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2019届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1.利用DNA指纹技术进行亲子鉴定具有极高的准确率,下列不能作为该项技术的科学依据的是A.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 不同DNA分子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C. 同一个体不同体细胞中的核DNA是相同的D. 子代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DNA的结构、来源及与染色体的关系的相关知识,因为组成DNA的碱基排列顺序具有多样性,故DNA具有多样性;特定的DNA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故DNA又有特异性。
【详解】A.无论是否有亲子关系,真核生物的核基因在染色体上都呈线性排列,不能作为亲子鉴定的依据,A符合题意;B.不同DNA分子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故DNA具有特异性,可以作为亲子鉴定的依据,B 不符合题意;C.同一个体不同体细胞是有丝分裂而来,故核DNA是相同的,可以作为亲子鉴定的依据,C不符合题意;D.子代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即核DNA一半来自于父亲,一半来自于母亲,携带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故可以作为亲子鉴定的依据,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需注意本题要求选择不能作为该项技术的科学依据的选项。
DNA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不同生物的DNA不相同,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的核DNA相同,每个个体均含有来自双亲的遗传物质,这些均可以作为亲子鉴定的依据。
2.有些实验需要采取适宜的措施以避免人体受到伤害。
下列措施主要不是为了达成该目的的是A. 分离绿叶中的色素时,用培养皿盖住倒入了层析液的小烧杯B. 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来到调查地点后先大致观察地形C. 检测酒精的产生时,缓慢往试管滴加溶有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D.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盐酸水解后用缓水流冲洗涂片【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中考查多个教材实验的相关操作的目的,要求考生熟练的掌握各个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层析液、浓硫酸均对人体有害,要避免直接接触身体,调查小动物丰富度时,前提是需要保证人身的安全,据此答题。
【详解】A.分离绿叶中的色素时,用培养皿盖住倒入了层析液的小烧杯,是因为层析液味道刺鼻,避免伤害身体,A不符合题意;B.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来到调查地点后先大致观察地形,避免地形原因造成人身伤害,B不符合题意;C.检测酒精的产生时,因为浓硫酸对身体有害,故应缓慢往试管滴加溶有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避免接触后身体,C不符合题意;D.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盐酸水解后用缓水流冲洗涂片是为了洗去多余的解离液,避免解离过度且避免冲走细胞,不是避免人体受到伤害,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本题要注意两点:第一,题目要求是哪些措施不是为了避免人体受到伤害?第二,各个选项操作的目的分别是什么?如解离后用缓水冲洗玻片是为了避免冲走细胞,且防止解离过度,并非为了避免人体受到伤害。
3.钠钾泵可存在于神经细胞膜上,是一种具有A TP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 TP释放的能量同时进行Na+和K+跨膜运输,如下图。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 静息状态下神经元通过钠钾泵吸收K+形成静息电位B.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会阻碍钠钾泵的离子运输C. 钠钾泵能同时运输Na+和K+表明其转运不具有特异性D. 钠钾泵的运输有助于维持神经元内外Na+和K+的动态平衡【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兴奋传导的相关知识,静息电位是内负外正,依赖于钾离子外流,动作电位是内正外负,依赖于钠离子的内流。
由图可知,钠钾泵可以把钠离子运出细胞,把钾离子运入细胞,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为主动运输。
【详解】A.静息状态下,发生的钾离子的外流为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故不需要钠钾泵协助,A错误;B.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会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不会阻碍钠钾泵的离子运输,B错误;C.钠钾泵具有特异性,C错误;D.钠钾泵的运输有助于维持神经元内外Na+和K+的动态平衡,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中兴奋传导过程中离子的运输方式是易错点,产生动作电位时的钠离子内流及维持静息电位时的钾离子的外流均为协助扩散,钠钾泵参与的运入钾离子及运出钠离子均为主动运输。
4.棉铃虫是一种常见的棉田害虫。
相比于喷洒高效农药,放养天敌赤眼蜂防治棉铃虫的优点的是A. 使能量更多地流向棉花B. 降低棉铃虫的K值C. 提高棉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 避免产生抗药性基因突变【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中考查相对于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的优点所在,生物防治可以避免使用农药带来的环境污染及避免棉铃虫抗药性基因频率的升高,放养棉铃虫的天敌,增加了生物多样性,又可以控制棉铃虫的数量,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详解】A.流向棉花的能量多少取决于棉花的光合作用,并非生物放置的优点,A不符合题意;B.使用农药和放养天敌均降低棉铃虫的K值,B不符合题意;C.放养天敌,增加了生物多样性,可以提高棉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使用农药不能提高生物多样性,C符合题意;D.是否产生抗药性基因突变与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使用农药杀死棉铃虫属于化学防治,会造成环境污染,引起抗药基因频率的增加,放养棉铃虫天敌属于生物防治,既可以减少棉铃虫数量,又不会污染环境,且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搞清楚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的原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5.某种核糖体失活蛋白(RIP)由A、B两条肽链组成。
RIP作用于靶细胞时,B链与细胞膜上特定的受体E 结合后引导A链进入细胞,A链与核糖体结合后催化rRNA水解。
已知细胞癌变后膜上的受体E数量会增多。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RIP的A、B链主要依赖肽键相连接B. RIP可以用于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C. RIP通过影响基因表达延缓细胞衰老D. RIP作用后B链结构不变表明B链具有酶的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中,需要考生学会提取信息,RIP中的B链通过与受体E结合引导A链进入细胞内,引起核糖体RNA 的水解,破坏核糖体,进而导致翻译过程受阻。
【详解】A. RIP是一种蛋白质,A、B链之间依靠二硫键等其他方式相连,A错误;B. RIP可以破坏核糖体,抑制蛋白质合成,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B正确;C. RIP会抑制基因表达,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会受阻,会加快细胞衰老,C错误;D. 不能表明B链具有酶的作用,D错误。
故选B。
【点睛】该题中,对信息的正确提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RIP会引起核糖体的破坏,进而会阻碍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如酶、载体等的合成均会受阻,进而影响各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6.某种植物的叶色与花色皆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研究人员任取红叶植株与绿叶植株杂交,F1均表现淡红叶;任取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F1均表现淡红花。
研究人员经分析认为叶色和花色是由同一对基因控制的,若让淡红叶淡红花植株自交,则下列关于子代的预期不能支持该看法的是A. 红叶植株皆开红花B. 绿叶植株皆开白花C. 淡红叶淡红花植株占1/4D. 红叶红花植株占1/4【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目信息可知,红叶与绿叶杂交,后代全部为淡红叶,又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该基因控制的性状为不完全显性;同理可知,控制红花和白花的基因也为不完全显性,又因为这两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可以假设这对基因用A、a表示,设A控制红花红叶,a控制绿叶白花,则红花红叶基因型为AA,绿叶白花基因型为aa,淡红叶淡红花基因型为Aa,据此答题。
【详解】A. 由上分析可知,若A与a是不完全显性,设红叶植株基因型为纯合子AA,故皆开红花,A不符合题意;B. 同理,若为不完全显性,绿叶植株即白花植株,基因型为aa皆开白花,B正确;C. 若为不完全显性,淡红叶淡红花植株Aa自交,后代中淡红叶淡红花植株Aa占1/2,C符合题意;D. 若为不完全显性,淡红叶淡红花植株Aa自交,后代中红叶红花植株AA占1/4,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中推出控制该叶色和花色的基因为不完全显性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若为不完全显性,则红叶红花、绿叶白花均为纯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
7.近海水域常可用于养殖对虾,形成虾池生态系统。
人工投入虾池的饵料,有部分未被对虾食用而沉降水底。
沙蚕是一种底栖动物,取食水底沉积的人工饵料,也是对虾喜食的食物。
请回答:(1)沙蚕与对虾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
(2)流经虾池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
(3)与未引入沙蚕相比,引入沙蚕的虾池产量会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捕食(或“捕食和竞争”)(2). 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和人工投入饵料中的化学能(3). 增加(4). 沙蚕取食沉入水底的多余饵料,并被对虾捕食,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虾,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使能量得到最有效利用)【解析】【分析】本题中,对虾和沙蚕均取食人工饵料,故二者存在竞争关系,又根据“沙蚕也是对虾喜食的食物”可知,二者也存在捕食关系,引入沙蚕后,原本多余的人工饵料被沙蚕摄食,对虾捕食沙蚕后,这部分能量又可以流入对虾,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该生态系统为人工生态系统,故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和人工饵料中的能量。
【详解】(1)根据“人工投入虾池的饵料,有部分未被对虾食用而沉降水底,这部分饵料又被底栖动物沙蚕食用”可知,二者存在竞争关系,由根据“沙蚕也是对虾喜食的食物”可知,二者还存在捕食关系,即对虾捕食沙蚕。
(2)流经人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人工投入的饵料中的能量。
(3)引入沙蚕,可以避免人工饵料的浪费,多余的饵料沉入水底可以被沙蚕食用,又通过食物链进入对虾的体内,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故引入沙蚕后,对虾的数目会增加。
【点睛】本题中根据题目的描述判断出沙蚕与对虾之间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另需要注意,流经自然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而流经人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人工投入的有机物的中的能量。
8.生产实践中发现,普遍栽培的绿叶辣椒对强光耐受能力弱。
为培育耐强光的辣椒品种,研究人员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绿叶辣椒和紫叶辣椒光合作用的影响,通过实验测得辣椒叶片中相关色素含量及辣椒植株的净光合速率,结果如图所示。
请回答:(1)适宜光照下,绿叶辣椒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___________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而强光条件会破坏叶绿体相关结构导致光合作用受抑制。
(2)A点时绿叶辣椒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___________(填“有”或“无”)利用细胞外的CO2。
(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紫叶辣椒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适应强光条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