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篇第十五章呼吸衰竭与呼吸支持技术

第二篇第十五章呼吸衰竭与呼吸支持技术


二、外周性原因
(一)气道阻塞性疾病 气管支气管痉挛、炎症、肿瘤、异物→通气不
足或通气/血流比值失调→PaO2↓或并PaCO2↑
二、外周性原因
(二)肺组织病变:肺炎、重症肺结核、肺气肿、肺水肿、 ARDS→肺容量、通气量、有效弥散面积↓、肺顺应性降 低、V/Q 失调→PaO2↓或/和 PaCO2↑ (三)肺血管疾病:
进入呼吸道的颗粒靠粘液--纤毛活动清除; 进入肺泡的颗粒由3个途径清除:
气道排出、淋巴引流、巨噬细胞吞噬。
2.气体的清除:喷嚏、咳嗽。
肺的防御功能
特异性防御机制--免疫反应。 肺是重要的免疫系统。 淋巴组织、IgA、IgG、免疫反应细胞等。
抗原量少,引起局部免疫反应; 抗原量大,引起全身免疫反应。
脑血管意外: 颅内占位性病变:颅内肿瘤、自发性或外伤性颅
内血肿、脑脓肿等 中枢系统感染: 药物或毒物的影响:大量镇静 剂、麻醉药、有机磷中毒等 脊髓病变等
二、外周性原因
由于周围神经、肌肉、肺、胸部和气道的 原因导致呼吸衰竭。
A. 气道阻塞性病变 B. 肺组织病变 C. 肺血管疾病 D. 心脏疾病 E. 胸廓病变、胸膜病变 F. 周围神经系统和呼吸肌疾患
2、慢性呼吸衰竭:慢性病所致,机体通过代偿适应 最常见:COPD、肺TB、肺纤维化、神经肌肉病变→呼 吸功能损害,机体代偿→当失代偿→慢性呼吸衰竭 慢性→机体代偿适应→生理功能障碍和代谢紊乱较轻 患者有一定的生活能力:PH7.35-7.45 当合并呼吸道感染、气道痉挛、气胸→急性加重
概述
肺的功能 肺的功能障碍
呼吸功能障碍 防御功能障碍 滤过功能异常 代谢功能障碍
呼吸衰竭 肺部疾病
概述
呼吸衰竭定 义
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 使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 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 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 依靠血气分析。
血液
通气与换气
防御
特异性与非特异性
滤过
代谢 表面活性物质与血管活性物质
肺的防御功能
非特异性:气道异物的清除(颗粒、气体)
1.颗粒的清>5µm, 沉积在上呼吸道 1~5µm, 沉积在小气道 0.1~1µm, 沉积在肺泡 <0.1µm, 基本随呼气排出
抗原信息
M
T
抗原
吸引、激活 淋巴因子
免疫反应
肺的滤过功能
下腔静脉 上腔静脉
肺循环 体动脉
肺是血液的过滤器! 来自上、下腔静脉的栓 子都要扣留在肺!
肺部的毛细血管互相 吻合成网,一般情况下, 微聚物引起的阻塞,很 少导致肺循环障碍。也 不易招致组织坏死。
肺的代谢功能
肺组织参与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
客观指标: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的条件下, PaO2<60mmHg,伴或不伴有PaCO2>50mmHg可诊断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定义
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血量降低等情况
对于在静息时仍在正常范围,仅在活动时发生不 同程度的异常,并表现为呼吸困难的病人,不是 呼吸衰竭,而是呼吸功能不全。
成人海平面:PaO2=(100-0.33×年龄) ±5 mmHg (1KPa=7.5mmHg,1mmHg=0.133KPa)
肺血管栓塞、毛细血管瘤、肺梗死→V/Q 失调→PaO2↓ 肺动静脉样分流→ PaO2↓
二、外周性原因
(四)心脏疾病:各种缺血性心脏病、严重风心病、心肌病、 心包疾病、严重心律失常→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PaO2↓ 和 (或)PaCO2 ↑ (五)胸廓与胸膜病变:各种气胸、胸腔积液、外伤、胸廓 畸形→ 胸廓活动和扩张受限→通气不足及吸入气体分布不均 → PaO2↓ (六)神经肌肉疾病:脑血管病变、脑炎、外伤、脊髓灰质 炎等,有机磷中毒、破伤风、钾代谢紊乱→ 呼吸中枢抑制、 呼吸动力下降→通气不足→PaO2↓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二棕榈酰卵磷脂)
T
肺泡
T 塌陷 无表面活性物质
有表面活性物质
充盈
肺的代谢功能
血管活性物质:生成、储存、释放、激活、灭活。
胺类:儿茶酚胺(CA)、5-HT、组胺等。
对肺血管的效应与受体不同有关。 能生成、灭活的有5-HT、NE等。 能生成、极少灭活的有组胺等。
脂类:前列腺素、白三烯、PAF、乙酰胆碱等。 肽类:血管紧张素、缓激肽、血管活性肠肽、 P物质等。
【呼吸衰竭的病因】
呼吸衰竭的分类
呼吸衰竭的分类
(一)按原发病变部位分为 1中枢性呼吸衰竭 2外周性呼吸衰竭
(二)按病程经过分为 1急性呼吸衰竭 2慢性呼吸衰竭
(三)按血气改变分为 1 低氧血症型(Ⅰ型) 2 低氧血症型伴高碳酸 血症型(Ⅱ型)
(四)按发病机制分为 1通气性呼吸衰竭 2换气性呼吸衰竭
PaO2(mmHg) PaCO2(mmHg)
正常成人 80~100 (100) 35~45 (40)
呼吸衰竭 <60 >50、正常、降低
呼吸衰竭的病因
呼吸衰竭病 因
损害呼吸功能的各种因素都会导致呼衰,常 见病因从以下几个方面描述。
使呼吸中枢受到抑制,导 致呼吸频率减慢,呼吸动
一、中枢性原因:力减弱而引起肺通气不足。
第二篇 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衰竭
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 佟淑平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1.掌握呼吸衰竭的概念 2.掌握呼吸衰竭时的血气分析改变、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
乱的意义 3.掌握呼吸衰竭的诊断原则和处理原则 4.掌握机械通气的应用指征
概述
概述
外呼吸 运输 内呼吸
概述
肺的功能
外呼吸
通气 大气
肺泡 换气
Ⅱ型:高碳酸性呼衰,PaO2<60mmHg +伴有CO2潴留 PaCO2>50mmHg。 通气功能障碍为主(泵呼衰)
为通气不足所致,单纯通气不足、缺氧、PaCO2 ↑平行的。 若伴有换气障碍,则缺氧为主,见于COPD。
呼吸衰竭分 类
(二)按发病缓急分类:
1、急性呼吸衰竭:急性病所致,机体不能很快代偿 突发病因:大量气胸、ARDS、创伤、休克、电击、气 管异物 →通气换气严重障碍→急性呼衰→危机生命
Ⅰ型: PaO2<60mmHg, PaCO2正常 Ⅱ型:PaO2<60mmHg, PaCO2>50mmHg
呼吸衰竭分 类
(一)按动脉血气分类:
Ⅰ型:即低氧性呼衰, PaO2<60mmHg,不伴有CO2潴留 换气功能障碍为主(肺呼衰) 见于: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障碍、动-静脉分流。
见于:严重感染、间质性疾病、急性肺栓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