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前宏观经济风险研究――基于政府投资主导的中国宏观经济风险研究前言2008年年底,美国发生了房屋次级贷危机,危机在美国爆发并迅速蔓延至全球,形成了自二战以来最大的金融危机。
这次金融危机在宏观经济上的直接表现是:股市狂跌、消费低迷、投资锐减、失业剧增。
各国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均积极饯行凯恩斯主义,出台了庞大的救市政策。
面对巨大的金融危机,中国政府也出台了四万亿的公共投资计划,加上各个地方政府的配套投资,数量超过了10万亿。
如此巨大的资金的投入,一方面可以拉动了GDP的增长,另一方面也加大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风险, 包括资产泡沫、通货膨胀以及对于社会资金的挤出效应。
由此我们有理由认真分析一下,当前中国依靠政府投资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否有利于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
文献综述投资与GDP是高度关联的两个不同类别的概念,投资反映社会资金的使用,GDP反映价值的创造,当时间足够长、空间足够大时,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重叠部分就大,反之亦然。
在现实中,投资对GDP的影响作用有二个,一是从微观上讲,当投资项目完成以后,其功能的发挥对生产有促进作用;二是从需求上讲,投资资金的进一步细化,形成对各类实物或服务的具体购买,通过市场需求的实现来刺激经济的增长。
社会总投资是由一个个具体项目组成的,每个项目从起步到结束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在不同的时间段,其对GDP的作用是不同的。
作为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的投资,在宏观经济运行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我国,投资按其主体不同,分为政府投资、外商投资和民间投资.这种划分对于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促进GDP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刘立刚在《政府投资、外商投资、民间投资与GDP的数量关系及政策选择》中通过对中国及世界主要国家的投资规模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论证了扩大投资规模促进经济增长的必要性.同时该文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1 986-2002年间中国政府投资、外商投资、民间投资与GDP进行回归分析,创造性的提出了适用于对时间序列进行扩大时距分析的阶段实际平均等级和阶段理论平均等级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判断其运用于对时间序列扩大时距划分阶段是否有效的方法,并结合定性分析提出和论证了1 987-2002年间三个经济阶段的划分阐明了外商投资增长率、民间投资增长率与GDP增长率呈同向变化的变动趋势,并指出政府投资增长率与GDP增长率呈非同向变化的变动趋势,且政府投资增长率不宜过高。
张越佳、张磊在《中国三大不同类型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模型分析》中认为,外商企业投资,国有经济投资以及民营经济投资在中国因为享受不同的政策倾斜和资金信贷倾斜的情况下,民营经济的投资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他们在文章中建议政府应该尽可能的减少对各种经济主体的干预,同时应该通过提高外商投资增长率和民间投资增长率促进GDP增长,并应适当控制政府投资,使其保持适中的增长率。
政府投资、外商投资与民间投资不同的增长率将导致三者在社会总投资中比例的变化,但三者的投资比例与GDP增长率之间基本不存在相关关系.因此围绕新经济增长理论可以对政府投资、外商投资与民间投资实施不同方向、不同力度的政策措施,具体说来,主要是调整政府投资,改革财政政策和政府投资体制,控制政府投资增。
刘溶沧和刘晓路在《积极财政政策:形势判断和走势分析》指出,在当前我国需求不足和结构失衡同时并存的情况下,扩大政府投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高新产业,加强技改等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经济结构和投资环境。
单他们同时也认为,这种由政府和国有企业主导的“积极”财政政策存在巨大的风险,主要会体现在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
林曦在《论长期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负面影响》一文中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力也在不断地减弱,特别是该政策作为一项短期政策被长期使用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低估。
他指出,政府主导的投资通常会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突出表现:①扩大了财政赤字缺口;②国民经济对国债投资的依赖程度在不断加强;③金融风险在逐渐加大;④助长了收入差别的扩大;⑤行政垄断的程度在不断提高。
温贵芳、马栓友等认为积极财政政策可以拉动GDP增长,但积极财政政策并不能启动民间投资。
(《积极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效应分析》)。
张维迎在接受南风窗的采访时谈到,政府对投资有冲动,因为政府投资越多,可以得到的利益越多,这是出于掠夺资源,分享租金的利益驱动。
政府投资和私人投资最大的区别,是政府投资失败,决策人没有受损失,只要投资,就有好处,这是一个寻租的过程天泽经济研究所的研究表明,2001 年至2009 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平均的净资产收益率为8%;而非国有工业企业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2.9%。
2009 年,非国有工业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为15.59%,国有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为8.18%。
天泽经济所的研究表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名义绩效低于非国有企业的名义绩效。
而且国有企业表现出来的绩效并非其真实绩效,是国有企业在享受着种种政策优惠,和民营企业在不平等的经营环境下所体现出的绩效。
这种不平等主要体现在政府财政补贴、融资成本和土地及资源租金等方面。
以上研究都从从正面说明了政府主导下的投资在拉动GDP的同时,会对经济发展产生诸多负面效应。
正文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GDP的三驾马车,在欧美国家,消费在GDP中的比重都超过50%,最高时达到70%。
而在我国,消费在GDP中的比重不到40%,投资在GDP 中的比重超过50%,在最高的2010年,甚至超过70%。
从上述GDP的结构可以看出,我国的GDP增长结构与西方发达国家有显著差异。
我国的投资比例高于西方发达国家,主要是我国目前的经济机构存在巨大不平衡,居民消费水平偏低。
居民的收入增长低于GDP增长的是居民消费水平长期偏低的主要原因。
有研究表明,自1997年至2008年,中国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从57%下降到了39.8%,而投资占GDP的比重却从38%上升到了59%。
这一数据充分说明了中国经济发展中消费和投资之间的变化趋势。
为什么会有上述变化呢?主要是因为中国的经济一直处于国有经济主导之下,自1997年之后,经过一系列振兴国有企业的改革措施实施后,中国的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主导作用越来越强,影响越来越大。
自2008年世界经济的衰退、中国宏观经济增速下滑和波动以来,政府的巨大投资和刺激经济的计划,这数万亿财政投入乃至十几万亿的信贷资金大都流入到政府的融资平台和国有部门去了,因而实际上壮大了国有部门而不是支持和激励了民营企业的成长,并且只有很少一部分真正用于增加居民收入和刺激消费目前我国宏观经济面临通货膨胀上升的压力,人民币不断加速升值,美元不断贬值进一步加大了外部经济环境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因此目前的经济形势可以概括为:经济结构失衡严重,民营经济空心化趋势增强,居民普遍消费不足以及巨大的通货膨胀预期。
因此,中国经济的发展仍然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笔者认为要保持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我们应该注意防范以下几类主要风险:一是人民币加速升值对我国贸易部门的影响。
目前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从1月份到现在,人民币累计升值约2%,如果按照这样的速度,全年累计升值将超过10%。
如果说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加快,那么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就更快。
从2005年汇改以来到现在,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了超过20%。
若考虑国内物价上涨,人民币实际升值进一步增加,因为物价上涨会导致企业出口的成本上升,出口减少,会削减贸易收支的盈余。
同时新劳动法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些调整必然会增加出口企业的成本,也相当于人民币实际升值了,若考虑到这些,人民币实际升值的幅度就更大了。
笔者认为一是由于汇率对贸易的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期,汇率持续变动的效果并不会马上显现出来;二是企业预期人民币会继续升值,不仅不会减少出口,而且还会不断加速出口,以避免人民币继续升值所带来的出口损失;三是我国出口产品的成本竞争优势在短期内仍然存在。
但如果从较长的时间来看,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必将会逐步显现,这些累积效应可能会导致贸易收支发生逆转,甚至会大幅度下降。
人民币升值对贸易的影响是直接的,失业可能会增加。
尽管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调整出口产品的结构,但是应该考虑到经济结构的调整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二是警惕政府主导投资的“挤出效应”。
中国的经济是国有经济主导的经济,不管是在政府补贴,行业垄断,融资信贷等方面,国有企业都比非国有经济有着巨大的先天优势。
而恰恰是这些优势加上政府的政策倾斜,使得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在竞争中处于非公平的境地。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排挤非国有经济的投资冲动和投资动力。
三是投机资本内流和资产价格泡沫产生。
人民币升值和中美利差的倒挂导致投机资本觊觎中国,投机资本是以赚取高额利润为前提的,其目的主要是赚取中美的利差和人民币升值而带来的汇兑收益。
如果本国资产市场的收益率大于本国的利率,则投机资本投资到资产市场上,它将获得资产市场价格上升和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双重收益。
投机资本流入将推高人民币汇率,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加快,一旦获得收益,将迅速逃离,会导致人民币汇率大涨后的大跌,如果这些资本流向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将推高资产价格,而一旦流出,将导致资产价格的大幅度下跌。
投机资本会导致一国经济的虚假繁荣,一旦风吹早点,它会迅速撤离,对一国经济会产生很大的创伤。
资产价格上涨和人民币升值有相互叠加的效果,二者都是吸引国外资本流入的重要因素,即使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收益不高,人民币加速升值也能给投机者带来很高的收益;同样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的收益上升也会给投机者带来很高的收益。
一旦投机资本获利外流,人民币可能会出现贬值的情形,因此投机资本的流入会导致人民币汇率的大幅度波动。
四是我国的通货膨胀压力较高。
由于基础货币、M1、M2的过快增长,经济体内积聚了大量的流动性,在其推动下,通货膨胀的压力不断增加。
五是要防范由于国有经济主导投资带来的浪费。
国有经济的投资重政治账,轻经济账。
结论政府主导的投资能在一定程度上拉动GDP,但是这个GDP的含金量是要打折扣的。
只有民间资本的投资才能真正在投入和产出之间取得更好的平衡,因为费国有经济的所有投资行为都是有责任主体的,他们必须为他们的投资决策负责。
而国有经济因为体制管理中的缺陷,很多决策到最后执行完毕时没有真正的负责人,也就是说可能没有人为这些投资行为买单。
目前我国经济处在经济发展中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清醒地意识到将来宏观经济可能出现的问题,适当把握政府投资的节奏,适时推出相关投资领域,加大对非国有经济的投资支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居民收入,鼓励居民消费,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