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穴位知识
过度用力,按揉时只要局部有酸胀感即可。
3、肾俞穴
肾俞穴,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经属:足太阳膀胱 经。击中后,冲击肾脏,伤气机,易截瘫。按摩肾俞穴可以 缓解腰疼。 取定穴位时,通常采用俯卧姿势,肾俞穴位于人体的腰部, 当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腰痛、肾脏病、高血压、低血压、耳鸣、
功 效
清热利咽、醒脑开窍、解表清热,通利咽喉,苏厥开窍。
保 健 按 摩
按摩拇指按压少商穴,以感觉酸痛为度,持续半分钟,即可止嗝。 刮痧:用角刮法刮3-5分钟,隔天一次,可治疗咳嗽,咽痛,身热等。 艾灸:用艾艾贴艾灸少商穴,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可改善精 神恍惚,言语错乱。
劳
散 热 燥 湿 、 助 睡 眠 提 神 醒 脑 、 清 心 安 神 , 消 肿 止 痛
宫
血 , 胸 胁 支 满 , 黄 疸 , 心 绞 痛 等 中 风 , 善 怒 , 发 热 无 汗 , 两 便 带 心 悸 , 癫 狂 、 痫 , 口 疮 , 口 臭 。 昏 迷 , 晕 厥 , 中 暑 , 呕 吐 , 心 痛 ,
按摩方法:取坐位,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用中指指腹
按压左侧天枢穴,以产生酸胀感为宜,按压约10分钟,再以同法按 压右侧天枢穴。
5、降血压按压劳宫穴
劳宫穴五行属火,具有清心火,安心神的作用。握拳,
中指尖所指处即是劳宫穴。高血压患者因生气、暴怒或激 动使血压急剧上升时,可按压劳宫穴,用大拇指从另一只 手的劳宫穴开始按压,逐个按到每个指尖,左右手交替按 压。按压时要保持心平气和、呼吸均匀。按压后突然升高 的血压可得到缓解。
4、治便秘点压天枢穴
便秘患者大便时以左手中指点压左侧天枢穴(位于肚 脐左侧2寸),感觉有明显酸胀感即按住不动,坚持1分
钟左右,有便感,然后屏气,以增加腹内压,稍后即可
排便。 天枢穴以治疗肠胃疾病为主。主治疾病为:便秘、腹胀、腹泻、 脐周围痛、腹水、肠麻痹、消化不良、恶心想吐等症。 天枢是大肠之募穴,是阳明脉气所发,主疏调肠腑、理气行滞、 消食,是腹部要穴。(天枢穴归属于胃经)
三阴交按摩时间表
时间段 9:00~11:00 (脾经当令) 揉按时间 按揉各20分钟 效果 对治疗各种皮疹大有裨益。皮肤之所以过敏,长 湿疹,荨麻疹,皮炎等毛病,都是体内的湿气、 浊气、毒素在捣乱,而脾能够把人体的水湿浊毒 运化出去。 对血压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坚持两三个月可将 血压降至正常值
11:00~13:00 (心经当令) 17:00~19:00 (肾经当令) 21:00~23:00 (三焦经当令)
生 活 保 健
6、止头痛按压太阳穴
头痛发作时,患者自己可用双手食指分别按压头部双侧太阳穴 (在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一寸凹陷处),按压至胀痛,并按顺 时针方向旋转约1分钟,头痛可减轻。 太阳穴是人头部的重要穴位,当人们长时间连续用脑后,太阳穴 往往会出现重压或胀痛的感觉,这就是大脑疲劳的信号。这时按 摩太阳穴可以给大脑以良性刺激,能够解除疲劳、振奋精神、止 痛醒脑,并且能继续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太阳穴在中医经络学上被称为“经外奇穴”,也是最早被各家武 术拳谱列为要害部位的“死穴”之一。现代医学证明,打击太阳 穴,可使人致死或造成脑震荡使人意识丧失。
穴
很 好 的 保 健 养 生 功 效
主 要 功 效
主 治 病 症
血 管 , 预 防 血 管 硬 化 , 对 中 老 年 人 有
血 液 循 环 , 改 善 血 管 收 缩 功 能 , 养 护
泉 穴 , 可 以 活 血 化 瘀 , 明 显 增 强 人 体
日 常 生 活 中 适 当 按 摩 刺 激 劳 宫 穴 、 涌
类别
操作方法
功效
艾灸
用艾条温和灸内关穴5— 20分钟,每日一次 用气罐留罐内关穴5—10 分钟,隔天一次 用角刮法刮拭内关穴3—5 分钟,隔天一次
治疗痛经等
拔罐
可缓解前臂痛
刮痧
可缓解治疗癫狂、心痛、 心悸等
贰
人体三大穴位
1、女人的不老穴—三阴交
• 三阴交:这是肝、脾、肾3条阴经的交汇处, 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脚踝内侧突出的骨 头尖)上方4横指处。它被称为女人的“不老 穴”,是妇科疾病的首选穴,女性的月经不 调、先期、延后等月经不调的问题大部分 是因为三脉不通导致的气血亏损,而内分 泌失调导致的面容憔悴、长痘、长斑等又 与月经不调有关,所以,一通则百通,三 阴交这时候又显现出重要性。
人 主 体 讲 人 穴 黄 小 淑 位 知 识
:
导语
穴位是指神经末梢密集或神经干线经过的地方。穴位的学名是腧穴, 别号包括:“气穴”、“气府”、“节”、“会”、“骨空”、 “脉气所发”、“砭灸处”、“穴位”。人体周身约有 52 个单穴, 300 个双穴、 50个经外奇穴,共 720个穴位。有 108个要害穴,其 中有 72个穴寻常点击不至于致命,其余 36个穴是致命穴。人体有 12条经络,加上任督二脉,共 14条经络,这 14条经络上的穴位称 为“正穴”,共365处。
壹
八个受益一生 的养生急救穴
1、治休克掐压人中穴
刺激人中穴有升高血压、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当中风、 中暑、中毒、过敏时突然出现昏迷、呼吸停止、血压下降、休 克等情况时,用拇指尖掐压患者人中穴可起到急救作用。 人中穴位于人体鼻唇沟的中点,是一个重要的急救穴位。 主治癫狂痫,中风昏迷,小儿惊风,面肿,腰背强痛等症。 掐人中的具体操作 找到人中的位置,将大拇指指端放到人中上,其他四指固定 在下巴下方,抬高下颚,这样比较容易发力。大拇指确定好位 置之后,先从中间往上顶推,行强刺激,期间要注意不断来回 活动大拇指,不能一直放在穴位上不动。以每分钟刺激人中 20~40次,每次连续0.5~1秒为宜,当然如果一掐就醒,也不用再 掐,随后可送入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注意不能用指甲掐,而是要用拇指的力量按压穴位使人苏醒
按揉各20分钟
用力按揉各15分钟 按揉各15分钟
具有促进子宫和卵巢血运畅通的功效,可防治各 种妇科病 具有调经、祛斑、祛痘、除皱等功效。一般来说, 坚持按揉一个月就能看到明显效果
注意:孕妇慎用
2、关元穴
其位于脐下三寸处,有培元固本、 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 用。关元穴临床上多用于泌尿、生 殖系统疾患。 关元穴是小肠的募穴,小肠之气结 聚此穴并经此穴输转至皮部。它为 先天之气海,是养生吐纳吸气凝神 的地方。古人称为人身元阴元阳交 关之处;老子称之为“玄之又玄,众 妙之门”。
少商放血就相当于将肺经过热的气血引出去,还肺一个清凉的天
地。刺血的时候,先用酒精将针和皮肤都消毒,然后捏起一点点 少商处的皮肤,用针快速在皮肤上刺两下,同时挤三到五滴血, 然后迅速用棉棒轻轻按住,以便于止血。
主 治 病 症
流行性感冒,咳嗽,呕吐,气喘,发热,腮腺炎, 扁桃体炎,咽喉肿痛,小儿惊风,昏厥,脑溢血等。
解 析
人体足部有3条阳经和3条阴经,原本这些经脉是平行的, 各自巡行一部分区域,而三条阴经在脚踝处偏偏有了一个 交叉点,就形成了三阴交。三条阴经指的是足太阴脾经、
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脾统血液,肝藏血行气,肾藏
精,三阴交最终归属於脾经,但是因为和另外两条经脉的 特殊关系,所以经常按揉三阴交这个穴位,可健脾益血, 调肝补肾,另外还有安神、促进睡眠的效果。
保健
①温灸:用扶阳罐每天温灸3-5分钟,有强肾壮阳,增 加男性性功能的功效,建议长期坚持使用,效果显著。 ②贴膏药:穴位敷贴法。可以将腰肾膏等贴在关元 穴上,用于补肾虚,也可以用其他膏药敷贴。 ③按摩:按揉法或震颤法。震颤法是双手交叉重叠置于
方法
关元穴上,稍加压力,然后交叉之手快速地、小幅度地
上下推动。操作不分时间地点,随时可做。注意不可以
艾灸疗法 拔罐疗法 刮痧疗法
8、止呕吐指压内关穴
呕吐时,可指压内关(在掌面腕横纹上二寸, 两筋之间)止呕。压时有酸胀感说明按准穴位, 2分钟后恶心呕吐可缓解。 内关穴归属于心包经,有疏导水湿、宁心安 神、理气镇痛之功效。主治心痛、心悸、胸闷 气急、呃逆、胃痛、失眠、孕吐、晕车、手臂 疼痛、头痛、眼睛充血、恶心想吐、胸肋痛、 上腹痛、心绞痛、月经痛、腹泻、精神异常等。
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 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壹.
具有调节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有防病保健、抗 衰老的作用
肆.
足三里是男性养生的第一大穴,能够调理 脾胃、补中益气、补肾壮阳,对治疗男性 勃起不坚、早泄、脾胃虚弱等症有帮助。
贰.
具有气血双补的作用,能够提高人体免疫 力,可增强体质。
功效
长期坚持,可以使人精神 焕发,精力充沛、益寿延 年。
特效按摩
用大拇指垂直用力按压足三里, 壮阳补肾,对治疗男性勃 产生酸麻胀痛等感觉,持续5 起不坚、早泄、脾胃虚弱 秒后放松,反复操作数次 等症有帮助。 用艾条温和灸足三里穴5~10分 可以治疗腹胀腹痛、脚气、 钟,一天一次 下肢不遂等。 用气罐留罐10~15分钟,隔天 一次 用面刮法刮拭足三里穴,以潮 红发热即可, 治疗中风、脚气、水肿、 消化不良 治疗呕吐、腹胀、肠鸣、 消化不良
6、用火罐留罐5~10分钟,隔天一次,可缓解小便不利、
水肿等。 7、用拇指按揉肾俞穴100~200次,每天坚持,可缓解治 疗月经不调、阳痿等
严重警告:肾俞穴是不能重敲击的。特别是有肾病,肾积水的患者,如果敲击会加重病情的!
叁
其他保健穴位
1、肩 井 穴
肩井穴归属足少阳胆经,有提高性功能、治疗肩酸痛、头酸 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耳鸣、高血压、落枕、帮助入眠、 疏导水液等作用。
6. 治虚喘:喘哮发作面色苍白,用灸法,特效。 7. 治小肠病:因为小肠募穴,所以治小肠各种疾病。 8. 治糖尿病:强肾可缓解糖尿病并发症,需配合足三里、三阴交穴。 9. 治排尿不顺:灸后尿排顺,也可以用拍法,五指并拢空拍,一次连续拍108下效 果最好。 10. 治各种血症:本穴为血液循环的强壮刺激点,又为先天气海,元阴元阳在此交 会,虚症用灸,平时多揉按拍可促进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