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第一节城市总体发展趋势分析一、自然环境基本资料的调查1、自然地理位置、环境(与周边城市或地区在地理特征方面的相互联系)、地形、地貌、地质2、自然气象风象气温降雨太阳辐射3、自然生态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1、人口2、社会组织和结构3、产业部门三、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1、环境污染情况调查主要调查包括区域内企业污染分布、污染类型、污染程度和县以上工业“三废”排放量,环境污染治理程度(“三废”排放达标率),重大农环境污染事故及其造成的损失统计等。
2、生态破坏情况调查主要调查由于不合理开垦、掠夺式开发土地、盲目开发资源而带来的生态损益情况。
重点调查区域内资源变化趋势、土壤沙化、盐渍化情况及治理程度,侵蚀模数变化率,土壤有机质减少情况,水资源污染与破坏情况,生态破坏原因及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能源资源浪费情况等。
第二节城市环境功能区划及环境规划目标的确定一、城市环境功能区划1. 城市环境功能区划的目的、依据与原则1.1 目的环境功能区划是环境规划的基础,也是城市环境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实现城市环境分区分类管理;●便于环境目标管理和污染物总量控制;●为城市社会发展和经济开发建设活动提供科学依据;●为城市工业布局、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指导意见;●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实现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
1.2 依据1.2.1 城市环境功能区划的依据●《城市总体规划》;●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纲要》;●《城市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城市建设实施纲要》;1.2.2 环境功能区划主要引用的标准环境标准是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并为实现环境目标服务的,因此所有标准都存在被修订的可能,使用环境功能区划的各方都应自觉执行标准的最新版。
●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T15190《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 HJ14《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1.3 原则●以城市生态环境特征为基础,选择最能反映区内相似性和区间差异性的城市生态环境指标体系。
●以城市生态系统的理论为指导。
●从整体性出发,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
●采用动态区划的方法,即目标区划从严,现状区划实事求是的原则。
以环境功能确定控制目标,分期实施。
●各功能区分别执行相应的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以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总目标为指导,对于目前未确定形成的开发区,今后随着其发展的需要及生态环境适宜度的可能性确定其目标功能。
2. 城市环境功能区划的范围与方法2.1 适用范围2.2 区划方法环境功能区划分以环境单元为基础讨论其土地开发利用程度、生态适宜度及社会经济条件等制约因素,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和在GIS支持下的信息复合模型所提供的区界划分定量依据,以区内各环境单元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区间差异显著为聚类目标,从而获得城市环境功能区划结果。
3. 环境功能区划结果3.1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综合分析辖区内各环境单元的社会功能现状与发展趋势及其大气环境敏感度的分布情况与城市生态环境综合分区结果,确定各环境单元的主导功能,根据被保护对象对环境空气质量的要求,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为以下类别。
3.1.1 一类功能区该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GB3095-1996)。
3.1.2 二类功能区该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GB3095-1996)。
3.1.3 特殊区域及边界处理的规定:(1)一、二类功能区面积不得小于4km2。
风景旅游点、文物保护单位、街心公园等面积小于4km2的应服从于所处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类型,不单独划区。
(2)一类区与二类区之间应设置宽度不小于500m的缓冲带。
(3)新建工业区原则上划归二类区,且工业区不能设在相邻的一类功能区的主导风向的上风向。
(4)在二类区建高架点源,若排放的污染物最大落地浓度影响到一类区,则新建点源的最大落地浓度应按一类区要求。
(5)在缓冲带内建有污染的排放源,则应根据对环境空气质量要求高的功能区的影响情况,确定执行标准的级别。
3.2 声环境质量标准适用区划根据辖区内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现状,以及城市总体规划,分别按国标GB3096-93中所确定的各类区域的要求,将辖区内的声环境质量标准适用区划分为4大类,即1类:居住、文教区,2类: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3类:工业区,4类:交通干线道路两侧。
港区则套用声环境质量标准中工业区标准。
3.2.1 1类区(居住、文教区)该区执行1类声环境质量标准。
3.2.2 2类区(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该区执行2类声环境质量标准。
3.2.3 3类区(工业区)该区执行3类声环境质量标准。
3.2.4 4类区(交通干线道路两侧)该区执行4类声环境质量标准。
3.2.5 特殊区域及边界处理的规定(1)各类功能区不得小于1km2。
风景旅游点、文物保护单位、街心公园等面积小于1km2的应服从于所处区域的环境噪声功能区类型,不以点划区。
对公众开放的风景游览区(点),套用居民、文教区标准。
(2)工业集中区中的生活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可能从工业集中区中划出,定为“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
(3)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范围,指城市规划道路红线内宽度40m以上干线两侧区域。
其两侧距离认定:当临街建筑物以高于三层楼房以上(含三层)的建筑物为主时,为临街第一排建筑物面向道路一侧以内的范围;当临街建筑物以低于三层楼房(含开阔地)的建筑物为主时,其道路红线外一定距离内的区域界定方法为:相邻区域为1类区的距离45m,相邻区域为2类区的距离30m,相邻区域为3类区的距离20m。
上述两侧区域距离也适用于进行噪声控制的其他交通道路。
(4)穿越市区的铁路,其两侧范围以铁路两旁距路轨50m以内的地带,套划为“交通干线两侧”区域。
(5)现状功能与规划功能相差较大的区域,近期以现状用地的主导功能作为声环境区划的主要依据,随着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区划类别。
3.3 水环境功能区划3.3.1 重要水域生态功能区的划分与规定3.3.2 关于排污口及其污染混合带范围规:①各排放口位置和排放方式②各排放口污染混合带范围3.3.3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根据GB3838-2002及城市地表水的使用现状和今后发展趋势,将地表水划为三大类水域,即:特殊保护水域(Ⅱ类),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重点保护水域(Ⅲ类),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一般保护水域(Ⅳ类或Ⅴ类),一般工业用水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或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的水域。
二、规划期内城市环境总目标的确定例如:北京确定未来五年环保思路及总目标北京市“十一五”环境保护的总体目标为:2008年,在区域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总体有所改善的情况下,城市环境质量和郊区整体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为奥运会提供清洁、优美的环境。
2010年,城市环境质量按功能区划基本达到国家标准。
为达到上述目标,未来5年北京市环境保护工作将加倍努力。
日前,北京市有关人士坦言,之所以说要加倍努力,是因为与国家标准、“绿色奥运”要求、“宜居城市”目标以及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北京还有差距。
三、规划目标的可行性分析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规划的基本结构及编制程序框架图总体目标是指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实行环境与经济综合决策,提高市民环境意识,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进程等方面做出贡献的目标要求。
总体目标体现出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重要途径,实现环境与社会经济“共赢”发展的特点和优势。
对照考核标准,找出自身的差距,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模可行性分析。
(一)差距分析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体系中的基本条件(3项)、社会经济(5项)、环境质量(5项)、环境建设(10项)、环境管理(5项)等5个方面28项指标,用图表分析城市相应指标与考核标准之间的差距。
(二)可行性分析从城市经济实力、资源保证能力、政府意愿和公众需求程度等角度出发,分析弥补现有差距及达到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标准或更高标准的时间、对策和可能性。
例表现状、目标及可行性分析第三节城市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前期准备:这些准备工作是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基础,它包括城市的自然环境资料,例如地理位置、生态环境、气象、水文等;城市的社会与经济状况,如人口、国民生产总值等;环境状况的调查分析,如大气、水体、噪声的监测资料、固体废物的来源与历年累计量,对污染的治理状况等;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功能区划等。
一、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规划1、定义: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是根据城市大气质量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功能区划并按拟定的环境目标计算各功能区最大允许排放量和削减量,从而制定污染治理方案。
大气污染的治理应根据城市的能源结构与交通状况确定首要污染物即浓度高、范围广、危害大的污染物,便于治理时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2、规划的远景目标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大气污染主要是由采用落后燃烧方式燃煤和汽车尾气引起,由此而来的首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总悬浮颗粒,因此规划的远景目标应该是改进落后的烯煤方式,提高燃烧效率,尽量使用气体燃料、型煤、太阳能、地热等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实行区域集中供热、消灭千家万户的小烟囱,提高道路硬化率,通过强化污染源治理和提高污染控制技术等手段创建无烟控制区。
调整工业布局,根据大气自净规律科学便理的利用大气环境容量;强化污染源的治理,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通过技术和行政的手段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提高城市绿化率、选择抗污染性好的树种,大力发展植物净化。
3、大气环境保护规划的内容·能源消费量,能源结构分析与大气污染特征·大气环境容量·大气污染防治与削减计划·大气污染防治主要措施二、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1、定义: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是在对水污染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受纳水体的环境容量计算最大允许排放量并确定最佳治理方案。
当前我国七大水系的水质污染程度在加剧,范围在扩大,长江、黄河、淮河、松花江的污染水1996年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为502.9亿吨,含化学需氧量704万吨、重金属1514吨,氰化物2457吨以及砷、酚类、油类等污染物数万吨;生活污水约占年排放总量24%,主要污染物是有机物。
2、规划的远景目标根据我国水污染的具体情况,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应该通过改革落后的生产方式,采用少废、无废工艺实现清洁生产,是高污水处理效果和资源化利用率,减少污水排放量,修建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加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治理,最终达到有效保护水资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