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务科工作制度汇编[精编版]

医务科工作制度汇编[精编版]

医务科工作制度汇编[精编版]医务科工作制度1、在院长和分管院长的领导下,实施对全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管理。

2、具体制定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安全防范实施方案,修定《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纠纷防范的相关法规和考核细则》。

经院长批准后组织实施和督促检查,并定时总结、汇报、修正、补充和完善。

3、深入了解和掌握各专科临床运行状态。

组织和协调好门急诊,医技与临床科室、临床与临床科室之间的各种关系。

贯彻“一切为病人,全院为临床”的宗旨。

4、医务科每月底拿出下月工作计划,并落实到人。

5、检查、督促好医疗相关工作。

包括首诊负责制、查房制度、病例讨论、病历书写制度、技术准入、急诊急救、医务人员在班在岗、医技科室管理、医生交接班等制度的落实,每人按分工落实好。

6、对涉及医疗行为的医疗纠纷进行调查、了解协调、组织讨论,并提出处理建议。

7、负责组织、实施、督查全院医、技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技术考核,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协助人事科作好医务人员的晋升、奖惩、调配工作。

8、作好应对社会健康突发事件的预案,组织重大抢救,院内外大型会诊。

协助医院市场开发部做好义诊、巡回医疗等社会公益活动。

9、参与督查药品,一次性材料、医疗器械的供应和管理工作。

10、医务科工作人员必须将工作重心放在医疗质量管理上,做到爱岗敬业。

每周从事本人专业时间不超过两个半天(8小时)。

11、遇有特殊任务、突发事件,服从院长统一安排,并努力完成任务。

12、努力学习医疗管理理论,勇于实践,进行开拓性思维,为医院建设和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临床科主任制度1、在院长和医务科领导下负责本科医疗、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

2、制定本科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

3、对全科医疗质量进行全面控制,督促执行首诊负责制度,三级查房制度、会诊讨论制度,组织对重大诊疗措施和方案进行制定和综合评估。

4、组织学习国内外新经验,开展新技术、新疗法,开展科研活动,及时总结经验。

5、督促检查本科人员认真执行规章制度和各项操作常规,严防差错事故发生,积极参加医疗纠纷和处理和医疗事故的调查和应诉。

6、抢救病人、疑难病例讨论、卫生突发事件,科主任必须随叫随到,手机24小时开机。

7、科主任参加各类学术会议,每年全国性会议一次,省内两次,必须提前向医务处请假。

8、科主任必须按时参加院周会和专科主任会议,不能按时到会者,则实行一次补课。

三次无特殊理由缺席者就地免职。

9、决定科内人员门诊、会诊、值班等工作调动。

10、对主治医师以下卫技人员组织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本专科技术水平。

11、科主任因私请假或因公出差、外出学习,必须到医务科办理登记,在科主任动态牌上注明去向、时间,回院后亲自销假。

医疗工作篇第一章医务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一、委员会成员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秘书: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科。

办公室主任由XXX副院长兼。

二、工作职责(一)在院长和业务院长领导下全面管理全院医疗质量运行情况。

(二)研究国内外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掌握国内外医疗质量管理现状,促进我院医疗质量的全面提高。

(三)制定医院医疗质量评价标准及医疗质量检查操作程序,指导科室开展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促进医疗安全。

(四)开展医疗质量、医疗知识教育培训工作,定期举办医疗质量培训会,共同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水平。

(五)向院领导反映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情况。

(六)对医疗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进行前瞻性研究,探索更为严谨、更为科学的医疗质量评价方法。

三、工作制度(一)在院长和业务院长领导下全面管理全院医疗质量运行情况。

(二)按照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相关规定,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医疗质量评价标准及医疗质量检查程序。

(三)督导检查科室对医疗相关制度和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并及时反馈,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提高。

(四)定期举办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专业知识培训。

(五)向院领导反映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情况,为院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六)对医疗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进行前瞻性研究,探索更为严谨、更为科学的医疗质量评价方法。

(七)医疗质量管理与安全委员会根据实际情况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

病案管理委员会一、委员会成员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科。

办公室主任由XXX副院长兼。

二、工作职责(一)在院长领导下,全面负责医院门急诊、住院病案资料的管理和病案质量的审核监督工作。

(二)制定本院病案管理制度,审定全院医用表格的式样,并监督实施;定期对病案管理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和指导。

(三)制定病案书写标准,及时提出对临床医师、护理人员写好、用好病案要求,密切配合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开展。

(四)在临床医师和病案管理人员之间发挥桥梁作用,收集科室对病案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推进相互间的密切协作,促进病案书写和管理质量的不断提高。

(五)根据有关材料讨论和确定疾病诊断和手术名称的统一命名,正确应用ICD编码。

(六)组织各种形式的病案书写质量检查,评选优秀病案,交流书写和管理经验。

三、工作制度(一)按照相关规定加强门急诊、住院病案资料的管理。

(二)制定本院病案管理制度,审定全院医用表格的式样,对病案管理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和指导。

(三)按照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相关要求制定医院的病历书写标准,并督导执行。

(四)加强病案管理工作,密切配合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开展。

(五)根据有关材料讨论和确定疾病诊断和手术名称的统一命名,正确应用ICD编码。

(六)组织各种形式的病案书写质量检查,奖励优秀病案,对不合格病案进行通报批评。

(七)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病案管理委员会会议,研究病案管理的相关工作。

伦理委员会一、委员会成员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秘书: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科。

办公室主任由XXX副院长兼。

二、工作职责(一)在院长的领导下,全面负责我院医学伦理相关工作。

(二)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规范开展伦理审查工作。

(三)加强伦理委员会的自身建设,定期开展人员培训,督促委员会各成员互相学习,提升基本素质,充分发挥其社会职能。

(四)认真学习各项法规制度,领会有关文件精神,把握生命伦理学的主要内容,积累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经验。

(五)开展对内、对外的交流,掌握新的信息,学习外界经验,不断提高。

(六)制定伦理委员会的各项制度,加强对重点问题的管理力度。

三、工作制度(一)全面负责我院医学伦理相关工作。

(二)严格执行各项法律法规,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规范开展伦理审查工作。

(三)积极学习新知识,掌握新信息,提高自身素质,积累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经验。

(四)定期回顾总结,必要时开展自身考察和评估,促进各项工作的持续提高。

(五)完善伦理委员会的各项制度,加强对重点问题的管理力度。

(六)普及深化伦理知识。

(七)每季度至少举行一次会议,研究我院与医学伦理相关的问题。

医务科工作制度一、在院长和主管院长的领导下,根据医院工作计划,结合我院医疗工作实际,拟定医疗工作计划,经领导批准后具体组织实施;分析和研究医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措施,为医院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每月督导和检查医疗质量和安全十四项核心制度等医疗工作制度,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和医务人员工作职责的贯彻执行情况,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技术水平。

三、制定我院的医疗质量考核方案,评价标准和实施办法。

经医院办公会批准后具体组织实施。

四、组织、调度、协调全院的各项医疗活动。

五、负责组织协调危重病人抢救,疑难病例讨论,负责重大手术、大剂量用血等的审批,负责院内外的会诊工作。

六、负责组织新技术项目的论证、准入工作。

一类技术项目审核;二类、三类技术项目审核、申报工作。

支持和帮助临床医技科室开展新技术项目。

七、每月对全院所有临床科室病历进行检查,将结果以工作简报的形式通报,把存在的问题通过和科室沟通进行反馈,并进行持续改进。

八、组织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三基、三严”培训和考核。

做好全院医务人员“医师定期考核”工作,按时将考核情况上报主管部门,做好资料整理和储存。

九、做好医疗事故和纠纷防范工作,保证医疗委安全,协助相关科室及时对医疗事故和纠纷进行调查、讨论。

十、做好病案及其他医疗文书的管理。

十一、组织实施对基层医院的技术指导工作和临时性院外医疗任务。

十二、按照各委员会的工作制度和职责开展工作。

十三、根据医院管理需要,每年进行法律、法规及相关管理知识培训。

住院时间超过30天患者管理与评价制度一、各科室必须严格执行住院患者管理的相关规定。

二、患者因某种原因需长时间(超过30天)住院,科室应实行动态管理,应进行严格的监控和管理。

三、住院时间超过30天患者,科室主任应加强管理意识,进行大查房,并作为大查房的重点,组织专题讨论,必要时邀请医务科或其他专业医师参加,对患者长时间住院的原因进行讨论和分析,并将评价与分析结果记录在病历中,同时,经治医师要填写《XXXX 住院超过30天患者病情评估表》,主要内容有目前诊断、病情评估、医患沟通、住院超过30天原因等。

此表入病历,出院时随病案归档。

四、同时填写《XXXX住院时间超过30天患者上报表》本表一式两份,一份存科室,一份报送医务科。

五、经治医师要及时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工作,避免因沟通不及时出现纠纷。

六、医务科将定期(至少每季度一次),对各科室出现的住院时间超过30天的患者监督检查,并有分析、汇总、反馈和改进措施,指导和督促临床科室落实改进措施,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提高。

七、将住院时间超过30天患者的管理纳入医疗质量考核体系。

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的具体措施一、建立以缩短平均住院日为中心的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一)加强对临床科室医务人员的教育和监管,提高其缩短平均住院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在医院统一组织领导下,医务科直接负责对平均住院日的管理工作。

各级管理工作者及医护人员必须明确缩短平均住院日是提高医院效率和收益,提升医院形象,维护患者切身利益的重要手段。

(二)通过科学方法制订院、科平均住院日标准。

在我院平均住院日的基础上,根据科室临床工作实际,通过科学方法,制订平均住院日标准,制定标准应以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为前提。

(三)将平均住院日列入医院考核体系。

(四)定期召开临床、医技科室沟通会,进一步研讨相关对策,建立起缩短平均住院日的长效机制。

二、落实医院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提高诊疗质量,缩短平均住院日(一)完善和落实医疗工作制度,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二)加大“三基三严”培训力度,提高医务人员整体素质,为患者制定安全性高、用药合理、检查合理、创伤小、恢复快的诊疗方案,缩短住院时间。

(三)鼓励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尤其是微创技术。

(四)加强对护士的培养、教育和训练考核,提高业务水平。

(五)加强医患沟通,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保障医疗安全,减少医疗纠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