是死记硬背的层面上,没能紧密结合材料作答2、审题意识和能力有欠缺,没能弄懂题目的“用什么理由说服父母”设问的意思,结果答非所问3、在答题思路和步骤上把握不好,没能重视书写卷面的整洁美观,没有注意条理性、逻辑性4、综合运用能力训练提高不足五、教学意见和建议1、审题能力的培养很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如何审好材料、设问,注意不能脱离题目材料2、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切记死记硬背,教会学生如何扣住材料和设问组织答案3、要规范学生的答题思路、步骤和格式,教会答题的方法,强调书写、卷面的整洁、美观4、指导学生组织答案的完整性、知识性,围绕课本知识点和材料作答,避免口语化表达,也要避免天马行空,离题太远31题第三问(一)试题评价本小题主要考查的是从智能家居特点:生态化、节能化、智能化、安全化、个性化、娱乐化六大特点,为智能家居产品的生产者提合理建议。
本题涉及的考点比较多,如绿色发展理念、节约资源基本国策、科技创新等等。
本题开放性强,但又能贴近学生实际,契合广东省省卷的特点。
要求学生熟悉掌握书本基础知识,并能审清题目,将所学知识灵活地与题目联系起来。
试题答案及评分设计非常灵活和实用。
(二)得分情况分析本题总分6分,最高得分6分,最低得分0分,全市平均分3.22(本题组3.21),难度系数为:0.535。
总体答题情况一般。
(三)学生答题常见错误1、审设问失误。
设问中有三个关键词:第一是结合题31图,部分学生没有结合31图,而是结合31题的材料二来答题;第二是智能家居产品生产者,这是角度问题,明确是给生产者提建议,很多学生写成了给国家、政府、公民提建议;三是提建议,属于做法类,要求写生产者的具体做法,部分学生写成了意义类,有利于的答案。
三种问题的出现都属于审设问失误。
2、部分学生答题角度比较单一,本题总分6分,要求从三个不同的角度答题,部分学生没有结合智能家居特点来答题,或者只从智能家居的其一特点来答,导致得分不高。
3、大部分学生口语化答案比较严重,与知识点的结合比较欠缺。
4、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会审题,知识点空白,要么乱答,要么留空白,导致本题出现不少空白卷。
(四)错误成因分析1、读题审题能力有待提高。
相当部分同学只是按照自己记忆的知识照搬,写成了国家的政策、战略、理念等,缺少了写生产者的具体做法。
2、答案组织欠缺逻辑。
很多学生逻辑思维不强,想到哪里就写哪里,导致答案比较混乱。
3、结合材料能力不足。
学生只是看了设问而不看图的内容,答案要点不够全面,导致有的学生写了很多内容却没有踩到得分点。
4、表述不规范。
不少学生的答案表述要么泛泛而谈,空洞乏味,写不到点子上,不具体;要么文字一大段,无要点;要么口语化答题比较严重,交叉表述,颠三倒四。
5、答题态度不够端正。
部分学生要么空白卷,要么乱答,因此得0分与1分的同学不少,这比较严重的影响了本题的平均得分。
(五)教学意见和建议1、培养阅读习惯,提高审题能力。
每次解答问答题时,要求学生做的第一件事是通读材料和设问,一次理解不了再读一遍,直至理解或基本理解为止。
只有阅读能力提高了,审题能力才能相应提高。
审题过关了,也就成功了一半。
2、强化解题技巧,规范答案组织。
中考问答题涵盖的具体题型是基本固定的,在印发纸质资料给学生熟记的基础上,还要不断强化解题技巧和注意细节,举一反三。
同时,提醒学生不管是踩点给分还是踩意给分,都要规范组织答案,即:表述要严谨、书写要工整、要点要清晰、主次要分明。
3、加强基础知识的储备和记忆。
基础知识不扎实、因角度不同模块知识交叉混乱,答非所问是很多中下层次学生的通病。
建议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继续回归教材,落实考纲,强化基础,力争做到有问有答、减少答非所问等低级错误。
4、中考对材料分析的能力要求比较高。
尤其是对材料的精准理解和与知识点的对接上,建议在教学中,要加大学生的审题能力和结合材料分析能力的训练。
5、针对不同设问,规范答题格式,培养学生材料和考点相结合的答题习惯,避免角度单一、长篇大论堆积考点,或空谈材料脱离考点、甚至一味抄背景材料的习惯。
6、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考试意识和负责任精神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考试态度,树立正确的升中意识和责任意识,减少低分现象。
32题第(1)问评卷小结一、试题评价本小题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资源,以中华经典、诗句链接时政热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内涵,引导学生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及其时代价值。
同时,考察了学生理解传统文化、阅读材料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并且要求学生以规范的答题格式作答。
二、得分情况分析本小题总分2分,最高得分2分,最低得分0分,平均分0.76分,总体得分较低。
三、学生答题常见错误1.答题格式不规范。
题目分为两诗句,分别蕴含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两个核心内涵,部分学生作答时没有进行序号区分。
2.过度提取信息。
材料中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五大核心内涵,部分学生过度提取信息,将四至五个内涵照抄下来,没有针对性、有选择地提取材料信息。
3.审设问失误。
题目要求解读经典诗句,链接材料,得出答案。
部分学生没有链接材料,而是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代主题等其他角度作答。
4.对诗句理解错误。
部分学生对经典诗句的内涵理解失误,回答了错误的内涵。
四、错误成因分析1.没有养成规范的答题习惯。
部分学生能理解题目,但在答题格式不规范上被扣分,原因是答题较为随意,没有形成良好的作答习惯。
2.没有分析题目分值和要求。
本题是综合探究题第(1)问,分值2分,学生没有具体分析题目分值,2分题目有学生作答了超过十个内涵,没把握此类题目的作答要求。
3.没有全面阅读材料和问题。
部分学生将材料和问题割裂,没有将两者联系在一起进行探究。
4.缺乏一定的传统文化素养。
部分学生读不懂问题中的中华经典和诗句,未能正确理解其内涵。
五、教学意见和建议1.加强作答格式要求。
日常做题训练时候,要加强对学生的答题格式要求,制定相应的答题规范,强化训练。
2.教会学生分析题目。
每类问题有其特点,教会学生分析题目特点、分值和考察要求,注重对题目立意的理解。
3.引导学生全面读题。
引导学生细心做题,全面阅读材料和问题,不能只关注设问,对探究题的背景材料“视而不见”。
每个问题都应紧密联系材料作答,才能真正获得高分。
4.落实传统文化教育。
在日常教学中,落实传统文化教育的要求,适当增加古诗词、经典篇目和传统礼仪等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认识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32(2)小问(一)试题评价本小题主要考查了对外开放、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的作用、国际形象等核心知识。
试题以比较贴近社会生活,有利于考核学生提取、整理素材知识的能力。
(二)得分情况分析本设问总分6分,最高得分6分,最低得分0分,平均分3.93分,难度0.34,总体得分情况适中。
(三)学生答题常见错误1、审题不清楚,出现误写。
题目要求学生“结合材料说明中国愿以自身发展助力非洲发展的意义”,但是,部分学生没有从“有利于”方面入手,甚至有同学回答“怎样做”。
2、答案不全面,呈大而空。
题目要求从意义角度写,依然有部分学生的答案大而空,例如“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等。
没有从中国、非洲、世界层面去思考。
3、条理不清晰,语言啰嗦。
题目要求学生从“中国助力非洲发展”的角度回答,但是相当部分的学生答案出现欠缺条理性,观点反复出现、没有用专业的术语表达等现象。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得分。
(四)错误成因分析1、答案组织欠缺逻辑。
很多学生逻辑思维不强,都是想到哪里就写哪里,自由随意,导致答案比较混乱。
2、思考问题缺乏全面。
学生对题目理解的范围不够广,没有从材料的背景中领悟出相关的知识点“合作、开放、全球化、和平、责任”等核心知识;只是看到浅层次的中非之间交往中的友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