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生恋爱观教育

初中生恋爱观教育

初中生恋爱观教育对初中生进行恋爱观教育,就不必遮遮掩掩了,索性直说:“谈谈恋爱观问题。

”初中生的恋爱观教育,应该比小学的教育稍微有点“理论性”,也就是说,要讨论有关理念,不是光说“怎么办”了,而且因为初中生里面已经有些关于恋爱观的歪道理了,所以初中的恋爱观教育应该增加一些论辩色彩,要驳斥某些错误的观点,当然,要驳斥得艺术一些,不要剑拔弩张,否则学生会逆反,干脆不听了。

另外,孩子的生理和心理成熟速度不同,有不少初一的学生还满身小朋友气息,他们可能更喜欢听上一则小学生教育那些内容,即使初二初三的学生,也未必清楚异性交往的一些原则,所以我主张,把教育小学生那些问答也印给中学生一份,叫做“材料1”,供他们参考,至于下面专门写给初中生的内容,可以作为“材料2”发给学生,让他们都阅读一下,然后可以讨论。

1、有人说,“爱情是自私的。

”您怎么看?答:先不要管这种说法对不对,咱们进入具体情境来看一看。

某个男生A爱上了某个女生C,他认定“爱情是自私的”,所以坚决不允许别人再和C好,另有一个男生B则说:“我也爱上了C,我也认定爱情是自私的,所以,我决不允许你A去和C好。

”这怎么办呢?两人都自私,“私”不到一块去,这就快有戏看了。

更有意思的是,那个女同学C发言了,她说:“我既不喜欢A,也不喜欢B,我喜欢的是另一位男生D,我也认定爱情是自私的,所以A、B你们两位,给我玩去,离我远点。

”如果你认定爱情是自私的,你会发现这几个人谁都没有错,但是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

所以我说,“爱情是自私的”这种说法,对也好,错也好,都没有意义。

爱情的关键不是自私不自私,而是自愿。

事实上爱情本身无所谓自私不自私,自私不自私在于恋爱者本人。

如果你是个自私自利的人,那么你的恋爱行为必定是自私的,你会把对方看做自己的私有财产;如果你是个不自私的人,你就可能为了对方的幸福而放弃自己的感情。

然而,无论你是个自私的人,还是个无私的人,都不能保证对方接受你的爱,因为爱情属于感情问题,感情问题是完全没有标准答案的。

你会发现那些扬言“爱情是自私的”的人,都是自我中心主义者,他们只顾肯定自己的爱情是自私的,他们没有考虑到,既然许你自私,也就许别人自私。

只许你自私,别人都无私地顺着你,你自私地爱谁,谁就得无私地把爱情奉献给你。

你做什么美梦!所以,相信“爱情是自私的”这句话,只能使人更傻,更偏执,其结果是碰更多的钉子。

2、有人说,谈恋爱就要“跟着感觉走”。

您怎么看?答:你当然可以跟着感觉走,但我想提醒你的是,生活不会跟着你的感觉走,而你的感觉有可能欺骗你。

俄罗斯大诗人普希金有几句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着急,一切都会过去。

”我上高中的时候,我的同学们差不多都知道这首诗,朗诵得津津有味。

这首是特别适合安慰那些失恋者,抚平他们的伤口。

不过,如果从科学角度看,普希金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话是有问题的,生活是不会骗人的,其实是你自己骗了自己。

比如说我喜欢一个女同学,怎么看她怎么顺眼,甚至觉得她没有缺点,结果接触一段时间发现她又小心眼又尖酸刻薄,这是生活欺骗了我吗?不是,是我自己看走眼了,我跟着感觉走,我的感觉和我开一个玩笑。

我怨不得生活。

再比如说我是个女生,我爱上了一个帅哥,我觉得他好极了,而且对我比对谁都好,他心里肯定只装着我一个人。

没想到后来发现他和别的女同学也说过同样的甜言蜜语。

他这个骗子!这个伪君子!我恨死他了!这种情况你谴责这个男生当然是有理由的,但是你不能埋怨生活,实际上还是你自己看走眼了,对不对?你跟着感觉走,感觉却不跟着你走。

所以我劝各位少男少女,不要太相信感觉,你可以让感觉给你起个头,提个醒,但真正往那哪儿走,还是得靠理智,靠冷静的思考,而且最好听听过来人的经验,那样可以少走一些弯路。

3、爱是每一个人的权利,可是家长和学校却用“早恋”的说法来压制我们。

您对此怎么看?答:世界上并没有绝对的权利,任何权利都是受限制的,缺乏限制的权利,无论放到谁手里,都会导致腐败和堕落。

比如吃饭时每个人的权利,但是你随便进入一个饭店想吃饭是不行的,你得付钱,这就是限制。

在家里吃饭不用掏钱,那是因为你的父母有义务抚养你,而你将来也要抚养年老的他们,你还得抚养你的孩子。

所以,即使吃饭这个简单的权利,也涉及到很多关系,不是单纯的你自己的事情。

再有,如果你胡吃海塞,你就得病,高血压,糖尿病,这些病过去孩子是不会得的,都是大人得,为什么现在孩子们提前得了这些病呢?因为他们没有注意限制自己的权利,家长也放纵了他们。

这就可见,对权利的适当限制,其实是保护。

为什么不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网吧?有些电影为什么不允许中小学生看?为什么不允许未成年人夜不归宿?所有这些限制,都可能给有些孩子带来不愉快,但是对不起,应该这样,这种限制对你有好处。

有些孩子现在就懂得这个道理,有些孩子现在愤愤不平,要等到成年以后才明白这个道理。

爱确实是一个人应有的权利,但这种权利也必须有限制,如果有人“乱爱”,他会受到舆论的谴责,如果你身为中小学生,在校园里当众搞拥抱接吻打情骂俏,学校是不能允许的,这和交通规则里禁止闯红灯是一个道理,这种禁止,首先为了维护公共利益,其次也是为了保护本人。

可以想象,如果家长知道孩子早恋,很可能引起亲子矛盾和家长之间的矛盾,你自己也没有好果子吃。

至于你心里喜欢什么人,甚至爱慕什么人,这种爱是不违规的,别人也没有办法限制你,那就靠你自己去把握了。

再有,权利总是和义务、责任相联系的,单纯的权利是不存在的。

只想享受权利,不想尽义务,不想负责任,那是不行的,生活会迫使你负责任,为你享受的权利付出代价。

所以一个人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准备承担某种责任。

你给一个同学写情书,他无论做出什么反应,你都要负责任。

你向一个女孩子表白爱情,她可能很高兴,但接着就可能要你请她吃饭、逛公园、买高档手机,你的责任就来了。

如果她将来真的成了你的妻子,那你就要准备挣钱养家了。

有房子吗?有汽车吗?有钱供孩子上学吗?如果你并不想认真地恋爱,也不想结婚,只是做恋爱游戏,那也不是没有责任。

要知道任何游戏都是有规则的。

你想游戏,对方是认真的,缠着你没完没了,麻烦就大了。

你想游戏,对方也想游戏,玩着玩着第三者第四者参加进来了,那就指不定出什么事了,争风吃醋,打架出人命的事情都不新鲜。

还有的闹着闹着女孩怀孕了,这更是责任,你总要有个处理方法吧?所以各位请注意,你想恋爱,就要准备负责任。

恋爱不是闹着玩的,恋爱是一副不轻的担子,你心里闹腾闹腾倒也无妨,若真想落实到行动上,我就劝你估量一下自己的肩膀是否能承受。

再有,任何权利,都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真正实现,越是轻而易举得来的“权利”,越靠不住。

比如前面说的吃饭,这可以说是“天赋人权”,但是如果你没有个人努力,就可能吃不上饭,或者吃比较差劲的饭。

谈恋爱也是这个道理,恋爱与恋爱层次是不一样的,有高低之分、文野之别,真正的爱情也是需要经过努力才能得到的,这里面关键是人的素质。

有一位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对我说,他们一次去看车展,发现几个车模小姐非常漂亮,于是就邀请她们吃饭,无非是想套套拉拢。

这几个女孩子还真来了。

可是,这几个漂亮小姐一开口说话,就把几个大学生弄烦了——她们说话非常粗鄙、无知,还故作时尚。

后来这些高材生就再也没有和这些漂亮姑娘联系。

他们的结论是:这种女孩,只有不说话的时候才是可爱的。

可见,爱是权利,不等于你就能很好地实现这个权利。

权利是不能提高你的素质的,所以,真正善于维护自身恋爱权利的人,并不会每天叫喊“这是我的权利。

”给你权利,你能很好地使用它吗?这才是关键。

使用恋爱的权利,显然不是越早越好,一般说来还是晚一点好,因为人只有具备一定的社会经验和素养,才能较好地使用恋爱权,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家长和教师都不支持早恋的原因。

如果有的同学等不不及了,心中失火,五迷三道,非要早恋不可,那当然别人也拦不住,自己的生活道路自己选择,然后自己负责任就是了。

但是,为了保护更多学生,学校对于有些出格的外部行为是要限制的。

学校不能像有些文人和专家那样,一味强调爱的权利而不谈爱的责任、义务和危险,学校不能像有些家长那样,一味地放纵孩子胡吃海塞,弄得小小年纪就成了大胖子,给今后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反对早恋和反对儿童肥胖,道理有相似之处,早恋往往是精神上的“提前肥胖”。

4.吃醋是怎么回事?网友“走进科学”老师发来疑问:王老师:您好!昨天我把材料1材料2印发一个学生,让他帮我搜集,他说,这上面说的已经很全面了,提不出问题。

我认为可能他找的学生仅限于谈恋爱的,另外毕竟我们班是快班,我也不敢公开征集,影响学习。

不过还是提了两个问题,您怎么看?1、看到她和别的男生说话,我会吃醋,为什么?2、看(听)到别人说喜欢,我很想问问到底什么是喜欢,可是为什么没人告诉我?我的回复——走进科学老师:在爱情问题上,人为什么会吃醋呢?因为爱情这个东西具有“排他”的性质(注意,“排他”与“自私”不是一回事),也就是说,当你真正爱一个人的时候,如果有别人也爱他,或者他同时爱着别人,你会不高兴,心里酸酸的,习惯上叫“吃醋”。

“吃醋”有可能是爱情的一个重要标志。

如果你觉得自己爱一个人,而别人和他接触你一点不“吃醋”,那很可能你并不真的爱他。

这种感情的根源是什么呢?可能有一个根源是本能。

你看动物在交配期也会为抢夺异性而争斗。

我家有一只小公狗叫陀陀(吉娃娃,小型犬)。

陀陀平时温文尔雅,有君子之风,它半眯着眼睛蹲坐在那里的时候,其神态之从容,和文人学士有一拼。

然而一旦它出门遇到了一只正在发情的母狗(母狗发情时会散发一种特殊气味,据说公狗在几公里之外就能闻到),那就判若两“狗”了,它会不顾实力,很凶猛地攻击路过的任何公狗,好像那只母狗就是自己的妻子一样(其实完全没有法律依据)。

这种争斗对生物进化是有益的,可能这就是人类吃醋的“原型”。

另外,人类“吃醋”还有社会原因。

一个女人若有爱人保护,她会觉得很安全,若是这个男人喜欢上了另一个女人,她就失去了安全感,在男权社会,这意味着可能影响她的生存状态,她当然会对此很敏感。

女人很爱“吃醋”,这是一个重要原因,她是在保卫自己的饭碗和社会地位,还有面子。

可见“吃醋”不完全是情感问题,你爱一个人,当然会因他而“吃醋”,但你因某人而“吃醋”,却并不能保证你一定爱这个人。

有时候你保卫的并非爱情,而可能是别的东西。

男人这方面更明显。

有些男人确实是深爱自己的爱人,她和别人接触,男人会醋意大发,也有些男人其实并不怎么爱自己的爱人或妻子,但是如果发现别人要染指,他也会醋性大发,为什么?可能是为了自己的面子,或者是他把爱人当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我的东西不许别人碰。

这其实就已经不是爱情了。

我记得在电影《泰坦尼克号》里面就有这么一位绅士,火气好大,和情敌拼命。

总而言之,“吃醋”应该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但究竟它的含义是什么,人人而殊,要具体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