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大量的羊、微型猪和鸡的研究结果提出,砷是必需微量元素。
饮料中含砷较低时(10~30mg/g),导致生长滞缓,怀孕减少,自发流产较多,死亡率较高。
骨骼矿化减低,在羊和微型猪还观察至心肌和骨骼肌纤维萎缩,线粒体膜有变化可破裂。
砷在体内的生化功能还未确定,但研究提示砷可能在某些酶反应中起作用,以砷酸盐替代磷酸盐作为酶的激活剂,以亚砷酸盐的形式与巯基反应作为酶抑制剂,从而可明显影响某些酶的活性。
有人观察到,在做血透析的患者其血砷含量减少,并可能与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紊乱、血管疾病有关。
编辑本段生理需要根据动物实验资料提出,人的砷需要量为6.25μg/4.18MJ~12.5μg/4.18MJ,世界各地砷的摄入量一般为12~40μg,但摄入海产品多的人,砷的摄入量可达到每天195μg。
编辑本段砷缺乏症在雏鸡、仓鼠、山羊、猪和大白鼠实验中,砷缺乏最一致的表现是生长抑制和生殖异常,后者的特征是受精能力损伤和围产期死亡率的增加。
所有物种在缺砷时都表现出各种器官内矿物质含量的变化。
对砷缺乏的某些应答反应取决于应激因子或其他因素的存在。
Mn锰的生理功能1.可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
2.保护细胞中细粒体的完整。
3.保持正常的脑功能。
4.维持正常的糖代谢和脂肪代谢。
5.可改善肌体的造血功能。
锰的盈缺和健康锰缺乏症状可影响生殖能力,有可能使后代先天性畸形,骨和软骨的形成不正常及葡萄糖耐量受损。
另外,锰的缺乏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症,影响智力发育。
锰缺乏还将导致胰岛素合成和分泌的降低,影响糖代谢。
锰的主要食物来源有:糙米、核桃、麦牙、赤糖蜜、莴苣、干菜豆、花生、马铃薯、大豆、向日葵籽、小麦、大麦以及肝等。
V钒是正常生长可能必需的矿物质,钒有多种价态,有生物学意义的是四价和五价态。
四价态钒为氧钒基阳离子,易与蛋白质结合结合形成复合物,而防止被氧化。
五价态钒为氧钒基阳离子,易与其他生物物质结合形成复合物,在许多生化过程中,钒酸根能与磷酸根竞争,或取代磷酸根。
钒酸盐以被维生素C、谷胱甘肽或NADH还原。
其在人体健康方面的作用,营养学界,医学界至今仍不是很清楚,仍处在进一步发掘的过程中,但可以确定,钒有重要作用。
一般认为,它可能有助于防止胆固醇蓄积、降低过高的血糖、防止龋齿、帮助制造红血球等。
每天会经尿液流失部分钒。
食物来源谷类制品、肉类、鸡、鸭、鱼、小黄瓜,贝壳类、蘑菇、欧芹、莳萝籽黑椒等。
代谢吸收人类摄入的钒只有少部分被吸收,估计吸收的钒不足摄入量的5%,大部分由粪便排出。
摄入的钒于小肠与低分子量物质形成复合物,然后在血中与血浆运铁蛋白结合,血中钒很快就运到各组织,通常大多组织每克湿重含钒量低于10ng。
吸收入体内的80%-90%由尿排出,也可以通过胆汁排出,每克胆汁含钒为0.55-1.85ng。
生理功能有实验显示,钒调节(Nak)-ATP 酶、调节磷酰转移酶、腺苷酸环化酶、蛋白激酶类的辅因子,与体内激素,蛋白质,脂类代谢关系密切。
可抑制年幼大鼠肝脏合成胆固醇。
可能存在以下作用: 1.防止因过热而疲劳和中暑。
2.促进骨骼及牙齿生长。
3.协助脂肪代谢的正常化。
4.预防心脏病突发。
5.协助神经和肌肉的正常运作。
需要人群尚无研究。
生理需要尚无具体数据,人的膳食中每天可提供不足30μg的钒,多为15μg,因此考虑每天从膳食中摄取10μg钒就可以满足需要。
一般不需要特别补充;需要提醒的是,摄取合成的钒容易引起中毒;另外吸烟会降低钒的吸收。
过量表现钒在体内不易蓄积,因而由食物摄入引起的中毒十分罕见,但每天摄入10mg以上或每克食物中含钒10 -20微克,可发生中毒。
通常可出现生长缓慢、腹泻、摄入量减少和死亡。
Cr铬的毒性与其存在的价态有关,六价铬比三价铬毒性高100倍,并易被人体吸收且在体内蓄积,三价铬和六价铬可以相互转化.天然水不含铬;海水中铬的平均浓度为0.05ug/l;饮用水中更低.铬的污染源有含铬矿石的加工、金属表面处理、皮革鞣制、印染等排放的污水。
铬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肌体的糖代谢和脂代谢中发挥特殊作用。
三价的铬是对人体有益的元素,而六价铬是有毒的。
人体对无机铬的吸收利用率极低,不到1%;人体对有机铬的利用率可达10-25%。
铬在天然食品中的含量较低、均以三价的形式存在。
确切地的生理功能主要有: 1.体内葡萄糖耐量因子(glucose tolerance f actor,GTF)的重要组成成分:GTF是由三价铬、烟酸、谷氨酸、甘氨酸和含硫氨基酸组成的活性化合物,它能增强胰岛素的生物学作用,可通过活化葡萄糖磷酸变位酶而加快体内葡萄糖的利用,并促使葡萄糖转化为脂肪。
2.影响脂类代谢:铬能抑制胆固醇的生物合成,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含量以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
老年人缺铬时易患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
3.促进蛋白质代谢和生长发育:铬在核蛋白中含量较高,研究发现它能促进RNA的合成,铬还影响氨基酸在体内的转运。
铬摄入不足时,实验动物可出现生长迟缓。
正常健康成人每天尿里流失约1微克铬。
啤酒酵母、废糖蜜、干酪、蛋、肝、苹果皮、香蕉、牛肉、面粉、鸡以及马铃薯等为铬的主要来源。
铬为皮肤变态反应原,可引起过敏性皮炎或湿疹,病程长,久而不愈。
如对眼睛和黏膜有很强的刺激性,对皮肤有中度刺激性,吸入还可导致肺栓塞和肝损害。
我国和欧盟等有关国家的相关规定中均把这两种元素列为化妆品禁用物质。
Co经常注射钴或暴露于过量的钴环境中,可引起钴中毒。
儿童对钴的毒性敏感,应避免使用每千克体重超过1mg的剂量。
在缺乏维生素B12和蛋白质以及摄入酒精时,毒性会增加,这在酗酒者中常见。
钴的简介钴是中等活泼的金属元素,有二价和三价二种化合价。
钴可经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人体,一般成年人体内含钴量为1.1-1.5mg。
在血浆中无机钴附着在白蛋白上,它最初贮存于肝和肾,然后贮存于骨、脾、胰、小肠以及其它组织。
体内钴14%分布于骨骼,43%分布于肌肉组织,43%分布于其它软组织中。
食物来源食物中钴含量较高者有甜菜、卷心菜、洋葱、萝卜、菠菜、西红柿、无花果、荞麦和谷类等,蘑菇含量可达61ug/100g。
代谢吸收经口摄入的钴在小肠上部被吸收,并部分地与铁共用一个运载通道,在血浆中是附着在白蛋白上。
吸收率可达到63%-93%,铁缺乏时可促进钴的吸收。
钴主要通过尿液排出,少部分由肠、汗、头发等途径排出,一般不在体内蓄积。
生理功能钴是维生素B12组成部分,反刍动物可以在肠道内将摄入的钴合成为维生素B12,而人类与单胃动物不能将钴在体内合成B12。
现在还不能确定钴的其它的功能,但体内的钴仅有约10%是维生素的形式。
已观察到无机钴对刺激红细胞生成有重要的作用。
有种贫血用叶酸、铁、B12治疗皆无效,有人用大剂量的二氯化钴可治疗这类贫血。
然而,这么大剂量钴反复应用可引起中毒。
钴对红细胞生成作用的机制是影响肾释放促红细胞生成素,或者通过刺激胍循环。
还观察到供给钴后可使血管扩张和脸色发红,这是由于肾释放舒缓肌肽,钴对甲状腺的功能可能有作用,动物实验结果显示,甲状腺素的合成可能需要钴,钴能拮抗碘缺乏产生的影响。
钴元素能刺激人体骨髓的造血系统,促使血红蛋白的合成及红细胞数目的增加。
大多以组成维生素B12的形式参加体内的生理作用。
钴刺激造血的机制为:①通过产生红细胞生成素刺激造血。
钴元素可抑制细胞内呼吸酶,使组织细胞缺氧,反馈刺激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进而促进骨髓造血。
②对铁代谢的作用。
钴元素可促进肠粘膜对铁的吸收,加速贮存铁进入骨髓。
③通过维生素B12参与核糖核酸及造血物质的代谢,作用于造血过程。
④钴元素可促进脾脏释放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增多,网状细胞、红细胞增生活跃,周围血中红细胞增多),从而促进造血功能。
Ni在较高等动物与人的体内,镍的生化功能尚未了解。
但体外实验,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提供了有价值的结果。
1.体外实验显示了镍硫胺素焦磷酸(辅羧酶)、磷酸吡哆醛、卟啉、蛋白质和肽的亲和力,并证明镍也与RNA和DNA结合。
2.镍缺乏时肝内6种脱氢敏减少,包括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异柠檬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和谷氨酸脱氢酶。
这些酶参与生成NADH、无氧糖酵解、三羧循环和由氨基酸释放氮。
而且镍缺乏时显示肝细胞和线粒体结构有变化,特别是内网质不规整,线粒体氧化功能降低。
3.贫血病人血镍含量减少,而且铁吸收减少,镍有刺激造血功能的作用,人和动物补充镍后红细胞、血红素及白细胞增加。
生理需要由于膳食中每日摄入镍70~260μg/d,人的需要量是根据动物实验结果推算的,可能需要量为25~35μg/d。
过量表现每天摄入可溶性镍250mg会引起中毒。
有些人比较敏感,摄入600μg即可引起中毒。
依据动物实验,慢性超量摄取或超量暴露,可导致心肌、脑、肺、肝和肾退行性变。
有资料显示:每天喝含镍高的水会增加癌症发病率,特别是己患癌症在放化疗期间应必须杜绝与镍产品接触.目前市场上经销的部份陶瓷制饮食用具应慎重选择使用,平时生活中拿一个含镍高的陶瓷具做饮水具,会提高发病机会. 另外,也有一些非正规厂家生产的性药品也有镍的高成份.所以对镍与人身健康应高度重视. 镍缺乏症动物实验显示缺乏镍可出现生长缓Cu铜的吸收一般情况下,铜的摄入量婴幼儿期为0.4~1.0mg/日,成人为1.5~3.omg/日,吸收率30~40%。
胃、十二指肠和小肠上部是铜的主要吸收部位,其肠吸收是主动吸收过程。
膜内外铜离子的转运体为ATP酶,依靠天冬氨酸残基磷酸化供能,能将主动吸收的铜与门静脉侧枝循环中的白蛋白结合,运至肝脏进一步参与代谢。
铜的排泄铜主要通过胆汁排泄,胆汁中含有低分子和高分子量的铜结合化合物,前者多存在肝胆汁中,后者则多在胆囊胆汁中。
铜可以通过溶酶体的胞吐作用或ATP酶的铜转移作用而进入胆汁内,胆汁中的铜也可是肝细胞溶酶体对存在于胆汁中铜结合蛋白分解的结果。
血浆中铜大多与铜蓝蛋白结合或存在于肾细胞内,很少滤过肾小球,正常情况下尿液中含铜量甚微。
当铜的排泄、存储和铜蓝蛋白合成失衡时会出现铜尿。
在人体保健上的应用铜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微量营养素,对于血液、中枢神经和免疫系统,头发、皮肤和骨骼组织以及脑子和肝、心等内脏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影响。
铜主要从日常饮食中摄入。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为了维持健康,成人每公斤体重每天应摄入0.03毫克铜。
孕妇和婴幼儿应加倍。
缺铜会引起各种疾病,可以服用含铜补剂和药丸来加以补充。
铜在人体内含量约100~150mg,血清铜正常值100~120μg/dl,是人体中含量位居第二的必需微量元素。
含铜的酶有酪氨酸酶、单胺氧化酶、超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血铜蓝蛋白等。
铜对血红蛋白的形成起活化作用,促进铁的吸收和利用,在传递电子、弹性蛋白的合成、结缔组织的代谢、嘌呤代谢、磷脂及神经组织形成方面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