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缓控释肥

缓控释肥



新型肥料是包含有新技术、新配方 、新材料、新形态、新功能、新效果的 一类化肥,目前是我国新型肥料发展的 黄金时期,但仍存在一些发展问题。新 型肥料的发展趋势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 ,专用化、复合化、高效、安全、环保 是其主要方向。
1、新型肥料的特点
新型肥料有别于常规肥料,必须突出一个 “新”字。 (1)功能拓展或功效提高。如肥料除了提供养 分作用外,还具有保水、抗寒、抗旱、杀虫、 防病等其他功能,所谓的保水肥料、药肥等均 属于此类。此外,采用包衣技术、添加抑制剂 等方式生产的肥料使其养分利用率明显提高, 从而增加施肥效益的一类肥料也可归于此类。
包裹肥料与包膜肥料的共同点均为通过 包覆使肥料达到缓释的目的。而其主要区别 在于,包裹肥料是以肥料包裹肥料,因此,包裹 层的质量可占肥料总质量的30%~80%,而且在 包裹过程中使氮肥加工成复合肥料。 控释肥料的主要品种有:
(1)硫衣尿素(SCU)
在普通氮肥尿素颗粒表面涂上硫,再用蜡之类封闭物涂 封起来。封闭物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降解,使得尿素能够 通过硫衣上的孔隙扩散开来。 N34.2%,氮素释放与环境温 度、湿度密切相关,温暖潮湿快,低温干旱慢。
(3)配方肥料或叫掺混肥料(BB肥)
• 以复混肥料(复合肥料)为基础,在测土配方施肥
实施中研发的新型肥料。是复混肥料生产企业针对不同
作物需肥规律、土壤养分含量及供肥性能制定的专用配
方进行生产的,能有效调节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
矛盾,并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作物缺
什么补充什么,需要多少补多少,将化肥用量控制在科
巨大;科学施肥不仅是增产增收的基础保障,
也是改善农产品品质的重要支撑,可以说,没
有肥料,就没有国家粮食安全,没有肥料,就
没有我国粮食连续十二年的增产。
我国肥料使用的四个阶段

改革开放后的1980年至今,我国化肥施用量增长了 4.5倍,同期我国粮食产量仅增长了82.8%,化肥施用 量的增速远远超过粮食产量的增速。
(三)稳定性肥料
1、概念
经过一定工艺加入脲酶抑制剂和(或) 硝化抑制剂,施入土壤后能通过脲酶抑制 剂抑制尿素的水解,和(或)通过硝化抑 制剂抑制铵态氮的硝化,使肥效期得到延 长的一类肥料。
• 脲酶抑制剂:在一段时间内通过抑制土壤脲 酶的活性,从而减缓尿素水解的一类物质。
• 消化抑制剂:在一段时间内通过抑制亚消化 单胞菌属活性从而减缓铵态氮向硝态氮转化 的一类物质。
(二)控释肥料
1、概念
能按照设定的释放率(%)和释放期(d)来控制 养分释放的肥料。 国家标准要求控释肥料初期养分释放率要≤12%, 控释养分在28d累积养分释放率≤75%,养分释放期的 累积养分释放率≥80%。 控释肥料一般采用无机或有机聚合物包膜, 可定 量控制肥料中养分释放数量和释放期,使养分供应与作 物各生育期需肥规律吻合。 缓释肥料的高级形式为控释肥料,它使肥料释放 养分的速度与作物需要养分的量一致,使肥料利用率 达到最高,
三是有机肥资源利用率低。目前,我国有机肥资 源总养分约7000多万吨,实际利用不足40%。其 中,畜禽粪便养分还田率为50%左右,农作物秸 秆养分还田率为35%左右。
当前我国化肥施用存在的问题
四是施肥结构不平衡。重化肥、轻有机肥,重大
量元素肥料、轻中微量元素肥料,重氮肥、轻磷钾肥 “三重三轻”问题突出。化肥撒施、表施现象比较普 遍,机械施肥仅占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的30%左右 。据统计目前我国化学肥料提供养分的比例在逐年提
硝化/脲酶抑制剂的复合NAM ---由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所研制。
肥料利用率低是造成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
• 氮肥平均利用率:30%-35% • 低于发达国家:20个百分点 • 氮素损失:1300万吨/年 • 相当于损失尿素:3200多万吨 • 折合人民币约:640亿元 • 施肥占面源污染的份额:19 % -45%
Hale Waihona Puke •为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1号文件
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稳粮增收
高,占90%以上。而有机物质提供养分的比例逐年
下降,已经不到10%。
传统化肥行业面临的挑战
1、化肥施用量过大,单位化肥增产幅度日益降 低。 2、资源短缺导致化肥价格上涨,生态环境方面
的压力越来越大。 1)工业三废 2)土壤污染(
板结、酸化、盐渍化) 3)人身健康
3、化肥行业节能降耗碳减排任务艰巨。作为一 个高能耗产业,化肥行业负有重要而艰巨的 碳减排任务。
2、类型
脲醛缓释肥料:由尿素和醛类在一定条件下反 应制得的有机微溶性氮缓释肥料。 (1)脲甲醛(UF)含氮量38%,世界上应用最多,也 是开展最早的一类型。 (2)丁烯叉二脲(亚丁烯基二脲)(CDU)含氮量 32.5%,是由尿素和醋酸乙醛经过酸催化反应形成 的,其在土壤中的分解同时包括水解和微生物分解 两种。 (3)异丁叉二脲(IBDU)含氮量32%,由尿素和异丁 醛反应聚合而成。
(6)土壤改良调理剂类。
它是一类可以改良和调理土壤物理化学
性质的肥料,具有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增 产、环保效果,包括苗床调理剂、土壤调酸 剂、土壤改良剂等。
3、新型肥料的发展趋势
1. 高效化:不仅有效地满足作物需要,而且还可省 时,省工,提高工作效率。
2. 复合化:无机复合,有机无机复合,生物有机复 合,农药、激素、除草剂复合; 3. 长效化:一季只用一次肥。
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的工作主线,大力推
进化肥减量提效、农药减量控害,积极探索产出 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 业发展之路,农业部制定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
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 零增长行动方案》。
• • 农业部 2015年2月17日
二、什么是新型肥料
新型肥料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它是在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农 业、精准农业的大气候下孕育、生长、发展 起来的一种新型肥料产业。 较为公认的新 型肥料定义为:一般指具有一定肥料功能和 一定增产作用,由肥料生产企业研制生产, 符合行业或企业标准,含有机、无机、微生 物菌剂等成分,经物理、化学、生物方法加 工处理的新品种肥料。

我国是化肥生产和使用大国。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2015年我国共生产化肥7627.36万吨(折纯量,下同) ,比上年增长7.3%。2015年我国共生产磷肥2026.4万 吨;生产钾肥611.9万吨,氮肥4943.8万吨。
• 2013年我国化肥施用量5900余万吨。
中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用去了世界1/3的 化肥,单位面积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7倍 ,环境与生态压力很大。庆幸的是,新型肥 料正慢慢成为肥料行业发展的趋势,在国内 迎来全面发展的最佳机遇期。
新型肥料--缓控释肥料
金平国 教授
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
微信:jpg13870535089
一、我国化肥生产和使用现状
二、什么是新型肥料 三、缓/控释肥料的施用
四、我国缓控释肥料发展现状
五、我国缓控释肥发展存在的问题
六、缓控释肥料发展展望
一、我国化肥生产和使用现状
肥料是作物的粮食,是最重要的农业生产 资料,对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作用
(2)涂层尿素
尿素外涂上有机和无机物质合成的胶状物质。为黄色颗
粒。当它施入土壤后,包膜有降低土壤中脲酶活动,减缓尿素
分解和氮素释放强度的作用。
(3)长效碳酸氢铵
用钙镁磷肥和白云石粉造粒,表面形成微 溶于水的磷酸镁铵薄膜,防止NH3挥发,控制 氮的释放。主要在水稻上施用。
(4)多肽尿素
是在尿素形成过程中,在尿液中加入金属蛋 白酶,经蒸发器浓缩造粒而成。
4、多元化:大、中、微量元素;
5、功能化:改土、促根、抗倒、壮秧、返青、缓控 、除草、杀虫、灭菌; 6、低碳化: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三、缓/控释肥料种类、施用
缓/控释肥料是 一个统称,它包括 缓释肥料 控释肥料 稳定性肥料
(一)缓释肥料
1、概念 通过养分的化学复合或物理作用,使其 对作物的有效态养分随着时间而缓慢释放的 化学肥料。或肥料施入土壤后转变为植物有 效态养分的释放速率远远小于速溶肥料,在 土壤中能缓慢放出其养分。 《缓释肥料》的国家标准中规定缓释肥料 初期(24h)养分释放率要≤15%。28天的累积 释放率≤80%,在养分释放期的累积释放率 ≥80%。
(5)水触膜控释肥 控释肥遇水后,逐层吸水膨胀,形 成多层保护膜,减缓养分的释放速度, 从而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
3、施用
可作基肥一次性施入,在植物的生长前 期同样需配合使用其它速效性化肥。另外注 意在包膜上有钙、镁、硫、磷等成分,在计 算各种养分配比上应该考虑。 适用于各种植物,在玉米、小麦、水稻、 甘蔗、蔬菜及牧草、草坪上的试验表明,其 肥效优于水溶性性氮肥。 注意:肥料必须与种子间隔7厘米以上 。
学合理的范围内。
(4)微生物肥料类 由一种或数种有益微生物活细胞制
备而成的肥料。根瘤菌剂、固氮菌肥
料、解磷菌肥料、解钾菌肥料等。
(5)水溶性肥料类。 它是一类可以迅速完全溶解于水中的多 元复合肥料,养分容易被作物吸收,而且吸 收利用率相对较高,更为关键的是可应用于 喷灌、滴灌、叶面喷施等设施农业,实现水 肥一体化,达到省水、省肥、省工的效能, 包括大量元素水溶肥料、中量元素水溶肥料 、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和 含腐殖酸水溶肥料等。
当前我国化肥施用存在的问题
一是亩均施用量偏高。我国农作物亩均化肥用量21.9 公斤,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每亩8公斤),是美国的 2.6倍,欧盟的2.5倍。
当前我国化肥施用存在的问题
二是施肥不均衡现象突出。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长江下游地区和城市郊区施肥量偏高,蔬菜、果 树等附加值较高的经济园艺作物过量施肥比较普 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