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振荡通气操作指南呼吸机型号:3100B适应症:*存在ALI 或者ARDS的病人,体重在35kg以上,常规通气方式失败且又需要肺保护通气策略的,高频振荡通气将是他们的最佳选择。
以下的指标常被认定是是否使用高频振荡通气的标准。
FiO2≥60%, PEEP≥10同时P/F ratio < 200平台压> 30 cmH2 O弥漫性肺泡病变伴有肺顺应性下降,低氧血症且OI>13,OI=(FIO2×mPaw)/PaO2×100肺气压伤伴有肺漏气(有影像学证据表明有纵膈气肿、气胸、心包积气、气腹或者间质性肺气肿) 其他原因造成的难治性缺氧禁忌症:* 重度气道阻塞或狭窄。
(严重COPD或哮喘)上机之前的准备事宜1,血流动力学状态:患者血流动力学应维持稳定,平均动脉压应该至少要达到75mmHg。
2,PH:应大于 7.23,病人的镇静状态:使用适当的镇静和肌松药物。
4,确保病人有最近的肺部影像学检查结果。
5,考虑患者床垫的类型,如果可能,需要适当加固患者的床垫。
6,确认患者是否需要像CT、MRI之类的非常规检查项目。
如果需要的话,那么应该在给患者进行高频通气之前完成这些检查。
7,如果使用封闭式吸痰装置,应确保与管路连接正确,在给患者上机之前应做好气道清理。
8,在给患者上机之前与家属做好良好的沟通和解释工作,比如在上机过程中会出现的噪音以及胸部振动的情况。
9,实施肺开房策略可以借助振荡器或者使用肺复张手法。
使用前检查事项1,连接系统气源2,连接电源3,检查患者的管路与呼吸机的连接4,连接患者管路和湿化装置5,连接振荡器和压力传感器6,打开电源7,检查气源8,检查振荡器关闭9,确保报警功能开启10,患者管路校准11,呼吸机性能校准12,报警检查13,设置的基础流量,振荡频率,吸气时间百分比,振幅和平14,均气道压15,设置最大和最小压力限制16,设置空氧混合器和湿化器17,连接患者气管插管病人管路校准(校准管路的工作必须在实施通气之前完成。
校准的目的在于即使是管路存在漏气也能保证压力。
在将患者连接到呼吸机之前就应该完成校准。
)1.在患者管路Y管处插入阻塞器并且打开基础流量2.旋转ADJUST 旋钮到最大3.设置气道高压报警到59 cmH2O4.设置偏流到20 LPM(球形刻度在中间线,需弯腰观察)5.按住RESET按钮(此时振荡器应处于关闭状态)6.观察气道平均压,调整患者管路或校准螺丝使压力维持在39—43 cmH2O在调节校准螺丝之前,确保管路没有漏气,基础流量维持在20 LPM且管路连接正确。
调整校准螺丝时请小心,不要过分旋紧,以免损坏。
呼吸机性能校准(呼吸机性能检测能够保证其正常工作运行。
在给患者连接高频通气呼吸机之前就要完成校准。
)在患者管路Y型管处插入阻塞器并打开基础流量。
1.转动ADJUST旋钮到12点钟的位置2.设置基础流量到30 LPM3.按住Reset并保持,调节气道平均压至29 – 31 cmH2O4. 设置频率为6Hz, 吸气时间百分比33%,按压START/STOP键开启振荡器5.设置振幅为6.06.观察下列参数是否在下表的范围内初步设置和调节1.设置基础流速在25 – 40 LPM2.设置平均气道压(mPaw)比常规机械通气平均气道压高出5cmH2O3.初始设置振幅4.0,调节振幅直至肺部振动(可以观察到从锁骨下到骨盆上的体表振动并可触及)4.初始设置振荡频率在5-6Hz5.设置吸气时间百分比为33%6.对于pH <7.2的严重高碳酸血症,可考虑抽吸气管导管的气囊以造成一部分的漏气。
7.在高频振荡通气的初期建议设置FiO2为100%HFOV参数监测与记录*确认并记录呼吸机设置(吸氧浓度,频率,基础流量,吸气时间百分比,振幅,报警,平均气道压)。
注意:* 如果平均气道压或振幅在通气过程中发生变化,需要评估其临床变化、管路及气道的状况。
* 请务必记录气囊漏气的状况HFOV的撤机当满足以下目标时可以考虑转换到常频通气PCV模式FiO2设置在0.4左右平均气道压在22–24 cmH2OSPO2 > 88%患者应该在以上设置的情况下处于稳定状态,并能够在短时间吸痰操作后氧饱和度不出现明显下降。
肺部影像学检查结果改善常频通气初始设置:调节PIP使潮气量达到6 – 8 mL/kg平台压(Pplat) < 35 cmH2O吸呼比的设定为1:1-1:2频率20 – 25 bpm平均气道压可以考虑维持在20 cmH2O (± 2 cmH2O)附:HFOV的管理氧合与通气管理如果氧分压改善FiO2需要慢慢降低(每次5%),在撤机时直到60%以下,重新复查胸片用来评估肺容积。
如果肺部复张情况良好,则可以将FiO2继续降低到40%。
如果此时肺部处于过度膨胀状态,则可以考虑降低气道压力1 – 2 cmH2O,然后继续降低FiO2 直至40%。
FiO2一旦降低到40%或以下,则可以将平均气道压在每4-6小时降低1 – 2 cmH2 O,以确保维持足够的氧合和肺容积。
如果氧分压下降如果需要可适当增加FiO2直至达到100%每20-30分钟增加气道压力3 – 5 cmH2O,确保足够的肺部膨胀和氧合。
及时复查胸片以确保适当的肺部容积检查血流动力学指标以确保足够的组织灌注PH如果升高(逐渐偏碱)降低振幅维持适当的胸部振动提高振荡频率降低吸气时间百分比至33%(如果之前设置为50%)PH 如果降低(逐渐偏酸)增加振幅增加或维持适当的胸部振动降低振荡频率最小为3.0Hz气囊漏气操作提高吸气时间百分比至50%PaCO2升高或者降低如果PH 允许可以接受短期的高碳酸血症PH值过高或过低时考虑进行纠正高频振荡通气时病人的评估血气分析一般通气后一个小时行血气分析检查血气分析的频率应根据临床情况决定改变通气参数或者临床情况出现突然变化时都应该在一小时内复查血气胸片一般通气后1-4小时复查胸片无论肺过度膨胀或者尚未复张都应该是判断通气效果的依据患者评估病人的评估工作每两小时进行一次,并应包括以下内容:胸部振动(CWF):可以观察到或触及从锁骨下到骨盆上的体表振动。
这样评估目的在于确定气流可以通过大气道直达肺内。
注意观察振动的幅度和对称度常见的影响肺部振动的因素:肺顺应性改变气道内分泌物的阻塞注意观察是否有气管导管下滑到一侧支气管或出现气胸的状况肺部听诊时,呼吸音不易被听到,但可以通过活塞声音变化的强度来评估。
心脏和胃肠道听诊时:暂停振荡,此时呼吸机可以维持肺膨胀。
生命体征:心率,血压,平均动脉压,尿量。
PAWP,PAP和中心静脉压监测并不是必须的,但是确保足够血流灌注监测的有效方法。
氧饱和度可维持88 至93 %之间通常FiO2的改变目的在于改善氧饱和度如果有经皮二氧化碳监测,大多用于监测二氧化碳水平趋势和通气状况的变化情况。
监测充足的组织灌注情况可以通过监测评估毛细血管回充,皮肤饱满度和颜色,观察尿量的变化评估是否存在持续的代谢性酸中毒。
分泌物的吸引同通气一样都是时时存在的问题。
通常分泌物阻塞的情况常会导致二氧化碳分压的急速增高、氧合下降和胸部振动的减少。
如果应用了气囊漏气,要密切观察气管导管的位置变化。
注意振幅和平均气道压的变化情况常见报警问题管路校准失败:在回路的连接点中,肉眼观察是否存在泄漏,裂缝检查阀门薄膜检查积水杯阀门(可开启或关闭)确保管路装配正确确保流量设置在20 LPM(球的中央线在20 LPM的刻度处,需弯腰直视才能保证精确)检查测压管是否有裂缝检查校准螺丝确定压力传感器归零,如果插入Y型管阻塞器而呼吸机没有加压时,此时气道压力应该显示为0 cmH2O (± 0.5cmH2O)呼吸机性能校准失败:振幅过低脱开湿化器管路重新校正检查振幅旋钮是否正常(0.0 – 10.0)平均气道压过低(伴或不伴低振幅)测压管是否弯折或阻塞(此时平均气道压可能显示为130到140 cmH2O)检查基础流量呼吸机无法振荡检查振幅旋钮检查平均气道压检查湿化器是否存在漏气脱开湿化器管路重新校正平均气道压波动检查是否开启自动限制功能检查高压报警设置检查自主呼吸状况“气源压力不足报警灯亮”这种情况表示输入压力无论是混氧器还是冷却气处都小于30psi。
检查气体输送管道。
检查气源是否正确连接。
检查空氧混合器是否正确连接。
更换气源滤水杯滤芯。
检查是否存在内部泄漏(可能需要CareFusion售后支持)。
高压报警自主呼吸:考虑患者的临床状况,评估镇静水平,基础流量不足,使用较高流量等都应该重新调整平均气道压呼气阀门阻塞或者测压管扭折检查报警设置患者回路温度升高:检查和校准加温湿化器温度无线电传感干扰:移除干扰因素低压报警自主呼吸:考虑患者的临床状况,评估镇静水平,基础流量不足,使用较高流量等都应该重新调整平均气道压不当的报警设置:调整报警设置不当的平均气道压或者流量设置:调整设置病人回路温度降低:检查和校准加温器温度湿化器管路泄漏:修理或更换湿化器管路。
振荡膜破损:更换振荡膜。
气源滤水器漏气:检查或跟换气源滤水器无线电干扰:移除干扰因素振荡器停止振荡并没有引发报警:振幅≤7 cmH2O,调整并设置理想的振幅振荡器故障:呼叫CareFusion售后支持振幅改变:振幅增加:气道阻力增加和肺顺应性下降振幅降低:气道阻力降低和肺顺应性升高如果病人肺部的状况变化同振幅的变化一致;评估患者状态,必要时调整通气设置。
呼吸管路是非重复使用。
清洗和消毒会降低他们的整体性能,增加故障的风险。
使用时应小心保护呼吸机管路。
在呼气阀门处有水滴溢出是正常现象。
肺复张手法指南呼吸机断开连接之后都该常规实施肺复张在实施肺复张手法之前适当增加平均气道压肺复张手法短时间内最多实施三次,看是否起到改善氧合达到降低FiO2的作用。
方法:1持续肺充气(sustained inflation, SI)2逐步增加平均气道压注意以下情况不宜实施肺复张:气胸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比如:平均动脉压< 60 mmHg或者在实施过程中血压下降超过20 mmHg心率> 140 或者 < 60有心律失常的危险血氧饱和度<85%气囊漏气技术气囊漏气技术是一项HFOV通气过程中辅助清除气管内死腔气体的技术,可帮助移除二氧化碳和维持适当的PH。
降低气囊压力可以允许气体通过气管套管的边缘呼出,并通过口腔排除。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分压可以降低30–40 mmHg。
但由于存在气体泄漏,可能会降低气道压力和振荡幅度。
适应症:振幅以及平均气道压都进行了调整而并未能改善PaCO2频率已经降低到3Hz而并未能改善PaCO2吸气时间百分比适当增加而并未能改善PaCO2操作:回抽部分气囊内的气体观察到平均气道压下降5 cmH2O左右增加基础流量直至达到需要的平均气道压水平气囊漏气过程的监测:如果平均气道压增加,则证明气囊上方有分泌物如果平均气道压下降过快,则应该重新评估和调整气囊压力,达到理想的平均气道压水平平均气道压可能会在病人位置改变后发生变化,因此可能需反复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