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易经与文化

易经与文化


哲学易代表(4)
张立文的主要易著为《周易思想研究》,内分 “上篇《易经》思想研究”和“下篇《易传》思想 研究”,其特点是认为“《易经》和《易传》当是 两个不同历史时期与思想体系的著作”,他“试着 较为严格地将它们区别开来,历史地、具体地进行 剖析,与甲骨文比较研究”,具有一定新见。
哲学易代表(5)
哲学易代表(2)
冯友兰的主要易著为“《易经》的哲学思想” 和“《易传》的哲学思想”两文及其《中国哲学简 史》、《中国哲学史新编》(七卷本)等中有关章节, 其主要观点是:《易经》“八卦……是唯物主义世界 观的胚胎。《易传》……的整个体系是一个客观唯 心主义的体系。《周易》哲学可以称为‘宇宙代数 学’,又是一部‘精神现象学’。”
文史易代表(1)
郭沫若的主要易著是《周易时代的社会生活》 和《周易之制作的根柢我们很鲜明地可以 看出是古代生殖器崇拜的孑遗。画一以象男根,分 而为二以象女阴,所以由此而演出男女、父母、阴 阳、刚柔、天地的观念。……八卦就这样得着二重 的秘密性:一重是生殖器的秘密,二重是数学的秘 密。”
哲学易代表(3)
张岱年的主要易著为“论《易大传》的著作年代与哲学 思想”以及《中国哲学大纲》、《中国哲学史史料学》中有 关论述。“论《易大传》的著作年代与哲学思想”一文分论 了易传的本体论学说、辩证法思想、人生理想与政治观点, 认为“《易大传》中的天地万物起源论是一种简单朴素的唯 物论”、“《易大传》关于‘易’、‘道’、‘神’的思想 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而且有深刻的内容;关于‘天’与 ‘鬼神’的问题,则未能摆脱原始宗教的影响,可以说徘徊 于唯物论与唯心论之间”;指出了“《易大传》中的辩证思 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宝贵遗产”、“《易大传》重视变 革”、“《易大传》的思想是复杂的”等等。
易与哲学
易之人生观:可分为百姓、君子、圣人三个层次 作为平民百姓,可对大易“日用而不知”,只须“安土 敦乎仁”,即能“利用安身” 。 作为君子,自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以己之 厚德去“振民育德”、“容民畜众”。 作为圣人,首先当有“忧患”意识,“崇德而广业”, 其次得“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才能“以 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
哲学易代表
当代哲学易代表人物,主要有熊十力、方东美、 苏渊雷、金景芳、冯友兰、张岱年、张立文、余敦 康、吕绍纲、高怀民、程石泉、朱伯昆、乌恩溥、 徐志锐、宋祚胤、邓球柏等,以及兼治哲学与科学 的唐明邦、成中英等。
哲学易代表(1)
金景芳的主要易著为《易通》(今收入其《学 易四种》中,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主要见解 是:“周为代名,易取于变易,兼涵易简、不易二 义;经作于周初,传为孔子所作。易为形而上学, 其方法纯用符号以表抽象观念。易兼象数义理,象 寓于卦而数生于蓍,卦为易之体,数为易之用,卦 之德方以智,蓍之德圆而神。易本隐以之显,其隐 者理也,其显者象与数也。”
哲学易代表(6)
唐明邦和成中英主要以论文形式推进了易学的 综合性研究,在架通哲学易与科学易、哲学史与管 理易等方面其功甚多,唐先生的“《周易》和《黄 帝内经》”、“太极思维与东方管理原则”等都属此 类论作,成先生提出的C理论则传播中外;唐先生 的“易学传统中的象数思维模式”等文研究了具有 重要方法论价值的大易思维模式,成先生则提出了 具有统综意义的易的象、数、义、理四阶段发生说。
当代易学文化
易与哲学 易与文史 易与科学
易与哲学
易之本体论 易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 卦”,--> 一元太极本体论。 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 张岱年先生在“论《易大 传》的著作年代与哲学思想”中论断:“在《易大传》的理 论体系中,最高范畴应该是‘易’、是‘太极’,其次才是 道。”故易之本体实一本(太极)而二名(太极、道)是也。 若将太极视为混沌未分的物质性实体,则太极本体论是 一种唯物一元论;而若将太极看作是一种纯粹形上观念,则 太极本体论是一种客观唯心一元论。
吕绍纲的代表性易著为《周易阐微》,其基本观点是: 《周易》是哲学书,卜筮是它的形式;经传一体,传的哲学 就是经的哲学;经文作于殷周之际,作者可能是文王、周公, 传是孔子作的,《周易》的哲学就是孔子哲学;《周易》哲 学的中心在人生论方面;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是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的直接渊源在《周易》;《周易》与《老子》是两 个不同的思想体系,不应混淆;《周易》是一部有历史学价 值的书;汉人象数派《易》学把《易》的研究引上歧路,应 划清它与《周易》本身的界限。
易与文史
文史易家众多,其共同特征是多赞成将──和 --解释为男、女或男根、女阴,重视性关系,强 调经中所记载的史实等。
文史易代表
文史易代表人物包括郭沫若、顾颉刚、闻一多、 胡朴安、蔡尚思、黎子耀、钱世明等。作为文史易 基础的传统重义派也在发展中,尤以考据训诂见长, 代表人物如高亨、李镜池、屈万里等。
易与哲学
易之方法论 易在总体上是以二分法为主、三分法为辅,二分的思维 模式与操作方法通贯《周易》:“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大业。易同时 也以三分法作为辅助和统合方法: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 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 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 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 作为天、地、人之本的“道”是二分的:阴阳为天道, 柔、刚为地道,仁、义为人道,但天、地、人三才作为一个 整体又是三分。简称“二分三辅”。
文史易代表(2)
蔡尚思的主要易著是《周易思想要论》,认为 “《周易》的中心思想多在乾、坤、咸、泰四 卦,……乾…全卦皆阳,象天,如日,其道成男, 其位尊贵,其性刚健,能知大始。……坤…全卦皆 阴,象地,如月,其道成女,其位卑贱,其性柔顺, 能作成物。……咸卦在于两性感通,泰卦在于两性 交通。……只要了解此四卦,至少也是‘思过半 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