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韩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品PPT课件
韩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品PPT课件
4、利用社会公共环境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 果
• 利用大众传媒宣传爱国主义英雄的事迹; • 提倡人们尤其是青年学生要使用和消费国货; • 韩国政府善于利用突发事件和重大事件,不失时机地对国
民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使国民能够更好的处理个人利益和 国家利益的关系; • 韩国高度重视学校课堂教育。
韩国爱国主义教育
视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教育, 化立国”的战略,将文化产业作
并在利用历史文化传统塑造 为21世纪发展国家经济的战略性
民族精神方面取得成功。在 支柱产业予以大力推进。民族传
社会生活方面,韩国有很多 统节日和纪念日对国民,尤其是
地方渗透着儒家的影响,儒 对青少年起到很好的熏陶和感染
家礼教在现代韩国伦理道德 作用。韩国的节日多用阴历,仪
2、新村精神
3、“李将军”精神
• “李将军”即 16 世纪的朝鲜名将李舜臣 (1545-1598),他是朝鲜王朝中期的将领, 1592 年至 1598 年间发生壬辰倭乱,朝鲜半 岛沿海一带遭到日本倭寇的骚扰和侵略, 他不顾敌船凶猛,不顾自己遭遇诬告,凭 着爱国之心,白衣从军,并发明了当时世 界上最牢固的铁甲船“巨龟船”,多次击 退了日本倭寇的侵扰,保证沿海地带的安 定。最后李将军英勇牺牲,壮烈殉国。后 人为纪念他的伟大功绩,修显忠祠供奉他。
4、“三·一”精神
• 1910 年到 1945 年期间,日本对朝鲜半岛实行 残酷的殖民统治。1919 年 3 月 1日,朝鲜半岛 爆发了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三·一运动”。 1949 年,韩国政府将3 月 1 日定为国家法定纪 念日,韩国各地都在当天举行各种纪念活动。 在“三·一”运动中,韩国民众,包括相当部分 的韩国基督徒,不怕牺牲,英勇无畏,为国家 的独立和民族的自强而奋不顾身。它积蓄起来 的力量为摆脱日本的殖民统治奠定了基础。
办汉城奥运会,街道规划时,没有因为补贴少而出 现钉子户事件;为摆脱亚洲金融危机,韩国民间自 动发起捐献黄金的活动,很多家庭主妇将首饰捐出, 甚至有位孩子将自己生日礼物的金项圈也捐出,他 们要与国家共同承担困难,每个人都努力,才能共 度难关。
3、共同体意识培育 共同体意识即团体意识。韩国人的共同体 意识特别强,这也许与他们是单一民族国 家有关。不论是阅读他们的书籍,听他们 的演讲报告,还是在日常生活用语中,经 常听到“我们”一词,他们甚至会说我们 家,我们妈妈,等等,很少提及“我”。 其实在很多情况下,韩国人的“我们”更 多的是“我”,在翻译成别国语言的时候, 也是很多都得译成“我”才能让别国人不 致理解失误。
当代韩国的思想政治 教育
目录
概况
历 史 沿 革
新罗、高丽时代盛行儒教伦理传统。
1948年8月15日,大韩民国政府正式宣告成立,其 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了国际、国内形势的晴雨表。
40年代后半期,思想政治的教育重点是反日教育。 50到60 年代(两大阵营尖锐对立时期),追美、 亲美:反共教育。
60年代后半期,韩国经济迅速发展,推行反共教育 的同时强化“国民精神”教育。
(二)加强国民爱国意识
1、“忠孝”德育 韩国特别重视儒家文化,在“忠孝”德育中尤为 突出。他们主张家国一致,孝忠一致,把国家看 作扩大了的家庭,以孝的精神忠于国王,把君臣 关系看成像父子关系一样不可更改的法则。
2、责任感教育 在韩国,我们无时无刻不感受得到韩国人强烈
的责任感意识,强调作为团体一员的责任。 例如民众对国家更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为举
(一)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
1、“花郎”精神.
• 疆土面积最小、国力最 • 弱的新罗,在年轻人中, 选拔出一批少年,用多种 特殊方式对他们加以训练, 他们学习内容包含文武, 要求他们既有文韬武略, 还能攻城打仗。这些年轻 人平时身穿花衣,脸也涂 花。经过多年的艰苦锻炼 之后,他们成为国家的栋 梁。冲锋陷阵、摧城拔寨, 抵御外敌、死伤无畏,最 终为统一朝鲜半岛做出了 巨大贡献。
目 标
韩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 1.政府主导,政治倾向鲜明。
• 战后的韩国,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清除殖民统治遗 毒,唤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重塑民族精神, 培养有独立国民性的人。这一任务快速而有效地 完成首先要靠国家政权的支持。韩国政府把德、 体、智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三大指标,把德育置 于教育之首,并强调德育的民族性,这种教育理 念被有些学者称为“有国籍”的教育。
• 4、注重对国民进行国籍教育
• 5、“身土不二”爱国情怀 “身土不二”是韩国随处可见的广告词,意
思说,我生在自己的国家,拥有养育我成长 的国土,在这生我养我的土地上生产的东西才 是最适合我的。
(三)民族传统文化熏陶
1、儒家文化的弘扬 2、民族文化传统习俗的继承
• 韩国受儒家文化的影响,重 • 1998年,韩国政府正式提出“文
70年代,加强了国民伦理教育。 80年代后,强调民族共同体意识,把这种教育贯穿 在所有课程和教育活动中。
80年代后半期,根据形势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发生 变化:第一,用和平统一、国家统一、安全保卫,
代替“反共”的提法;继续大力宣传民族的思想和 伦理传统。
80年代末90年代初,冷战结束,韩国提出把“世界 化”精神作为新时代的精神,意味着韩国的思想政
• 2 . 立足儒教传统,广纳西方文明。
• 韩国学者普遍认为,至今儒教在韩国社会中仍占 有绝对的比重。同时,在50、60年代亲美追美的 思想下,韩国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坚持儒家 文化在塑造国民品性中的基础作用,用民族精神 培养有国籍的人,用传统礼仪培养有风度的韩国 人,用西方的追求民主、崇尚科学、尊重个性和 追求物质财富价值观培养世界公民。
3.思想政治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内容连贯、方法灵 活多样,注重显隐性教育相结合
• 韩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根源于韩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在教育目标上的明确性、教育内容上的渐进性、教育方法 上的具体性、教学环境间的相互渗透性和各种教育资源的 有机整合性。
• 韩国课程内容结构以放射型扩展,其内容结构模式以个人 为圆心,逐步扩展到家庭、社会和学校。学校为了丰富学 生课余生活,经常举办各种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