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定性指标如何进行考核

定性指标如何进行考核

的方面分别进行考察,从而将定性指标的考核进行了细化,减少了定性指标整体考核的笼统和模糊;也使得被考核者明确上级对自己工作要求的主要方面,便于其合
理分配时间和精力来开展工作。

步骤二:针对各考核维度,设定具体的考核标准。

考核维度的确定后就要针对每一考核维度,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和设立相应的考核标准,使得考核具有可操作性,同时尽量减少主观因素对打分的影响。

考核标准的制定方法可以参照以下三种方法:等级描述法、预期描述法和关键事件法。

方法一:等级描述法
等级描述法是对工作成果或工作履行情况进行分级,并对各级别用数据或事实进行具体和清晰的界定,据此对被考核者的实际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的方法。

等级描述法适用于考核那些经常或重复进行的工作,因为能够很清楚地用数据或事实描述出各个级别不同。

具体操作中,建议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等四个级别,为了简化操作,可以只对“一般标准”和“良好标准”进行具体的描述,依照各个级别间的递进关系,来区分四个级别。

等级描述法通过对各个级别的具体界定,使得在考核时有了比较客观的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考核者打分的随意性。

而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清晰界定了“一般标准”和“良好标准”,使得被考核者明确了上级对其工作的要求,明确了努力的方向,有利于被考核者不断提高自己的绩效水平。

方法二:预期描述法
预期描述法是考核双方对工作要达到的预期标准进行界定,然后根据被考核者的实际完成情况同预期标准的比较,来评价被考核者业绩的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有时会面对一些对新任务或新工作的评价,这时候考核双方往往没有或很少有先例可循,制定考核标准时也往往缺乏数据和事实的支持,这种情况下等级描述法就无能为力。

因此,建议采用预期描述法,即通过考核双方尽量明确和清晰地界定预期标准,来为评价被考核者的业绩提供依据。

例如:

预期标准:能够通过管
理体系的建立,规范和
指导公司的管理,提升
员工的职业化水平,提
升为顾客服务的意识,
并提高公司的盈利率。

管理体
系的评

40%
……..
预期描述法虽然只描述了一个标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考核者的随意打分。

而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预期标准的制定,使被考核者明确了上级的预期和要求,这在下属面对新工作或新任务时,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方法三:关键事件法
关键事件法是针对工作中的关键事件,制定相应的扣分和加分标准,来对被考核者的业绩进行评价的方法。

关键事件法适用于那些关键事件能够充分反映被
定性
指标
考核维
度权重
考核标准
管理
体系
的建
立情

计划完
成情况20%
考核标准:逾期一周内,
扣除2分;
逾期二周内,扣除5分
……..
满分20分,扣完为止
管理体
系的评

40%
…….
实施运
行效果40%
……..
再如:
以上介绍的是如何对定性指标进行考核的思路和一些具体操作方法。

相信大家一定会在自己的管理实践还会逐步摸索出一些适合自己企业情况的对定性指标进行有效考核的办法。

最后还要强调的是,管理者必须要明确制定定性指标考核标准的意义。

制定定性指标的考核标准,一方面,通过制定明确和具体的考核标准,使得定性指标的考核尽量客观公正、易于操作,并减少因为考核带来的争议。

另一方面,也使被考核者了解上级对其工作的要求或期望,从而明确工作努力的方向。

很显然,后者对于管理工作的意义更为重大。

因为考核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考核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员工的绩效水平,而被考核者充分了解上级对其工作的要求或期望,无疑对于其高质量完成工作会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