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写景状物类散文阅读复习课件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写景状物类散文阅读复习课件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意。在解答时,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 来考,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意。这种题型可以说逢散 文阅读题必有之。在解答时,关键是要抓住中心词,体会词语的 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二、表现手法 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 的方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写景散文通常有借景抒情、寓 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等手法;咏物散文通常是托物 言志;写人叙事类散文通常运用场景描写、细节描写。此 外,常见的表现手法还有:对比衬托、侧面描写、象征、卒 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等。
考查类型三 精彩语句的赏析 3.第⑧段中画波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简要 分析其表达效果。
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拟人的修辞手法,形 象生动地写出椿树忍辱负重、无私奉献的品质;排比的修 辞手法,使作者的感情表达得更强烈。
考查类型四 文章主旨的把握与阅读的感受
4.结合全文主旨,联系自己的切身体验,谈谈你阅读本文
【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考查点是在对散文主旨理解的基 础上谈自己的阅读感受,意在联系生活经验进一步体会课文的主要 哲理。这类题提倡个性化阅读,各人的经历见闻不同,对文章的体 会也会有深有浅,有自己的侧重点。写景状物散文内容的探究就是 要把握作者写景状物的目的之所在。如巴金写《日》《月》是为了 寄托自己的某种人生追求;纪伯伦写《浪之歌》《雨之歌》,张抗 抗写《地下森林断想》,这些散文都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某种生活态 度,而这些生活态度都是借具体的景或物表现出来的。这类散文探 究的思考点就是要找出这些景物与作者的人生、自然、生活之间的 连接点,即抒发感受的连接点。
⑥快吃完晚饭的时候,有的小孩也已溜下饭桌,呼朋引伴,背 着大人悄悄地潜伏到谁家的菜地里去了。以往他们听大人说,八月 半的晚上,端一盆水放在菜地里的豆架或辣椒架下,耳朵贴在水面 上,侧耳倾听,准能听到月宫里面嫦娥和玉兔的悄悄话儿呢!在娃 娃们的世界里,充满了对这个美好传说的无限向往。他们叽叽喳喳 地挤在菜架子底下,眼睛盯着刚刚端出来的半盆水,屏住了呼吸。 领头的孩子先把耳朵贴到水面,好像并没有听到什么。别的孩子也 一个接一个换着听,还是没有!抬头看看天空中,月亮似乎比黄昏 时更高,更圆了,仔细看去,月亮里面影影绰绰的,好像是吴刚在 砍桂花树。失望写在一张张稚嫩的脸上。有个捣蛋鬼趁别的孩子不 备,呼哨一声:“听,有声音了!”话音未落,一抬手,“哗啦” 一声,把半盆水就掀翻到菜园里。大家嬉笑着、骂着,一哄而散, 把菜园子踩个乱七八糟。
⑧月色如水,村口张家李家,家家都把月饼拿出来一块儿品 尝。每家都是那种大约半斤重的老式月饼,厚厚的、圆圆的、黄 澄澄的,浸润着油彩。掰开来,红色的、绿色的甜丝,无色的冰 糖,黄色的花生瓣儿,都露出来,让人真想立刻咬上一大口。孩 子们围着大人撺掇起来,大人们假装呵斥孩子,一边教育孩子要 尊敬老人的道理,一边先掰开一半儿递到老人手里。孩子们有心 无心地听着,分得半块,只顾欢天喜地地跳跃着、品尝着。老人 们用所剩无几的牙齿咀嚼着香喷喷的月饼,阅尽沧桑的脸上写满 一生的幸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知他们是不是也 在思念远方的亲人,祝愿亲人们此时此刻也能够和家人团聚,共 享天伦,能够一起赏月,共度良宵!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场景与情感的概括。与本文类 似的文章,如朱自清的《春》。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场景的 基本要素,即景、人、事,题干中明确了景是中秋夜,剩 下需要概括的就是人和事了。其次,对于情感的概括。写 景散文中的景都是情感的寄托点,作者的情感都与景、 人、事联系在一起,因此本文作者所抒发的就应是对乡土 与父辈的深情。
考查类型一 对文中词语的品味
1.作者描写景物语言细致,请赏析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香椿芽刚冒上来的时候,是暗红色,仿佛可以看见一股地液喷. 上来,把每片嫩叶都充了血。 示__例__:__一__个__“__喷___”__字__,__有__动__感__,__与__前__面__的__“__冒__”__字__相__照__应___, 形__象__地__写__出__香__椿___芽__生__长__速__度__极__快__的__特__点__,__同__时__也__表__达__了__作__者_ 对__嫩__香__椿__芽__的__喜___爱__之__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组训练包括两篇写景散文的阅读,建议完成时间为 20~ 25 分钟,讲评时间为 20~25 分钟)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月到中秋
①又是一年中秋时节。 ②窗外月光如泻,给大地披上了一层迷人的薄纱,显得宁静 而又安详。天上明月如盘,一如我小时候看到的模样。
③天渐渐黑下来。牛和羊都陆续从田间牵回村子,苦累的庄稼 人今天比往常早一些收工了。漫长的秋收时节,人们起早贪黑的, 收了水稻掰玉米,种完芝麻种黄豆,砍过红麻刨红薯。农活一件接 着一件来,真难得歇一口气儿。秋收大忙时节,每家的壮劳力没日 没夜地干活,像是在偿还自己祖祖辈辈还没有还完的债。
④月亮出来了,是一轮满月。在蓝色的天空和白色的云彩里 面,慢慢地移动。月到中秋,家家的喜气都从大人小孩儿的心眼里 冒出来。每一家都忙着做饭了,屋顶的炊烟在明亮的月光下白白 的,在空中弥漫。村庄开始热闹起来,不时可以听到孩子们的嬉戏 声,谁家的收音机里还播放着刘兰芳说的评书《岳飞传》。
⑤一家一户的人们都围在晚饭桌旁边。尽管物质条件比较差,但是 到了中秋,还是要讲个排场。红烧猪肉端上来了,厚厚的长条形,上面 用褐色色素和调味品打点,油腻腻的、喷喷香,比现在的猪肉要香上许 多。自家养的小公鸡也端上来了,接着,乡下的土菜如四季豆啦,洋葱 啦,豆芽儿啦,咸鸭蛋啦,也都陆续上齐了。中秋是乡村的“美食 节”,满满一桌子,真是寻常难得吃到的美味!除非家里来了稀客,平 时绝不会是这么丰盛的。主妇从厨房里出来,洗脸洗手然后入座,全家 人算是坐齐了。男劳动力举起酒杯美美地品着,孩子们则急忙伸筷,埋 头大嚼,一饱口福。狗儿乖巧地趴在桌子底下,专注地啃骨头。喝酒的 人耳根开始发热,菜也吃得差不多了,白米饭一碗接一碗地端上桌子。 这时候如果有谁走在小村里,就会闻到整个村子到处都是新稻米和红烧 肉的香味儿。
考查类型二 句意的理解与概括 2.第⑤段作者写道:“对我而言,椿树是父亲,椿树也是 母亲。”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示例:香椿只是给予,从不索取。父母默默奉献, 勇于担当,椿树的品格与父母是相同的,所以作者说: “椿树是父亲,椿树也是母亲。”
【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含意的理解。对这类试题,一 是需要从句子的表达特点入手进行分析,二是需要结合文 章的主旨进行分析。在本题中,就需要把握椿树的形象, 椿树在文中是一个奉献者的形象;而在这一句中作者将父 亲和母亲比作椿树,正是对父母奉献精神的赞美,表达了 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⑪“太完美了,让时间在这一瞬间停止吧!” ⑫不纯是为了那树芽的美味,而是为了那背后种种因 缘,岛上最南端的小城,城里的老宅,老宅的故园,园中 的树,象征父亲也象征母亲的树。 ⑬万物于人原来可以如此亲和的。吃,原来也可以像 宗教一般庄严肃穆的。
【赏析】这是一篇典型的状物散文。状物散文一般都以 所状之物为中心,借物的形象来表现人,抒发人物的情 感。因此对于这类散文阅读来说,把握物的形象是读懂散 文的关键所在。一般题目的设计也会围绕着物的形象来展 开。
【解析】本题考查对散文中重点字词的品味。对字词的 品味首先需要理解其本义,然后分析其在句子中的意思, 再分析该字词在表达上有怎样的特点。如果是动词,就可 以分析其是否化静为动(或“以动衬静”),是否运用了拟 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如果是形容词,就可以分析其概括 了描写对象怎样的特点,再分析这个词语在句中或者段中 是否有照应,分析这个词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等。
⑦月亮已经升到高空,蓝白色的天空比平时更显得高远。村 里村外吃过饭的大人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聊天,“相见无杂 言,但道桑麻长”。大家围坐在院子里,各自品评着谁家的红麻 长得旺势,谁家的水稻又遭了虫灾。有的三三两两走出村子,到 庄稼地里去散散步,也散散心。凉风习习,寒蛩(qióng)等秋虫在 愉悦地鸣叫着。白雾茫茫,露水已经打湿了每一片庄稼的油绿的 叶子。早种的芝麻正在忙着开花,洁白的花朵垂着清露。仔细倾 听,能够听到清脆的“啪嗒”“啪嗒”的露珠落地的声音,更显 得几分静谧。
一、品味语言 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更是考查的重点和 难点,可以包含很多小项,分析如下: 1.字词含义。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 断。答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解答 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一 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考题形式:品评加点字词的作用(妙用)或加点 字词能否删除。答题思路:①解释字词(在语境中)的含义。②表达 作用。字词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回答该 字词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 语对景物描写、文章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体 现字词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⑧我把主干拉弯,那树忍着;我把支干扯低,那树忍着;我 把树芽采下,那树默无一语。我撇下树回头走了,那树的伤痕上 也自己努力结了疤,并且再长新芽,以供我下次攀摘。
⑨我把树芽带回台北,放在冰箱里,不时取出几枝,切碎, 和蛋,炒得喷香地放在餐桌上,我的丈夫和孩子争着嚷着炒得太 少了。
⑩我把香椿挟进嘴里,急急地品味那奇异的芳烈的气味,世 界仿佛一霎时凝止下来,浮士德的魔鬼给予的种种尘世欢乐之后 仍然迟迟说不出口的那句话,我觉得我是能说的。
第三模块 现代文阅读
1. 写精装物类散文阅读
从题型上看,简答题仍然是最主要的题型,如分析作者 或文中人物对描写对象的情感,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等; 同时填空题、开放性试题也会有所涉及,如对文章某些内容 或情感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抒发阅读感受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香椿 张晓风
①香椿芽刚冒上来的时候,是暗红色,仿佛可以看见一股地液 喷上来,把每片嫩叶都充了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