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时、分、秒》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分,知道1时=60分。
2、会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3、在教学中,尽量创设现实具体的情境,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交流、实践,在活动中去主动建构知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1时=60分,并能准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教具准备课件、教具钟面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2、那你知道浙江少儿频道的动画片是几点钟播放的吗?
3、你是怎么知道的?(看钟知道的)
4、你真能干!学会看钟了。
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形形色色的钟表,他是我们生活的好帮手。
(课件各种各样的钟表)学会了看钟表,就能更准确地掌握时间,合理安排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5、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学习有关钟表的知识。
板书:认识时、分
二、直观演示,探索新知
(一)认识钟面
1、根据你们平时的观察,你知道钟面上有什么?
(数字:1~12,针:时针、分针、秒针,……)师根据学生说板书。
2、这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几份?(12份)
3、通常我们把这12份叫作12大格,想一想,除了大格还分了什么?(小格),小格是怎样的呢?
(观察钟面,分析小格)
4、12和1之间是一大格还是一小格?一大个格之间是几小格?(5小格)
5、你知道这一圈有几个小格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数一数)
6、恩,数是个好办法!怎么数?(5个5个数)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
7、现在你知道了吗?钟面一圈有几个小格?(60个小格)
8、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钟面上的12个数把钟面的一圈分成了12大格,一大格之间是几小格?(5小格)钟面的一圈也就有几小格?
(二)认识时、分
师:钟面上数也好,格也好都是不动的,那钟面上什么在动啊?(针)
师:三根针你是怎么区分它们的呢?(最短的是时针,最长的是秒针,中间的是分针。
)
师:刚才这个小朋友是根据长短来区分的,你还有其它办法吗?(走的最快的是秒针,最慢的是时针。
……)
师:那它们是怎样计时的呢?
1、认识1时
(1)先来看看时针是怎么走的?
(课件演示:时针从1走到2是1小时)
(2)时针走1大格就是1小时
(3)想一想,时针从几走到几也是1小时?
师: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经过的时间都是1小时。
2、认识几时
(1如果时针从12走到2是几小时?为什么?从2走到4?从12走到7呢?
(2)时针走一圈需要多少小时?(12小时)
3、认识1分
我们刚才通过观察,知道了时针的计时方法,再来观察一下分针。
课件演示:分针走1小格就是1分。
4、认识几分
(1)分针走1小格就是1分,走2小格呢?走5小格呢?
(2)分针从12走到1走了5小格,也就是走了一大格,分针走一大格的时间就是走了5分。
(3)如果分针从12走到2呢?走了几分钟?走到4呢?你是怎么想的?
(4)分针走一圈需要几分钟呢?
课件演示:分针走一圈。
(分针走一圈就是60分钟,因为一圈又60个小格。
)
师小结:钟面上有60个小格,对于分针来说,每走一小格就是一分钟,走两小格就是两分钟,走几小格就是几分钟。
(5)那如果分针从12开始,我想它一共走20分钟,分针应该指向几?
5、认识时分的关系
师:通过刚才小朋友们观察钟面,了解了很多钟面上的知识。
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你追我赶,滴答滴答向前进,那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关系吗?我们一起来观察观察!
师:先观察时针和分针的位置。
(都指向12)
(课件演示:时针、分针走一小时的路线。
)
师:你发现了什么?刚才时针和分针是怎么走的?
(时针从1走到了2,走了1小时,分针走了一圈刚好60分)师:你怎么知道是60分的?(因为钟面上有60个小格,分针走一格是1分,所以走一圈就是60分)
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分针和时针是同时走的,分针走了一圈的时候,时针正好走了一大格。
那么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板书:1时=60分
6、读读写写钟面上的时刻
刚才我们学习了钟面上的知识,老师要考考大家能不能用所学的
知识来说出钟面上的时刻呢?
(1)试一试
(课件出示第一个钟面:9时)
师: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读出钟面上的的时间的吗?
(指针指着9,分针指着12,所以是9时)
师:认读时间,其实就是告诉我们认读中面时应该先看时针再看分针,那么9时怎么用数字表示呢?(请学生板书)
师:说的真好!两个小圆点前的数字表示几时,后面的就表示几分,整时刻就写两个零表示。
(出示第二个钟面:9时08分)
指名学生板书,其他学生写在本子上。
(2)我们赢了
出示“我们赢了”一图,问:大家看,这一刻大家怎么啦?你能告诉大家北京申奥成功的具体时间吗?(2011年7月13日晚上10时08分北京申奥成功!)
师:你能用数字表示出来吗?写在本子上!
(3)读一读
出示:9:50和10:50,请学生读一读
三、实践应用
1、读一读
(1)学生独立看图,看看这位小朋友在干什么?他在做这些事的时候是几时几分?
(2)同桌相互说一说
(3)全班交流,并说一说你在这个时候在干什么?2、连一连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四、小结
1、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你能说出我们第二节课下课的时间是几时几分吗?
3、一节课是几分钟?
4、下课休息分钟?
5、再加上几分钟就是1小时了?
《认识时分秒》评课稿
《认识时分秒》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很不容易被理解,朱老师在教学这节课的时间,很好地利用了课件,利用钟面的模型,让学生在实际观察中掌握概念和知识。
听了这节课后,具体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
课一开始就通过一个小谜语的活动,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随后几个环节,教师先让学生认识钟面,特别是认识了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间又有5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还通过课件一一让学生去数一数。
使学生通过具体的观察、操作,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更全面地认识了钟面,并且也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然后再引导学生认识时分秒,使学生知道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随后通过让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的走动,得出结论:1时=60分。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板书非常清晰,同时,教师特别注重课件和模型的演示,让学生去观察,在观察、思考中理解。
二.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的。
”根据这一理念,凌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好了学具———闹钟,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
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和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表达能力。
三.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与灵魂,相对数学知识这条明线来说,较少得到教师的重视,较容易被教师忽视。
然而朱老师的这堂课很好在关注了这方面。
这堂课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里已较为成熟。
教者在这一堂课里并没有过分的追求技能的机械化熟练,而是通过活动,辩论向学生渗透数学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像这样子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为目标的教学,长期下去,学生将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