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学设计

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学设计

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鸟类教学设计
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鸟类
教材分析
鸟类是会飞翔的高等脊椎动物,种类繁多,是脊椎动物中的第二大类群,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鸟类有一系列与飞翔生活相适应的特征。

本节紧紧围绕着这一主题,从鸟类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等方面展开分析。

从而真正理解生物与环境相适应,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采用观察、分析、探究法。

教师在实验室准备相应的教学资源,如实物、标本、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分析,然后师生共同归纳出鸟类与飞翔生活相适应的特征,包括形态、结构、生理特征等。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发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环节,并能够较为准确的对自己和他人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二、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鸟类与飞翔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等特点。

2.概述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

3.了解鸟类消化系统的主要特点。

4.概述鸟类特征。

(二)能力目标
1.学会由局部到整体观察生物的方法。

2.通过对家鸽的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总结能力。

3.注重过程性评价,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评价,包括自我评价、评价他人等。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分析事物的习惯以及互助、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

2.进行生物体的结构与生理、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辩证观点教育。

3.建立爱护动物,保护鸟类的理念。

4.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团结协作能力
5.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家鸽适于飞翔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

2.教学难点: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

三、教学准备
家鸽骨胳标本六盒、一些鸟类的长骨、PPT课件、双重呼吸Flash动画、导学提纲、过程性评价表。

在上课前将学生分为四到六个大组,确定组长,每人一份导学提纲(见附一)、一份学习过程评价表。

教师课前把准备好的标本和骨骼材料分放在六张实验桌上,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与同组同学进行探究讨论。

四、教学过程
导入:从古至今,人们一直羡慕鸟类有一双能够自由翱翔的翅膀,能够飞到任何它们想去的地方。

鸟儿是天空的精灵,是自由的精灵,下面,请同学们来观看这段来自纪录片《鸟瞰中国》的视频。

(播放鸟类飞翔视频)
教师介绍:全世界的鸟类有9000多种,它们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生活环境千差万别,大多数有一个令人羡慕的本领——飞翔!鸟类到底有怎样的特点,能使它们飞翔蓝天之上?
新课:
1. 观察探究家鸽外形和结构特点:
教师:首先请大家思考一个小问题:如果老师有一张白纸,怎样才能让它飞的更远?
生:折成飞机。

好,上课之前老师已经折好了一家纸飞机,(飞~)为什么纸飞机能飞的这么远?
学生:体型,动力等等
教师:家鸽的飞行时速通常有40公里/小时,信鸽最快的时速可达到177公里/小时。

它的外形特点对家鸽的飞行生活有什么意义?
另外,家鸽的体表覆盖着羽毛,主要有两种:正羽和绒羽。

请大家观察一下这两种羽毛有什么特点?各分布在家鸽的什么部位?轻轻触摸一下标本的正羽和绒羽。

想想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完成探究报告的第一部分。

学生思考并讨论两个问题,学生举手起来展示自己的观察讨论成果,教师做出积极肯定,并引导其他学生主动发言。

教师: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

家鸽的外形确实与它的飞行生活相适应的。

特别是前肢变成翼,成为它重要的飞行器官。

可是要挥动双翼,家鸽必须有十分发达的肌肉。

同学们认为家鸽哪里的肌肉最发达?为什么?
请同学们伸手摸一下标本的身体,看看到底是哪块肌肉最发达,并结合生活常识完成报告的第二部分。

学生发表自己的探究结果,家鸽的胸肌是最发达的部分。

(如果学生有异议,可进行辩论。


教师总结:家鸽的胸肌是最发达的,因为胸肌可以牵动两翼上下挥动。

好,现在请组长把家鸽放到前面。

过渡:肌肉都是附着在骨骼上的,家鸽的骨骼也是非常有特点的。

请同学们观察投影上家鸽标本图片,讨论一下家鸽的骨骼特点。

老师为大家准备了鸡的长骨,有前肢骨也有后肢骨,一块是完整的,而另一块是截断的,请大家仔细比较,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完成报告的第三部分。

五分钟后由每组学生代表发言,其他组有不同意见可进行更正。

教师补充:家鸽的头部骨骼大部分愈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一块骨骼。

它的胸骨十分发达,前端形成凸起,叫做龙骨突。

鸟类的长骨中空,或者很薄很轻。

这些骨骼的特点对鸟类的飞行生活有什么意义呢?
学生观察讨论,回答。

并完成探究报告三。

(1)观察鸟的长骨,特点是长骨中空,意义是减轻体重。

(2)胸骨发达,有龙骨突,有利于胸肌的附着。

(3)头骨很薄,可以减轻体重;头骨愈合在一起,可以更加牢固。

教师总结:同学们观察的都非常好,家鸽从外形到肌肉骨骼,处处都有利于飞行,不愧是“全身都为飞行设计”。

可是在飞行时,鸟类需要消耗大量氧气。

科学家证明,家鸽在飞行时,比静止时耗氧量大21倍,如何满足这种需求呢?我们一起来看下面这段视频。

(播放视频:鸟类呼吸)
教师:可能有些同学还有点不太明白,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85页第一段。

好,读完之后,请同学们想一想鸟类飞行时,参与呼吸的结构有哪些?对,气囊和肺。

气囊分布在肺的周围,与肺相通。

下面我们来看看它们的作用。

家鸽在飞行时双翼不断挥动,当双翼上举时吸气。

气体进入的途径为:鼻腔、气管、肺、气囊,在此过程中,肺内发生了一次气体交换。

当家鸽双翼下落,气体呼出。

(引导学生描述)呼气时气体沿气囊、肺、气管、鼻腔排出体外。

此时有没有发生气体交换?在哪里?对,呼气时肺内进行了第二次气体交换。

两次气体交换都在肺部进行,气囊有没有气体交换的作用?没有,气囊的作用是什么?暂时储存气体。

像这样,每呼吸一次,新鲜气体两次经过肺,进行两次气体交换的呼吸方式,是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叫做双重呼吸。

想一想,这种呼吸方式有什么好处?(学生分析,并完成探究四)保证了飞行时氧气的充分供应。

3.鸟类的消化系统特点:
教师过渡:除了需要大量的氧气,飞行还会消耗大量能量。

鸟类是如何补充自身能量的呢?对,鸟类拥有惊人的食量,比如,请看这段资料:
鸟类食量这么大,说明它们拥有发达的消化系统。

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本87图片,小组合作完成探究五。

学生观察家鸽消化系统图片,回答问题:各部分结构名称?口、嗉囊、肌胃和直肠的特点?与飞行生活相适应吗?完成探究五。

请同学们看,家鸽的直肠有什么特点?是的,非常短,对家鸽飞行生活的意义是?可见,鸟类的确是“全身都为飞行而设计”的。

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总结鸟类适于飞行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环节:欣赏鸟类图片,提倡爱护鸟类等。

小结:学生结合导学提纲对鸟类的主要特征进行总结。

过程性评价环节
学生针对本节课的表现对自己进行过程性评价(评价表见附二)。

附一:导学提纲
家鸽探究实验报告单
年级班姓名
1
2
探究一.观察并分析家鸽外形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1.家鸽体形呈型,意义
是;
2.前肢变成,是飞行器官。

3.家鸽体表被覆羽毛,主要有正羽(1)和绒羽(2)两种(右图),
其中正羽主要分布在家鸽的,
作用是;绒羽主要分布
在体表和正羽基部,作用主要是。

探究二.分析家鸽的肌肉特点:
家鸽最发达的肌肉是,对飞行生活有什么意义?。

探究三.观察并分析家鸽骨骼的特点:
(1)观察鸟的长骨,特点是长骨中空,意义是。

(2)胸骨发达,有龙骨突,有利于的附着。

(3)头骨很薄,可以;头骨愈合在一起,可以更加。

探究四.鸟类飞行时的呼吸特点是:
每呼吸一次,气体次经过肺,进行次气体交换,其意义
是。

探究五。

下图是鸟类的消化系统图,据图回答:
(1)写出下列结构名称:
[1]_____ [2]______ [3]______ [4]_____
(2)思考并连线:
嗉囊分泌消化液
腺胃贮存和软化食物
肌胃消化和吸收主要场所
小肠磨碎食物
(3)鸟类的直肠短,意义是。

.
附二:过程性评价表
学生过程性学习评价量化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