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钢结构的制作与安装方案

钢结构的制作与安装方案

钢结构的制作与安装方案8.9.1 钢结构制作8.9.1.1 施工准备1 尽快组织图纸设计、会审,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使缺陷和矛盾在设计阶段解决。

编制施工方案、各工序的作业指导书和焊接工艺评定书,并进行工序能力审定。

2 按设计详图提出详细的工程用料计划,对供货厂家进行评审、考察、调查,选择质量好、讲信誉、服务态度好的供货厂家,并报请招标人、监理审查批准。

所有材料(包括钢材、焊材、螺栓、油漆等)应按设计规定要求的品种、规格、牌号进行采购,材料均应满足有关规范的要求。

3 施工机具按资源配置计划选用,配备性能可靠、使用安全、操作和维修方便的焊接、吊装、检测设备;检验、测量设备工具必须经计量法定单位检测合格,且在有效期内,应保证量值传递的统一、准确和可靠。

8.9.1.2 钢结构制造主要工艺流程钢结构制造主要工艺流程如下页图,具体结构的制造根据设计进行调整。

8.9.1.3 放样、号料1)钢柱、钢梁等必须按设计图纸先放大样,以便确定各种材料的下料长度。

放样时,在放样平台上,用经纬仪及钢尺分别投测各钢结构构件的轴线、中心线及外包轮廓线,用角钢点焊接作为靠模,据此作为计算下料放样和复核的依据。

放样后,根据放样复核的结果,在钢材上量尺弹线,要求构件上的各部件位置准确。

利用同样方法测设并在焊接平台上制作焊装靠模,以便钢结构的拼装、定位和控制变形。

2)放样前应对钢材进行检查,如不符合规范要求则应进行矫正,合格后方可使用。

钢材矫正采用机械矫正及火焰矫正。

矫正后钢材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凹痕和损伤。

损伤程度不应超过有关标准的要求。

3)放样和号料应根据工艺要求预留制作时的焊接收缩余量,对焊接工字钢、槽壳等钢构件,放样时考虑10~15mm 焊接收缩余量。

钢结构制作流程图2 下料、切割及坡口加工1)主要构件的钢板采用门式多头自动切割机进行切割下料,对于异形件采用微机编程,用自动数控切割机进行切割下料,气割缝每道留2~3mm 切割余量。

2)构件上小于12mm 厚的筋板可用剪板机剪切,剪切面应平整。

对于需要进行刨、铣的零件,下料时应放加工余量。

角钢下料采用锯割,其它型钢下料采用气割,切割后用角向磨光机打磨切口。

3)坡口加工:坡口形式应根据施工图纸及规范要求、焊缝的级别进行设计。

一级焊缝区采用刨边机加工坡口,一般位置坡口采用自动切割机加工坡口或用砂轮机打磨。

坡口加工一定要按工艺规定进行,必须保证坡口角度,钝边及光洁度。

3 拼接1)板材、型材的拼接应在组装前进行。

翼缘板、腹板的底板均按长度方向拼接,翼缘板拼接和腹板拼接缝的间距应大于200mm。

行车梁上、下翼板在跨中1/3L 的跨长范围内,应尽量避免拼接,最短接料距≥1000。

2)拼接焊接必须用埋弧自动焊机进行。

施焊前,应在焊缝的两端设置引弧和引出板,其材质和坡口形式应与焊件相同。

焊接完毕应采用气割切除引弧和引出板,并修磨平整,不得用锤击落。

拼接焊缝必须达到Ⅱ级以上焊缝标准。

3)拼接完毕,并经检查有关几何尺寸合格后,进平板机进行矫正至符合规范要求。

4 构件组装1)构件组装时,为使焊接接头均匀受热以消除应力和减少变形,应做到对接间隙、坡口角度、搭接长度和T 形贴角连接的尺寸正确,其形式、尺寸的要求,应按设计及确保质量的经验做法进行。

2)对于顶紧的位置,顶紧面应有75%以上的面积紧贴,用0.3mm 塞尺检查,其塞入面积应小于25%,边缘间隙不应大于0.8mm。

3)组装焊接完毕的构件采用火焰矫正的方法进行矫正。

5 焊接1)所有参加施焊的焊工,必须经过考试合格,取得国家有关机构认可颁发的资格证书后持证上岗。

2)焊接工艺评定:焊接工艺评定按国家现行的《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和《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的规定进行。

焊接工艺评定:拟定焊接工艺指导书→施焊试件→检验试件→试样设备→施焊试件→工艺评定报告→编制焊接工艺。

3)焊接工艺评定所用设备、仪表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钢材、焊材须符合相应标准,应由持证人员焊接试件,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评定才能用于实践。

4)焊接材料:焊条和焊剂在使用前应按产品说明书规定的烘焙时间和温度进行烘培。

保护气体的纯度应符合焊接工艺评定的要求。

低氢型焊条经烘焙后应放入保温筒内,随用随取。

不合格的焊条禁止使用。

5)焊接工艺:施焊前,焊工应复查焊件部位的组装和表面清理的质量,表面和坡口内外两侧20mm 范围的油、锈及其污垢,必须清理干净且呈现金属光泽。

①组装件必须在自由状态下组合,以避免附加应力造成焊接裂纹和焊接变形。

②焊接方法优先采用埋弧自动焊,其次采用手工焊,工字型钢、H 型钢截面构件主焊缝必须采用埋弧自动焊。

③钢构件坡口型式按焊缝级别要求和焊接方式进行设计。

对接接头、T 形接头、角接接头、十字接头等对接焊缝及对接和角接组合焊缝,应在焊缝的两端设置引弧和引出板,其材质和坡口形式应与焊件相同。

④多层焊按宜连续施焊,每一层焊道焊完后应及时清理检查,清除缺陷后再焊。

焊缝出现裂纹时,焊工不得擅自处理,应查清原因,订出修补工艺后方可处理。

焊接完毕焊工应清理焊缝表面熔渣及飞溅物经自检合格后,焊工应在工艺规定的焊缝相关部位打上焊工钢印。

6)焊接检验①焊缝外形尺寸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焊缝外形尺寸》规定。

②平板对接焊缝,行车梁T 形焊缝为一级焊缝,其余为二级焊缝。

③无损检测:无损检测人员必须持相应探伤资格证。

一级焊缝应进行100%的超声波检查,二级焊缝应进行不少于20%的超声波检查,且不少于200mm。

低合金结构钢应在完成焊接24 小时后,方可进行无损探伤检验。

6 制孔1)钢柱、梁的筋板或连接板螺栓孔应先钻再组装。

钢柱与梁相连的螺栓孔应组装成形矫正后再钻孔。

2)螺栓孔及螺栓孔孔距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规范要求。

3)构件制孔如有偏差,必将影响安装质量。

因此,施工前除应详细向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讲明保证加工精度的重要性外,还采取了下列措施,确保准确排孔:①考虑到构件在焊接过程中将产生收缩变形而影响制孔精度,故成批加工前进行了杆件收缩变形量的试验,取得了收缩变形量的实测数据,在杆件下料和排孔时均适当考虑了预先留出收缩余量,以补偿焊接后材料收缩长度。

②联接板的制孔,用白铁样板定孔位,磁力钻对中制孔。

7 构件成品检验1)工厂预拼装:构件制作过程中在工厂应进行预拼装,预拼装时,每个单元分别进行,连接后看有关几何尺寸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2)预拼装合格后应标注中心线、控制基准线等标记,必要时应设置定位器。

标注中心线时,采用打样冲眼的方法。

3)预拼装合格后进行喷砂、油漆、包装等工作。

4)钢构件经焊接矫正后,应按照施工图纸和施工规范的规定进行检查验收。

施工单位质量部门验收合格后,再报监理单位抽检,合格后方可出厂。

8 涂装1)表面处理:喷砂前构件表面粘附油脂、涂料等污物时,可用有机涂剂清洗。

2)喷砂或喷丸施工由专业喷砂工严格按喷砂操作规程进行。

喷砂除锈后应采用无水无油的压缩空气除去表面上的砂子和粉尘,3)表面处理之后的钢构件在6 小时内必须喷涂,涂装之前不允许锈蚀,如有返锈现象,必须再进行表面处理。

4)钢构件的喷涂采用高压无气喷涂设备进行。

5)涂装用涂料:组装前先涂刷防锈漆,安装后再涂刷面漆(二底二面)。

楼面组合钢梁顶及剪力钉严禁刷漆,并应清除铁锈,以利混凝土与型钢结合。

涂装应均匀、无起皱、流挂、脱皮、漏涂等缺陷,附着应良好。

9 运输装运时必须保证绑扎牢固可靠,在经过运输、装卸后构件不变形、不损环,安全运抵吊装现场。

装运时应根据外形特点,标明起吊重心、重量和吊点位置。

构件喷砂、油漆、标识、包装完毕之后进行运输。

8.9.2 钢结构的安装8.9.2.1 吊装前准备及要求1 根据构件的安装高度、构件重量、现场条件等选定吊装方案,并对参与吊装的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

2 现场构件堆放场地需平整,并铺设道路与吊装现场连通。

构件运至堆放场时,须按钢柱、钢梁、支撑系统构件分区堆放,各分区内还应按逐跨吊装顺序对构件进行堆放,以便构件的检查及清点、查找。

3 参与吊装的相关人员已进入现场,吊装所需的材料、设备、机具已经配备齐全,现场的吊机行走及运输通道必须夯实、平整,确保吊机及车辆的安全行驶。

4 需吊装部位的混凝土结构已施工完毕达到施工要求强度,建筑物的定位轴线,基础轴线和标高、地脚螺栓位置与高程应经检查并已验收通过。

8.9.2.2 行车梁吊装行车梁的吊装须在A、B 列框排架柱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

B 列行车梁采用250t·m 塔吊安装,A 列行车梁采用80t 汽车吊安装。

行车梁的调整主要是两轨中心距、高程、垂直度。

为保证钢梁安装质量,各种偏差应按有关规范、标准严格控制。

其控制采用经纬仪、水平仪及卷尺进行测量,所有检测仪器均应检验合格。

8.9.2.3 钢柱的安装钢柱采用塔吊安装。

画出钢柱底板的十字中心线与1m 标高线,作为调整中心、高程的对照线。

钢柱就位、调整后塞紧垫板,紧固基础螺栓。

与梁临时固定脱钩前应安装多于30%的普通螺栓。

单根柱的安装没有其他构件为附着时须拉设缆风绳固定。

各列柱的上部短柱的吊装,应在下部长柱就位、调整、紧固之后进行。

钢柱的调整、找正方法如下:对钢柱底板用千斤顶或手锤进行找正,中心线对定位轴线位移要求≤5mm。

用水准仪对立柱1m 标高线进行检查,用经纬仪分别检测立柱两个方向的垂直度,垂直度找正好后用钢卷尺校核钢柱间距及对角线,其各项允许偏差应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的规定。

多节柱对接顶紧面的要求:接触面不应小于70%紧贴,且边缘最大间隙不应大于0.8mm。

调整后及时完成高强螺栓的初拧。

8.9.2.4 梁的安装钢梁采用塔吊安装。

对于楼面采用钢梁与现浇混凝土的组合结构,梁钢筋绑扎的同时安装楼面钢梁。

梁与柱、梁与梁连接时,至少要用30%的普通螺栓临时连接,连接形式如主梁两侧次梁共用同一螺栓时,当一边次梁安装后,安装另一边次梁时,可将临时安装螺栓,退至与主梁腹板平齐,以便安装。

钢梁采用应两点绑扎吊装方式。

对空间较小次梁就位缺少空间摆动的位置的部位可采用主次梁组合吊装的方法给予克服。

相关主题