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皮的功效与作用陈皮怎么泡酒主治什么陈皮泡酒有什么功效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
果皮以陈者良,故名。
药材分为―陈皮‖和―广陈皮‖。
采摘成熟果实,剥取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
橘子皮具有理气化痰、健胃除湿、降低血压等功能,陈皮泡酒能够清肺化痰,浸泡时间越长,酒味越佳。
陈皮泡药酒大讲究,不是你想泡就能泡泡药酒作为一种古老的养生保健方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泡酒有着很大的学问:用什么酒泡?酒要多少度?用什么容器泡好?每一步都有讲究,如果掌握不好,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还有可能伤害到身体。
下面,笔者从一个泡酒爱好者的角度给大家分享一些经验。
一、陈皮泡酒用什么样的白酒好?最近权威媒体接连报道,市场上70%的白酒都是食用酒精+香料+甜蜜素+水勾兑而成(符合国家标准)成本原因,中低端更达95%以上,很多打着纯粮酿造的酒却是食用酒精勾兑而成,而食用酒精酒与纯粮酒区别在于,纯粮酒是自然发酵酿造,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天然物质,而这些天然物质会和陈皮发生反应,才会产生神奇的保健医疗作用,而食用酒精酒因为添加剂原因本身对人体就没有好处,还会破坏药材的功效。
因此,陈皮泡酒一定要选用无添加的纯粮酒,这种无添加的纯粮食酒在市场上不好找,在此笔者向大家推荐一款谷养康纯粮酒,真正无添加纯粮酒,适合陈皮泡酒。
二、陈皮泡药酒不宜选择塑料桶装酒市场很多PET塑料桶装酒,价格便宜,这种PET塑料装水很安全,但白酒具有很强腐蚀性,尤其是高度白酒,会把塑料成分腐蚀到酒里。
所以,为了安全起见,要选择玻璃瓶或陶瓷瓶装酒,不能选择塑料桶装酒。
三、陈皮泡酒要用多少度白酒合适稍高度数的白酒更易于杀死陈皮的细菌和病菌。
随着存放时间的推移,酒的度数会下降,酒精度过低,长时间存储容易变质。
因此陈皮泡酒60度的优质纯粮酒最佳。
四、陈皮泡酒用什么容器比较好?陈皮泡酒要用土陶坛或者玻璃器皿,陶坛最优,古时候熬制中药、储存白酒都用土陶,土陶可加速酒的陈化老熟,让酒的品质更好,所以陶坛比玻璃更适合装酒。
禁用塑料和金属器皿泡药酒,塑料金属装酒会逸出有害物质。
而玻璃、陶瓷就不会产生上述情况,这也是我给大家推荐谷养康纯粮酒的另外一个原因,谷养康纯粮酒采用土陶罐制作而成,瓶口较大,如果泡量不大可直接把陈皮加入陶坛里,免去购买泡酒坛,如果泡量较大,可去集贸市场购买较大泡酒器皿。
常见的陈皮泡酒配方(摘自网络,仅供参考,具体咨询医生)陈皮酒配方:陈皮100克白酒1500毫升制法:直接将干净陈皮置于酒中浸泡,密封20天即可饮用。
时间越久,酒味越佳!功效:温补脾胃,清肺化痰。
用于消化不良、反胃呕吐等症,对多食油腻而引起的消化不良、不思饮食症,尤为有效。
用法:每日一次每次20-30毫升【酒方名称】大凤引酒【来源】《柳森可用方》【配方】大豆100克,制附子16克,枳实、泽泻、陈皮、茯苓、防风各20克,白酒1公斤。
【制法】先将上药后6味共碎细,绢袋盛,置净器中,用酒、水2斤煮大豆,取2斤,浸器中,煮取斤半,分3份。
【主治】风湿痹,遍身胀满。
【酒方名称】调经【来源】【配方】当归、川芎、吴茱萸各120克,炒白芍、白茯苓、陈皮、元胡、丹皮各90克、熟地、醋香附各180克,小茴香、砂仁各60克,烧酒15公斤,黄酒10公斤。
【制法】将上药用绢袋盛之,浸入酒中,容器封固,隔水加热1.5小时后,放凉,再浸数日即可饮用。
【主治】气滞血涩、夹有寒邪所致的经行腹胀疼痛,经血量少、色黯有块,以及月经不调等症。
【酒方名称】寒凉咳嗽酒【来源】《山居备用》【配方】全紫苏60克,杏仁、瓜蒌皮、浙贝母、半夏、枳壳、百部、桔梗、桑白皮、枇杷叶、茯芩各15克,陈皮、干姜各30克,细辛、豆蔻仁、五味子各7.5克,甘草1.5克,白酒2500克。
【制法】将药用白纱布袋盛之,置于净器中,入酒浸泡,密封,5日后开启,过滤后装瓶备用。
【主治】祛风散寒,止咳平喘。
适用于寒凉咳嗽,症见咳嗽气喘,鼻塞流清涕,喉痒声重,痰稀色白,头痛发热,恶寒或恶风等。
【酒方名称】红茅药酒【来源】《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配方】公丁香、白豆蔻各6克,砂仁10克,良姜、零陵香、红豆蔻各6克,白芷10克,当归30克,木香2克,肉豆蔻6克,陈皮20克,枸杞10克,檀香2克,草豆蔻6克,佛手10克,桂枝6克,沉香4克,肉桂20克,山药6克,红曲162克,白酒5200克,蜂蜜1560克,冰糖4162克。
【制法】将上药装入布袋,浸于酒中,加热煮数沸兑入蜂蜜、冰糖,溶化即成。
【主治】寒湿中阻,脾胃气滞的脘满痞塞,腹胀腹痛,不思饮食,消化不良等症。
陈皮酒【配方】陈皮30克,白酒300ml。
【制法】先将陈皮洗净,晾干,撕碎,置酒瓶中,加入白酒,盖好密封,浸泡3-5日即得。
【功用】止咳化痰。
【主治】风寒咳嗽,痰多清稀色白。
肺寒咳嗽亦宜。
【用法】口服:每次服15 – 20ml,日服3次。
或随量饮用。
【附记】民间验方。
验之临床,用之多效。
红茅药酒【配方】公丁香、白豆蔻、肉豆蔻、草豆蔻、桂枝、山药、高良姜、零陵香、红豆蔻各6g,枸杞子、砂仁、佛手、白芷各l0g,当归30g,檀香、木香各2g,肉桂、陈皮各20g,沉香4g,红曲16 2g,白酒5 200ml,蜂蜜1 560g,冰糖416g。
【制法】先将前20味药切成薄片或粉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加热,煮数沸后再兑入蜂蜜、冰糖,溶化,密封,浸泡1-3日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理脾和胃,温中散寒。
【主治】寒湿中阻,脾胃气滞所致的脘满痞塞、腹胀腹痛、不思饮食、消化不良或呕吐清水、口淡喜热饮、气滞不顺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30—50ml,日服3次,或随量饮服。
饮时须将酒烫热后服为佳。
【附记】引自《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验之临床,确有良效。
凡阴虚内热者忌服。
草乌风湿酒【配方】草乌、桂枝、当归、陈皮、枳壳、延胡索、川芎、川牛膝、千年健、甘草各30g,香附、木瓜、钻地风、豨莶草各75g,全蝎27g,50-60度白酒5000ml。
【制法】将上药共置玻璃瓶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5日后,滤渣备用。
【功用】舒筋活络,活而化瘀,通利关节,强筋健骨。
【主治】类风湿关节炎。
【用法】口服:每日起床后、晚睡前各服1次,每次服30ml,1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需服2-3个疗程。
【附记】引自《集验中成药》。
用于治疗74例,结果为治愈52例,好转18例,无效4例。
坐骨神经痛酒.【配方】小茴香6g,小香6g,陈皮l0g,延胡索12g,穿山甲5g,川牛膝5g,独活5g,甘草3g,白酒500ml。
【制法】将上药共研为细末,加入白酒中,浸泡7日后开始服用。
【功用】活血化瘀,通络柔筋,祛痹止痛。
【主治】坐骨神经痛日久痛缓或巩同疗效之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10-20ml,每日服2或3次,以饭前服为宜。
【附记】引自《同医论坛》。
丹参石斛酒(一).【配方】丹参、川芎、杜仲、白茯苓、防风、白术、党参、桂心、五昧子、陈皮、黄芪、山药、当归各30g,石斛60g,干姜、牛膝各45g,炙甘草15g,白酒2000ml。
【制法】将前17味捣为粗末,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日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补虚祛邪,活血通络,止痛。
【主治】脚气痹弱、筋骨疼痛等。
【用法】口服:每次饭前温服20 ml,口服2次。
【附记】引自《药酒汇编》。
验之临床,多效。
陈皮山楂酒【配方】陈皮50g,山楂酒1 000ml,白酒500ml。
【制法】先将陈皮撕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日后,过滤去渣,冲入山楂酒,混匀即成。
【功用】行气健脾,燥湿降逆,止呕开胃。
【主治】消化不良、食少胃满、脘腹胀满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30 -50ml,日服2或3次。
【附记】引自《药酒汇编》。
本方用于脾虚挟湿证尤宜。
验之临床,效果甚佳。
佛手开郁酒【配方】佛手片、青皮、陈皮各l0g,木香、高良姜各5g,砂仁、肉桂各3g,丁香1g,白酒、黄酒各500ml。
【制法】将上述药物粉碎成粗末,装入纱布袋内,扎口,再将白酒、黄酒混合后浸泡药袋。
48小时后将药酒连容器置锅中,隔水小火煮,待水沸后半小时,把容器移至阴凉处。
7日后取出药袋,压榨取液。
将榨取液与药酒合并,静置,过滤,即得。
【功用】宽胸解郁,行气开胃,温中止痛。
【主治】肝胃不和、胃脘气滞作胀,不思饮食或胃寒胀痛不适。
【用法】口服:每次服10 – 20ml,口服2次。
【附记】引自《临床验方集》。
若兼有食滞不化,可加谷芽、麦芽、莱菔子各15g。
验之临床,效果甚佳。
仙庆寿酒.【配方】川乌、草乌、当归、薄荷、炮姜、竹叶、陈皮、甘草各30g,醋500ml,河水、井水各1L,红糖1 000g,烧酒5 000ml。
【制法】将前8味药物研成细末,装入粗布袋,放人酒坛,加入酒、醋、糖及水,密封浸泡7日,然后隔水加热2小时,待冷后去掉药袋,滤清备用。
【功用】活血祛风,散寒健脾。
【主治】风寒筋骨酸痛、屈伸不利、半身不遂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饭前l0ml,日服3次。
【附记】引白《药酒与膏滋》。
孕妇忌服。
延寿酒(一).【配方】白术(土炒)、青皮、生地黄、厚朴(姜汁炒)、杜仲(姜汁炒)、破故纸(微炒)、广陈皮(去净白)、川椒、巴戟肉、白茯苓、小茴香、肉苁蓉各30g,青盐15g,黑豆(徽炒)60g,高粱酒l 500ml。
【制法】将前14味粗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 -10日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益肾健脾,助阳逐寒,理气化痰。
【主治】脾肾两衰、阳痿及女子经血不调、赤白带下。
【用法】口服:每次空腹温服10-20ml,每日早、晚各服1次。
【附记】引自《中国医学大辞典》。
验之临床,确有良效。
忌食牛肉、马肉。
孕妇忌服。
仙传种子药酒.【配方】茯苓l00g,红枣肉50g,核桃仁40g,黄芪(蜜炙)、人参、当归、川芎、炒白芍、生地黄、熟地黄、小茴香、枸杞子、覆盆子、陈皮、沉香、官桂、砂仁、甘草各5g,五味子、乳香、没药各3g,蜂蜜600g,糯米酒1 000 ml,白酒2 000 ml。
【制法】先将蜂蜜人锅内熬滚,入乳香、没药搅匀,微火熬滚后倒人容器中,再将前19味共研为粗末,与糯米酒、白酒一同加入容器中,密封,隔水蒸煮40分钟,取出埋入土中3日去火毒,取出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补元调经,填髓补精,壮筋骨,明耳目,悦颜色。
【主治】气而不足,头晕耳鸣,视物昏花,腰膝酸软,面色无华,精少不育,妇女月经不调、不孕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30ml,日服3次。
【附记】引白钏缶床验方集》。
验之临床,确有良效。
红花杜仲酒【配方】红花、陈皮、枳壳、水瓜、延胡索、当归、甘草、路路通各30g,杜仲、夏枯草、益母草、海金沙、续断、三七各50g,香附、赤小豆、丹参各75g。
【制法】将上药共置入玻璃瓶中,加入50- 60度白酒5 000ml,密封浸泡7-15日后即可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