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Inorganic Chemistry)
课程编号:总学时数:80(48/32)
学分数:3/2 开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无机化学是四年制环境科学本科专业的第一门学科基础必修课程,它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其内容包括化学热力学基础、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四大平衡的移动、配位化学基础、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制备及用途等。

在教学中,适当介绍与无机化学相关的近代科学技术的新成就,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化学热力学、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只作基本介绍,不作过高要求,其内容由后继课程结构化学、物理化学介绍。

教学中应注意:执行大纲应根据教学计划、学生情况及所选教材,制订比较详细的符合教学大纲的授课计划表;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必须严格执行,但在深广度上可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教学中应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特别是有关元素知识方面的学习;教学方法上应灵活采用课堂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实验验证相结合的多种手段和方法;每章讲授时数分配及章节顺序仅供参考,可根据各学期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建议每次作业量为3~4题。

本课程是考试课程,建议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大纲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气体定律
第一节绪论
第二节气体定律
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2.气体混合物
教学要求:
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混合气体分压定律、气体扩散定律,并能熟练地进行有关计算。

第二章化学热力学初步
第一节热力学的术语和基本概念
第二节热力学第一定律
1.热、功和热力学能
2.热力学第一定律
3.热化学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方向
1.焓和自发变化
2.熵的初步概念
3.吉布斯自由能和化学反应的方向
4.吉布斯—亥姆霍兹公式
教学要求:
1.初步理解内能、焓、熵、自由能的概念;
2.会查阅物质的热力学性质;
3.会运用Hess定律进行计算;
4.掌握ΔG=ΔH-TΔS公式的意义及其运用。

第三章化学反应速率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教学要求: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化学反应速率的实验测定;
2.掌握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第四章化学平衡
第一节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
第二节化学平衡定律
第三节化学反应等温式和标准平衡常数
第四节化学平衡的移动
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移动的影响
2.压力对化学平衡的移动的影响
3.温度对化学平衡的移动的影响
4.勒夏特里原理
教学要求:
1.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平衡常数的概念及其与自由能变的关系,理解经验平衡常数和标准平衡常数的意义;
2.熟悉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
3.掌握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

第五章电离平衡
第一节酸碱理论
1.酸碱的质子理论
2.酸碱的电子理论
第二节电解质的电离
1.一元弱酸弱碱电离平衡
2.多元弱酸电离平衡
第三节缓冲溶液
1.同离子效应
2.缓冲溶液
3.盐溶液的酸碱平衡
第四节难溶性强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1.溶度积常数
2.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教学要求:
1.掌握pH意义及有关计算,电离常数及有关计算;
2.掌握多元弱酸的电离、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的性质及pH值计算;
3.掌握盐类水解平衡及盐溶液pH计算;
4.掌握KSP及浓度积规则,沉淀的生成、溶解、转化及有关计算;
5.初步了解强电解质理论及酸碱理论的发展。

第六章氧化还原反应
第一节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原电池与电极电势
1.原电池
2.电极电势
3.标准电极电势
第三节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1.影响标准电极电势的因素
2.能斯特方程
3.能斯特方程的应用
4.元素电势图
教学要求:
1.掌握氧化、还原等基本概念,会用氧化数法、离子电子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2.理解标准电极电势等概念及其应用;
3.掌握用能斯特方程讨论浓度、酸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4.掌握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了解电势--pH图。

第七章原子结构
第一节氢原子结构
1.氢原子光谱与玻尔理论
2.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3.薛定谔方程
第二节多电子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1.多电子原子轨道能级
2.核外电子排布
第三节元素周期律
教学要求:
1.了解原子的组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殊性;
2.理解波函数、电子云、电子层、能级、原子轨道和四个量子数的意义;
3.理解能级图和元素的电子排布、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第八章分子结构
第一节价键理论
1.共价键的本质与特征
2.共价键的键型
3.杂化轨道
第二节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第三节键参数
教学要求:
1.掌握共价键的基本特性;
2.理解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基本内容。

第九章晶体结构
第一节晶体的特征
第二节金属晶体
第三节离子晶体
1.离子晶体的结构
2.晶格能
3.离子极化
第四节分子晶体
第五节混合型晶体
教学要求:
1.了解晶系、晶格和晶体的概念;
2.了解四种晶体类型的特征和性质;
3.理解离子极化概念及其简单应用。

第十章配位化合物
第一节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第三节配合物的稳定性
第四节配合物的应用
教学要求:
1.掌握配合物的概念、组成、简单配合物的命名;
2.了解配位键的本质、价键理论主要论点,掌握稳定常数计算及其应用。

第十一章s区元素
第一节s区元素通性
第二节s区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
第三节对角线规则
教学要求:
1.掌握s区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制备与用途;
2.了解对角线规则。

第十二章p区元素(一)
第一节p区元素概述
第二节硼族元素
第三节碳族元素
教学要求:
1.了解硼及其化合物的缺电子特性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2.掌握碳族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制备和用途。

第十三章p区元素(二)
第一节氮族元素
1.氮族元素概述
2.氮族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
3.磷的化合物
4.砷、锑、铋的化合物
第二节氧族元素
1.氧族元素概述
2.氧及其化合物
3.硫及其化合物
教学要求:
1.掌握氮、磷以及它们的氢化物、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的结构、性质制备和用途;
2.了解砷、锑、铋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递变规律;
3.掌握氧、硫主要化合物的性质、制备及用途;
4.了解硒、碲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含氧酸氧化性规律。

第十四章p区元素(三)
第一节卤素
1.卤素概述
2.卤素单质
3.卤化氢和氢卤酸
4.卤化物、多卤化物、卤素互化物
5.卤素含氧化合物
第二节稀有气体
教学要求:
1.掌握卤素通性,单质的特性,卤化物、卤化氢、含氧酸及其盐的性质、结构、制备、用途;
2.了解多卤化合物、卤素互化物;
3.了解稀有气体发展简史、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第十五章d区元素(一)
第一节d区元素通性
第二节钛钒
1.钛及其化合物
2.钒及其化合物*
第三节铬钼钨
1.铬及其化合物
2.钼钨的化合物*
第四节锰
第五节铁钴镍
1.铁、钴、镍的单质
2.铁、钴、镍的化合物
教学要求:
1.了解过渡元素价电子层构型的特点及其与过渡元素通性的关系;
2.掌握钛、钒、铬、锰、铁系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用途。

第十六章d区元素(二)
第一节铜族元素
1.铜族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
2.铜化合物元素与碱金属元素的比较
第二节锌族元素
1.锌族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
2.锌族元素与碱土金属元素的比较
教学要求:
1.掌握铜、银、锌、汞单质的制备、性质及用途;
2.掌握铜、银、锌、汞氧化物氢氧化物及其重要盐类的性质;
3.了解Cu(Ⅰ)、Cu(Ⅱ)、Hg(Ⅰ)与Hg(Ⅱ)之间的转化;
4.了解ⅠA和ⅠB、ⅡA和ⅡB族的元素性质的比较。

第十七章f区元素
第一节镧系元素
第二节锕系元素
教学要求:
1.了解镧系和锕系元素电子层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2.了解镧系和锕系在性质上的异同。

学时分配
教材及参考书目:
[1]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2]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3]陈吉书.无机化学.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4]武汉大学,吉林大学.无机化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5]袁亚莉,周德凤.无机化学.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