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给药
各种直肠给药的优缺点 (其他2种直肠给药)
1,直肠滴注和大剂量直肠推注,不是给药到结肠里,而 是给到结肠里,现在叫灌肠疗法的比较多。结肠吸收要进 入肝脏,有肝脏的首过效应,对于肝功能不好的患者受限 制,所用药物量大。 2,操作难度大,容易结肠挫伤,时间长,孩子耐受不好 ,肠道的不适感大。 3,遇到药物的反应,可以在短时间内不易及时冲洗出来 。 4,工具价格高。 优点,所用药物要求少,可以给予中药汤剂及散剂。
直肠给药——六大临床优点
4. 操作简单快捷,无创伤,无痛苦,病人乐意接受,提
高了给药的顺应性;
5. 给药剂量准确、方便、安全。 6. 减少了打针、住院的时间,节约了有限的卫生资源;
适合直肠给药的药物
首选注射剂型, 其次悬浊液, 片剂最不适合
儿童直肠给药剂量
儿童直肠给药剂量参考: 1、肌肉针剂:按照成人剂量的1/2—1/4量给予;
含有苯甲醇的药物儿童不能使 用,为什么可以用于直肠给药
1,苯甲醇儿童肌注,会引起疼痛,感染,臀大肌 痉挛萎缩,但我们推广的是直肠给药,损伤不到 患者的臀大肌。而且避免了疼痛性休克,晕针现 象。 2,有的医生和患者家属担心苯甲醇的肝损害,这 正是小剂量直肠推注的优点,没有肝脏的首过效 应。
直肠给药的原理
温度须控制在36 ℃ ±2 ℃; 温度控制方法:
1 患者少时可用小容器加热水,用温度计测定水温38°C,再把已 经加好药液的注射器水浴5分钟。 2 患者多时,应用恒温水浴箱,温度控制在37.0--40.0°C.药物加 温时间5--10分钟,边加温边晃动,以充分加热均匀。
儿童直肠给药技术要领
三.儿童直肠给药的容量用量
儿童直肠给药操作流程
准备工作
1、告知患儿父母提前为患儿喝水30到50毫升,排便(给药前10-15
分钟);
2、所需的药物配伍后,需要通过恒温器或烧杯水浴至( 36 ℃
±2 ℃ )
3、用注射器吸取恒温药液,排气时留少许空气(约0.5ml),安上
一次性使用直肠给药管,头端涂烫伤膏。
4、将备齐用物携至患儿身边,向患儿家属解释,并哄逗患儿,以
直肠粘膜水肿
直肠粘膜是薄嫩的上皮组织 通透性及好 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及淋 巴组织 1 大量的药物注入 使直肠毛细血管丛不能够迅速吸收回流 导致 水肿 2 直肠给药管插入过于粗暴 导致粘膜损伤 3 大分子物质(像片剂 中药汤剂 含残渣的)长期残留刺激 4 切记用酒精消毒 因酒精刺激性较大 并且会导致直肠粘膜脱水 坏死。 5 润滑液涂抹过多 会导致粘膜水肿 6偶见 患者直肠粘膜血运不畅
直肠给药与输液
直肠给药吸收后维持时间较长,进人体循环的量 为50%~70% ,作用速度与静脉用药类似,且药 物吸收后除产生局部治疗作用外,大部分还通过 下腔静脉进入体循环直接发挥药效,从而既可减 少药物在肝脏发生化学变化造成肝损害,也避免 了药物经口服被消化液分解破坏。
中药治疗疾病无耐药性:临床上长期应用 抗生素和化学药品,容易产生抗药性,而 中药就很少出现这一弊端。原因是中药多 为复合作用,一般应用多为复方。
儿童直肠给药技术要领
一、儿童直肠给药时的体位;
给药时采充分吸收后,方可自由活动。
儿童直肠给药技术要领
二.儿童直肠给药的药液温度;不管室内温度,都要加热
各个年龄段的直肠温度相同,所以药液的温度是相同的;
温度过高或过低会刺激迷走神经兴奋,引起排便反射;
腹泻 1 由于直肠是空腔器官 粘膜薄嫩 迅速推注药物 可直接刺 激患者的植物神经 引起排便反射 2 药物过凉 会刺激肠道粘膜 引起腹泻 3 注射直肠给药 药物过多 位置过浅 刺激直肠肛周括越肌 引起排便反射 4 操作时 碘伏或润滑剂涂抹过量 会造成直肠粘膜 分泌物 增加 导致腹泻 5 在拔出直肠给药管时 过于迅速直接刺激直肠粘膜 导致 腹泻 6 有空气注入 引起患者排气反射 会造成腹泻 往往呈喷 射状 7 偶见 直肠敏感患者 既直肠给药就腹泻
直肠给药合法吗?
灌肠分保留灌肠,不保留灌肠 不保留灌肠就是直肠给药 医保和农合都有收费条目。
为什么大家对于直肠给药存在误解
1,大家对于直肠给药只是认为只有基层医生使用,二甲以上医院没 有使用,认为不可靠,实际上三甲医院也在广泛使用,只不过没有大 量宣传而已,实际上国内有几百家医院,包括大型三甲医院也在广泛 使用。 2,基层医生没有接受正规的直肠给药培训,对于直肠给药的原理和 方法不懂,而且直肠给药有些讲师都没有经验,连简单的操作都不敢 做,造成对直肠给药没信心,自己摸索时间长,由于处方混乱,大包 围处方,不规范操作给患者造成一些不良反应,引起医患恐惧。 3,对于药物的理解不充分,不适合直肠给药的药物乱用(比如:片剂 粉碎),没有发挥直肠给药的优势。
直肠给药——现代医学研究
门静脉
下腔静脉
直肠上静脉
直肠中静脉 直肠下静脉
结论:直肠的肠壁组织是具有选择性吸收和排泄功能的 半透膜,具有丰富的静脉丛,血液循环旺盛,吸收力强。
直肠给药——现代医学研究
直肠吸收药物三条途径
1、通过直肠中静脉、下静脉和肛管静脉,绕过肝脏直接进入(下 腔静脉)大循环,可以避免首过效应 ;
儿童直肠给药技术要领
四.儿童直肠给药时的给药管插入的深度。
年龄 新生儿——2岁 2岁——4岁 4岁——6岁 6岁——9岁 9岁——14 岁 直肠给药深度 4——5cm 5——6cm 6——8cm 8——10cm 10——12cm
直肠给药禁忌症
重度脱水、电解质紊乱及严重腹泻者; 肛门、直肠、结肠术后患者; 消化道出血、急腹症(疑有肠坏死或穿孔)及心功能衰竭 患者;
各种直肠给药的优缺点 (小剂量直肠推注)
1,真正能做到直肠给药给到直肠里的只有小剂量直肠推 注,优点是直肠吸收不进入肝脏,没有肝脏的首过效应, 对于肝功能不好的患者和婴幼儿安全性高,所用剂量小。 2,操作安全,时间短,孩子耐受好,不适感小。 3,遇到药物的反应,可以在20分钟内及时冲洗出来。 4,工具价格低廉。 缺点,所用药物要求是小剂量的针剂,中药的汤剂及散剂 不适合,适应病种有限。
黄、麦冬、紫花地丁,玄参。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风热犯肺,热毒内盛所致的发热咳嗽,痰黄;上 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炎、病毒性肺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肌内注射。一次1-2支,一日2-4次。
不同年龄儿童的直肠容量不同。随年龄的增长,直肠容积逐渐增大, 我们依据各年龄段儿童的直肠容积,制定了儿童直肠给药的容量用 量:
年龄 新生儿——2岁 2岁——4岁 4岁——6岁 6岁——9岁 9岁——14 岁 直肠给药最大容量 4.0ml——6.0ml 6.0ml——8.0ml 8.0ml——10ml 10ml——15ml 15ml——20 ml
2、静脉针剂:按药品儿童的公斤计算,取最大剂量的1/2;
3、小儿口服药物:一般取儿童应用剂量的平均值。
直肠给药(灌肠疗法)分类
直肠给药是祖国医学传统的灌肠法与现代医学的药物体内吸收代谢相 结合的给药方法。
直肠给药分类:直肠注入 (小剂量直肠推
注)、大剂量直肠灌注,直肠滴入 、直肠
栓剂。
工具的区别
儿童直肠给药操作流程
直肠给药时的操作
1.患儿取俯卧位,不需用碘伏消毒肛周皮肤;
2.先插管后接注射器左手拿注射器,右手把一次性使用直肠给药 管,距离前端2厘米,直立注射器缓慢送入肛门内4-10CM米;
3.缓慢推注药物,推注速度与肌注给药相当;
4.给药完毕,轻柔地拔出给药管,患儿静卧5—10分钟。
儿童直肠给药技术要领
2、通过直肠上静脉,经门静脉进入肝脏代谢后,再循环至全身;
3、通过直肠淋巴系统吸收后,通过乳糜池、胸导管进入血液循环。
所以直肠给药可以 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
药物的直肠吸收
主要由经典细胞转移理论所支配。根据其化学结 构, 药物可直接经上皮细胞( 穿过细胞) 或经紧 密连接处(细胞间质) 通过直肠壁吸收。是一种单 纯扩散,浓度高向浓度低扩散,所以能够冲洗出 来,保证安全。
一.儿童直肠给药时的体位; 二.儿童直肠给药的药液温度;
技术要领
三.儿童直肠给药的容量用量;
四.儿童直肠给药时的给药管插入的深度。
儿童直肠给药剂量
儿童直肠给药剂量参考: 1、肌肉针剂:按照成人剂量的1/2—1/4量给予;
2、静脉针剂:按药品儿童的公斤计算,取最大剂量的1/2;
3、小儿口服药物:一般取儿童应用剂量的平均值。
直肠给药意外处理
脱离过敏原 方法: 生理盐水200ml,每次 15毫升,清洁灌肠 (迅速大量注入直肠,快冲快吸) 抓紧时间,此方法只适合20分钟以内,不 要选择水,近处有什么用什么。
20分钟后直肠给药后过敏的抢救流程
对人病情严重者 迅速采集生命体 征 建立静脉通道 抗过敏治疗
直肠给药意外处理
直肠给药的国内应用方向
对于小剂量直肠推注,国内的主要方向是 用于: 1,小儿的外感发热 2,泌尿系疾病的应用,尤其是前列腺疾病 的应用。 3,妇科系统疾病的应用,尤其是慢性盆腔 炎的应用。 4,癌症的止痛。
为什么说直肠给药安全
1,直肠由黏膜屏蔽作用,大的颗粒和杂质 被挡在直肠粘膜外,避免了输液反应的发 生。 2,直肠给药在20分钟内可以被冲洗出。 3,直肠给药避免了药物对肝脏的损害。
直肠给药的药物选择
第一,林可霉素,克林霉素超过3天使用会引起伪膜性肠 炎。 第二,冻干粉类如,炎琥宁注射用,氨溴索,痰热清等都 含有甘露醇,容易引起腹泻。 第三,头孢类制剂不要与保泰松,阿司匹林,尤其是双氯 灭痛(感冒清,感冒通)一起使用,容易引起血尿。 第四,中药液以及片剂粉碎等大分子物质,容易引起腹泻 和直肠粘膜水肿以及肠穿孔等
为什么直肠给药适合婴幼儿
现代医学认为,直肠的肠壁组织是具有选 择性吸收和排泄功能的半透膜。婴幼儿肠 壁较薄,具有通透性高、肠壁孔隙大、蛋 白质结合率低、可使药物分布容积呈增大 趋势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