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0年中考试卷质量分析

2010年中考试卷质量分析

2010年中考试卷质量分析一、谈谈今年中考的卷面情况1、选择题得分情况:从选择题的得分率来看,得分率过半的是24、25、28、29、33、35、36题,得分率最低的是34、37题。

2、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计算题的得分情况:0分率比较高的题为:40、41、42、47、48题,学生失分在哪里?下面我们就针对2010年中考情况找归因、寻对策。

二、针对2010年中考情况找归因、寻对策2009年中考化学学科的难度系数为:0.59,今年中考化学学科的难度系数为:0.518,比2009年稍难。

纵观今年的中考试题,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相对前几年的海南中考化学试题,有很大的突破和创新,试题中考查学生的死记硬背知识少了,而着重考查学生能力培养的知识多了。

(一) 选择题:24题:该题巧妙地将化学知识与生活中的物质联系在一起,成功地将矿泉水瓶底的标志作为载体,考查了回收标志。

命题者出此题的目的何在呢?就是要求我们教师们要将化学与身边的物质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化学的价值所在,趣味而有意义!这也提醒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关注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的联系,逐渐将STS的教学理念渗透进教学中。

在所有的选择题中,24题的得分率是最高的90.1973%,说明老师们在教学中已经注重了STS的教学。

类似于24题的题目还有25、29、31、33、35、46题,都是以生活中身边的物质为载体,考查了相关的化学知识。

25题:考查的是物质的变化,但4个答案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在教授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时候,可以当堂让学生以身边的物质为例子进行判断和区分,既起到加深的记忆,又达到以身边的物质为载体的目的,学生学习起来就不会枯燥无味,而且形象具体。

就在刚刚学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我的学生是见到什么变化都会问“老师,这是什么变化?”养成了关注身边的物质变化的习惯,那么无论命题者以什么题材为载体出题,学生都能顺利地进行判断。

28题:有关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几乎是年年考查,考查的内容不外是交点、变化情况、溶解度大小的比较,以及某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判断。

这类题型变化不大,通常我们只要将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画出来作为例子,着重将上述考查的知识点渗透到例题中讲解,再辅助以相似的练习巩固,这样失分率就降低了。

37题:应该是属于信息给予题,命题者的目的在于什么?应该是想告诉我们初中化学中燃烧概念的局限性,在我们的教学中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将燃烧的概念进一步的拓展,知道燃烧并不一定需要氧气参加!也为高中化学的燃烧教学做好了铺垫,也就是将初中化学的教学与高中化学的教学很好的联接起来,初中化学的教学不能孤立,不可以与高中化学的教学脱节,而应该做好前提工作。

(二)非选择题部分45题是实验题,从评卷结果来看,本小题6分,平均得分是3.27分,难度系数为0.49。

全省123088人考试,本小题0分人数约有二万一千多人,约占考试人数的17.2%,3分以下约有二万六千多人,约占21.3%,满分(6分)人数约有二万二千人,占17.9% 。

装置A与C的主要区别在于:对反应物的量的控制。

考查了学生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制备氧气(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二氧化碳的原料均为固体与液体,且不需要加热,但是,反应的速率差别较大,这正是选择不同装置的主要原因。

希望教学中教师重视“量的控制”思想的渗透。

象36题、45题、46题都是实验考查题。

0分率长年居高不下,原因很多。

大部分老师将原因归于学校仪器设备缺乏,缺少实验室、实验员。

无法开展学生探究实验,甚至于无法备齐教师的演示实验所需要,谈起活动探究,常常是摇头叹气的多,除此之外,就是耗课时,学生动手能力差无法开展活动探究。

甚至有老师提到,他们都是播放实验光碟上实验课的,从不进行演示实验,虽说解决了实验失败的漏洞和仪器设备的短缺,但是却有失真实、可信度下降。

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解决仪器短缺的问题,可以采取身边的、生活中的物质和仪器代替。

每年的调教课评比中,我们都看到许多优秀的教师利用身边的物质和仪器自创出可视度高,说服力强的实验装置。

比如:没有试剂瓶,矿泉水瓶可以代替;没有导管,吸管、胶管可以代替;没有胶头滴管,眼药水瓶可以代替;没有长颈漏斗,针筒可以代替;没有二氧化锰,红砖粉可以代替;没有铁丝,用圆珠笔芯中的小弹簧代替;现象既明显又持久,等等这些都证明了教师在教学中已不满足于教材中所提供的实验探究,而是主动去挖掘教学资源,成为探究实验的先驱者,我们是否应该向他们学习?39、41、42、48题中涉及到了化学用语的书写,每年中考评卷时,学生的化学用语错的非常多,失分情况严重。

每年都强调化学用语的教学,但是效果并没有好转。

我们对老师们进行了问卷调查,老师们都归因于学生厌学、受社会上学习无用论影响;但是极少有老师会选择是因为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过于传统、陈旧造成的。

在化学用语的教学中,传统式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多硬的馒头都要啃下来,学生学得辛苦又无趣味,耗力、耗时过多,但是效果并不佳。

那么我们在教学方法上是否应该反思,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增强学生的记忆?如何降低书写的不规范等等情况?下面提出几点建议,大家可以参考参考:(1)化学用语教学要打破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的常规,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为突破口,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下明白规范书写化学用语的意义,这是学好化学用语的基础。

(2)化学学科语言的科学性、规范性、准确性训练要常态化。

(3)关注、关心中下游学生,正确处理好扶差、辅中、培优的关系。

对此有老师就提出了纠错练习,学生在进行纠错练习的同时,自身也获得了信息,效果确实不错;还有我们可以采用分散性学习记忆,在一开始学习化学时,就有意识的渗透化学符号的学习,长期积累,到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的学习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此时只是归纳性的学习,对学生而言,就不会觉得任务重,压力大了。

还有可以编成歌谣、谚语、口诀等进行学习。

当然,老师们还有更多、更好的方法,这里只是介绍一些大家参考参考。

40题是关于化学发展史知识的延续学习,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多的是,对题目理解、分析不透彻、不领会。

常常回答的是“氮气不能支持燃烧是错误的。

”;“不能帮助燃烧的气体除了氮气还有其他气体。

”;还有错别字“二氧化炭”等等,甚至学生对空气的组成成分还存在无知的认识“空气中还有一种氢气”从而看出我们教师平时忽视了化学发展史的教学,大多数老师都是让学生自学、阅读,没有从中挖掘化学发展史的价值,命题者的目的是希望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重视化学发展史,从深处去挖掘资源。

同时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解题能力。

今年的区分题重点是42题和45题的第(3)小题、46题。

42题考查的主要内容是压强原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看图能力等等。

该题首先要解决的第一点是气球为什么鼓起来?是什么使气球鼓起来的?原因只有两点:①发生化学反应后产生大量的气体;②锥形瓶内温度升高,导致气体体积膨胀。

然后才接着思考我们初中化学中固体和液体常温反应产生气体或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有哪些?最后再筛选出符合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往往学生没有注意到固体和液体常温下反应的条件,写出了高锰酸钾受热分解或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的反应。

有些学生则写了锌粒与稀硫酸的反应,大理石与稀盐酸的反应,钠与水的反应;这些都是没有注意到该题要求的反应类型。

能写出化合反应的学生是极少数的,同时在此题中还出现了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和不规范等现象。

46题(1)考查的是铁锈蚀的条件,但这道小题并不是单纯地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而是考查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结果的分析,获得结论的能力。

46题(2)考查的是生活中防止铁锈蚀的方法。

这是一道联系生活实际的题,考查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是一道答案很开放的题。

(该题07年中考曾考过,只是呈现的方式不同,那年考查的是除锈方法和防锈方法。

)46题(3)考查学生根据所要探究的具体问题设计化学实验方案的能力。

本小题要求设计两个对比实验证明NaCl能加快铁的锈蚀这种猜测。

即设计两个实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余条件相同,以便进行对比。

要求学生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

46道实验探究题是一道好题,它具有一定的区分度,能区分出不同层次的考生。

针对46题,建议(1)教学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化学教学应体现化学既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之中的特点。

(2)要加强实验教学。

应尽量想办法让学生多动手做实验,在实验操作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结果进行分析的能力。

(3)加强审题训练,减少无谓失分。

有些考生是因为审题不细失分的,这样很可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在教学中,要强化审题训练,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减少无谓的失分。

初中化学中常用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类比法、科学猜想法、控制变量法、模型法等。

在一个设计良好的实验中,除了要观察的变量以外,其余变量都应始终保持相同。

本题第(1)、(3)题均蕴含控制变量的思想。

希望引导教学在通过实验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我大概分析了一些今年学生失分较多和大家比较关注的题型,今后中考命题的热点方向转向了化学与实际生活、生产及新科技内容的常识性的联系的能力,这类试题的能力考查可以说是今后中考命题的一个热点方向,目的在于让学生知道化学来源与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联系的紧密性,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化学来源于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学习化学是十分有意义的一件事。

此外,还有审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准确计算能力的考查,也是今后中考热衷青睐的能力考查。

总之,为了加快海南素质教育的改革,使素质教育不断深入,今后中考化学命题者必然会千方百计在试题考卷中着重突出能力考查的内容,目的是为了适应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适应21世纪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更为了适应素质和能力培养的需要。

希望通过今天的交流,能让在座的各位老师多少有些感悟和收获,相信经过我们共同努力,来年中考化学学科一定能再造辉煌!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