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厂计算书.

水厂计算书.

自来水厂计算书目录1、取水泵房 (3)1.1 设计参数 (3)1.2 设计要求 (3)1.3 设计流量的确定和设计扬程估算 (3)1.4 泵的选择 (4)1.5 泵房布置 (4)1.6附属设备选择 (4)1.7泵房整体设计 (4)2、加药间设计计算 (5)2.1 设计参数 (5)2.2 设计计算 (5)3 混合设备计算 (7)3.1设计参数 (7)3.2 设计计算 (8)4 水力澄清池设计计算 (8)4.1 设计参数 (8)4.2设计计算 (9)5 重力式无阀滤池计算 (14)5.1 设计水量 (14)5.2 设计数据 (15)5.3 计算 (15)6 消毒设计计算 (18)6.1设计参数 (18)6.2加氯机及漏氯处理 (18)6.3加氯间及氯库设计计算 (19)7、清水池 (19)7.1 设计数据 (19)7.2 计算 (19)7.3 清水池布置 (21)8 吸水井 (21)8.1 设计要点 (21)8.2 吸水井的设计 (21)9、二级泵房的确定 (22)9.1 流量设计 (22)9.2 扬程 (22)9.3 选泵 (22)9.4 泵房布置 (23)9.5泵房附属设备 (24)1、取水泵房1.1 设计参数(1)进水管采用自流管设计,管内流速应考虑不产生淤积,一般不宜小于0.6m/s。

必要时,应有清淤措施。

(2)自流管一般不得少于两根,当事故停用一根时,其余管仍能满足事故设计流量要求(一般为70%-75%的最大设计流量)。

(3)自流管一般埋设在河底以下,其管顶最小埋深一般应在河底以下0.5m。

(4)当河流水位变化幅度不大时,岸边式集水井可采用单层进水孔口。

当河流水位变化幅度超过6m时,可采用两层或三层的分层进水孔口。

(5)为确保取水头部在最低水位下能取到所需水量,淹没进水孔上缘在设计最低水位下的深度应符合规定:顶部进水时,不得小于0.5m;侧面进水时,不得小于0.3m。

1.2 设计要求(1)设置两根DN325钢管(做好防腐处理)作为自流管,埋设在枯水位以下0.75m,采用侧面进水。

(2)在自流管前端5m处设置拦污网(渔网或竹筏),拦截河水中漂浮物。

避免其进入管道,堵塞自流管。

1.3 设计流量的确定和设计扬程估算1、设计流量Q考虑到输水干管漏损和厂区本身用水,采用自用水系数α=1.05,则Q=10000×1.1=11000m³/d=458m³/h 取460 m³/h =0.128 m³/s2、设计扬程(1)泵所需静扬程HST:在最不利情况下(即一条自流管检修,另一条自流管通过75%的设计流量时),自流管道的水头损失为0.31m。

此时吸水井中最低水位标高115.00-0.31=114.69m。

泵所需静扬程HST为:枯水位:HST=140.45-114.69=25.76m(2) 原水输水干管的水头损失Σh:设计采用两根DN325钢管并联作为原水输水管,当一条输水管检修时,另一条输水管应通过75%的设计流量,即Q=0.75×0.064=0.048m³/s ,查水力计算表得管内流速v=0.56m/s,1000i=1.58,所以Σh=1.1×1.58×10-3×1000=1.74m (式中1.1为局部损失而加大的系数)。

(3)泵站内管路中的水头损失hp:粗估为2.00m安全水头为2.00m故泵所需设计扬程为:设计枯水位时:Hmax=25.76+1.74+2.0+2.0=31.50m1.4 泵的选择本设计采用潜水供水泵,设置三台Q=230 m³/h,H=33m的潜水泵, 2用1备。

根据泵型号及机组布置要求,水泵采用单行排列。

1.5 泵房布置(1)压水管路计算每台泵都有单独的压水管,然后在切换井内相互连接。

已知每台泵的流量为Q1=460/2=230m³/h=0.064m³/s,采用DN275的钢管,则v=1.05m/s,1000i=642。

(2)管道布置:压水管引出后,在切换井内相互连接起来,每条压水管均设有液压蝶阀和手动蝶阀各一个,手动蝶阀作为检修用。

两条DN275的输水干管用DN275蝶阀连接起来,每条输水管上各设DN275的蝶阀一个。

(3)泵房筒体高度:取水泵房底标高为-8.45m,房顶标高为5.50m。

1.6附属设备选择(1)起重设备:选用LX型电动单梁环形轨道起重机(起吊重量2t,起吊高度6m,跨度3.5m)。

(2)其他设备:因为取水泵房采用潜水泵,不必安装排水、通风等设备,又由于在送水泵房安装流量计统一计量。

故取水泵房不再设置流量计。

1.7泵房整体设计泵房平面尺寸及建筑高度根据机组呈单排布置的特点及距离要求:泵房采用矩形,其尺寸为6200mm×5500mm。

配电室与取水泵房合建,即泵房电器设备及控制仪表均设在操作平台以上的建筑物内,其建筑高度为5.50m。

2、加药间设计计算2.1 设计参数已知计算水量Q=10000×1.10m 3/d=11000m 3/d=460m 3/h 。

根据原水水质及水温,参考有关净水厂的运行经验,选碱式氯化铝为混凝剂,混凝剂的最大投药量a=20mg/L ,药容积的浓度b=10%,混凝剂每日配制次数n=2次。

混凝剂投加量参考值2.2 设计计算2.2.1 溶液池容积W 1=n c Q⨯⨯417υ =21041746020⨯⨯⨯=1.1m 3式中:a —混凝剂(碱式氯化铝)的最大投加量(mg/L ),本设计取20mg/L;Q —设计处理的水量,460m 3/h;B —溶液浓度(按商品固体重量计),一般采用5%-20%,本设计取10%;n —每日调制次数,一般不超过3次,本设计取2次。

溶液池采用矩形钢筋混凝土结构,设置1个,容积为W 1。

溶液池尺寸为W 1=B ×L ×H=1.4m ×0.6m ×1.9m ,高度中包括超高0.3m ,置于室内。

溶液池实际有效容积:W=1.4m ×0.6m ×1.9m=1.60 m 3满足要求。

池底坡度为0.01。

底部设置DN50mm 放空管,采用硬聚氯乙烯管。

池内壁用环氧树脂进行防腐处理。

沿池面接入药剂稀释采用给水管DN15mm ,按1h 放满考虑。

2.2.2 溶解池容积2W =0.3W 1=0.3×1.60m 3=0.48m 3式中: 2W ——溶解池容积(m 3 ),一般采用(0.2-0.3)1W ;本设计取0.31W 溶解池也设置为单池,单池尺寸:W 2=B ×L ×H=0.8m ×0.6m ×1.2m ,高度中包括超高0.2m ,底部沉渣高度0.2m ,池底坡度采用0.01。

溶解池实际有效容积:W=0.8m ×0.6m ×1.2m=0.58m 3 符合要求.溶解池的放水时间采用t =10min ,则放水流量:Q 0=tw 602=0.16L/s ,查水力计算表得放水管管径0d =50mm ,相应流速V 0=0.42m/s ,管材采用硬聚氯乙烯管。

溶解池底部设管径d =80mm 的排渣管一根,采用硬聚氯乙烯管。

溶解池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池底坡度采用1.0%,内壁做防腐处理。

2.2.3 投药管投药管流量q=606024100021⨯⨯⨯⨯W =0.037L/s查水力计算表得投药管管径d =20mm ,相应流速为1.05m/s 。

2.2.4 溶解池搅拌设备溶解池搅拌设备采用JB-2型搅拌机。

2.2.5 计量投加设备混凝剂的湿投方式分为重力投加和压力投加两种类型,重力投加方式有泵前投加和高位溶液池重力投加;压力投加方式有水射投加和计量泵投加。

计量设备有孔口计量,浮杯计量,定量投药箱和转子流量计。

本设计采用耐酸泵和转子流量计配合投加。

计量泵每小时投加药量: q=121W =121.1 =0.092 m 3/h 式中:1W ——溶液池容积(m 3)计量泵采用隔膜计量泵,规格为0.10 m3/h,P=0.45KW。

选用两台,一备一用。

2.2.6 药剂仓库(1)药剂仓库与加药间宜连接在一起,存储量一般按最大投加量期的10天用量计算。

(2)仓库除确定的有效面积外,还要考虑放置泵称的地方,并尽可能考虑汽车运输方便,留有1.5米宽的过道。

(3)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并组织受潮,同时仓库的地坪和墙壁应有相应的防腐措施。

(4)聚合氯化铝所占体积:聚合氯化铝的袋数N:N=24Qut/1000w式中:Q——水厂设计流量,m3/h;u——投药量,20mg/l;t——药剂储存期,10d;w——每袋药剂质量,25Kg。

N=24×11000×20×10/(1000×25)=88袋有效堆放面积A:A=NV/[H(1-e)]式中:H——药剂堆放高度,1.5mV——每袋药剂体积,0.5×0.4×0.2=0.04 m3e——堆放孔隙率,堆放时e=20%。

A=88×0.04/[1.5(1-0.2)]=2.93m2取3 m2考虑药剂的运输、搬运和磅秤等所占面积,这部分面积按药品占有面积的30﹪计,则药堆场所需面积为:L×B=3×1.3=3.9m2,设计中取4m2药堆场的平面尺寸为:L=2.5,B=1.6。

3 混合设备计算3.1设计参数设计总进水量为Q=11000m3/d,厂进水管投药口靠近水流方向的第一个混合单元,投药管插入管径的1/3处水,且投药管上多处开孔,使药液均匀分布,进水管采用两条,流速v=1.0m/s。

计算草图如图:3.2 设计计算1.设计管径静态混合器设在絮凝池进水管中,设计流量q=460/2=230m 3/h=0.064m 3/s ; 则静态混合器管径为: D=m vq 29.00.114.3064.044=⨯⨯=π ,本设计采用D=300mm ;2.混合单元数39.33.0136.236.23.05.03.05.0=⨯⨯=≥----D v N ,本设计取N=3;则混合器的混合长度为:L=1.1DN=1.1×0.3×3=0.99m 取1.0m 3.混合时间 T=L/V=1s4.水头损失h=0.1184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n =0.1184×0.0642×4/0.34.4=0.097m<0.5m 符,合设计要求。

5.校核GT 值G=913s -1,在700-10001s -之间,符合设计要求4 水力澄清池设计计算4.1 设计参数水力澄清池设计2座,每池设计流量为 q=5500211000==n Q m3/d=0.064m3/s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