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10kv架线作业指导书

110kv架线作业指导书

110kv架线作业指导书附件2:《施工作业指导书》分析表乐东望楼站至乐东110kV站第二回线路新建工程架线施工作业指导书编码:SDXL-ZW-09湖南鸿源电力建设有限公司海南项目部2013年01月批准:日期:审核:日期:编写:日期:目录1 工程概况、适用范围 (7)2 编写依据 (7)3 作业流程 (10)3.1 作业(工序)流程图 (10)3.2 工序安排 (10)4 安全风险辨析与预控 (12)5 作业准备 (24)5.1 人员配备 (24)5.2 主要工器具及仪器仪表配置 (24)6 作业方法 (25)6.1 施工准备 (25)6.2 施工操作 (25)7 施工安全措施 (39)8 质量控制措施及检验标准 (51)8. 1 质量控制措施 (51)8.2 质量控制表 (54)8.3 检验标准 (54)1 工程概况、适用范围本工程起于拟建乐东望楼220kV变电站110kV构架,止于乐东110kV变电站110kV构架。

本工程线路全长39.21km,全线除望楼变电站出线段为三回路(此段约700米已列入乐九线改接入望楼站工程),其他均为单回路,导线截面为240mm²,全线架设双地线;一根选用OPGW-24B1通讯光缆,一根选用JLB23-70铝包钢绞线。

本工程新立单回直线塔99基,耐张转角塔20基。

地形:丘陵68.63% ,山地19.89%,平地11.48%。

运输:汽车运输20km 人力运输0.4km。

本工程主要跨越为:313省道、110KV电力线3次(钻1次)、35KV电力线2次、10KV电力线36次以及通信线路、低压线路、房屋、果园、棚房、鱼塘、河流数次。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乐东望楼站至乐东110kV 站第二回线路新建工程一般架线施工作业。

2 编写依据表2-1 编写依据3 作业流程3.1 作业(工序)流程图3.2 工序安排表3-1 工序安排表乐东望楼站至乐东110kV站第二回线路新建工程架线施工作业指导书114 安全风险辨析与预控1213141516171819202122235 作业准备5.1 人员配备表5-1 人员配备表5.2 主要工器具及仪器仪表配置6 作业方法6.1 施工准备6.1.1 技术资料:设计图纸、施工规范、安全措施、施工方案。

6.1.2 人员组织:技术负责人、施工负责人、安全质量负责人和技能人员。

6.1.3 机具的准备:按施工要求准备机具并对其性能及状态进行检查和维护。

6.1.4 施工材料准备:导地线、绝缘子、压接管、金具螺栓等。

6.2 施工操作6.2.1 跨越架搭设6.2.1.1 架线施工前沿线调查交叉跨越情况,并与有关单位联系办理跨越手续,跨越架根据被跨越物情况采用不同型式结构。

跨越架与被跨越物的最小安全距离见表6-1。

6.2.1.2 电力线跨越采用搭设竹跨越架封顶的跨越方式,条件受限制的采用带电跨越架或其他跨越方式。

跨越架与带电体之间的最小安全距离见表6-2。

表6-1 跨越架与被跨越物的最小安全距离单位:m表6-2 跨越架与带电体之间的最小安全距离(最大风偏后)单位:m6.2.1.3 搭设跨越架使用材料应注意:(1)跨越架使用毛竹时,小头有效直径不小于75mm,搭设时立柱间距离一般为1.5m左右,横杆上下距离一般在1.0m左右;立柱及支撑杆应埋入土内不少于0.5m;一般跨越架上部不用封顶,比较重要的跨越需要封顶时一般采用斜向或交叉封。

(2)不停电搭设跨越架,一般用于10~35kV的带电线路,搭设时线路应退出重合闸,并邀请被跨越线路运行部门人员现场监护,且应在良好的天气下进行,应用坚实而干燥的竹或杉木杆搭设,并在远离被跨越线路侧打临时拉线,以控制杆不向带电侧倾倒;搭设电力线跨越架的架杆应保持干燥,防止感应电压伤人,竖于地面的架杆埋深不小于0.5m,跨越架结构要牢固。

搭设带电跨越架时,靠近电力线以上部分严禁使用铁丝绑扎。

跨越架两边顶端应起羊角保护。

(3)为防跨越架顶磨损,应选择好控制挡的水平放线张力,对个别有摩擦的用圆木补强。

(4)带电跨越架必须在两头各挂一块“有电危险,严禁攀登”的警示牌。

(5)跨越架的拆除按搭架时的反顺序自上向下拆除,且须一件一件地拆除,严禁整片推倒。

(6)导地线跨越经济作物、果林搭设简易跨越架。

6.2.1.4 公路路道边跨越架搭设的注意事项:1) 严格限制在公路管理部门批准的施工区域内作业,作业前,应在管理部门派出监护人员的指导监护下,按规定穿着安全标志服,设置警告、限速、导向等防护标志和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使施工区域与行车道路形成隔离;夜间和雨、雾天气作业,现场应设置红色警示信号。

到公路上施工的车辆,应严格执行公路施工安全规定,送卸完工、料后,应将车辆开离公路道上,停放到安全地点,严禁将车辆长时间停在公路路道中。

因故必须在公路上停放时,应按规定设置防护标志,开启黄色警示灯。

2) 在作业过程中,施工车辆及人员不得发生超出施工区域施工的情况。

因工作需要横穿公路时严格执行"一站、二看、三通过"的规定,思想要高度集中,密切注意来往车辆情况。

如因超出施工区域施工发生事故,则要追究违章作业者的责任。

3) 封顶网施工时,应选择在过往车辆较少的时段内进行,且应严防发生网绳掉落事故。

4) 跨越架搭设期间,派专人在现场进行安全监督,确保不影响公路行车安全及不损坏公路设施。

跨越架需经验收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

5) 靠近公路面的跨越架下部一米必须涂上红白相间的反光漆,并悬挂“有电危险,禁止攀登”的警告牌。

6.2.2 放线滑车悬挂6.2.2.1 直线塔上悬垂放线滑车悬挂一般与悬垂绝缘串一起吊装。

悬垂绝缘子串及放线滑车吊装前应作下列检查:(1)悬垂绝缘子串及金具的组装符合设计图纸规定。

(2)放线滑车与绝缘子串连接方式可靠、正确。

(3)绝缘子碗头、球头与弹簧销之间的间隙配合适当。

(4)采用合成绝缘子串的应同时安装出线操作梯,以防合成绝缘子串受损。

6.2.2.2 悬垂滑车悬挂示意图如图6-1所示。

6.2.2.3 双悬垂线夹间安装导地线时,应保证两悬垂线夹间距离尽量为400mm,防止导地线起包、松股现象发生,且防止上、下坡的塔上悬垂双联串中出现单串受力情况。

6.2.3 导引绳展放1. 导引绳展放采用人力牵引和导引绳牵引相结合的两种展放方式进行施工;特殊情况下应采取其他方式展放。

2. 将导引绳分散运到放线区段内的指定位置,用人力沿线路前后侧展放。

3. 高处作业人员将棕绳穿过放线滑车(中轮槽)。

4. 导引绳与棕绳连接,缓慢拉棕绳,将导引绳牵过放线滑车落地,此过程要确保导引绳在放线滑车的中轮槽内。

5. 导引绳跨越公路跨越架时,应设专人观望车辆通行情况,在不影响正常通行的情况下,牵引过架;该盘放完后,按要求做好临锚等保护措施。

6. 线路跨越河流、水库、河塘等水面时的导引绳展放;1) 有摆渡工具时,应在岸边放出足够余绳,将余绳放在摆渡工具上,随摆渡工具展放至对岸;水面不宽时可将引绳按上述方法放至对岸,用引绳牵放导引绳至对岸;严禁作业人员直接背负引绳或导引绳涉水展放。

2) 无摆渡工具时,应挠行展放引绳,用引绳牵引导引绳。

3) 当上述两种办法不能实施时,应有特殊措施展放导引绳。

7. 导引绳展放过程中遇有陡坡、悬崖时,作业人员将引绳从高处抛下连接导引绳,作业人员绕行通过牵引展放;展放过程中应注意废弃的机井、深坑等;过沼泽或湿陷地段时,应有防沉措施。

6.2.6 导地线连接导地线压接连接见《导地线压接作业指导书》。

6.2.7 导地线紧线6.2.7.1 紧线顺序:先紧地线,后紧导线。

对单回路线路导线,先紧中相线。

6.2.7.2 紧线系统布置如图6-3所示。

6.2.7.5 紧线过程中应设专人护线,避免导线与其他物体碰伤。

为防地线施工时断股,应采用塑料滑轮,蛇皮线夹夹紧线。

6.2.7.6 导地线挂线和紧线前,作为锚固与操作的承力塔必须打临时拉线,临时拉线打在横担挂线处,其方向与导地线张力方向相反,临时拉线对地夹角不得大于30°。

临时拉线和牵引线应分别打在横担的两根主材上,牵引线对地夹角不得大于20°。

6.2.8 驰度观测1.弛度观测档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紧线段在5档及以下时靠近中间选择一档;2)紧线段在6~12档时靠近两端各选择一档;3)紧线段在12档以上时靠近两端及中间各选择一档;4)观测档宜选择档距较大和悬挂点高差较小及接近代表档距的线档;5)弛度观测档的数量可以根据现场条件适当增加,但不得减少;6)观测档位置应分布比较均匀,相邻观测档间距不宜超过4个线档;7)观测档应具有代表性。

如连续倾斜档的高处和低处,较高悬挂点的前后两侧,相邻紧线段的结合处,重要被跨越物附近应设观测档。

8)宜选择对邻近线档监测范围较大的塔号作观测点。

9)不宜选邻近转角塔的线档作观测档。

10)弧垂测量应从导地线的悬挂点处直接向下量取划印。

驰度板上沿对准印记后捆绑固定,且应保持水平。

11)温度计应安置在距地面1米处,且不被太阳直照通风处。

12)相间弧垂偏差不得超过150mm,子导线偏差不得超过50mm。

13)观测时必须衣着灵便,穿软底鞋,打好安全带。

14)观测初期,注意观察前后有无被卡、被挂,要及时通知处理。

15)观测时,必须按实际温度观测,随时报告弧垂变化情况。

16)弛度观测方法,根据本工程地形情况,选用下列几种弛度观测方法:17)等长法观测弛度。

等长法是最常用的观测弛度方法,在条件许可时,应优先选用等长法。

在观测档相邻两杆塔上,由架空线悬挂点A、B处各向下量距离f绑扎弛度板,然后在观测端的弛度板处用弛度观测仪或工程望远镜观测。

图中:h——观测档的悬挂点间高差,m。

f——观测档的弛度,m。

△f——因气温变化观测档弛度的变化值,m。

ha——观测端导线悬挂点至基础面的距离,m。

hhb——视点端导线悬挂点至基础面的距离,m。

选用等长法观测弛度应同时满足下列要求:h<20%L;f≤ha -2;f≤hb-2在上述量距离f时,可根据紧线当天的气温预估一个气温值,以此气温条件选择f,如果气温变化时,应重新绑扎弛度板。

观测弛度时,使两弛度板上平面的连线与架空线最低点相切即可。

18)异长法观测弛度。

当观测档的架空线悬挂点间高差较大时,可采用异长法观测弛度。

示意图如下:⑴ 观测档架空线悬挂点高差h <10%L 时,在观测端选定一适当的a 值,则视点端低于同侧架空线悬挂点的垂直距离为b ,其计算式为:⑵ 观测档架空线悬挂点高差h ≥10%L 时,观测端选定适当的a 值后,视点端的b 值计算式为:⑶ 上式中:其中:L ab 、f ab 为代表档距和弛度, 为高差角。

⑷ 采用异长法观测弛度时,应同时满足下列要求:b ≤h b -2且1/4≤a/f ≤9/4;或a/f=0.408~1.8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